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用抗菌药物
老年人抗菌治疗原则

老年人抗菌治疗原则
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和恢复能力较低,抗菌治疗的效果也不如中年人。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抗菌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老年人抗菌治疗的原则也是一个重要话题,可以让老年人掌握正确的治疗原则,使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病人。
老年人抗菌治疗的原则有几点:
第一,采用最小抗生素剂量治疗。
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较弱,药物的功效也容易减弱,因此最好采用最小剂量治疗。
第二,选择最安全的抗生素。
当老年人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应该选择最安全的药物,例如头孢菌素,氨磺必利,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老年人身体较脆弱,容易受不良反应的影响,因此选择安全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重视耐药性的监测。
耐药性是影响老年人抗菌药物整体治疗效果的一大因素,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老人的症状,以确定抗生素的疗效,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可以考虑更换抗生素。
第四,在准备抗菌药物时,务必了解老人的药物过敏史,以及抗菌药物的副作用。
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史,可以选择适合的药物,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第五,要注意营养,并给老人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老年人抵抗力较弱,营养不良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因此要坚持正常饮食和补充营养,同时可以考虑根据具体情况给老人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第六,应督促老人做好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减少熬夜,
加强体育锻炼和身体保健,减少疾病的发生。
以上是老年人抗菌治疗的原则,主要强调了采用最小抗菌剂量,选择安全抗生素,监测耐药性,观察过敏史,增强免疫力,以及注意生活习惯等。
只有掌握正确的抗菌治疗原则,才能使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有效,才能更好地治疗病人,让老年人健康快乐。
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也是抗感染的主要用药,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出现,使得细菌耐药性不断产生,常规抗菌药物已经起不到显著的作用,增加了治疗难度。
而在老年群体中,因老年人特殊的体质,越来越多的老人易患感染性疾病,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抗菌效果,如何合理用药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下面咱们就跟随文章内容来一起了解。
一、老年群体生理、病理特点因老年人的年龄比较大,患者的身体器官出现退行性变化,患者白细胞吞噬功能减弱,免疫预防功能降低,导致老年患者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如呼吸感染、胆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还有部分患者生病后需要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也非常高。
但是,就感染来说,因老年患者机体的特殊性,使得患者在临床的表现不同,因此很难在早期发现,往往在患者发生感染后才被诊断处理,此时已经让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二、老年患者用药分析1、药物吸收目前,因老年患者的年龄比较大,胃肠道组织和功能均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胃肠道功能下降,患者用药后,影响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和利用,主要源于患者的胃酸减少,患者胃部环境中的PH升高,因此药物的崩解延缓,溶解度降低后减少对药物的吸收。
此外,老年患者的小肠面积也比成年人的少,因此对食物中的营养吸收大大下降,并且患者肠道的血流减少,使得药物浓度高峰值减低,让不容易溶解的药物吸收利用速度减慢,所以老年患者用药后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药物分布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患者体内的水分减少,致使机体中的脂肪增多,因而对药物的分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老年患者机体中水分下降,因此水溶性的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而脂溶性的药物分布容积增加。
药物分布主要与患者机体中水分流失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3、药物肝内代谢在临床用药期间,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患者产生肝毒性,或者对患者肝脏功能产生影响,主要源于患者服用的药物,主要通过患者的肝脏代谢,也就是说由肝细胞微粒体中酶系统所代谢,将脂溶性化合物转化为水溶性化合物,并且患者的肝脏重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轻,因此患者的肝功能也会减退。
老年人常用的抗菌药物

老年人常用的抗菌药物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是一类重要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由发酵液提取或半合成制造而得。
其抗菌作用机制为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妨碍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胞破裂而死亡。
本类药物可分为: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 V苯氧甲基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对多数革兰阳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青霉素类药物应用时,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在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拉定等,口服制剂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和头孢丙烯等。
3、β- 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类新的β- 内酰胺类药物。
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方式是其质粒传递产生β- 内酰胺酶,使一些药物β- 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
1布洛芬:有肝肾损害风险,忌用量超标老年人偶尔有个头疼脑热,在所难免。
这时,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等具有解热、镇痛功能的药物是最常用的。
尤其是布洛芬,在百姓心中,几乎已成了解热、镇痛的代名词。
住院老年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水 平有 了很 大提 高 。但 由于老 年人 的病 情 复 杂 , 不
同程度地 存 在 着 与指 导 原 则 不 相 符 合 的现 象 。为 进 一步规 范抗 菌 药 物 使 用 , 们 对 2 0 我 0 7年 3月 至 20 0 9年 2月 出院 的病人 抗 菌 药 物使 用 情 况 进 行分
应 用抗 菌 药 物n 。我 院 5 0例 应 用 抗 菌 药 物 的 病 ] 3 例 中, 做到 三者 一致 占 4 . 5 , 9 5 8 3 7例肺 部 感 染 做 到三者 一 致 占 2 . 1 。究 其 原 因 与 老 年 病 人 的 7 7 生理 , 病理 , 疫 功 能 低 下 等 有 关 。 陈灏 珠 主 编 的 免 实 用 内科学 指 出 : 年 期 疾 病 具 有 多 病 性 , 典 型 老 不 性 , 易发 生后 遗症 和并 发症 等 。老年 人 敏感 性 容 ]
老 年人 常患 多 种疾 病 , 药 复 杂 , 能 排 除 药 物 对 用 不
他们 身心 的影 响 。 因此 我 院在 抗 菌 药 物 的临 床 应 用上 , 目前 仍 以经 验性 用 药为 主 。
本组 对象 全 部 为 老 年 人 。 由于 老 年 人 免 疫 力 功能 低下 , 易招 致细 菌感 染 。老 年人 胃肠 道 组织 容 与功 能变 化 , 影响 药物 吸 收的速 度 与程 度 。老 年人 肝, 肾功 能不 全 , 容 易造成 高 血浓 度 与毒 性 反应 。 也
占 0 9 。 .4
降低, 自觉症 状 轻 微 。老 年 人 体 温 调 节 能 力 低 , 发
热 不如 年轻 人 明 显 , 至 在 严 重感 染 时 也 是 如 此 。 甚
常用抗菌药在老年患者中合理应用论文

常用抗菌药在老年患者中合理应用的体会[关键词] 合理用药;抗菌药;老年人;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2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92-01不合理用药表现最明显的是抗菌药物使用问题。
结合《2011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对我院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问题,老年患者不良处方的发生,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进行分析。
1 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影响抗菌药的药动学及药效学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减退,直接或间接影响药物疗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吸收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吸收降低,舌下给药吸收较差;药物在胃肠道滞留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增加。
1.2 分部老年人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增,会影响脂溶性抗菌药和水溶性抗菌药的分布容积和t1/2。
药物积蓄作用时间持久;特别是患有营养不良、严重虚弱或进行疾病时更为明显。
1.3 代谢心脏排出量、肝脏、肾脏和胃肠道的血流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在剂量相同时,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1.4 排泄老年人肾脏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均减少50%左右,使药物的排泄受到限制。
由于老年人的肾清除率下降,因此应该根据肾功能调整相关抗菌药物剂量,实行个体化给药。
1.5 药物耐受性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2 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发病率高。
一旦发生感染,如未能及时正确的治疗,病情将迅速恶化,严重者易发生多功能脏器衰竭而死。
2.1 常住菌群变化与自源性感染增多常表现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咽部,甚至在整个呼吸道定植,故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感染时,其病原体多为革兰氏阴性球菌。
高龄老人吞咽及咳嗽反应消弱,吸入性肺炎常为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在住院患者中,特别是重症老年患者常是多重耐药菌攻击的对象。
随着老年人器官萎缩退化、皮肤粘膜屏障功能衰退及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和胆道内常住菌群变化,病原体可通过粘膜屏障进入血液至身体其它部位引起为内源性感染性疾病。
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渐减退,一旦患有感染性疾病,药物用量应考虑有别于一般常人用量。
如果按一般常用量使用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那么药物自肾排出会减少,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血药浓度增高,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使用这类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1/2~2/3。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且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须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这几种抗菌药,老人要慎用!

这几种抗菌药,老人要慎用!发表时间:2020-05-19T01:29:50.6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2期作者:刘学森[导读]石棉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400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在不断退化,容易出现一系列疾病。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会经常用到抗菌药,虽然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但是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不断下降,在服用抗菌药时容易引发细菌感染,所以要慎重使用。
老年人在使用抗菌药时需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
抗菌药简单的来说,抗菌药就是能够抑制或者杀灭细菌,用来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菌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人工合成抗菌药和抗生素,其中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它的浓度时可以杀灭或者抑制病源微生物。
将抗菌药细分,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
患者服用不同的抗菌药,会有不良反应,这都是很正常的。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群是不能服用抗菌药的,例如肾功能损害者、老人、孕妇、抗菌药过敏者等。
抗菌药的使用要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听从医生的叮嘱,绝对不能擅自服用,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所以要特别重视。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对抗菌药的使用并不是很了解,在认识上存在误差,会对身体带来伤害。
尤其是老年人,这类人群具有特殊性,应该积极学习有关抗菌药使用的常识,确保做到合理用药,消除疾病的困扰,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使用误区由于对抗菌药不了解,所以在使用时难免会存在误区,要有效的避免才可以。
一是将抗菌药等同于消炎药或者感冒药,当出现炎症的时候就服用抗菌药,这是不对的,因此抗菌药只适用于细菌引起的炎症,而不是所有的炎症。
如果没有节制的服用抗菌药,不仅对人体没有益处,还会产生一定伤害。
二是人们比较相信新药、好药、贵药,尤其是抗菌药而言,觉得价格越贵效果就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每种抗生素的用途是不一样的,要根据疾病来选择,才能发挥出治疗作用。
老年人肺炎用什么抗生素最好

老年人肺炎用什么抗生素最好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它的影响。
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对肺炎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较差。
抗生素是处理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老年人肺炎的疗效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老年人肺炎中效果较好的一些抗生素。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于老年人肺炎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它能够抑制肺炎病原体的生长并减轻炎症症状。
此外,阿奇霉素的使用方法也较为便利,一般每天只需要服用一到三次,治疗周期通常为3到5天。
氨苄西林(Amoxicillin)氨苄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包括老年人肺炎的治疗。
它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灭病菌,缓解感染症状。
氨苄西林在老年人身上的耐受性相对较好,并且通常每天需要服用两到三次,治疗周期一般为7到10天。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对老年人肺炎的治疗效果也较好。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细菌DNA复制来杀灭细菌。
通常情况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剂量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而有所调整。
治疗周期也视病情而定,通常为5到14天。
杀菌磷霉素(Linezolid)杀菌磷霉素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抗生素,对于老年人肺炎同样有效。
它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菌生长。
杀菌磷霉素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治疗周期一般为7到14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被广泛用于老年人肺炎的治疗中。
这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菌生长。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常每天需要服用一到三次,治疗周期视病情而定。
结论老年人肺炎的治疗中,抗生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老年人肺炎的疗效有所不同。
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原体的类型和耐药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常用抗菌药物范晓洁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重要病因之一。
因此,抗感染药物是老年人最常用的药物。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重要脏器功能减退,不仅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下降,而且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比年轻人明显增多。
如果按照常规方法用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会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引起比原发感染性疾病更严重的医源性损害。
一、老年人感染的特点1、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2、起病方式特别;3、易于出现意识障碍;4、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5、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二、老年人常用的抗菌药物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是一类重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发酵液提取或半合成制造而得。
其抗菌作用机制为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妨碍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胞破裂而死亡。
本类药物可分为:(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 V(苯氧甲基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对多数革兰阳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青霉素类药物应用时,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在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拉定等,口服制剂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和头孢丙烯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除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高度抗菌活性;注射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口服品种有头孢克肟和头孢泊肟酯等,口服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作用。
第四代头孢菌素常用者为头孢吡肟,第四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大致相仿,其中对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菌属等的部分菌株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对金葡菌等的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略强。
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过敏。
有青霉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应谨慎使用本类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立即就地抢救并予以肾上腺素等相关治疗。
头孢菌素类多数主要经肾脏排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
中度以上肝功能减退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3、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类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
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方式是其质粒传递产生β-内酰胺酶,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
β-内酰胺酶种类很多,抑制剂的抑酶谱亦各异。
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属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既与β-内酰胺酶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又与酶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使酶失去活性。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包括耐药菌在内的严重感染,目前临床应用的制剂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美洛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4、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对各种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但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抗菌作用差。
临床多用于多重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包括由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枸橼酸菌属、黏质沙雷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细菌所致的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等,也用于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及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碳青霉烯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5、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
有来自链霉菌的链霉素等、来自小单孢菌的庆大霉素等天然氨基糖苷类,还有阿米卡星等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使合成异常的蛋白、阻碍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导致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的外漏,引起细菌死亡。
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静止期细菌的杀灭作用较强,属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谱主要含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等。
有的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结核杆菌等也有抗菌作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对乃色均属抗菌作用较弱,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厌氧菌常无效。
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重度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中、重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需与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或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均具有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因此用药期间应检测肾功能(尿常规、血尿素氮、血肌酐),严密观察患者听力及前庭功能,注意观察神经肌肉阻滞症状。
一旦出现上诉不良反应先兆时,须及时停药。
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需根据其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给药,并应进行血药浓度检测以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6、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是一类具有 12-16 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的抗菌药。
大环内酯类药物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 50S 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生长期抑菌剂。
其抗菌谱包括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产气梭状芽孢杆菌、布鲁斯杆菌、军团菌、螺旋杆菌、钩端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
目前使用的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
大环内酯类新品种(新大环内酯类)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的抗微生物活性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给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亦较少、临床适应症有所扩大。
7、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按出现早晚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喹诺酮类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伯杆菌、少部分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
具体品种有萘啶酸和吡咯酸等,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在抗菌谱方面有所扩大,对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代表药物为吡哌酸。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是目前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最多的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第四代喹诺酮类与前三代药物相比,在结构上修饰并引入 8-甲氧基,有助于加强抗厌氧菌活性,而 C-7 位上的氮双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原有的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不良反应更小,但价格较贵。
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增强,对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的作用增强,对典型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增强。
多数产品半衰期延长,如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8、糖肽类糖肽类药物由链霉素或放线菌素所产生,其结构为线性多肽。
目前临床应用的糖肽类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和替考拉宁。
糖肽类对几乎所有的革兰阳性菌具有活性,适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肠球菌属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
也可用于粒细胞缺乏症高度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
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
糖肽类药物不宜用于预防用药和 MRSA 带菌者用药,也不用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常规经验用药及局部给药。
由于糖肽类有一定肾、耳毒性,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监测血药浓度,注意听力改变,必要时监测听力。
对有用药指征的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新生儿、早产儿或原有肾、耳疾病患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剂量,同时监测血药浓度,疗程一般不超过14日。
9、硝基咪唑类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和替硝唑对厌氧菌、滴虫、阿米巴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具强大的抗微生物活性。
适用于各种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包括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肺脓肿、脑脓肿等,但通常需与抗需氧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口服可用于艰难梭菌所致的假膜性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胃窦炎、牙周感染及加德纳君阴道炎等。
亦可用于肠道及肠外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贾第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等寄生虫病的治疗。
硝基咪唑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可用于某些盆腔、肠道及腹腔等手术的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