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7届近三年中考生物专题汇编及解析29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新课标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2018·山东东营)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wgE5ZD3CoI 【答案】C。
2.<2018湘潭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读】选A。
考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 <2018年潍坊市)管理不善的玉M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M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M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M上影响玉M生长C.杂草使玉M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和玉M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解读】选D。
考查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杂草与玉M是种间关系,争夺阳光、水分等,属于竞争。
4.<2010·潍坊学业考)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解读】选B。
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一定限度植物则不能适应环境.影响植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植物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菊花为短日照植物,一般日照时间不易超过10小时才能开花,增加光照可以延长开花时间.wgE5ZD3CoI5.<2010·济宁学业考)具备下列哪一特征的植物不适宜生活在如右图所示生物生活的环境中( >A.根系很发达 B.茎肥厚多汁C.角质层致密 D.叶面宽大【解读】选D。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生物试卷-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7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生物答案解析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部分植物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气体,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疏松了土壤,这些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适应了干旱少雨的环境,属于植物适应环境。
【考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答案】C【解析】卵巢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场所;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为受精卵的场所;子官是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人和胎儿产出的场所。
【考点】人类生殖和发育3.【答案】D【解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进人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考点】呼吸系统4.【答案】C【解析】小肠中有胰腺、肠腺分泌的大量消化液,能将淀粉、脂肪、蛋白质分解为可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小肠的长度和内部结构特点,使其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
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考点】食物的消化5.【答案】C【解析】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小金鱼属于动物,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考点】细胞的结构及功能6.【答案】D【解析】种子萌发需要满足自身和外界两种条件。
自身条件是种子完整且度过休眠期;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氧气。
大米是由稻谷经过加工后形成的,胚及种皮等都被破坏,剩余的主要是胚乳,因此不能萌发。
【考点】种子的萌发7.【答案】B【解析】烟草花叶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枯草杆菌营腐生生活,可将枯枝败叶等分解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葫芦藓属于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蝗虫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
2017年江西省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201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消化液中,不能消化蛋白质的是()A .唾液B .胃液C .肠液D .胰液2.原尿中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A .葡萄糖B .水C .尿素D .无机盐3.下列叙述中属于细菌主要特征的是()A .多细胞组成B .孢子生殖C .生活都需要氧气D .无成形的细胞核4.人体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A .收缩、缩小、降低B .舒张、缩小、增大C .舒张、扩大、增大D .收缩、扩大、降低5.甲是一类用孢子繁殖的植物,根据如图可知它在植物类群中属于()A .藻类植物B .苔藓植物C .蕨类植物D .种子植物6.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B .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C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D .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7.新疆的西瓜和葡萄都很甜,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A .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糖类积累得多B .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分解得少C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不是光合作用制造的D .是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甜美的新疆瓜果8.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B .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D .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9.2017年江西省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事发后有关部门立刻采取行动,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甚至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
上述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清除病原体10.据《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称,肺具有造血功能。
(完整版)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17广东)6。
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
温度和水 C.植物 D。
土壤和空气【答案】B【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如水稻生活的其他生物.在温暖潮湿的地区,与寒冷干旱的地区,不同的是温度和水分,温暖潮湿的地区,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适宜生物生殖繁殖,因此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多【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生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解答时可以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面来切入.(2017广东)8。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C。
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
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答案】A【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名师点睛】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017山东济宁)1.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
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这种现象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答案】A【名师点睛】弄不清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9. (2017福建)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A。
捕食 B。
寄生 C.共生 D.竞争【答案】D【解析】玉米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因此玉米与杂草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考点定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名师点睛】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017生物中考真题分类 第二部分 生物与环境

第二部分生物与环境第1部分认识生物与环境(2017 福建)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DA.捕食B.寄生C.共生D.竞争(2017 桐城)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土壤【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故选:A.(2017 遵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水B.土壤 C.空气 D.温度【解答】解: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植物开始萌发.因此诗句中描写的影响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故选:A.(2017 北京海淀区)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但是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位同学对生物特征的总结,正确的是()A.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都能自由运动C.都能形成条件反射D.都能繁殖后代【解答】解:A、动物和微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错误;B、动物一般能运动,植物一般不能运动,错误;C、动物能形成条件反射,而植物不能,错误.D、动物、植物、微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正确.故选:D(2017 北京海淀区)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解答】解:A、黄鹂、白鹭属于动物,柳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B、早莺、新燕属于动物,树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C、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D、小荷属于植物,蜻蜓属于动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故选:C(2017 北京海淀区)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叙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蚁穴溃堤B.大树底下好乘凉C.蚯蚓松土D.青蛙冬眠【解答】解:A、蚁是群居动物,蚂蚁善于打洞,洞多了造成堤坝的土质松动,堤坝就崩溃了,体现了生物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蚯蚓的粪便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增加了土壤肥力,表明蚯蚓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D、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符合题意.故选:D.(2017 崇左)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与野兔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2017 长沙)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解答】解: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厘米,脂肪保暖有了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这说明生物能适应寒冷环境.故选:A(2017 怀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A.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解答】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故选:C第2讲生态系统(2017 福建)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CA.—片森林B.—块农田C.一群蚂蚁D.一个池塘(2017 福建)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A.草→鼠→蛇→鹰B.阳光→草→鼠→鹰C.蝗虫→青蛙→蛇→鹰D.草→蝗虫→青蛙→细菌(2017 东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生物】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真题1.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动,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过程在几秒钟就完成,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 生物能够完成反射活动B. 生物具有应激性C.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D. 生物能够生长和发育【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过程在几秒钟就完成,表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
如植物的叶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都属于应激性。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下图中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 ×和10 ×字样,物镜标有10 ×和40 ×子样的镜头。
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保卫细胞图像,欲将图乙视野中处于下方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200倍观察,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将装片向下方移动,直下方的保卫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C.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D. 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由甲图可知:①②为目镜,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③④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详解】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直下方的物像移到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下方移动,故A正确;图乙是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保卫细胞图象,说明目镜选用①放大5×,物镜选用④放大10×;若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放大40×,即可放大200倍,故B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为了使视野变亮,应选择大光圈、凹面镜,故C错误;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2017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答案(2)

2017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答案(2)衢州市2017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答案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不给分)1.(3分)(2016•衢州)“绿色生活”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分析】生活习惯影响气候,节能低碳知识与气候关系非常密切,只要选项中符合节能减排及低碳生活,均是可以提倡的.【解答】解: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易导致重金属污染,A错误;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污染环境,B错误;C、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C错误;D、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正确.故选:D.【点评】低碳、经济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经济、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2.(3分)(2016•衢州)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其中③表示的是(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过程④表示植物体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是植物体的呼吸作用;③表示的是水蒸气从叶片的气孔中散失到大气中,因此是植物的蒸腾作用;②表示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①表示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所以③是蒸腾作用.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图,弄清甲中各个箭头的含意,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3.(3分)(2016•衢州)如图所示的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这一结构层次的是( )A. B. C. D.【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解答】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A是细胞,B是保护组织,C是叶片,D是植物体,所以只有叶片属于器官.故选:C.【点评】理解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4.(2分)(2016•衢州)小江学习了下列四种单细胞生活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如图).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与这四种单细胞生活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1a 无成形的细胞核…甲1b 有成形的细胞核 (2)2a 无细胞壁…乙2b 有细胞壁 (3)3a 无叶绿体…丙3b 有叶绿体…丁.A.甲﹣草履虫B.乙﹣酵母菌C.丙﹣大肠杆菌D.丁﹣衣藻【分析】生物分类是指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可见分类的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解答】解: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应是大肠杆菌,乙没有细胞壁,应是草履虫,丙没有叶绿体,应是酵母菌;丁有叶绿体,应是衣藻.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几种生物的主要特征,分析题意,一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5.(2分)(2016•衢州)目前有的国家允许以医学手机培育“三亲试管婴儿”,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亲试管婴儿”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D.“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分析】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解答】解:A、试管婴儿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A正确;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卵黄),B正确;C、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C正确;D、“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和父亲的精子,而不仅仅是来自母亲,D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明确其原理是有性生殖.二、填空题(每空2分)6.(8分)(2016•衢州)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绿色开花植物﹣﹣茎(1)在植物分类上,莲属于 D 植物.A.藻类B.蕨类C.祼子D.被子(2)藕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红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分别从图甲所示的①②③处取材,用放大镜观察后,再分别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的过程中(如图乙),眼睛要观察物镜,以免损坏实验器材.(3)研究发现莲藕、叶柄和叶片中均有气腔孔,且这引起气腔孔彼此贯通,使叶片气孔吸收来的氧气可以向下运输到莲的地下部分,供其生长的需要,莲体内具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征,是环境生长期对莲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4)刚切开的藕极易褐变,这是因为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催化相应反应所致,小江将藕片在开水中烫过后,发现藕片不易褐变,说明酶的催化作用易受温度的影响.【分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解答】解:(1)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藕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2)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的过程中(如图乙),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或损伤镜头.(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研究发现莲藕、叶柄和叶片中均有气腔孔,且这引起气腔孔彼此贯通,使叶片气孔吸收来的氧气可以向下运输到莲的地下部分,供其生长的需要,莲体内具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征,是环境生长期对莲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4)刚切开的藕极易褐变,这是因为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催化相应反应所致,小江将藕片在开水中烫过后,发现藕片不易褐变,说明酶的催化作用易受温度的影响.故答案为:(1)D;(2)物镜;(3)自然选择;(4)温度.【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结合具有的实例分清是生物与环境的影响结果.7.(4分)(2016•衢州)如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淀粉经过①过程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随着②过程的进行,健康人体内胰岛素(填一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将增多,从而使血糖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2)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Ⅰ、Ⅳ(填序号)Ⅰ.血液流经肺部时B含量的变化Ⅱ.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Ⅲ.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B含量的变化Ⅳ.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分析】(1)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图甲中结构名称:①表示营养物质的消化,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葡萄糖.【解答】解:(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属于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2)Ⅰ、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时B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故此曲线能够表示;Ⅱ、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养料的含量增高.此曲线不能表示;Ⅲ、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此曲线不能表示.Ⅳ、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使得血液中尿素的含量降低.此曲线能表示.故答案为:(1)胰岛素;(2)Ⅰ、Ⅳ.【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血液流经各种器官时成分的变化.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8.(6分)(2016•衢州)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水分.(3)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少空气.【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1)在实验时,可可同学每组各用5条蚯蚓做实验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水分.(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需要呼吸空气中氧,大雨过后土壤缝隙被水填满空气减少,蚯蚓为了呼吸纷纷钻出地面.故答案为:(1)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水分;(3)空气【点评】解决此题要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四、解答题9.(6分)(2016•衢州)在我市某生态农场的稻田里套养大闸蟹,大闸蟹以稻田里的害虫、螺蛳及鱼虾等为食,不但生长快,而且还提高了水稻的品质.为实现“万元田”目标,又在水塘里种荷养鱼、田埂上栽种果树、大棚内种植草莓,把农场打造成集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休闲之地.请回答.(1)该稻田中所有的大闸蟹可以看作一个种群(选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2)该农场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3)为提高大棚内蓝莓的产量,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增强光照强度(写出一条即可)【分析】①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解答】解:(1)该稻田中所有的大闸蟹,它们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形成的群体,可以看做一个种群.(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3)要想提高大棚内蓝莓的产量,就需要提高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制造,可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故答案为:(1)种群(2)自动调节能力(3)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点评】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一页更精彩“AAAAA”•共3页:•上一页• 1• 2• 3•下一页。
2017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2017年的中考就要到了,大家的生物试卷做的怎么样了?都懂了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阅!青岛2017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答案生物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6页为选择题,35分;第Ⅱ卷7-10页为非选择题,45分;满分80分。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1分,共35分。
在以下每小题的四个选项里,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①②B.③①C.③④D.③②2.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 )在起作用。
A.细胞质B.细胞膜C.液泡D.细胞壁3.右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4.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血浆肾小囊腔内的液体输尿管内的液体甲 0.03% 0.03% 2%乙 0.1% 0.1% 0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5.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A.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B.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C.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D.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6.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紫菜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B.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称白果C.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7.小波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右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D.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8.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缺少遗传物质B.由于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菌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C.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D.霉菌在潮湿的粮食堆中比较容易生长9.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17广东)6.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答案】B【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如水稻生活的其他生物.在温暖潮湿的地区,与寒冷干旱的地区,不同的是温度和水分,温暖潮湿的地区,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适宜生物生殖繁殖,因此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多【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生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解答时可以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面来切入.(2017广东)8.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答案】A【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017山东济宁)1.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
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
这种现象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答案】A【名师点睛】弄不清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9. (2017福建)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B.寄生C.共生D.竞争【答案】D【解析】玉米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因此玉米与杂草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考点定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名师点睛】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 (2017长沙)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答案】A【考点定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名师点睛】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2. (2017郴州)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事例是A.青草地的蛙是绿色的B.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C.大树底下好阴凉D.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答案】C【考点定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要求学生能分辨清楚并能灵活应用。
1.(2017临沂)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模拟法【答案】B【解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是设置了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试验,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考点定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区分理解观察、分类、调查、实验等各种方法。
1.(2017怀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A.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答案】C【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因为生物具有生殖现象,不会因个体的消亡而灭绝.野火不能烧尽野草,第二年春季,野草的种子又会萌发生长,长出新的野草.因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和生殖现象.【考点定位】生物的特征。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特征,要求学生熟记并能在实践中分辨运用。
1.(2017盐城)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气候潮湿、降雨量多,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生存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考点】4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解答】解: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所以往往气候潮湿、降雨量多,这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故选:D.2.(2017新疆)为了适应干旱环境,仙人掌的叶在进化过程中退化成针形,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实例与此不相符的是()A.生活在寒冷环境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B.牛的粪便是土壤更肥沃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成白色,春天换为灰色D.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考点】4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2)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解答】解:A、生活在寒冷环境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B、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不属于适应环境的表现.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成白色,春天换为灰色,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D、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树叶,是拟态行为,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选:B.30.(2017新疆)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所有的变量都不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C.所有的变量都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考点】V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解答】解: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B正确.故选:B3.(2017通辽)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D.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爽【答案】A【考点定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名师点睛】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4.(2017呼和浩特)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答案】D【解析】A、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
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又能影响环境, A正确。
B、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B 正确。
C、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噬菌体以摄取大肠杆菌的养分来维持自身生活,他们是寄生关系,C正确。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两的方面来分析。
9. (2017海南)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雨露滋润禾苗壮”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B【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名师点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3.(2017遵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水B.土壤 C.空气 D.温度【考点】4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解答】解: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植物开始萌发.因此诗句中描写的影响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故选:A.17.(2017成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A.竞争关系B.寄生关系C.捕食关系D.共生关系【答案】C【考点定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017兰州)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
【答案】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考点定位】探究的一般过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的一般过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
16.(2017乐山)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当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头时常常会看到它们.拟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假设:湿度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作出此假设的依据是.(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如何保证鼠妇的分布只是由实验探究的变量引起的?(3)实验开始后,每隔1分钟观察、记录一次鼠妇分布的情况,预计实验结果是.(4)某班共有学生50人,每人都只用1只鼠妇进行实验,将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汇总,以此为依据得出的结论是否客观、正确?.【答案】(1)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2)湿度;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答出“其他环境条件相同”即可)(3)更多分布在潮湿环境(意思相同即可)(4)是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
但是将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汇总,取平均值,可以避免偶然性。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还要注意多统计次数,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
36. (2017威海)(5分)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妈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
有人针对此现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1)你对这一问题做出的假设是,依据是。
(2)下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探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