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练习3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课【教案】 (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课【教案】 (2)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P11~13“练习三”中第6~12题、“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准确判断2、5、3的倍数。

促进数感的发展。

2.知道2、5、3倍数的特征及奇数与偶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感悟同时是2、5、3中任意两个数的倍数的特征,灵活运用这些特征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说生活中的数学师:前面我们学习了2、5、3的倍数的特征,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买东西时,知道是否算错了钱数等生活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

如果学生无法找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教师可以直接介绍。

师: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我们数学书的页码,摊开书,左边的页码都是偶数,右边的页码都是奇数。

(让学生翻开书看看)如果老师说看奇数页的内容时,你们会看书的哪一边啊?(书的右边)师:你们到电影院看电影时,观察过座位号吗?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P13“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图。

师:大型电影院、文化宫、报告厅等地方,每次参与的人比较多时,为了控制人流,就会设单双号。

看看,座位号是多少的该从双号入口进?老师是6排39号,该从哪个入口进?师: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地方用到了奇数、偶数知识?【学情预设】街道两边的门牌号;体育课时报数,单数出列……师:这些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基础训练,加深理解1.课件出示习题。

师:哪些数涂的是绿色?你是怎么想的?◎教学笔记【教学提示】现在小型电影院很少设单双号,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介绍。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练习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练习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时练习课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内容】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

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教案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一」Unit 1 This Is My DayLanguage systems:1. Lexis: 有关描述一天中的生活起居以及周末活动的语言。

2.Grammar: 有关询问别人一天中的生活起居以及周末活动的句型如:When do you ? 和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的提问和回答。

3.function: 学会描述一天中的生活起居以及周末活动的语言。

4.phonology: 字母组合ai/ay在单词中发【ei】以及gr、gl的发音训练。

同时在教授新单词和let’s chant时渗透一些发音规律。

Language skills:1. Listening: 听懂一些描述人物特征的单句、对话和一段完整的语篇,根据关键信息完成一些相应的听力练习。

2. speaking:能和他人交谈自已一天中的生活起居以及周末活动的一些情况。

3. reading:读懂对话或短文,培养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如何快速查找关键信息,根据上下文猜词等。

4. writing:规范书写四会单词和句子,并能根据图片和提示语写一段话描述一天中的生活起居以及周末活动的情况,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作习惯。

Objectives:1. 能力目标(1) 能够使用频度副词问答作息时间,如: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I usually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8:30。

(2) 能够使用频度副词问答周末活动,如: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 go shopping。

(3) 能够听说读写与日常作息有关的动词及介词短语,如:eat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篇二」一:知识目标:1:能够听,说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cow。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编排思想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三、教学建议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综合应用粉刷墙壁一、教学目标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步骤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三、教学建议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打电话 第 7 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 8 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第 9 单元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
1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
过观察简单物体,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 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以学生的实 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使学生经历“观 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 整体和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 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 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只有在 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 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 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 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 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 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 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 教案 (新教材 )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 (新版) 配 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 1 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 2 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3 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 第 4 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 5 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 6 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 游戏。请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 下你的摆法?

译林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3 Asking the way(Revision)

译林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3 Asking the way(Revision)

译林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3 Asking the way(Revision)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寻问路线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表示询问方向的句型;–学生能够用英语向别人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并询问路线;–学生能够描述行进的路线和方向。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倡导学生热爱家乡、崇尚科学、尊重知识。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听懂并使用表示询问方向的句型;2.学生能够描述行进的路线和方向。

三、教学难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入新课前,教师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边看边回答问题,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

•利用图片和问答的方式来引出本课的话题:问路。

2. 学习新知识1.听力–老师播放对话录音,让学生跟读;–老师对话录音播放两遍,让学生自己理解一下,然后再播放两遍,让学生模仿并跟读。

2.句型讲解–针对表达询问方向的句型进行讲解,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模仿。

3.练习及角色扮演–搭档练习:让学生成对进行对话练习;–小组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境下的问路对话。

3. 巩固练习1.路线描述小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路线图,让学生先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描述一条其他的路线,让其他同学猜测。

2.练习册上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做相关练习。

4.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句型,并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外国人交流,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家庭作业•练习册上所布置的相关练习。

•多与外国人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板书设计•表达询问方向的句型。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如听力训练、小组练习、路线描述小游戏等,让学生对表达询问方向的句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②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浸透辨证唯物思想。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考虑的才能。

教学重点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除尽和整除,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络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2)6÷5=(3)15÷3=11÷3=1.8÷3=24÷2=2、观察并答复。

(1)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2)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3)假如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3、考虑: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明确三点②商必须是整数缺一不可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4、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络。

(1)像6÷5=1.21.8÷3=0.6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2)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三整无余)师: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二、探究研究1.小组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是什么意思?(3)在复习的第1题中,请你指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为什么?(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如:15是3的倍数,表示15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人教(PEP)五年级下册英语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教案

人教(PEP)五年级下册英语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教案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第一课时Part A Let’s try Let’s talk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词组few, a few, thing, meet, sports meet, trip。

2.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n is the party? It’s in April.3.学生能够完成“Let’s try”部分的任务。

教学重难点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和词组few,a few, thing, meet, sports meet, trip。

2.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n is ...? It’s in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日历,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Warm-up教师展示三张日历,分别是三月、四月和五月的日历,然后指着日历问学生。

T: It’s a calendar. We all know that there are 12 months in a year. 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S:...T: It’s OK.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12 months this unit.教师板书单词March, April, May并带读。

Step 2:Presentation1.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

教师请学生阅读邀请卡,并告诉学生题目要求。

教师播放录音,第一遍先让学生熟悉材料内容,理解大概意思;听第二遍时,让学生选出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听一遍,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2.完成“Let’s talk”部分的任务。

教师首先展示三张图片,图片内容分别为运动会、英语聚会和郊游。

引导学生学习sports meet, English和school trip。

教师播放第一遍录音,并向学生提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What do they have in spring?When is the English party?When is the school trip?教师播放第一遍录音时,学生注意听录音中对话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到一个国家,郑和都要——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因他态度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因此所到之处受到各国君臣的热烈欢迎,老百姓们——。扶老携幼争相来看。对于宝船惊叹不已,纷纷用——与中国土特产——,建立了良好友情。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令——的人民——!
4、指名诵读,分组诵读。
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这组词语的理解尝试不看书说出词语。
大明皇帝下旨,——。郑和奉命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健步走上指挥台,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破浪而行,——地出发了!
在航行途中,——,充满了险恶,但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教学准备:课件
集体备课部分
复备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诵读与积累
1、出示PPT,与郑和有关的“准韵文”。(韵文是讲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郑和远航》这篇课文,让学生说说所理解的词语意思。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写下同学的看法。
5、代表心里“编”写提纲,试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以及同学们的看法。
(以“语文作业的字词抄写要不要罚抄50遍”为例
看法1:我认为抄写50遍是必要的,因为有的同学不认真看字,只有多抄写几遍,他们才能记住字形结构。
看法2:我认为抄写50遍是不必要的,因为生字词多看看就能记住,如果罚抄50遍也不用心的话,还是没办法记住。)
出示问题:你同意哪个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将学生分为两对,两个阵队展开辩论,摆事实,讲道理。指导学生在辩论时要注意说清楚自己的理由,要有理有据。
(学生可能找到的理由:正方1、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应当练字。2、练字可以锻炼人的耐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提高个人修养。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下来可以加强记忆。字写得不好看的话自己看着也不舒服。
6、教师及时指导:
1)恰当地点拨,使讨论逐渐深入。
2)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
3)鼓励不善发言的大胆表达自己观点。
4)引导学生们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5)语言组织要规范,语句要通顺,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
7、自由选择话题,写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字数不限。
二、写好钢笔字
小结:
两对同学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而且同学们都能够开动脑筋,联系生活实际,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我们这次辩论赛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胜负,而是锻炼同学们根据一个观点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找到理由和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总体来说,我们这次的辩论赛很成功。
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磨练人的意志,而且,写字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老师认为虽然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功夫练字。
二、语文与生活
1、导入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文人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书法,书法在中国古代是评价一个人学识如何的极其重要的一项标准。
2、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短文,思考第一个小问题:
“恍然大悟”的意思以及这位青年“悟”出了什么?
出示PPT:恍然大悟(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询问同学恍然大悟的意思或者教师进行解释。
课题:练习三
主备人:董秀英
复备人: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故事的含义并对相反的观点加以辩论;了解一些有关书法的知识。
2、诵读词语,积累语言知识,激发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意思,能根据课文内容来加深对词语整体性地理解掌握。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含义,对相反观点进行辩论。
1、出示A上档次发的地方v: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3、课堂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思考:这位青年“悟”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短文中的“学了一年就觉得很好”与“磨穿的砚台”比较,发现这位青年与老师的差距在哪里?
启发学生想象青年的心里会怎么想,同桌交流。
(学习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练字”的看法
出示题目:有人说:现在电脑都普及了,何必还要花这么大的功夫练字?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为什么?
正Hale Waihona Puke :虽然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练字。
反方:因为现在电脑普及了,所以我们不需要花这么大的工夫练字了。
出示PPT(辩论发言的要求):
正方:我方认为:虽然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练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我方认为:因为现在电脑普及了,所以我们不需要花这么大的工夫练字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指名朗读口语交际的题目要求。
2、归纳所列话题:
1)同学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
2)爸爸妈妈要我们星期天参加补习班,我们要不要参加?
3)广告上说的,我们该不该相信?
3、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问题,有时甚至常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你还遭遇过什么问题?
4、你对哪个话题最有看法,请你来发表你的看法。
反方1、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要求人们快速高效的交流信息传递信息,电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来打字,写信,电脑中又各式各样的字体,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例如广告牌等,字体都是电脑中的,既省时又省力还省钱。2、练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人们花费很多精力在上面,这样就可能会耽误其他事情的处理。3、练书法浪费纸,纸是用树做的,电脑打字环保。)
4)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注意:
1)写单个字,要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观察的主要参照不再是“格子”,而是字的笔画与笔画,偏旁与偏旁之间的结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