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起源和演化

合集下载

鱼类的起源和演变

鱼类的起源和演变

软骨鱼类
在泥盆纪时出现,是现代 鲨鱼、鳐鱼等软骨鱼类的 祖先。
中生代鱼类
硬骨鱼类
在泥盆纪后期出现,是现 代大多数硬骨鱼类的祖先 。
肺鱼类
在泥盆纪后期出现,是最 早具有肺脏的脊椎动物之 一。
辐鳍鱼类
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达 到繁盛,是现代辐鳍鱼类 的祖先。
新生代鱼类
鳕形目
在新生代中后期繁盛,是现代 鳕形目鱼类的祖先。
生态修复
在某些地区,渔业过度开发导致 鱼类资源衰退,生态修复工作变 得尤为重要。对鱼类起源和演化 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鱼类的 生态习性和繁殖习性,为制定生 态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维持水生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鱼类在维持水生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捕食浮游生物、小型鱼类等,鱼类在控制种群数量、防止泛滥繁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人类的重要性
鱼类是全球重要的食品来源之 一,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
生素等营养成分。
渔业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活动之 一,为许多人提供了生计和食
物来源。
分类方式二
根据食性,鱼类可以分为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肉食性鱼类主要捕食其 他小型动物,植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植物,而杂食性则指摄食多种食物的鱼类 。
04
鱼类的生态角色
作为食物链的底层生物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为基础的生物之一,通过光合作用和滤食等方式获取能 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鱼类作为食物链的底层生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是维持生态平 衡的关键角色。
03
加强科研支持
加强科研支持,了解鱼类的生态学特征、繁殖习性、生长规律等,为
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

鱼类起源及进化规律

鱼类起源及进化规律

鱼类起源及进化规律一、早期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时期(542-535百万年前),当时出现了最早的脊椎动物——鱼形动物。

这些早期脊椎动物多数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包括了一些后来的鱼类和爬行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脊椎动物逐渐演化出更多的物种,并且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变得更为复杂。

二、水生脊椎动物水生脊椎动物是指那些长时间生活在水中,身体内部有脊椎的动物。

这些动物包括了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在它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脊椎的进化历程以及生活环境对它们形态和习性的影响。

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它们具有鳞片、鳃和流线型的身体。

根据外形和生态习性,鱼类可以分为硬骨鱼和软骨鱼两大类。

硬骨鱼具有成骨的骨骼,而软骨鱼则没有骨骼,依靠软骨来支撑身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鱼类逐渐演化出了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进而演变成了两栖动物。

三、陆生脊椎动物陆生脊椎动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360百万年前,当时一些鱼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并最终演变成了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但是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仍然与水生生物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栖动物逐渐演化出了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和习性,例如四肢和肺。

最终,这些两栖动物演变成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四、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先进的两类。

爬行动物多数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它们的身体覆盖着鳞片或毛发,多数具有卵壳。

而哺乳动物则具有毛发和乳腺,它们多数是胎生的,并具有照顾幼仔的行为。

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20百万年前,并且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演化关系。

在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物种,例如恐龙和猛犸。

恐龙是爬行动物中的一种,它们在约65百万年前灭绝。

而猛犸则是古代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它们在约1万年前灭绝。

这些物种的出现和灭绝都反映了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复杂而又多样化的。

五、现代鱼类现代鱼类是指那些生活在海洋或淡水中的鱼类,它们多数具有流线型的身体、鳍和鳞片。

动物起源和演化

动物起源和演化
34
35
四、泌尿和生殖系统 肾脏的演化:分三阶段,即前肾、中肾和后肾。
36
膀胱: 分三种类型,即管状膀胱、泄殖腔膀胱和尿囊 膀胱。 泄殖腔: 有泄殖腔的种类:软骨鱼、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和单孔类。 无泄殖腔的种类:圆口类、硬骨鱼和多数哺乳 类。
37
前的中新世。
早期猿人阶段:生活于160万年前的上新世。
猿人阶段:生活于180—30万年前的更新世。
智人阶段:生活于30—3万年前的更新世。
13
第二十二章 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第一节 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
地球上的生命是有没有生命的无机物逐步发展 而形成的,大体经历以下5个阶段。
1、又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中的甲烷、氧化氢、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水、氮、氢、硫化氢、氯 化氢等无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闪电、高温等), 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有机物。
水圈:气圈;土壤岩圈 范围:海面下10.5km,地表下3km,地表上 的大气层22km。
22Leabharlann 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一、动物的栖息地(生境) 是指动物能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条件的 地方。 二、分布区 是指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某种动 物能充分地进行繁殖,并留下具有生命 力的后代。
23
三、陆地自然条件和动物群的地带性分布
二、种系发生 系统发育;个体发育
19
20
第五节 物种与物种形成 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和生态
特征,有一定的生境,能繁育后代,一 般与其他种在生殖上是隔离的自然生物 群体。
地理隔离是产生物种的第一步,地理 隔离导致了生殖隔离,最后导致新物种 的形成。
21
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第一节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鱼的进化论

鱼的进化论

鱼的进化论1 什么是进化论?进化论是一种科学理论,它解释了生物在时间和环境变化下的演化和适应能力。

根据进化论,生物从起源开始逐渐发展,从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最终形成了现有的各种生物。

2 鱼的起源和演化鱼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的古生代。

最早的鱼类是软骨鱼,它们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

据研究,这类鱼有鳍和尾巴,但并没有真正的骨骼和颌骨,是无颌鱼的一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鱼逐渐演化出了多样的形态和生态。

例如,在古生代晚期,出现了具有大鳍和长尾的板鳃亚纲鱼类。

它们在水中游动时能迅速加速,以避免被天敌捕食。

在中生代的侏罗纪时期,演化出了具有锯齿状齿齿板的鲨鱼,这是鱼类中的顶级掠食者之一。

鲨鱼的骨骼非常柔软,不易化石保存,因此它们的起源还不是很清楚。

3 鱼类的适应能力鱼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种类。

例如,扁头鱼就是适应于洞穴和水潭等不同的水生环境。

其扁平的头部可以帮助它们穿过狭小的洞口,而身体的黏液层可以保护它们免受细菌和寄生虫的侵害。

鱼类的眼睛也在不断发展演化。

一些深海鱼类可以看到红外线和紫外线,因为这些光波能穿透更深层的海水。

而有些具有独眼的鱼类则可以减少水中反射对其视线的干扰。

此外,鱼类的皮肤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各种环境。

例如,河中的一些鱼类可以改变体色以适应环境变化,如调节体色来寻找伴侣或躲避天敌。

4 鱼类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除了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鱼类在人类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全球有超过40亿人依靠鱼类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而且渔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就业行业之一。

此外,鱼类也在医药和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些药物成分源于深海鱼油,例如,鳕鱼肝油中有一种重要的维生素D3,可以帮助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

鱼类的生物发光现象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和药物筛选。

5 结论作为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鱼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化了复杂的生存机制和适应能力,形成了众多的种类和形态。

鱼类解说

鱼类解说

鱼类解说1.鱼类概说----鱼类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而在种属数量上又最占优势的一个类群,在总数约38000种的脊椎动物中,鱼类有25000种,可算是脊椎动物中一个最大的家族,远超过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刚等任何一个纲。

鱼类分布很广,在江河湖泊、溪流水库以及海洋都有它的踪迹,可以说有水体的地方几乎多可以找到鱼的踪迹。

鱼,与人类生活密切,它不但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在工业、医药、卫生保健等方面都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是,何谓“鱼”呢?若要你给鱼下个正确的定义,我恐怕不是能即刻就能答上的,必须好好地想上一想。

长久以来,由于鱼与水的不可分开性,有水的地方,必定有鱼,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把许多非鱼的动物误认为是鱼,当仁不让地冠以“鱼”的大名,而且流传至今,造成许多错划的冤案。

事实上,以现在科学的定义来分析,很多古人称为“鱼”的动物,根本不是鱼,而且其亲缘关系还相当得远呢!被列为我国海产八珍之一的鲍鱼,虽被按上“鱼”的大名,但实属软体动物,在鱼类的家谱中根本找不到其位置,它与螺狮、河蚌才是一家子。

同样为软体动物的墨鱼(俗称乌贼)亦被古人当作鱼类,宋代的“灸毂子”中曾这样描述墨“鱼”的:“此鱼每遇鱼舟即吐墨染水令黑,以混其身,渔人见水黑则知是,网之大获”,这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张冠李戴!事实上,无论鲍鱼还是墨鱼,二者都没有脊椎骨,没有鳃,没有鳍,实质上是靠一些触角来运动,鱼类则是靠附属器官鳍的摆动来运动的。

华南沿海所盛产的鲎“鱼”其亲缘关系实际上更是与“鱼”家族差上十万八千里,它真正所属的家族会让人们吓上一跳,它实属节枝动物门,与蜘蛛才是亲戚呢!爬虫类的[鱼噩]_鱼和甲鱼(即鳖)与乌龟血缘相近;有一种淡水水母,俗称“桃花鱼”,实属腔肠动物;星鱼(海星)实属棘皮动物;小蝌蚪,明明为青蛙的幼体,也莫名其妙地被按上“棒头鱼”的大名。

另外,章鱼属头足类、鲵鱼(另一称呼为娃娃鱼,因其发声如婴儿啼哭)属两栖类、鳄鱼属爬行类,但它们皆被称作鱼,而且它们看上去也象鱼,故而上当的人实为不少。

鱼类演化树

鱼类演化树

鱼类演化树鱼类演化树引言:在地球上,鱼类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其出现标志着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鱼类演化树是描述脊椎动物中鱼类各个分支之间演化关系的图表。

本文将以演化树的形式展示鱼类的进化历程,并探讨各个分支之间的演化特征和演化过程。

一、鱼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鱼类起源于距今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最早的鱼类是无颚鱼类,它们是一些体态较小、骨骼不完全的生物。

无颚鱼类主要通过胸鳍的运动进行游泳,并以吸食微生物为生。

无颚鱼类在不断的进化中,逐渐出现了较为完整的骨骼和颚骨,形成了颚鱼类。

二、颚鱼类的进化:1. 软骨鱼类(软骨鱼类分支演化树)软骨鱼类是最早出现的颚鱼类,它们具有软骨骨骼和鳞片,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软骨鱼类中的一支演化为现代鲨鱼,而另一支演化为现代蝠鲼和鳐鱼。

现代鲨鱼是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具有强大的咀嚼能力和敏锐的嗅觉。

蝠鲼和鳐鱼则具有宽而扁的身体,可以在海底捕捉小鱼和底栖生物。

2. 硬骨鱼类(硬骨鱼类分支演化树)硬骨鱼类是现代鱼类的主要分支之一,与软骨鱼类相比,它们具有硬骨骨骼和多种类型的鳞片。

硬骨鱼类分为辐鳍鱼类和潜鱼类两大类。

辐鳍鱼类包括现代鳍尾鱼、鲶鱼和鲤鱼等,它们的背鳍和尾鳍由硬棘支撑。

潜鱼类则包括现代鲑鱼、鳟鱼和马林鱼等,它们的背鳍和尾鳍由软棘和软条鳍组成。

潜鱼类是淡水中的主要鱼类,它们具有强大的游泳能力和好的跳跃能力。

三、肺鱼类的进化:1. 肺鱼类的起源:肺鱼类起源于约3.7亿年前的泥盆纪。

肺鱼类是一类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存的鱼类,它们具有肺的结构,可以呼吸空气。

最早的肺鱼类只能在水中呼吸,并通过内外鳃进行气体交换。

2. 肺鳍鱼:肺鳍鱼是肺鱼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具有由肺鳍支撑的背鳍和尾鳍。

肺鳍鱼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能够通过肺鳍吸氧并从水中摄取食物。

3. 哺乳鱼类的起源:哺乳鱼类起源于距今约3.4亿年前的二叠纪。

哺乳鱼类是肺鱼类的一个演化分支,它们进一步发展出哺乳动物的特征,包括哺乳腺和具有哺乳行为的行为习惯。

讲授重点1、鱼的定义

讲授重点1、鱼的定义

绪论讲授重点:1 、鱼的定义2 、鱼类的演化第一节 鱼的定义在鱼类学中,鱼的科学定义是指 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大多数鱼体被鳞片。

第二节 鱼类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研究目的一、鱼类学的定义鱼类学 Ichthyology 是 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以及现存鱼类和化石鱼类分类的科学。

二、鱼类学的研究范围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的研究范围愈来愈广,并分支出了一些分支学科,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 、 鱼类形态学 (即系统解剖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2 、 鱼类分类学 (即系统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意义等。

3 、 鱼类生态学 :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以及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

4 、鱼类生理学 :研究鱼类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鱼体内所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5 、鱼类发生学 :研究鱼类由精、卵结合一直到幼鱼孵化前的一系列胚胎发育及各器官形成的过程,以及与其有关的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6 、 经济鱼类学 :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

7 、 古鱼类学 :研究化石鱼类的形态特征、演化关系、起源及分布情况。

鱼类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也很密切,如研究鱼的饵料则用到动物学、植物学与水生生物学的知识,研究方法也象动物学一样进行采集、调查、测量、统计、描述、分析等。

在研究海洋鱼类区系、分布、洄游时就必需了解海洋的状况如海岸线形状、底质、水温及盐分在各水层中的分布、透明度及溶氧量等,这就必需具有海洋学的知识。

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理解生物多样性
鱼类作为脊椎动物中最多样化的类群 之一,对其演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认 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维持。
汇报范围
鱼类起源的地质年代
介绍鱼类出现的地质年代和背景,包 括古生代海洋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大背 景。
早期鱼类的形态与分类
概述早期鱼类的形态特征和分类情况, 如甲胄鱼、软骨鱼等。
鱼类演化的关键事件
硬骨鱼类的演化
硬骨鱼类的起源
硬骨鱼类起源于古生代的泥盆纪,由早期的有颌类演化而 来。
硬骨鱼类的特点
硬骨鱼类的骨骼主要由硬骨组成,具有真正的骨头。它们 的鳃裂直接开口于体外,没有鳃孔。此外,它们的鱼鳍具 有真正的鳍条,支持鳍的薄膜称为鳍膜。
硬骨鱼类的演化趋势
硬骨鱼类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占据了各种水域环境,发展出 了多种适应不同环境的特殊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性,如呼吸 器官的变化和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单拷贝基因
单拷贝基因在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它们的序列比较可以为鱼类演化提供重要线索。例如,一 些单拷贝基因在硬骨鱼和软骨鱼中表现出不同的演化速率,暗示着这两类鱼在演化过程中可能受到了 不同的选择压力。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
分子标记
利用特定的分子标记(如DNA片段或蛋 白质序列),可以对不同鱼类进行系统 发育分析。这些分子标记能够揭示鱼类 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从而构建 出更为准确的系统发育树。
鱼类的行为习性多样性
鱼类的行为习性也非常多样,包括洄游、繁殖、觅食、防御等。这些行为习性与它们的生 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是鱼类适应自然环境的重要表现。
04
鱼类演化的关键事件
颌的出现与意义
颌的起源
颌是鱼类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创新,它允许鱼类主动捕食和咀 嚼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鱼类的起源与进化
[摘要]:海洋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着重将其起源与进化予以综述,最后对今后海洋鱼类的主
要研究方向做一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鱼类起源进化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arine Fish
QiXiaoYan
[Abstract]: Marine fish has important economic value, its origins and evolution to be reviewed and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re made for the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marine fish,evolutionary,origin
引言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

目前鱼类共有21723种,其中海洋鱼类约1.2万种。

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1]。

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

目前,对于海洋鱼类洄游、繁殖、生长及其资源的分布和开发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但对鱼类的起源与进化却鲜见报道,本文就其起源与进化做如下综述。

1、海洋鱼类的定义
以腮呼吸、用鳍运动、大多数体表被有鳞片、体内一般具有鳔和变温的海洋脊椎动物。

2、海洋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最早的鱼类进化可追溯到奥陶纪[2]。

棘鱼化石发现于4.5亿年前,志留纪和泥盆纪达到高峰,绝灭于石炭纪。

棘鱼具鲨鱼样牙和歪形尾,鲨鱼胚胎具棘鱼样成排小腹鳍,故棘鱼类接近软骨鱼,但具硬骨鳞、鳃盖和硬骨,跟接近硬骨鱼的祖先----古鳕鱼类。

节颈鱼类(Arthrodira)、褶齿鱼类(Ptycoodondontida)等盾皮鱼类发现于志留纪,泥盆纪末大部分绝灭,少数延续至石炭纪,体被骨质甲板似甲胄鱼,但具下颌、成对鼻孔、偶鳍和歪行尾[3]。

软骨和盾皮鱼类的一支演化为软骨鱼类,另一支演化为硬骨鱼类。

化石鲨于同时的棘鱼、盾皮鱼解剖结构的比较表明,三者似乎是源自于共同祖先。

泥盆纪的造山、造陆运动形成了新的山系、高原和盆地,海陆分布、地貌和气候发生而来巨大的变化。

大陆增加,气候干燥炎热,淡水鱼类常遭受湖沼枯竭、水域变小和变热的
困境,通过自然选择产生两种适应方式,由淡水适居海中或长出能呼吸空气的腮,需要是替代腮的功能,从而保存下来繁衍生息。

2.1软骨鱼类
最早的软骨鱼类出现于泥盆纪早期(距今3亿8千万年前),裂口鲨常被视为最原始代表之一,并很可能是所有鲨类的祖先。

从裂口鲨这种近似软骨鱼类中心基干出发,进化出后期的各种鲨类,包括典型的鲨类和身体扁平的鳐类。

这些鲨类从中生代到现在一直生活在海洋中,既没有特别昌盛过,但也没有被淘汰。

早期的软骨鱼类采用由淡水迁入海水的生活方式,入海需要防止体内水分向外渗透,软骨鱼将含氮代谢废物转变为尿素,以2%-2.5%[4]的浓度保存在体液中维持体液调节的平衡,卵产在不透水的卵壳内或母体内进行发育,避免卵直接和海水接触。

最早的软骨鱼类大量辐射发展到石炭纪时,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祖先类群灭绝,代之为现代软骨鱼类——全头亚纲个板腮亚纲。

鲨鳐类向迅速游泳的鲨类和底栖、少动的鳐类两个方向演化。

进化过程中的软骨鱼类相当保守,历经2亿年而很少变化,如噬人鲨与古代化石种类古棘鲨类相似,扁鲨和少腮鲨类于侏罗纪的祖先相似。

2.2硬骨鱼类
早期硬骨鱼类采用咽部长出囊状鳔作为原始“肺”的适应方式。

体被鳞片、具颌鱼偶鳍的共同祖先进化出肺鱼、总鳍鱼和辐鳍鱼3大类群。

肺鱼是种类不多的淡水鱼。

辐鳍鱼类由泥盆纪进化大致经历的了3个阶段[5]:泥盆纪最早出现淡水的石炭纪类,软骨硬鳞鱼类,经历石炭纪的全盛时期。

在淡水、海水中分支进化发展成真骨类,开始辐鳍鱼的进化,适应辐射形成各种生态类型。

古总鳍鱼具有内鼻孔、鳔和能在陆地运动的肉叶状偶鳍。

腔棘鱼类向海洋迁移,在与数量多而适应能力强的古鳕鱼竞争的过程中被淘汰,少数深海棘鱼类如矛尾鱼(Latimeria chalunnae)等留存到今天成为“活化石”。

4、海洋鱼类的经济价值及主要研究方向
4.1 海洋鱼类的经济价值
海洋鱼类经济价值很高,不仅可以作为食品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鱼类营养价值很高,它含的蛋白质比猪、牛、羊都多。

另外,鱼油可以做润滑油、油漆、肥皂的原料;鱼类的头、尾、骨、内脏可以制成鱼粉,做家畜的饲料,也可做农业肥料;鱼的肝脏可以提炼医药上用途很广的鱼肝油;鱼皮可以制胶制革;鱼膘可以制成外科手术用的缝合线……此外我国的小黄鱼、带鱼、青鱼等常常畅销海外,这不免增加了国民的收入。

4.2海洋鱼类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之前,人们对海洋鱼类的生长、洄游、繁殖、及其资源的分布和开发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其中以“挑战者”号、“信天翁”号、“丹纳”号等海洋调查船的工作成就最为显著[6]。

之后,随着电子显微镜、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人们开始了对鱼类组织、生理、生态和遗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但是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今后应将生态方面的研究纳入重点。

充分了解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特性及其相关基础资料,这样才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鱼类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也才能为保护我国的水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提供科学借鉴与指引。

参考文献:
[1]宁平,吴仁协,刘静.中国金线鱼属鱼类分类研究进展[J].广东海洋大学学
报.2011,31(3):99-102.
[2] 邓景耀,赵传姻.海洋渔业生物学[ 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25-27.
[3] 张波,唐启升.渤、黄、东海高营养层次重要生物资源种类的营养级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4,22(4):393-404.
[4]李圣法,程家骅,严利平.东海中南部鱼类群聚结构的空间特征[J].海洋学
报,2005,22(3):110-118.
[5]张堂林,崔奕波.保安湖麦穗鱼种群生物学Ⅳ种群动态[J].水生生物学报,
2011,24(5):537-544.
[6]任一平,刘群,等.青岛近海小型鲲鲱鱼类渔业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0,(1):69-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