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十五讲(1)
西方文学十五讲的摘抄

第一讲: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摘要]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突然兴起;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与骑士史诗;欧洲的启明星-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与启蒙精神的闪电;浪漫运动编制的灿烂星空;名著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奇观;两大源头与六大思潮文艺是新文明诞生的先导。
希腊是正常的儿童,中国是早熟的儿童。
任何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具有两个以上由冲突而构成互补的源头(希腊文明和基督文明)。
《荷马史诗》里程碑一号,《神曲》里程碑二号终结了文学中世纪。
通常定义文艺复兴: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高举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反对基督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中人们对美和自由的追求。
人们第一次发现内部的丰富复杂。
《莎士比亚》的悲剧是里程碑三号。
文艺复兴后,垂暮的梦境创造了“巴洛克”艺术时代,华丽、诡异、颓唐和破落。
太阳王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回光反照,艺术家带着镣铐跳舞。
资产积极革命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启蒙运动。
《浮士德》里程碑四号。
1789年法国大革命。
物欲横流的社会。
短暂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认为“生活应该如此”,现实主义认为“生活就是如此”。
“金钱是一种新的历史经验,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它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压力与焦虑,引出了新的灾难和快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获得充分发展以前,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它产生的作用相比。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金钱作为文学的某种新的主题,而要把它作为一切新的故事、新的关系和新的叙述形式的来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主义的来源。
只有当金钱及其所表示的新的社会关系减弱时,现实主义才能逐渐减弱。
”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不屈服于社会庸俗的流行观念和被权威保护的现实。
他们同这样的现实角力,而殚精竭虑地探索社会表层之下那些最隐蔽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因素。
在商品化的时代,文学失去了信仰的依托,就像一个垂暮的男人死去了常相依傍的妻子,因为此变得神情恍惚,精神萎靡,行将就木。
现在所有的文学形态将走向死亡,它将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研究。
西方美学概述

自然给与人以天资、禀赋这些神圣的、极为有用的特性,但人们必须在向自然学习和模仿中才能成为大师。 人认识自然是以数学为手段的。提出著名的平行透视体系
2.最伟大艺术作品不是巨制,而是istoria(历史)丰富性、高贵性、抓住人物特征, 表现人物灵魂和情感
4.艺术起源说
艺术起源有两个原因“模仿”和“音调感、节奏感”后者是存在于人的主体之中的一种生理功能。多 元论,有天才的性质。
1.古希腊古罗马哲学
1.5郎吉弩斯和普洛丁美学(希腊化时代) 郎吉弩斯与《论崇高》 1.崇高风格的美
崇高是一切伟大作品所共同具备的一种风格,也是衡量伟大作品的一个尺度。是一种格调高昂,矫健豪 迈的文体。
3.近代美学
3.3 18世纪德国美学 鲍姆加通
(1750年,发表了《美学》第一卷。这一事件被美学史认为是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
1.Aesthetica的内涵及意义
“Aesthetica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类理性(analogi rationis,拉丁语)的思维 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托马斯·阿奎那 1.美的三个要素 2.美与善的区别 3.人与美
现实世界的美是客观存在的。所有的美都根源于上帝,上地势最高的美。和谐=鲜明-完整 善涉及欲念,而美只涉及认识。艺术与道德也是有区别的。 只有人才能具有美感,动物不能。人之所以有美感,还在于爱。人创造艺术,也是为了美的缘故。
2.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美学
美学家们总是不断的讨论美的概念与具体的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面实质上就是美的永恒性与 相对性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上的概念的相对性与真理的具体性问题。
1.古希腊古罗马哲学
西方美术史十五讲 丁宁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绪论
图1-1约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阿波罗和达弗涅》(1908),布上油
画,145×112厘米,私人收藏
图1-2《野牛》(约公元前15000-前12000),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窟
图1-3《受伤的野牛》,拉斯科岩洞壁画局部(约公元前15000-前10000),壁画,野牛身长110厘米
图1-4库尔贝《奥南的葬礼》(1849-1850),布上油画,314×663厘米,巴黎奥赛博物馆
图1-5马蒂斯《背影I》(1909),青铜浮雕,洛杉矶富兰克林·墨菲雕塑公园
图1-6梵·高《落日中的播种者》(1888),布上油画,64×80.5厘米,奥特罗柯罗尔-缪勒美术馆
图1-7约瑟夫·莱特(Joseph Wright)《科林斯少女》(1782-1784),布上油画,106.3×130.8厘米,
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
图1-8安格尔《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819),素描,29.8×21.8厘米,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图1-9马蒂斯《线描人体》
图1-10毕加索《和平的脸容》
图1-11巴黎奥赛博物馆内。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西方美术史十五讲(第二版)

0 5
九超写实主 义和达利
作者介绍
这是《西方美术史十五讲(第二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西方美术史十五讲(第二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特色
英国
艺术
特点
美术
画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印象主义
美术
历史
语言 艺术
追求
版
时期
罗可可
绘画
表现主义
法国
魅力
内容摘要
该书介绍了西方整个的艺术历史,从两万年前法国和西班牙岩洞中的岩画,到现代艺术,跨越上万年。作者 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的著名艺术名家的生平,作品和艺术特色。该书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流畅,通俗易懂,将故事、 历史和分析融为一体。
艺术,在其最高领域中,不是诉诸粗糙的感觉,而是诉诸精神的渴求,诉诸我们内心神性的活力,它不能容 忍周围世界的拘束和禁锢。
比较简明易懂,适合当作入门读物,不足的是一些译名不常见,搜索起来颇为费劲。
生活中需要美,也需要看的到美的心和眼睛。
通俗易懂,一气呵成的把西方艺术发展脉络理清,很适合作为一本通识性的艺术读物。
一伊特鲁里亚艺术一 瞥
二古罗马建筑艺术
三古罗马雕刻艺术 四古罗马绘画艺术
二罗马式艺术
一拜占庭艺术
三哥特式艺术
一乔托的觉醒 二马萨乔的启示
三多纳泰洛的探索 四波提切利的韵味
二米开朗琪罗的 “激越”
一列奥纳 多·达·芬奇的
“纯正”
三拉斐尔的“优雅”
二乔尔乔内的建树
西方文学十五讲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一讲: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突然兴起——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与骑士史诗——欧洲的启明星: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与启蒙思想的闪电——浪漫运动编织的灿烂星空——名作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奇观——小结:两大源头与六大思潮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获奖作品《西方哲学史》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句话就讲:“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
”在华夏民族已经进入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当埃及的金字塔也已经在尼罗河畔熠熠闪光的时候。
历史发展到了公元前15、14世纪的时候,就像天空突然升起彩虹一样,古希腊的文明崛了。
到了公元前6—5世纪,希腊人同大河文明的埃及、印度、中国等已经并驾齐驱。
在这一时段,地球上完全没有关联的地区,相继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哲人:中国的孔子(前531—前479)、印度的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5)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大体相当的时间内,西亚地区形成了《圣经。
旧约》。
三位伟人和一部经书,几乎在同一时间内生长出来,一同撑起了古代世界的精神大厦。
文艺是新文明诞生的先导。
在上述四种文明成形之前,人类在各地的祖先大都早已有了自己的神话、艺术或诗歌。
而希腊的神话尤其表现一种雄大活泼的绚丽色彩。
马克思赞美说: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美丽的诗,具有永久性的魅力。
这是一个毫无掩饰的时代。
人类的文明尚未筑起羞耻之墙。
几乎所有的神祗都是要哭就哭,要笑就笑,要造爱就造爱,一切都是那么率真,七情六欲袒露无遗。
对情欲的追求犹如飞蛾扑火,明知灭亡仍执意向前。
这就是希腊神话中洋溢着的悲喜剧精神。
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的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就文学而言,每个民族是不同的:早熟的儿童和永远长不大的儿童。
希腊是下正常的儿童,而中国像是早熟的儿童。
伦理文化的过早成熟,使孩子穿上了长袍马褂。
中国的神话不如希腊神话那样富于哲理和诗意。
美学十五讲 第十五讲美育

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铜像
蔡教 元育 培思 提想 出体 的系
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 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 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美育的实施
四
蔡元培
(1868~1940)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1917年1 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改革北大 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 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北京大学很快 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蔡元培还支 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倡导以科学和民主 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五 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美学史 美的表现 美的鉴赏 美术 美的文化
经过对宗教和美育的比较,蔡元培先生得出结论:
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因此,必须以美育代替宗教。
蔡元培先生认为:“宗教中美育的原素虽不朽,而既认为宗教的一部 分,则往往引起审美者的联想,使彼受智育德育诸部分的影响,而不 能为纯粹的美感,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 因此,作为情感教育的手段,美育可以代替宗教。“以美育代宗教” 是以自由反对强制、以进步反对保守、以普及反对局限的一种文化变 革。
为什么心灵的教育(心育)恰恰包括德育智 育美育呢?这在学理上有什么依据吗?这要 从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对美学的命名谈起。
美学十五讲

美学十五讲1、美是客观存在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实体,它可以在精神和自然之间的不同层次上得到表现。
2、美的本质是审美快感:审美快感是美的本质,它是一种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内在体验,它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意识。
3、美具有多种形式:美的形式包括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等,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工具来实现。
4、美的标准是情感性的:美的标准是情感性的,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不同,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5、美的内涵是主观的:美的内涵是主观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喜好、思想观点或者宗教信仰来诠释美的内涵。
6、美的功能是双重的:美的功能可以用艺术家来表现,也可以用来服务于社会的现实需要。
7、美的价值是人文的:美的价值是人文的,它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而且可以提升人类的文明素养。
8、美的创造是创造性的:美的创造是创造性的,它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来体现,可以在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9、美的发展是多元化的:美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它不仅仅表现在艺术创作中,而且可以在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都发挥作用。
10、美的相对性是客观的:美的相对性是客观的,它是一种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得到表现的客观实体。
11、美的绝对性是抽象的:美的绝对性是抽象的,它是指人们共同拥有的审美标准,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美的追求。
12、美的判断是主观的:美的判断是主观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思想观点和审美标准来判断美的艺术价值。
13、美的解释是动态的:美的解释是动态的,它不断受到时代变迁、文化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不断发生变化。
14、美的传播是公正的:美的传播是公正的,它可以通过艺术家、媒体和政府等机构来推广美的艺术价值,从而普及人们对美的理解。
15、美的发现是持久的:美的发现是持久的,人们不断地发现新的美的形式,从而开发出新的审美标准,并将美的价值传播到更广泛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西方雕塑的区别和特点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引导整个欧洲文化发展的趋势,欧洲各国文化受其熏陶,而欧洲文化出现了四大高峰, 第一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 而這个时代的艺术, 可以以希腊的雕塑为中心艺术.因为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
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而那时雕塑极为普遍, 导致后来清理罗马城内发现雕塑和城内的居民数大体一致,并且每个雕塑和古希腊相比既有相似处,但也有不同之处,下面给大家分析分析:
1.古罗马雕塑的特点:
罗马人在雕塑上去的卓越的成就。
罗马人早
期的肖像模具从死者面部翻下来的面模制作的,
不加任何美化,强调;概括这种肖像表情:死板,
没有活力,具有自认主义的逼真。
罗马人征服希腊以后,希腊雕刻艺术对罗马
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临摹了很多希腊雕塑
以后罗马艺术开始概括,生动的表现对象,开始
学会美化人物。
罗马帝国后期,由于社会矛盾的上升,艺术中的
理想的光环消失,罗马肖像雕塑进入现实主义时
期,肖像出现了无懈可击的真实,对人物的内心
世界,内在品质的表现进行了探索,形成了高度
戏剧化的心理后期作品,以前的那种静态的庄严
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内在活动。
尤其是在帝国末期,社会进入极度矛盾不安和动荡中,罗马人面临着一种普遍而强烈的危机感,这种危机对社会各阶层的反映不同:有的荒淫堕落、放纵、醉生梦死,有的极度神经质、残暴疯狂,有的竭力逃避现实、主张内心的超脱……这些现象在艺术中都有反映。
而古罗马的雕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1)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
(2)人物形象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峻,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
(3)缺乏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沉思中。
古罗马雕刻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
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而古罗马在雕刻方面的成就为世界雕塑有着卓越的贡献。
代表性作品:
古罗马功绩柱古罗马斗兽场
2.古希腊雕塑的特点:
希腊雕塑源远流长,始于古希腊城邦时
期。
当时古希腊城邦均为民主政体,从城
邦元首到一般民众均有政治权利参与国
家的各项事务,从上至下实行民主政治。
城邦内民主气氛宽松,生活氛围自由,这
种轻松的政治环境促进了希腊文化艺术
的迅速繁荣与发展,而雕塑艺术的繁荣发
展就始于这个时期。
古希腊雕刻艺术对历史雕塑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因为其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魅力,分析如下:
第一、希腊的奴隶制不同于埃及,带有较多的民主和自由的色彩,故在美术作品中不仅反映奴隶主贵族的审美观,同时也反映广大自由民族阶层的理想和要求。
第二、古希腊美术和古希腊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
古希腊美术家是照生活中的人来描绘塑造神的,所以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颇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神人同性同体。
第三、希腊重视表现现世生活的乐观,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是欢乐的。
第四、希腊是个航海国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艺术风格,较开阔,不保守。
第五、古希腊的艺术家把肉体的万没看作是神明的特征,对裸体的崇尚是人本主义的产物,表现完美的人体当作最高的理想。
第六、古希腊的建筑强调明快节奏,讲究匀称的构图。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端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所以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古埃及的雕塑。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的雕塑突然兴盛起来,并且形成了人类雕塑史上的第一个全盛时期。
占埃及雕塑有着准确的造型、风格化的语言和相当内在而神秘的精神风貌。
在古王朝时期出现了大
量纪念碑似的雕塑,有的甚至是可以令全人类为之骄傲的杰作,最有代表性的是吉萨的狮身人面像,它有20米高50多米长,仅面孔就高达5米,它和临近的金字塔一起构成了建筑之谜。
它在造型上服从于“正面律”程式,似乎是一个狮身人面,带着国王的头巾,与某位法老的肖像比较接近,它是当时埃及雕塑具有祭祀和宗教功能的反映。
它和别的法老肖像一样在形式上给予人的印象是:庄严、雄伟、浑厚、稳固、犹如不可动摇的大山.
在今后的西方美学十五讲上要学习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
化学系08级06班
郑有虎
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