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压强专题
上海市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_压强计算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2)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ΔS甲:ΔS乙=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甲、ΔP乙,且当ΔP甲:ΔP乙=5:1时,甲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的质量是千克。
(第三小题无需写出计算过程)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①求水的体积V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静安:22.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2×10-2米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上海市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压强计算(一)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 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 (2)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且当ΔP 甲:ΔP乙=5:1时,甲物体小题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图9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 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静安:22.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2×10-2米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2016年上海中考物理二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轴:压强专题

计算压轴:压强专题1.(15年奉贤区二模)如图15所示,边长为0.1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求:(1)正方体的质量;(2)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3)若正方体的边长为a,密度为ρ,现设想把该正方体截取一半,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方的中央,使截取部分对剩余部分的压强与叠放后水平面受到的压强相等。
小华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用下表的方法进行截取,判断截取方法能否满足上述要求小华沿竖直方向截取一半小明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半小强同学把该正方体截取一半并将截取部分放在水平面上,使其对水平面的压强最小,求出最小压强(用字母表示)。
2.(15年虹口区二模)如图13所示,圆柱体甲的质量为3.6千克,高为0.2米,密度为1.8×103千克/米3。
①求甲的体积。
②求甲竖直放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③现有一薄壁圆柱形容器乙,质量为0.8千克。
在容器乙中倒入某种液体,将甲竖直放入其中,并分别测出甲放入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如下表所示。
(a)求容器的底面积。
(b)求液体密度的最小值。
放入物体前放入物体后p容(帕)1960 2940 p液(帕)1568 15683.(15年黄浦区二模)如图10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质量为3千克的水,置于水平面上。
①求容器内水的体积V 水。
②求水面下0.2米深度处水产生的压强p 水。
③现将一个边长为a 的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入容器内的水中后(水未溢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恰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求该正方体密度ρ的范围。
4.(15年闵行区二模)如图12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轻质圆柱形容器A (容器足够高)和实心圆柱体B 。
容器A 内装有深为0.1米的水,实心圆柱体B 的质量为4千克、高为0.2米、底面积为0.01米2。
求:(1)圆柱体B 的密度。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将圆柱体B 竖直放入容器A 中,能浸没在水中时,容器A 对水平桌面压强的最小值。
上海市各区县2016届中考物理试题专题分类精编力学数据分析

力学数据分析(2016松江一模第26题).在学习压力压强时,对“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判断,小明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压力就是重力。
”就此该校的物理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实验。
他们用弹簧测力计测出3个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物体;在老师的帮助下,用专用的仪器测出这3个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产生的压力。
并适当改变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18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可得: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 (11)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中的数据可得: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
即可知小明同学的想法是 (13) 的。
(选填“正确”或“错误”)③又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得:(a )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可得: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 (14) ;(b )比较实验序号1、2、3和4、5、6和7、8、9中的数据可得:当 (15) 。
图18(2016青浦、静安29题).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实心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B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10)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或6或7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1)。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和6和7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2)。
④实验序号4中,实心物块D在水中所处的状态称为“悬浮”。
假设某些实心物体在相应的液体中会处于该状态。
为验证该假设需添加实验器材,则对添加器材的要求是(13)。
(完整版)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答案.doc

耐思教育压强计算专题一【压强思维导图】i.基础引入: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 年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4)压强变化范围(1)压强变化量(2)液体压强:抽倒加物( h、 m)(3)固体压强:压强变化类计算(5)v、 n取值范围(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切割叠放( h、v、m)七大题型(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压强的估值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开放性试题压强可能是多少?三个实心正方体水平切割固体压强叠放竖直切割F切去相同质量ps切割切去相同高度p gh压强变化分析切去相同厚度p gh施压竖直向上p' p原p竖直向下p' p原p液体压强杯中球杯中木块抽出相同质量p F s相同深度倒入p gh相同体积ii. 例题讲解1、如图12 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 牛, A 的边长为 0.25 米, B 的边长为0.4 米。
①求正方体 A 的密度ρA。
②求正方体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③若在正方体 A、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 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和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V的取值范围。
p⑴ρA= m A = G A = 980牛 3 千克 / 米 3 ( 3 分)V 3 = 6.4 × 10A V A g 9.8牛 / 千克(0.25米)( ρB= mB = G B =1.5625 ×103千克 / 米3) B V B V B g A⑵ p B=FB=GB=980牛/(0.4米)2 = 6.125 × 103帕。
上海市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 压强计算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 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 (2)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且当ΔP 甲:ΔP乙=5:1时,甲物体小题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图9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 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静安:22.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2×10-2米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上海市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压强计算

压强计算宝山:21.如图9所示,高为1米、底面积为0.5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满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⑵若将一个体积为0.05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发现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没有发生变化。
求小球质量的最大值m 球最大。
答案:奉贤:21.如图11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6千克,边长为0.1米。
求:(1)甲的密度(2)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3)a.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密度之比为3:2,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切去部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ΔS 甲:ΔS 乙=b.若叠放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的增加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且当ΔP 甲:ΔP 乙=5:1时,甲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的质量是千克。
(第三小题无需写出计算过程)答案:图9h =1米甲乙图14虹口:22. 如图10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①求水的体积V 水;②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水;③现有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其底面积是容器的一半。
若通过两种方法增大地面受到的压强,并测出压强的变化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答案:金山:23.如图14所示,底面积为10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 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静安:22.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其底面积为2×10-2米2,甲和乙是由同种金属制成、体积不同的圆柱体。
2016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压强专题

计算压轴:压强专题1.(15年宝山区)如图13所示,一个高为1米、底面积为5×10 2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0.8米深的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⑵若将体积都为0.02米3的甲乙两个实心小球(ρ甲=0.5×103千克/米3,ρ乙=1×103千克/米3),先后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的水里,当小球静止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计算出该压强的大小;若不相等,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15年奉贤区一模)如图1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分别为0.2米和0.1米,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B 质量为1千克。
求:(1)A 的质量;(2)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图13(3)若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和边长分别为2ρ和2h,实心正方体B的密度分别为ρ和h,现将正方体A、B沿竖直方向各截取四分之一,并将截下的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求叠放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Δp A与Δp B的比值。
3.(15年虹口区一模)如图11所示,高为0.55米、底面积为1×10-2米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中盛有0.4米深的水,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
①求容器内水的质量m水。
②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③现有物体A、B和C(其体积及在水中静止后的状态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物体放入容器中,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最大。
写出选择的物体并求出此时水面上升的高度∆h。
4.(15年黄浦区一模)如图10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S,盛有体积为3×10-3米3的水。
圆柱体乙的高为H。
①求甲中水的质量m水。
②求水面下0.1米处水的压强p水。
③若将乙沿竖直方向在右侧切去一个底面积为S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甲的水中时,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p乙恰为水对甲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的四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压轴:压强专题1.(15年宝山区)如图13所示,一个高为1米、底面积为5×10 2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0.8米深的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⑵若将体积都为0.02米3的甲乙两个实心小球(ρ甲=0.5×103千克/米3,ρ乙=1×103千克/米3),先后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的水里,当小球静止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计算出该压强的大小;若不相等,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15年奉贤区一模)如图1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分别为0.2米和0.1米,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B 质量为1千克。
求:(1)A 的质量;(2)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若实心正方体A 的密度和边长分别为2ρ和2h ,实心正方体B 的密度分别为ρ和h ,现将正方体A 、B 沿竖直方向各截取四分之一,并将截下的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求叠放前后A 、B 对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Δp A 与Δp B 的比值。
图13甲 1米 0.8米乙3.(15年虹口区一模)如图11所示,高为0.55米、底面积为1×10-2米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中盛有0.4米深的水,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
①求容器内水的质量m水。
②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③现有物体A、B和C(其体积及在水中静止后的状态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物体放入容器中,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最大。
写出选择的物体并求出此时水面上升4.(15年黄浦区一模)如图10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S,盛有体积为3×10-3米3的水。
圆柱体乙的高为H。
①求甲中水的质量m水。
②求水面下0.1米处水的压强p水。
③若将乙沿竖直方向在右侧切去一个底面积为S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甲的水中时,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p乙恰为水对甲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的四倍。
求乙的密度ρ乙。
甲乙5.(15年嘉定区一模)如图11所示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底面积为2×10-2米2的乙容器中装有1×10-2米3的水,且A点离水面0.2米。
(1)求乙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A点处水的压强p水。
(3)将一体积2×10-3米3密度为ρ物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
再在甲容器中注入密度为ρ液的液体后,甲、乙两液面相平,液体均不溢出。
若乙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Δp乙地与甲容器中液体对底部的压强p甲底相等,求ρ物与ρ液之比。
h甲乙图116.(15年静安、青浦区一模)如图8所示,水平地面上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2S。
(ρ酒精=0.8×103千克/米3)①求乙容器中0.1米深处酒精的压强p酒精。
②现有物体A、B(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在物体A、B和容器甲、乙中各选择一个,当把物体放入容器中后(液体不会溢出),可使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最大且压强最大。
求该最大压力F最大和最大压强p最大。
(本小题答题所涉及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物体密度体积A 5ρ2VB 3ρ3V甲乙图87.(15年闵行区一模)如图14所示,质量为2.5千克,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另有一正方体物块A,其体积为1×10-3米3。
(1)求薄壁柱形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现将物块A放入容器中,再向容器中注入水,当水的体积为2×10-3米3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刚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两倍,求物块A的质量。
图14A8.(15年浦东新区一模)某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1)若容器内盛有2×10-3米3的酒精,求酒精质量m酒;(ρ酒=0.8×103千克/米3)(2)若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3)若容器中所盛液体的质量、体积分别为m、2V,把另一质量、体积分别为2m、V的金属圆柱体放入液体中,如图11所示。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Δp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容,求Δp液:Δp容的值。
图119.(15年普陀区一模)如图14所示,金属圆柱体甲的高度为0.1米,底面积为1×10-2米2;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为2×10-2米2,且足够高,其中盛有深度为0.15米的水,置于水平面上。
①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甲②现将甲浸入乙容器的水中,当甲的下表面从刚好与水面接触开始向下移动0.04米。
(a)求甲浸入水中的体积V浸。
(b)求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ΔF。
甲乙图1410.(15年松江区一模) 底面积为5×10-3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2(a)所示,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
体积为4×10-4米3均匀实心圆柱体乙放在底面积为1×10-2米2的正方形木块中央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12(b)所示。
求:①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
②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③将圆柱体乙浸没在甲容器的水中后(无水溢出),若水对甲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与木块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求圆柱体乙的密度ρ乙。
图12 (a) (b)甲乙11.(15年徐汇区一模)如图14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A、B,底面积分别为4×10-2米2、6×10-2米2,高均为0.5米。
A中盛有6.4千克的酒精(已知ρ酒=0.8×103千克/米3)、B中有一底面积为3×10-2米2、高为0.25米、质量为15千克的实心金属块甲,同时盛有水,水深0.12米。
求:①甲的密度;②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甲③若再向两容器中分别倒入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是否有可能使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
若有可能请求出体积值,若不可能请通过计算说明。
A B图1412.(15年闸北区区一模)如图10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8×10-2米2,盛有质量为24千克的水。
圆柱体乙的质量为20.25千克、底面积为5×10-2米2。
①求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
②若圆柱体乙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在圆柱体乙的上表面水平切去一块物体A,将物体A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等于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求物体A的质量m A。
图1013.(15年长宁、金山区一模)如图11所示,均匀圆柱形物体甲和乙放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200厘米2和100厘米2,高度分别为0.1米和0.2米,ρ甲=1.5×103千克/米3,ρ乙=1.2×103千克/米3。
求:①乙物体的质量;②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③若将甲和乙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质量⊿m后,剩余部分的压强p甲'>p乙'。
求质量⊿m的取值范围。
甲乙图1114.(15年崇明县一模)如图10,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310⨯千克/米3.⨯米2盛有0.1米深的水,正方体乙质量为6千克,密度为3510-(1)求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求正方体乙的体积;(3)若将正方体乙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甲乙(图10)15.(15年杨浦区一模)如图17所示,边长为0.2米的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0.03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高0.4米,内盛有0.3米深的水。
正方体甲的密度为5×103千克/米3。
求:① 甲的质量;② 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③ 把一个底面积为0.02米2,高0.3米圆柱体A(已知ρ水>ρA)先后放置在正方体甲上和乙容器的水中,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等,求A物体的质量。
答案1.(15年宝山区一模)解:⑴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8米=7.84×103帕⑵当小球静止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是相等的。
若体积为0.02米3的实心小球浸没在水中,则它所受浮力是:F浮=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10- 2米3=196牛。
而G甲=ρ甲gV甲=0.5×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10- 2米3=98牛。
G乙=ρ乙gV乙=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10- 2米3=196牛。
∴F浮=G乙,因此乙球悬浮在水中,V乙排=V乙=0.02米3;F浮>G甲,因此甲球最终漂浮在水面;乙甲图17V 甲排=gF 水浮甲ρ=g G 水甲ρ=ggV 水甲甲ρρ =千克牛米千克千克牛米千克/8.9/100.1/8.9/105.03333⨯⨯⨯⨯×0.02米3=0.01米3; 而容器中的液面最多只能上升0.2米,因此乙球悬浮在容器的水中,由它排开的水的一半要溢出;甲球漂浮在容器的水面时,水面刚好上升到容器口。
(2分)乙球放入容器后,它对地面的压力为: F 乙=(G 水-G 溢)+ G 乙=ρ水gS 容h 容=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5×10-2米2×1米=490牛 甲球放入容器后,它对地面的压力为: F 乙=G 水+ G 甲=ρ水gS 容h 容=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5×10-2米2×1米=490牛(2分) 所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都为 p =容S F =22-105490米牛⨯=9.8×103帕 (2分)2.(15年奉贤区一模) 解:(1) m A = ρA V A =2×103千克/米3×0.23米3=16千克 3分(2)p B = G B /S B =1千克×9.8牛/千克3/0.01米2=980帕 3分 (3)⊿p A =(m B g /4)/(3s A /4)= ρgh/12 1分⊿p B =(m A g /4)/(3s B /4) =16 ρgh/3 1分⊿p A /⊿p B =1/64 1分3.(15年虹口区一模) 解:① m 水=ρ水V 水=ρ水Sh=1.0×103千克/米3×1×10-2米2×0.4米=4千克② p =F /S =G 水/ S =m 水g / S=4千克×9.8牛/千克 / 1×10-2米2=3920帕③将C物体放入容器∆h=∆V/ S=1.2×10-3米3/1×10-2米2=0.12米4.(15年黄浦区一模)解:①m 水=ρ水V 水=1×10 千克/米×3×10? 米=3 千克② p 水=ρ水gh 水=1×10 千克/米×9.8 牛/千克×0.1 米=980 帕③ p 乙=4Δp 水ρ乙gh 乙=4ρ水gρh 水ρ乙H=4ρ水(V 排/ S 甲)ρ乙H=4ρ水(S H/ 2S)ρ乙=2ρ水=2×10 千克/米5.(15年嘉定区一模)解:①m水= ρV=1×103千克/米3×1×10-2米3=10千克3分②p A=ρ 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3分③h甲=h乙=V总/S乙=(1×10-2米3+2×10-3米3)/2×10-2米2=0.6米1分Δp乙地=p甲底ΔF乙/S乙=ρ液gh甲1分ρ物V物g/S乙=ρ甲gh甲ρ物×2×10-3米3/2×10-2米2=ρ液×0.6米 1分ρ物:ρ液=6:1 1分6.(15年静安、青浦区一模)解:①p酒精=ρ酒精g h酒精1分=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31分=784帕1分② F 最大=G 最大=(10ρV +m )g 3分g SmV S F p +==ρ10最小最大最大 2分7.(15年闵行区一模)解:(1)薄壁柱形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2.5kg ×9.8N/kg=24.5N ,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1225Pa ;(2)由ρ=可得,水的质量:m 水=ρ水V=1.0×103kg/m 3×2×10-3m 3=2kg ,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 ′=G+G 水+G A =mg+m 水g+m A g=(m+m 水+m A )g=(2.5kg+2kg+m A )g=(4.5kg+m A )g ,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①若物块A 在水中漂浮,则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 浮=G A =m A g , 由F 浮=ρgV 排可得,物体A 排开水的体积:V 排===,容器内水的深度:h==,容器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ρ水g×====,因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刚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两倍,所以,=2×,解得:m A=0.5kg;②若物体A在水中浸没,则排开水的体积:V排=V A=1×10-3m3,容器内水的深度:h===,容器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1.0×103kg/m3×g×=,因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刚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两倍,所以,=2×,解得:m A=1.5kg.8.(15年浦东新区一模)解:(1) m酒=ρ酒V酒=0.8×103千克/米3×2×10-3米3=1.6千克(2) p水=ρ水g h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3)ρ金属>ρ液,金属球浸没,1:49.(15年普陀区一模)解:①p水=ρ水g h1分=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5米31分=1470帕1分③(a)V浸=S甲[h+S甲h/(S乙-S甲) ] 1分=1×10-2m2×9.8N/k g×[0.04m+1×10-2m2×0.04m /1×10-2m2] 1分=8×10-4m31分(b)ΔF=F浮=ρ水g V浸1分=1x×103m2×9.8N/kg×8x10-4m3=7.48N 1分10.(15年松江区一模)解:①m水=ρ水V水=1×103千克/米3×5×10-3米2×0.2米=1千克2分②p=ρ 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 2分③Δp水=ρ水g∆h=ρ水g(V乙/S甲)Δp木=ΔF木/S木=m乙g /S木=ρ乙gV乙/S木2分Δp水=Δp木ρ乙=2×103千克/米3 2分11.(15年徐汇区一模)解:①U1=I1 R1=0.5安×8欧=4伏②P=UI1=12伏×0.5安=6瓦③电压表接在AB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