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620-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实验报告(6)-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入侵检测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入侵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提高对网络安全防护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环境搭建(1)硬件环境:一台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用于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2)软件环境:安装Snort入侵检测系统、WinPCAP抓包工具、Wireshark网络分析工具等。
2. 实验步骤(1)安装WinPCAP:按照向导提示完成安装,使网卡处于混杂模式,能够抓取数据包。
(2)安装Snort:采用默认安装方式,完成安装。
(3)配置Snort:编辑Snort配置文件,设置规则、端口、网络接口等信息。
(4)启动Snort:运行Snort服务,使其处于监听状态。
(5)抓取数据包:使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观察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效果。
(6)分析数据包:对抓取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验证入侵检测系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报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Snort入侵检测系统成功启动,并进入监听状态。
(2)通过Wireshark抓取到的数据包,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出攻击行为,并发出报警。
(3)分析数据包,发现入侵检测系统对多种攻击类型(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2. 实验分析(1)Snort入侵检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良好,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网络攻击行为。
(2)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入侵检测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掌握了Snort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3)实验过程中,发现入侵检测系统对某些攻击类型的检测效果不够理想,如针对加密通信的攻击。
这提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入侵检测系统。
四、实验总结与展望1.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对入侵检测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防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配置和入侵检测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配置和入侵检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依赖程度的增加,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潜在威胁和攻击。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火墙配置和入侵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最佳实践。
首先,让我们了解防火墙的作用和配置。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位于网络边界,监视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
防火墙通过将流量与预定义的安全策略进行匹配,可以阻止不受欢迎的数据包进入网络以及从网络中流出敏感信息。
为了正确配置防火墙,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1. 了解网络需求:在配置防火墙之前,必须了解网络的需求和拓扑结构。
这将帮助确定需要保护的资源以及访问这些资源的合法用户。
2. 制定安全策略: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是配置防火墙的关键。
安全策略应涵盖允许的网络流量类型、源和目标 IP 地址以及访问权限等方面。
3. 选择合适的防火墙: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防火墙类型。
常见的防火墙类型包括软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和云防火墙等。
4. 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ACL 是定义允许或禁止特定流量通过防火墙的规则集。
根据安全策略,设置适当的 ACL 可以有效地过滤流量。
5. 更新和监控防火墙规则:定期更新和监控防火墙规则是防止未授权访问的关键。
及时更新允许和禁止特定流量的规则,可以保持网络的安全性。
接下来,让我们讨论入侵检测系统的重要性和配置。
入侵检测系统是监视和分析网络流量,以识别潜在的入侵行为和恶意活动的安全设备。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
以下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最佳配置实践:1. 物理位置:配置入侵检测系统时,应将其部署在网络的关键位置,以捕获所有流量并有效监视网络活动。
2. 实时监控:入侵检测系统应始终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以及时检测并响应任何异常活动。
计算机安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网络安全攻击和防护,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攻击手段和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软件:Kali Linux(用于模拟攻击)、Metasploit(用于攻击工具)、Wireshark(用于网络数据包捕获与分析)2. 实验设备:两台计算机(一台作为攻击者,一台作为受害者)三、实验内容1. 网络扫描(1)使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了解目标主机的基本信息。
(2)分析扫描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2. 漏洞利用(1)针对目标主机发现的漏洞,利用Metasploit进行漏洞利用。
(2)分析攻击过程,了解漏洞利用的原理和技巧。
3. 数据包捕获与分析(1)使用Wireshark捕获攻击过程中的网络数据包。
(2)分析数据包内容,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手法和目标主机的响应。
4. 防护措施(1)针对发现的漏洞,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更新系统补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等。
(2)学习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1)在攻击者和受害者主机上安装Kali Linux操作系统。
(2)配置网络,使两台主机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2. 网络扫描(1)在攻击者主机上打开终端,输入命令“nmap -sP 192.168.1.1”进行扫描。
(2)查看扫描结果,了解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
3. 漏洞利用(1)在攻击者主机上打开终端,输入命令“msfconsole”进入Metasploit。
(2)搜索目标主机存在的漏洞,如CVE-2017-5638。
(3)使用Metasploit中的CVE-2017-5638漏洞模块进行攻击。
4. 数据包捕获与分析(1)在受害者主机上打开Wireshark,选择正确的网络接口。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报告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中,我们主要探讨了一些重要的安全概念和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密码学等。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在实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分享我们的实践结果。
1. 实训目的和背景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如何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各种网络攻击的威胁。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安全概念和技术的理解,并学会应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
2. 防火墙实验
我们首先进行了防火墙实验,学习了如何配置和管理防火墙以保护网络系统。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防火墙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并学会了如何设置规则来限制网络流量和阻止潜在的攻击。
3. 入侵检测系统实验
我们接着进行了入侵检测系统实验,学习了如何监测和识别网络中的恶意行为。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分类,并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这些系统以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4. 密码学实验
最后,我们进行了密码学实验,学习了如何使用密码技术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和应用,并学会了使用一些常见的密码算法来加密和解密数据。
5. 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我们对网络安全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和应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安全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次实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也增强了我们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是一次富有挑战性和收获的经历。
通过实践操作和知识学习,我们对网络安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今后的网络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入侵检测系统实验报告

入侵检测系统实验报告入侵检测系统实验报告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威胁不断涌现,给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应运而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入侵检测系统,探索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学习使用Snort等开源工具搭建IDS;- 分析和评估IDS的性能和效果。
3. 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能够监测和识别网络中的恶意活动的安全工具。
它通过收集网络流量数据和系统日志,利用事先定义的规则和算法进行分析,以识别和报告潜在的入侵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分为两类: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异常行为的入侵检测系统。
4. 实验步骤4.1 环境搭建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实验环境。
选择一台Linux服务器作为IDS主机,安装并配置Snort等开源工具。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模拟的攻击流量和恶意代码,用于测试IDS的检测能力。
4.2 规则定义IDS的核心是规则引擎,它定义了需要监测的恶意行为的特征。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Snort的规则语言来定义一些常见的攻击行为,如端口扫描、SQL 注入等。
通过编写规则,我们可以灵活地定义和更新IDS的检测能力。
4.3 流量监测和分析一旦IDS搭建完成并启动,它将开始监测网络流量。
IDS会对每个数据包进行深度分析,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协议类型等信息。
通过与规则库进行匹配,IDS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恶意行为,并生成相应的警报。
4.4 警报处理当IDS检测到潜在的入侵行为时,它会生成警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警报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发送给系统管理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同时,IDS还可以将警报信息记录到日志文件中,以供后续分析和调查。
5.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模拟攻击流量的检测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IDS的性能和效果。
防火墙技术实验报告

防火墙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防火墙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网络攻击也随之增加,如病毒、木马、入侵等威胁,这些威胁给网络资源和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防火墙技术通过设置一系列规则和策略,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管理,从而保护内部网络资源免受外部威胁的侵害。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和配置防火墙,验证其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和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防火墙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机制;2. 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和规则设置方法;3. 验证防火墙对网络流量的过滤和管理效果。
三、实验环境本实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下:1. 一台可用的计算机;2. 虚拟化平台,如VMware Workstation等;3. 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4. 防火墙软件,如iptables、Cisco ASA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环境:通过虚拟化平台搭建一套网络环境,包括至少两个虚拟主机和一个防火墙设备。
2. 配置网络:设置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确保虚拟主机之间可以互相通信。
3. 配置防火墙设备:根据实验需求和实验网络环境,配置防火墙设备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接口等。
4. 设置防火墙规则:根据实验需求和安全策略,设置防火墙规则,包括允许和拒绝的流量规则、端口转发规则等。
5. 实验攻击测试:通过模拟各类网络攻击方式,如扫描、入侵、DDoS等,测试防火墙的反威胁能力。
6.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防火墙日志,分析实验中防火墙的工作情况和效果。
五、实验效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防火墙能够有效阻断恶意攻击流量,对网络资源的安全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2. 防火墙规则设置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防火墙的防护能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 防火墙设备的性能和配置对防护效果有直接影响,需要根据实际网络负载和需求来选取合适的设备。
4. 防火墙技术作为重要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需结合其他安全技术和策略以实现全面的网络安全保护。
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

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在今天的数字时代,电脑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保护网络安全的关键手段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是指一种能有效阻止非法网络流量进入或离开私有网络的安全系统。
其主要任务是在不影响合法网络流量的情况下,对潜在的网络攻击进行过滤和阻止。
防火墙采用了多种技术,包括包过滤、代理服务和网络地址转换等。
1. 包过滤:包过滤防火墙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类型。
它通过检查进出网络的数据包的源和目标地址、端口号等信息来决定是否允许通过。
只有满足安全策略的数据包才会被允许通过,其他的数据包都将被阻止。
2. 代理服务:代理服务防火墙以代理服务器作为中介,将客户端的请求发送给服务端,并将服务端的响应发送给客户端。
这样可以隐藏服务端的真实地址,提供额外的安全性。
代理服务防火墙还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深度检查,以保护网络免受恶意软件和攻击。
3. 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NAT)防火墙将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转换为公共网络中的IP地址,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NAT防火墙对外部网络完全隐藏了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从而有效地阻止了直接攻击。
二、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于监视网络中潜在攻击的安全设备。
它主要负责实时监测网络流量、识别和报告可能的安全事件。
根据其部署位置和监测方式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和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两种类型。
1.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NIDS部署在网络上,对整个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攻击。
它可以检测到一些常见的攻击行为,如端口扫描、数据包嗅探和拒绝服务攻击等。
2.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HIDS部署在主机上,用于监控和分析主机上的活动和日志。
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教程06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2)上班时不能下载大容量文件。 另一家杜危软件公司由于条件有限,没有购买防
火墙,网络管理员王兴为了网络安全运行,通 过配置路由器来执行防火墙的功能。
项目分解
任务一:配置和应用防火墙 任务1-1防火墙的基本配置 任务1-2防火墙的应用 任务1-3防火墙的安放位置
任务二:应用入侵检测技术 任务2-1认识入侵检测系统 任务2-2基于SessionWall的入侵检测
任务实施过程
任务一:配置和应用防火墙 任务1-1防火墙的基本配置
1.防火墙设备初始化配置 教师讲授 2.路由器充当防火墙的基本配置
(1)模拟软件的下载与安装 (2)通过模拟软件实现基本配置
教师讲授+学生跟做
任务实施过程
任务1-3 防火墙的安放位置 • 1.防御主机 • 2.屏蔽子网 • 3.双重防火墙
教师讲授
任务实施过程
任务二:应用入侵检测技术 任务2-1认识入侵检测系统
1.入侵检测的概念 2.入侵检测系统安放的位置 3.系统组成 4.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流程
教师讲授+学生演示+学生实践
任务实施过程
任务2-2基于SessionWall的入侵检测
1.SessionWall-3简介
教师讲授
2.SessionWall-3软件安装、使用、设置
学生实践+学生总结+教师讲评
拓展任务
任务编 号
006-5
任务名称
使用Snort软件
计划工时
90min
任务描述
由于网络所面临的各种攻击不断变化,因此对攻击的检测方式也必须提高, 这需要灵活性更强、功能更强大的软件来实现入侵检测功能,并通过软件 的设置来检测、记录新的入侵行为并报警,Snort软件可以实现以上功能。 在网络环境下,利用Snort软件在主机上配置入侵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ables -D INPUT --dport 80 -j DROP
五、实验目的:
目的:掌握一种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六、实验内容:
选择一种开源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设计其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安装、配置、验证。
a)3~5人一组
b)安装和配置防火墙(或其他防火墙系统);
c)安装配置Snort入侵检测系统。
d)修改防火墙或入侵检测系统的部分源代码,实现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增强实验,可选)
用户:至少对Linux OS有中等水平的了解,以及具备配置Linux内核的经验。
安装前的准备
在开始安装iptables用户空间工具之前,需要对系统做某些修改。首先,需要使用make config命令来配置内核的选项。在配置期间,必须通过将CONFIG_NETFILTER和CONFIG_IP_NF_IPTABLES选项设置为Y来打开它们,因为这是使netfilter/iptables工作所必需的。下面是可能要打开的其它选项:
安装netfilter/iptables系统
因为netfilter/iptables的netfilter组件是与内核2.4.x集成在一起的,所以只需要下载并安装iptables用户空间工具。
下面是安装netfilter/iptables系统的需求:
硬件:要使用netfilter/iptables,需要有一个运行Linux OS并连接到因特网、LAN或WAN的系统。
另一个背后的原因是,通过阻塞来自类似广告站点之类的源的多余流量,可以节省带宽。
因而,可以定制防火墙配置来满足任何特定需求和任何安全性级别需求。这就是netfilter/iptables系统的用武之处。
netfilter/iptables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netfilter/iptables IP信息包过滤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可用于添加、编辑和除去规则,这些规则是在做信息包过滤决定时,防火墙所遵循和组成的规则。这些规则存储在专用的信息包过滤表中,而这些表集成在Linux内核中。在信息包过滤表中,规则被分组放在我们所谓的链(chain)中。我马上会详细讨论这些规则以及如何建立这些规则并将它们分组在链中。
CONFIG_PACKET:如果要使应用程序和程序直接使用某些网络设备,那么这个选项是有用的。
CONFIG_IP_NF_MATCH_STATE:如果要配置有状态的防火墙,那么这个选项非常重要而且很有用。这类防火墙会记得先前关于信息包过滤所做的决定,并根据它们做出新的决定。我将在netfilter/iptables系统的优点一节中进一步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Linux因其健壮性、可靠性、灵活性以及好象无限范围的可定制性而在IT业界变得非常受欢迎。Linux具有许多内置的能力,使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其工具、行为和外观,而无需昂贵的第三方工具。如果Linux系统连接到因特网或LAN、服务器或连接LAN和因特网的代理服务器,所要用到的一种内置能力就是针对网络上Linux系统的防火墙配置。可以在netfilter/iptables IP信息包过滤系统(它集成在2.4.x版本的Linux内核中)的帮助下运用这种能力。
建立规则并将链放在适当的位置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真正的信息包过滤工作了。这时内核空间从用户空间接管工作。当信息包到达防火墙时,内核先检查信息包的头信息,尤其是信息包的目的地。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路由。
如果信息包源自外界并前往系统,而且防火墙是打开的,那么内核将它传递到内核空间信息包过滤表的INPUT链。如果信息包源自系统内部或系统所连接的内部网上的其它源,并且此信息包要前往另一个外部系统,那么信息包被传递到OUTPUT链。类似的,源自外部系统并前往外部系统的信息包被传递到FORWARD链。接下来,将信息包的头信息与它所传递到的链中的每条规则进行比较,看它是否与某条规则完全匹配。如果信息包与某条规则匹配,那么内核就对该信息包执行由该规则的目标指定的操作。但是,如果信息包与这条规则不匹配,那么它将与链中的下一条规则进行比较。最后,如果信息包与链中的任何规则都不匹配,那么内核将参考该链的策略来决定如何处理该信息包。理想的策略应该告诉内核DROP该信息包。
$ iptables [-t table] command [match] [target]
表(table)
[-t table]选项允许使用标准表之外的任何表。表是包含仅处理特定类型信息包的规则和链的信息包过滤表。有三种可用的表选项:filter、nat和mangle。该选项不是必需的,如果未指定,则filter用作缺省表。
理解防火墙配置和信息包过滤
对于连接到网络上的Linux系统来说,防火墙是必不可少的防御机制,它只允许合法的网络流量进出系统,而禁止其它任何网络流量。为了确定网络流量是否合法,防火墙依靠它所包含的由网络或系统管理员预定义的一组规则。这些规则告诉防火墙某个流量是否合法以及对于来自某个源、至某个目的地或具有某种协议类型的网络流量要做些什么。术语“配置防火墙”是指添加、修改和除去这些规则。稍后,我将详细讨论这些规则
根据规则所处理的信息包的类型,可以将规则分组在链中。处理入站信息包的规则被添加到INPUT链中。处理出站信息包的规则被添加到OUTPUT链中。处理正在转发的信息包的规则被添加到FORWARD链中。这三个链是基本信息包过滤表中内置的缺省主链。另外,还有其它许多可用的链的类型(如PREROUTING和POSTROUTING),以及提供用户定义的链。每个链都可以有一个策略,它定义“缺省目标”,也就是要执行的缺省操作,当信息包与链中的任何规则都不匹配时,执行此操作。
现在,可以准备安装这个用户空间工具了。
安装用户空间工具
在下载iptables用户空间工具的源代码(它类似于iptables-1.2.6a.tar.bz2)之后,可以开始安装。您需要以root身份登录来执行安装注:如果您有RedHat Linux版本7.1或更高版本,就不需要执行这里说明的前两个步骤。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该Linux分发版(distribution)的标准安装中包含了iptables用户空间工具。
建立规则和链
通过向防火墙提供有关对来自某个源、到某个目的地或具有特定协议类型的信息包要做些什么的指令,规则控制信息包的过滤。通过使用netfilter/iptables系统提供的特殊命令iptables,建立这些规则,并将其添加到内核空间的特定信息包过滤表内的链中。关于添加/除去/编辑规则的命令的一般语法如下:
虽然netfilter/iptables IP信息包过滤系统被称为单个实体,但它实际上由两个组件netfilter和iptables组成。
netfilter组件也称为内核空间(kernelspace),是内核的一部分,由一些信息包过滤表组成,这些表包含内核用来控制信息包过滤处理的规则集。
iptables组件是一种工具,也称为用户空间(userspace),它使插入、修改和除去信息包过滤表中的规则变得容易。除非您正在使用Red Hat Linux 7.1或更高版本,否则需要从下载该工具并安装使用它。
软件:带有内核2.4或更高版本的任何版本的Linux OS。可以从下载最新版本的内核。还需要从下载iptables这个用户空间工具,因为这个工具不是内核的一部分。但对于RedHat Linux版本7.1或更高版本,不需要下载此工具,因为在版本7.1或更高版本中,标准安装中已经包含了此工具。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PC微机三台
八、实验步骤:
1 netfilter防火墙配置
netfilter/iptables是与最新的2.4.x版本Linux内核集成的IP信息包过滤系统。如果Linux系统连接到因特网或LAN、服务器或连接LAN和因特网的代理服务器,则该系统有利于在Linux系统上更好地控制IP信息包过滤和防火墙配置。Mugdha Vairagade将介绍netfilter/iptables系统、它是如何工作的、它的优点、安装和配置以及如何使用它来配置Linux系统上的防火墙以过滤IP信息包。
通过使用用户空间,可以构建自己的定制规则,这些规则存储在内核空间的信息包过滤表中。这些规则具有目标,它们告诉内核对来自某些源、前往某些目的地或具有某些协议类型的信息包做些什么。如果某个信息包与规则匹配,那么使用目标ACCEPT允许该信息包通过。还可以使用目标DROP或REJECT来阻塞并杀死信息包。对于可对信息包执行的其它操作,还有许多其它目标。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学院计算中心
二、实验项目名称: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注:PREROUTING链由指定信息包一到达防火墙就改变它们的规则所组成,而POSTROUTING链由指定正当信息包打算离开防火墙时改变它们的规则所组成。命令(command)
上面这条命令中具有强制性的command部分是iptables命令的最重要部分。它告诉iptables命令要做什么,例如,插入规则、将规则添加到链的末尾或删除规则。以下是最常用的一些命令:-A或--append:该命令将一条规则附加到链的末尾。
CONFIG_IP_NF_FILTER:这个选项提供一个基本的信息包过滤框架。如果打开这个选项,则会将一个基本过滤表(带有内置的INPUT、FORWARD和OUTPUT链)添加到内核空间。
CONFIG_IP_NF_TARGET_REJECT:这个选项允许指定:应该发送ICMP错误消息来响应已被DROP掉的入站信息包,而不是简单地杀死它们。
出于各种因素和原因,需要根据特定需求来配置防火墙。或许,最重要的原因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