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

合集下载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第三章中频电疗法在医学上把应用电流脉冲频率1,100kHz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MFE)。

脉冲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范围内,每一个脉冲均能使运动神经和横纹肌发生一次兴奋,此称周期同步原则。

当脉冲频率大于1000Hz时,运动神经和肌肉的兴奋,即不符合周期同步原则,而是依着中频电流所特有的规律发挥作用。

当脉冲频率超过1000Hz时,脉冲周期短于运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绝对反应期,它就不能引起足够的兴奋,因此在医学上把中频电流频率规定为1,100kHz的范围,就是这个缘故。

中频电流在临床应用的历史,比低频电流要晚得多,其发展简况为:20世纪40年代Gleid meister首先提出中频流的概念。

50年代初期奥地利Hans Nemec首创干扰电疗法。

60年代中期前苏联Яcнοгородсκий研制成功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60年代我国引进干扰电疗法,并开展音频电疗法。

70年代后期我国应用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80年代国内开展音乐电疗法,并引进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目前,我国中频电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在电疗法的应用,已达到相当普及程度。

即使在基层医疗单位,也广泛应用中频电流治疗各种疾病。

第一节音频电疗法应用1000,20000Hz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疗法(audio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

1969年我国皮肤科杨国亮教授首先应用2000Hz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皮肤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之后,我国物理治疗学家,将应用电流频率扩大到4000,8000Hz,甚至10000Hz,但多数仍采用2000,5000Hz中频电流,并将治疗适应证扩大到临床各科许多疾病。

一、治疗作用1、解痉镇痛音频电疗镇痛作用,尚无定论。

缪鸿石等报告2000Hz音频电单次治疗后即刻痛阈明显上升,与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5),呈现明显的镇痛作用,但次于正弦调制中频电、干扰电、间动电等低中频电,并且发现这种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不够长,单次治疗后15分痛阈即下降,与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05)。

《中频电疗法》课件

《中频电疗法》课件

中频电疗法的作用原理
中频电疗法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轻疼痛, 恢复功能,促进组织修复。
中频电疗法适用的病症
1 慢性疼痛
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
3 肌肉骨骼疾病
如肌肉损伤,骨折等。
2 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等。
4 康复治疗
如手术后恢复,运动伤害康复等。ຫໍສະໝຸດ 中频电疗法的分类和技术特点
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高频中频电疗法、单相中 频电疗法和双相中频电疗法。
技术特点
中频电疗法具有渗透深度大、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等特点。
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效果
1 疼痛缓解
通过刺激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
3 促进康复
加速康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2 恢复功能
促进肌肉组织修复,恢复正常功能。
中频电疗法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1 安全性
中频电疗法通常安全可靠,但仍需注意用量和频率控制。
2 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如孕妇、心脏病患者)和感染部位应慎用,遵循医生指导。
中频电疗法的疗程和治疗频率
1 疗程
中频电疗法的疗程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而定,通常为多次疗程。
2 治疗频率
治疗频率根据疾病和个体情况而定,通常为每周2-3次。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中频电疗法为一种物理治疗技术,利用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患者体内组织,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什么是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是一种利用中等频率的电流刺激患者体内组织的物理治疗技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缓 解症状的目的。
中频电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频电疗法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如今成为临床常用的 物理治疗技术之一。

中频电疗法-医学课件

中频电疗法-医学课件
20000Hz音频段等幅 正弦交流电治疗疾病 的方法。又称等幅正 弦中频电疗法。
音频常用于
除消炎消肿止痛外 音频电流的临床应用起源于皮肤疤痕及粘连的治疗,它
可使瘢痕颜色变淡,质地变软,缩小,变平,并使粘连松动 解离. 音频对慢性炎症,炎症残留浸润,外伤后淤血,血肿,消散 硬结均具有促进作用. 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音频电可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分子的透入.
立体动态干扰:是将三路在三维空间流动的频率为 5000交流电相互叠加,交叉输入人体。
立体动态干扰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具有中频电流的特点 作用范围大,深度深,最大的电场强度在电极之
间的电流交叉点上而非电极下 内生了一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 不同的差频作用各有特点 频率和电流幅度的变化可避免人体产生适应性
中频治疗作用⑵
促局部血循环作用:
① 即时皮肤充血反应与轴突反射有关 ② 治疗后稍长时间充血反应与三联反应有关 ③ 肌肉组织血循改善和肌肉活动产生的化学物
质ATP,ADP有关 ④ 深部组织血循改善和植物神经受刺激,功能
得到改善有关。
轴突反射和三联反应
中频治疗作用⑶
消炎作用: 用于慢性非特异型炎症。 改善局部血循环----组织水肿减轻,炎性产物
干扰电治疗作用:
促血循环:有利于水肿渗出的吸收,消散炎症 镇痛:差频90-100HZ疗效最好
干扰电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其引起肌肉收缩反应 的强度和范围比低频电流强.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
干扰电对内脏平滑肌:因干扰电流作用较深,在体内形成 干扰场,刺激自主神经,改善内脏血循环,提高胃肠平滑 肌张力,调整其功能.
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有增加.
可增加生物膜的通透性,半波型电流可用于药物离

中频电疗法-物理治疗学课件

中频电疗法-物理治疗学课件
调制中频电具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和 治疗作用。
1.低频调制波:调制中频电流的调制波频率多为
10~150Hz(低频脉冲治疗的最佳频率)。
调制波的波形有两大类:
正弦波
调制中频电产生正弦调制中频电
脉冲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锯齿波、微分 波等)调制中频电产生脉冲调制中频电
2.调制方式:不同的调制方式所产生的调幅波的形 式不同。
软组织、骨关 节疾病
神经系统 疾病
适应证
消化系统 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炎症
局部有金 属固定物
禁忌症
出血性疾 患
心脏起搏 器
正弦调制 中频电流
等幅中频 电流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即时的充血反应:轴突反射/化学物质/自主 神经
多次治疗后血液循环的改善:单次作用的 累积效应以及自主神经功能调整的结果
2.镇痛
即时镇痛作用 机制
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3.消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中频电作用后局 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 善,组织水肿减轻, 炎症产物的吸收和排 除加速,局部组织的 营养和代谢增强,免 疫防御功能提高
(1)单纯音频电疗法:最常用,操作方法简单
① 电极仪
220v 电压
②将电极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好,在损害部位 的上下两端或两侧并固定
③打开电源,缓慢调节电流输出强度,同时观察患 者反应,直至到患者能耐受舒适为宜。
④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结束,将电流调至“0”,关闭开关,取下电 极。
音频电疗法
分类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概念:应用1000~20000Hz音频段的等幅正
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疗法(多 数采用2000~5000Hz电流)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调制中频 电疗法
•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低中频 电混合疗法
• 音乐电疗法 • 波动电疗法
1.能克服组织电阻,与低频相比,能作用到 更深的组织
人体组织对不 同频率电流的电阻 不同,对低频电的 电阻较高,随着电 流频率的增高,人 体的电阻逐渐下降。
人体电阻
电流频率
2.双向无电解作用
电流特点:具有典型的中频电流的物理特 性,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形成正弦波 形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促 进组织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镇痛作用
消肿作用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作用
消炎散结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细胞膜通透性,促使药物 透入人体
音频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 入的治疗作用
1.仪器设备: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多为
(4)选择适合的电极、衬垫放置治疗部位上,尽 量使病灶位于两电极中间;电极和夹子不可接触 皮肤,以免电击灼伤;务必使电极、衬垫与皮肤 均匀接触。 治疗机
病灶
(5)禁止在心前区及其附近治疗;心脏病患者, 电流不宜过强,如有不良反映立即停止治疗;孕 妇忌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及邻近部位治疗;佩戴 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行中频电治疗。
治疗时玻璃电极与 人体皮肤或体腔粘膜接触。 发生火花放电时有热感, 无局部达松伐电疗的刺痛 不适感。
(一)治疗作用
人体接受火花放电的刺激和电磁振荡 作用后,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淋巴管扩 张,组织的代谢过程和营养状况改善,因 而有止痛、止痒、解痉、消炎作用。
超音频电疗机,电压3~5kV,功率10W, 输出电流频率22kHz。
“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具有低频 电与中频电的双重治疗作用
电流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可以避免机 体产生适应性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3
音频电流的治疗作用
止痛作用:音频电流作用后的镇痛 作用比较明显,治疗后痛阈明显上 升,但其镇痛效果不如脉冲中频电 流,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4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音频电流具有 调节或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因 而有消炎,消肿,镇痛,促进血管 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5
软化疤痕和可松解粘连:音频电流 刺激瘢痕或粘连组织,使之产生震 动,得到松解及软化之效应。
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对慢性炎症, 炎症机化,外伤后瘀血,血肿等均 具有促进吸收,消散,软化作用。
6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音频电流作用于 神经节段或反射区,可以促进汗腺、 乳腺分泌,增进食欲,降低血压,对 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具有调节 作用。
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透入:通过 生物实验证明,音频电流可提高活性 生物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因浓度 梯度而扩散透过生物膜。
7
音频电流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仪器设备: 1、仪器-输出电流频率2000Hz,
4000Hz,或2000-5000Hz的仪器。 2、电极—由电极板及衬垫两部分组
成。电极板可用金属板或导电橡胶; 衬垫用吸水性好的绒布制成,应大 于电极板。
8
9
电流强度、频率:电流强度一般以 病人能耐受为准。常用频率 2000Hz。
速骨折愈合。
23
24
干扰电流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治疗方法:两组电流,四个电极。
放置方法:1、固定法:电极的位置固定不 动,两组电极交叉放置。2、运动法:用手 套电极,治疗时移动电极的位置,改变电 极与皮肤接触大小,或改变电极对局部的 压力。3、抽吸法:用专用的吸盘电极,在 通电同时兼有负压大小的变化,兼有负压 按摩的作用。对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 和促进渗出、水肿的吸收有较好的效果。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3.对神经肌肉产生的作用
• 综合效应
• 叠加多次刺激,达到阈刺激值 • 作用效果良好:被证实在对于感应电刺激 无法引起兴奋的、呈神经变性反应的肌肉 仍可产生作用
4.对感觉神经的作用
• 对皮神经、感受器无强烈刺激
• 6kHz-8kHz,痛觉与肌肉收缩的刺激阈值明 显分离,痛觉阈值>肌肉收缩阈值
• 可耐受较大电流,舒适度明显提高
• 1)轴突反射及三联效应
电刺激本身 刺激皮肤产生组胺 轴突反射
• 2)肌肉活动代谢产物
乳酸 ADP ATP等
• 3)植物神经作用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 拟迷走效应
• 4)肌肉收缩作用
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 ① ② ③ • ① ② ③ • ① ② 1.等幅中频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传统/动态/立体动态)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3.低中频电流混合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
• 4.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
• 5.对植物神经的调: 对于软组织的扭挫伤、挤压伤、慢性劳损、腱鞘炎等有止痛、消肿、 加速损伤修复作用 • 骨关节疾病 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半月板损伤、强制性脊柱炎等可达到止痛、 消肿、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效果 • 神经系统疾病 对于神经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 骨折的加速愈合 • 内脏平滑肌张力低下 对于胃下垂可提高胃壁平滑肌张力、对于术后肠麻痹、尿潴留有使肠 道和膀胱平滑肌收缩,即刻达到效果。
疗程 1/日
干扰电疗法
• 又称交叉电流疗法 • 两路频率 1:4kHz 2:4kHz±100Hz • 四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体内交叉电流 形成干扰场。

中频电疗发

中频电疗发

第三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 定义 中频电流被低频电流调制后,其幅度和频率随着低频电流的幅度和频率的 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称为调制中频电流。应用这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 调制中频电疗法( modulated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 MMFCT)。调制中频电流具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和治疗作用。以低频正 弦波调制的中频电流称为正弦调制中频电流。应用多种低频脉冲电流调制 的中频电流,称为脉冲调制中频电流。
· 作用 1. 镇痛 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 促进淋巴回流作用 4. 电刺激锻炼肌肉作用 5. 中枢及外周神经伤病 6.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 适应证
1.疼痛 由于肌肉扭伤、肌纤维组 织炎、腱鞘炎、滑囊炎、血管神经 性头痛等导致的疼痛。
2.中枢与外周神经损伤 脊髓损伤、 小儿脑瘫、外周神经损伤等。
中频电疗法
中低频、超声波治疗
康复医学科治疗中心 徐连秀 2020.11.17
中频脉冲电治疗
概述 等幅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
第一节 概述
· 定义 将频率100-100KHz的脉冲电流称作中频电流, 用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叫中频电疗 (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MFE)。
3.消化系统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胆囊炎等。
4.泌尿系统族病 脊髓损伤引起的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张力性尿 失禁、尿潴留、慢性前列腺炎等。
· 禁忌证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 出血性疾病、
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 不全、局部
有金属异物、心前区、孕 腰腹部、植
人心脏起搏器者等。
· 调制波形
1.连续调制波 制波连续出现不间断, 简称连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时将三路在三维空间流动的5000Hz 交流电互相叠加交叉输入人体,在体内形 成三维的立体干扰场。同时对三路电流进 行低频幅度调制,从而获得多部位、不同 方向、角度和形状的动态刺激效应。
.
(一)电流特点
1.立体的刺激效应 2.多部位的刺激效应 3.强度的动态变化效应 4.受刺激部位的动态变化
.
(三)治疗作用
.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4、两组电流中,一组固定为4000Hz,另一组 则在变化中,4000-4100Hz/15秒,差频100Hz, 或4025-4050Hz/15秒,差频25-50Hz。或固定 在4000±100Hz的任意频率。频率的变化可以 避免机体适应,频率固定的目的是以便于选用 不同的低频调制频率,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
(二)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 (4)检查仪器各旋钮是否在“零位”,接通电 源,调节输出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准 (5)治疗中应参照患者感觉,适当增加电流 量 (6)告诉患者治疗时正常感觉为麻感,如局 部有烧灼感,应立即告.诉工作人员检查处理
(二)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 (7)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身体,不能触摸仪 器和接地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等) (8)治疗完毕,将输出扭缓慢转到“零位”, 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检查皮肤反应,然后 将衬垫用清水洗净
.
(一)镇痛作用
干扰电流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实验证明, 干扰电流作用后局部皮肤的痛阈有显著提高, 治疗多种痛症有较明显和持久的镇痛效果。
差频50-100Hz 干扰痛觉神经的传导 差频1-5Hz 使肌肉收缩产生类鸦片物质
.
三、治疗作用
(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在人体上观察到干扰电流作用后局部毛细血管扩
.
3.电流强度:一般以病人能耐受为准。 治疗时间和频次:一般每次20-30分钟,每 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不休息, 继续进行。
.
(二)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 (1)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电极板及衬垫 (2)衬垫用生理盐水或热水浸湿,保持适宜 温度,然后将铜片电极装入衬垫套内 (3)患者治疗时采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 位,并检查皮肤是否破损,将电极置于治疗 部位,用沙袋或绷带固定
(二)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 4.锻炼肌肉:与低频脉冲电流相似,由1-50Hz的低
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能引起肌肉收缩它具有以下特 点: ①对皮肤的刺激性小,不易引起疼痛; ②无电解作用,不易损害皮肤,有利于持久治疗; ③人体的耐受性良好,电流的作用深度较大。
.
四、治疗剂量的分级
感觉阈下:电流表有指示,患者无电感。 感觉阈:患者刚有电感,即有很弱的麻颤感。 感觉阈上:有明显的麻颤感。 运动阈:电流强度刚能引起肌肉收缩。 运动阈上:电流强度能引起患者明显的肌肉收缩。 耐受量:电流加大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限度
.
(四)调整内脏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 干扰电流在深部组织产生的0-100Hz的 差频电流可引起⑴内脏平滑肌兴奋,平滑 肌活动,提高其张力,⑵改善内脏血液循 环,⑶调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对内脏 下垂,习惯性便秘等平滑肌张力不足所致 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除去 (5)合理放置电极,务使电极、衬垫与皮肤
均匀接触。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临床应用
(6)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及其附近并置和对置 治疗;
(7)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 患者的感觉。
(8)治疗前将机器旋钮拨至零位。 (9)金属电极和夹子不得与皮肤接触,以防
电击伤。
.
(三)临床应用
(10)治疗时缓慢调节电流,并经常询问患 者感觉。 (11)治疗时不得触摸机器和接地金属。 (12)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不宜进行音频治 疗。
.
二、治疗技术
(一)仪器设备
1.仪器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 多为2000Hz,或为 2000Hz、4000Hz两种 频率。
.
(二)治疗技术
2.电极的放置: 若病灶表浅、治疗部位有创面、或治疗部位凹 凸不平时,可用并置法;若病灶较深,用对置 法。作中频药物透入疗法时,应尽量采用对置 法,以加大药物的透入深度。
.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音频电流具有调节或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 因而有消炎,消肿,镇痛,促进血管神经功 能恢复的作用。
.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3.软化疤痕和可松解粘连: 音频电流刺激瘢痕或粘连组织,使之产生震 动,得到松解及软化之效应。
.
一、音频电疗法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4、对感觉神经的作用: 中频电流可以进入人体深处,但对皮神经和感受器
却不致引起强烈的刺激。当通以阈强度中频电流时, 最初只有轻微的震颤感,若强度增大时,可出现针 刺感,但持续通电时此种感觉逐渐减弱。只有在电 流过大时才可能出现不舒适的束缚感。
.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5.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在停止治疗10-15分钟后比较明显。在几种中频电 流中,以50-100Hz的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的作用 较强。
(一)治疗作用 4.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 对慢性炎症,炎症机化,外伤后瘀血,血肿 等均具有促进吸收,消散,软化作用。
.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音频电流作用于神经节段或反射区,可以促 进汗腺、乳腺分泌,增进食欲,降低血压, 对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
一、音频电疗法
立体动态干扰电的治疗作用与传统干扰 电流相仿,但因其强度和刺激部位大于传 统干扰电,并且有较大的动态变化,刺激 的形式不同于传统干扰电,其治疗作用强 于传统干扰电疗法。
.
(四)治疗技术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用星状电极
.
对立 置体 法动
态 干 扰 电 疗 电 极
.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电极并置法
.
.
作用范围呈四叶形
(一)治疗作用 6.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透入: 通过生物实验证明,音频电流可提高活性生 物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因浓度梯度而扩 散透过生物膜。
.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7.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特殊优势作 用: “音频电”无极性区分,应用药物广泛且不发 生电解伤,可使用较大电流,有利于延长治 疗时间,一侧或两侧电极下放药均可,操作 简便。优于单纯直流电导入法。
.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二)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
机理与低频电同 2.消炎作用 3. 软化疤痕、松解粘连:中频电流有较好的软化疤
痕、松解粘连作用,可能由于中频电流刺激能扩 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 肌纤维、神经纤维等活动而后分离。
.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张,以差频50Hz的干扰电流通电20min后,交 叉点处的皮肤温度升高。 2.与电流量大小有关:低差频高电流强度(f 030Hz,I 35-45mA)使动脉血流增加最明显; 而高差频低电流强度(f 100-150Hz,I < 35mA)使皮肤血液灌注增加最明显。
.
三、治疗作用
(三)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 干扰电流较易为人体耐受,由于对运动神经和肌肉 有刺激作用,所以可引起肌肉收缩反应。多用于 周围神经损伤。
.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3.对神经肌肉的综合效应 中频单个脉冲周期的刺激不能引起一次兴奋,但综合多 个脉冲周期的连续作用则可引起能够传播的兴奋。这 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值得指出,对感应电 流已不能引起兴奋的变性神经肌肉,中频电流仍有可 能引起兴奋。只要中频电流强度足够,亦可引起横纹 肌强烈收缩以及提高平滑肌的张力。一般来说,中频 电刺激比低频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要舒适得多。因 此,中频电流可使肌肉收缩. 但不致引起疼痛。
.
二、基础知识
5.调频波 载波经调频后即称为调频波。 6.调幅波 载波经调幅后即称为调幅波。 7.微分波 是方波脉冲经微分电路而获得的脉冲电 流,故名微分波。 8.积分波 是方波经积分电路而获得,故名积分波。
.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一)中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点 1.阻抗明显下降:直流电的组织阻抗最高,低频电
.
(二)操作方法: 2.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先接通直流电,然后接通音频电,以免引起 患者不适。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先关 音频电,再关直流电。
.
(三)临床应用
3.注意事项 (1)中(低)频电疗机与高频电疗机分开 (2)使用前应检查仪器 (3)治疗时不要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 (4)金属物品(如手表、发夹、首饰等)应予
.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2、与过去一般治疗方法
不同,治疗时不是一种电 流而是同时用两种电流, 不是用两个电极而是四个。 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 相差100Hz的中频交流电 交叉地输入人体。
.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3、在四个电极下起作用的是幅度恒定的中频 交流电,机体易于适应,刺激性也少。但在 两路电流交叉的深处,因电学上的差拍现象 产生具有显著治疗作用的0-100Hz低频调制的 脉冲中频电流。这种深处“内生”的脉冲中 频电刺激是干扰电疗法最突出的特点。
.
第二节 等幅中频电疗法
.
定义:用1000~5000Hz的等幅正弦电流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分类: 音频电疗法(1000~20,000HZ)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
一、音频电疗法
(一)治疗作用 1.止痛作用:
音频电流作用后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治 疗后痛阈明显上升,但其镇痛效果不如脉 冲中频电流,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流的阻抗较高,随着频率的升高,组织的阻抗逐 渐下降。中频交流电可以通过组织电容的通路, 使组织总电阻明显下降。因而中频电疗可以应用 较大的电流强度,可比直流电、低频电达到更深 层的组织。
.
三、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