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闸操作电容器过流跳闸原因分析和对策

合集下载

倒闸操作故障处理

倒闸操作故障处理

倒闸操作与事故判断、处理倒闸操作一、倒闸操作基本原则倒闸操作主要是指为适应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拉、合断路器、隔离开关、高压熔断器等的操作。

为适应一次设备运行状态的改变,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状态亦应作相应的改变,如继电保护装置的投入或退出,保护定值的调整等。

1.电气设备运行状态:1.运行状态指断路器及隔离开关都在合闸位置,将电源至受电端间的电路接通(包括辅助设备如仪表、变压器、避雷器等)。

2.热备用状态指断路器在断开位置,而隔离开关仍在合闸位置,其特点是断路器一经操作即接通电源。

3.冷备用状态指设备的断路器及隔离开关均在断开位置。

特点是该设备(如断路器)与其它带电部分之间有明显的断开点。

4.检修状态指设备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均已断开,检修设备(如断路器)两侧装设了保护接地线(或合上接地隔离开关),并悬挂了工作标示牌,安装了临时遮拦,该设备即作为处于检修状态。

2.电气操作原则1)操作隔离开关时,断路器必须在断开位置;2)设备送电前必须将有关继电保护投入,没有继电保护或不能自动跳闸的断路器不准送电;3)不允许打开机械闭锁手动分合断路器;4)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误合隔离开关时,不允许将误合的隔离开关再拉开;发现误拉隔离开关时,不允许将误拉的隔离开关再重新合上,以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二、电气操作基本方法1.隔离开关操作注意事项1)分合隔离开关时,断路器必须在断开位置,并核对编号无误后,方可操作;2)远方操作的隔离开关,尽量避免就地手动操作,以免失去电气闭锁;3)手动就地操作隔离开关,合闸因迅速而果断,但在在合闸终了,不得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机械,但合入接地、短路回路或带负荷合闸时,严禁盲目将隔离开关再次拉开,正常拉闸操作时,应慢而谨慎,特别是动、静触头分离时,如发现弧光应迅速合入,停止操作,查明原因;4)隔离开关分合后,应到现场检查实际位置,断口张开的角度或拉开的距离应符合要求。

5)停电操作时,当断路器断开后,应先拉负荷侧隔离开关,后拉电源侧隔离开关。

变电运行中倒闸操作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变电运行中倒闸操作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李鑫变电运行中倒闸操作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作者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在实际变电运行过程中,根据电力系统具体运行情况实施合理调度。

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中较为基础性的一项工作,具体倒闸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避免出现倒闸操作失误的情况。

由于倒闸操作会对变电运行方式进行改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发生一些错误,从而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较大的影响。

导致倒闸操作事故发生的原因较多,因此需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倒闸操作概述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状态具体以运行、热备用、冷备用和检修四种状态为主。

倒闸操作即是设备从一种状态切换为另一种状态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操作都被称为倒闸操作,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断路器、隔离开关等来转换电气设备状态。

倒闸操作主要是为了对系统运行方式进行有效调整,也可以使电气设备转换至检修状态,为检修工作提供便利。

二、变电运行倒闸操作事故原因变电运行中倒闸操作由于操作方式不同,造成事故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下面主要分析一下监护倒闸操作造成事故的原因。

1.倒闸操作票审核把关不严。

电力系统中,要求执行“两票三制”制度,“两票”其中之一就是倒闸操作票。

变电运行倒闸操作票的正确性直接决定倒闸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倒闸操作票必须保证操作顺序正确,操作项目齐全,不漏项、不增项。

由于倒闸操作票不正确导致误操作的事故时有发生。

2019年12月,某变电站在进行线路热备用转运行操作时,用边开关向线路充电正常后未退出边开关充电保护压板,在合上中开关时充电过流二段保护动作造成开关跳闸。

这就是由于操作票未严格审核,操作票错误而导致的误操作事故。

2.倒闸操作票擅自解锁操作。

在电力系统中,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就是“五防系统”,要求运行人员严格执行“五防”操作要求,倒闸操作中不得擅自解锁操作,如果实际情况必须解锁操作,必须履行相应的许可手续,在监护人监护下方可解锁操作。

关于电气倒闸操作及常见问题分析

关于电气倒闸操作及常见问题分析

关于电气倒闸操作及常见问题分析前言电气倒闸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它可以将电力系统中的设备隔离,保障设备的安全。

但是,如果电气倒闸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对设备造成破坏,严重的还会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本文将从电气倒闸操作和常见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电气倒闸操作的认识和正确操作方法。

电气倒闸操作电气倒闸的含义电气倒闸是指将高压电器设备中的电气元件分离开或连接到放电接地装置,以达到设备隔离的目的。

在进行电气倒闸操作前,必须确保被隔离设备是电气状态下的,即采用开关将相应电缆通路切断或切入,才能进行电气倒闸。

电气倒闸的分类电气倒闸根据隔离开关和放电接地装置的位置,可分为开关本体式倒闸、箱式倒闸、断路器本体式倒闸。

其中,开关本体式倒闸是指通过开关的操作,使隔离开关分离电源并与放电接地装置连接,起到隔离作用,这种操作较为简便。

箱式倒闸是将箱式隔离开关和放电接地装置放于一个箱内,在需要进行电气倒闸时,直接操作开关即可。

断路器本体式倒闸是指通过断路器的操作,使其分离电源并与放电接地装置连接。

电气倒闸的操作方法步骤1.确定倒闸设备是否处于电气状态下。

2.切断或切入相应电缆通路。

3.准备倒闸工具和设备,并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已经落实。

4.操作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分离电源并与放电接地装置连接,隔离设备完成。

电气倒闸的注意事项1.确认设备的电源是否已经切断,不能带电操作。

2.操作倒闸操作前,必须对放电接地装置进行充电,以排除电容中残留的电荷。

3.一次电气倒闸操作只针对单一设备,不论是设备组内、设备间、变电站内还是变电站间,都必须逐一操作,不能一次倒闸多个设备。

常见问题分析倒闸动作不彻底倒闸动作不彻底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未能实现隔离或连接,抱怨声22f重现会导致设备烧毁、电缆短路、线路跳闸等事故。

主要原因有:1.隔离开关或断路器的气动、机械部分故障。

2.操作不当,如操作隔离开关或断路器不到位,或者没有充电导致倒闸故障。

3.放电接地装置接地不良。

倒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倒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变电站倒闸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重合闸是否退出问题及对策。

调度部门一般是因限电错峰或改变运行方式才需要下达开关停运的倒闸操作指令通常不涉及线路或变电站内部工作,因此不要求退出重合闸。

但是,运行人员在进行倒闸操作时,往往会先将自动重合闸退出,然后再停运开关。

可是等到开关再次投运时,由于调度指令中没有关于自动重合闸的内容,就造成自动重合闸没有投运。

可以说,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该问题是由于运行人员在进行倒闸操作时,只考虑了开头,却忘了结尾,从而给后续的操作留下了安全隐患。

在电力系统中,严禁电气设备不带保护运行。

在特殊条件下,即使电气设备的后备保护已经投人运行,其主保护的退出也必须经过调度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批准,且退出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为几分钟。

虽然如此,对于这几分钟也不能轻视,因为事故往往就会在主保护退出的这段时间里发生。

同样,对于开关的停运和投运,即使在这段时间里不进行任何操作,变电站的出线上也有可能发生故障或事故。

因此,在自动重合闸没有退出的情况下进行送电,如果线路出现故障将开关跳闸,自动重合闸就会动作将开关再次合上;而对于线路的永久性短路接地故障开关又将再次跳闸,使得开关跳闸次数增加一次。

同时,如果自动重合闸充电过快,还有可能造成开关连跳,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

针对重合闸是否退出的问题,建议调度部门在下达开关停运操作指令时,将自动重合闸退出写人指令,从而避免因上述问题造成开关有多次跳闸的可能,从而减少电气设备的损坏。

2.母线PT的投退问题及对策。

在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对于母线PT的退运操作比较随意,一般有4种情况:①断开母线上全部出线后再断开PT;②先断开PT再断开出线;③先断开部分母线出线,再断开PT,最后将剩下的出线都断开;④当未断开母线出线仅剩最后一条时,断开PT,然后再将最后一条出线断开。

当母线由运行状态转为检修状态时,若采取第1种方式来退运PT,则在断开最后一条母线出线时,母线PT中的非线性电抗将与母线出线开关的并联电容器产生串联振荡,此时电网若再发生扰动,就极有可能引起铁磁谐振,而产生的谐振过电压会施加到PT上,再加上流过的大电流,断开将导致三相弧光短路;若采取第2或第3种方式,断开后,那些还没有断开的母线出线保护将失去电压信号,从而导致这些未断开出线在较长时间内无保护运行。

跳闸原因措施

跳闸原因措施

跳闸原因措施引言在电力系统中,跳闸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它指的是电力系统中部分或全部断开电路的状态。

跳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电力设备故障、过电流、地故障等。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控制跳闸事件的发生和减少其对设备和用户造成的影响,需要对跳闸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跳闸原因跳闸原因多种多样,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跳闸原因:1.过电流:过电流是导致跳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过电流可能是电网故障、电力设备故障或线路超负荷等原因导致的,当电流超过电路的额定值时,保护装置会自动跳闸以保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短路:短路是导致跳闸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短路是指两个或多个电源接触,电流畸变或突破电路正常路径,导致过大的电流通过。

短路会导致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切断电路。

3.过Voltage:过Voltage是电压超过电路额定值的现象。

当电压超过设备的承受范围时,会引发电力系统的跳闸。

4.缺相:缺相是指三相电路中出现某一相缺失的情况。

缺相会导致电压不平衡,进而引发保护装置跳闸。

5.地故障:地故障是指电力系统中产生接地电流的情况。

当电流通过接地路径形成回路时,会触发保护装置跳闸,以避免接地故障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跳闸措施为了减少跳闸事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跳闸的发生。

1.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力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力设备是预防跳闸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对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洁、润滑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设备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安装保护装置安装合适的保护装置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断电路,避免故障扩大和对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

常见的保护装置包括过电流保护装置、短路保护装置、过Voltage保护装置等,它们能够对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监测,并在参数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路。

3. 进行合适的负荷管理合理管理负荷可以有效地减少过负荷等原因导致的跳闸。

负荷管理包括合理配置电力设备、控制电流负载、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模式等,它们可以帮助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过电流跳闸的原因分析

过电流跳闸的原因分析

过电流跳闸的原因分析(1)重新起动时,一升速就跳闸。

这是过电流十分严重的表现。

主要原因有:1)负载侧短路2)工作机械卡住3)逆变管损坏4)电动机的起动转矩过小,拖动系统转不起来(2)重新起动时并不立即跳闸,而是在运行过程中跳闸可能的原因有:1)升速时间设定太短2)降速时间设定太短3)转矩补偿设定较大,引起低速时空载电流过大4)电子热继电器整定不当,动作电流设定得太小,引起误动作电压跳闸的原因分析(1)过电压跳闸,主要原因有:1)电源电压过高2)降速时间设定太短3)降速过程中,再生制动的放电单元工作不理想a.来不及放电,应增加外接制动电阻和制动单元b.放电支路发生故障,实际并不放电(2) 欠电压跳闸,可能的原因有:1) 电源电压过低2) 电源断相3) 整流桥故障电动机不转的原因分析(1)功能预置不当1)上限频率与最高频率或基本频率和最高频率设定矛盾2)使用外接给定时,未对"键盘给定/外接给定"的选择进行预置3)其他的不合理预置(2)在使用外接给定时,无"起动"信号(3)其它原因:1)机械有卡住现象2)电动机的起动转矩不够3)变变频器基础*1: VVVF 改变电压、改变频率(Variable Voltage and Variable Frequency)的缩写。

*2: CVCF 恒电压、恒频率(Constant Voltage and Constant Frequency)的缩写各国使用的交流供电电源,无论是用于家庭还是用于工厂,其电压和频率均为200V/60Hz(50Hz)或100V/60Hz(50Hz),等等。

通常,把电压和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换为电压或频率可变的交流电的装置称作“变频器”。

为了产生可变的电压和频率,该设备首先要把电源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DC)。

把直流电(DC)变换为交流电(AC)的装置,其科学术语为“inverter”(逆变器)。

由于变频器设备中产生变化的电压或频率的主要装置叫“inverter”,故该产品本身就被命名为“inverter”,即:变频器,变频器也可用于家电产品。

过流二段跳闸原因

过流二段跳闸原因

过流二段跳闸原因1. 引言过流二段跳闸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常见的保护措施,用于保护电力设备不受过大电流的损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过流二段跳闸的原因进行详细介绍:过载、短路、故障、设备老化等。

2. 过载导致的过流二段跳闸过载是指电气设备长时间工作在额定负荷以上,导致设备内部温度升高,从而引发过大电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过载导致的过流二段跳闸原因:•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例如长时间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或者使用功率超出额定值的设备。

•线路设计不合理:线路容量小于实际负荷需求,无法满足正常运行。

•供电系统故障:例如变压器故障、断路器失灵等。

当发生以上情况时,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会检测到电流超过额定值,并触发过流二段跳闸来切断电源,以防止设备受损。

3. 短路导致的过流二段跳闸短路是指电气设备中两个或多个导体之间出现低阻抗的连接,导致电流异常增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短路导致的过流二段跳闸原因:•设备绝缘损坏:例如电缆绝缘老化、绝缘子破损等。

•设备内部故障:例如变压器绕组短路、电机定子绕组短路等。

•外部因素引起的短路:例如动物触碰电线、雷击等。

当发生以上情况时,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会检测到电流异常增大,并触发过流二段跳闸来切断电源,以避免设备受到更大的损害。

4. 故障导致的过流二段跳闸故障是指电力系统中各种元件(如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发生故障引起的异常情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故障导致的过流二段跳闸原因:•开关设备故障:例如断路器失灵、接触不良等。

•变压器故障:例如变压器内部绕组短路、绝缘老化等。

•电缆故障:例如电缆绝缘损坏、接头松动等。

当发生以上情况时,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会检测到异常电流,并触发过流二段跳闸来切断电源,以避免故障扩大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5. 设备老化导致的过流二段跳闸设备老化是指电力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各种问题,包括绝缘老化、接触不良、材料劣化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设备老化导致的过流二段跳闸原因:•绝缘老化:长时间使用导致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引发短路。

倒闸操作及常见问题分析

倒闸操作及常见问题分析

倒闸操作及常见问题分析论文导读:将设备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倒闸,所进行的操作叫倒闸操作。

操作中发生任何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值班电力调度或值班负责人报告,弄清楚问题后,再进行操作。

接地网不符合要求时,晴天也应穿绝缘靴。

电气设备停电后,即使是事故停电,在未拉开有关隔离开关和做好安全措施以前,不得触及设备或进入遮栏,以防突然来电。

关键词:倒闸,原则,要求,问题,分析,措施电气设备分为运行、备用(冷备用和热备用)、检修三种状态。

将设备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倒闸,所进行的操作叫倒闸操作。

1.主变停送电顺序的原则主变停电顺序是先低压后高压,先断路器(开关)后隔离开关(刀闸),先负荷侧后母线侧;送电合闸操作应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

严防带负荷拉合闸。

2.电气倒闸操作的执行及注意事项倒闸操作必须按值班电力调度或值班负责人命令,由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

发布命令应准确、清晰、使用正规操作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即设备名称和编号。

发令人使用电话发布命令前,应和受令人互报姓名,受令人接受命令要做好命令指示记录,并进行复诵确认命令无误,此过程要有电话录音。

接到电气倒闸操作命令后,操作人填写倒闸操作票前要明确操作任务、运行方式、设备状态,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填写操作票。

免费论文。

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

操作票填写的项目:应拉合的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检查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的位置,检查接地线是否拆除,检查负荷分配,装拆接地线,安装和拆除控制回路或电压互感器回路的熔断器(保险),切换保护回路和检验是否确无电压等。

操作票应填写设备的双重名称,即设备名称和编号。

操作术语:1.开关和刀闸;2.拉开或合上;3.拉至或推至;4.操作直流保险、动力保险或动力刀闸;5.在开位或在合位;6.装设或拆除接地线;7.投入或停用保护回路;8.检查××表计指示正确;9.验电确无电压;10.××设备由运行(或备用)转检修(或备用)或××设备由检修(或备用)转运行(或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倒闸操作电容器过流跳闸原因分析和对策
1.事件经过
2016年12月22日17点29分,一期总变一二期总变联络线、2#主变检修完毕,对其进行恢复性送电操作;18点14分一二期总变联络线送电完毕,当时各断路器状态为1120、1140、1170、0621、0601、0604、0605合位,1160、1110、0622分位,运行方式为一二期总变联络线通过110KV母联带1#主变带6KV全段运行,八化I线进线断路器1160、2#主变热备,示意图如图1; 18点18分,2#主变空载送电,即合2#主变110KV侧断路器1110时,6KV 2#电容器开关柜0604断路器过流保护动作跳闸,1#电容器0605继保过流保护启动但未跳闸。

图1 一期总变当时运行方式示意图
2.事件现象和说明
2.1.监控系统显示如图2.1
图2.1 监控系统显示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8点18分15秒194毫秒 2#主变合闸,18点18分17秒815 毫秒电容器0604跳闸,从18点18分15秒到18分25秒 1#主变二次谐波闭锁,从18点18分15秒到18点18分27秒2#主变二次谐波闭锁。

2.2.继电保护显示
2.2.1.2#电容器0604继保显示
(1)2#电容器0604继保面板事件显示如图2.2.1.1,从图中可以看出
18点18分15秒364毫秒过流保护启动,18分17秒725毫秒过流保
护动作,共经历了2秒361毫秒,18分17秒735毫秒过流保护故障
录波启动;17分825秒由于断路器变位再次启动故障录波。

过流跳闸
过流启动
断路器分闸
过流保护启动返回
过流保护跳闸返回
点亮第4盏报警灯
跳闸故障录波启动
断路器变位故障录波启动
跳闸回路监视闭锁启动
图2.2.1.10604继保面板事件显示
(2)0604继保设置显示如图2.2.1.2,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流保护为
定时限,动作值为1.25倍额定电流,动作时间2.4S,测量模式为peak-to-peak模式,跳闸信号为不自锁。

定时限
动作值
动作时间
测量模式
组1有效
启动滤波
跳闸信号不自锁
图2.2.1.20604继保设置显示
(3)0604继保过流保护动作过程数据记录如图2.2.1.3,从图中可
以看出,大于启动值的过程时间为100%,即达到了动作时间,IL3的有效值为1.3倍额定电流,大于动作值。

大于启动值过程时间百分比
实际电流有效值
图2.2.1.30604继保设置显示
2.2.2.1#电容器0605继保显示
(1)1#电容器0605继保面板事件显示如图2.2.2.1,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流保护在18点18分15秒392毫秒启动,在17秒742毫秒复归,共经历了2秒350毫秒。

图2.2.2.10605继保面板事件显示
(2)0605继保过流保护动作过程数据记录如图2.2.2.2,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于启动值得过程时间为99.3%,未达到了动作时间,IL3的有效值为1.46倍额定电流,大于动作值。

大于启动值过程时间百分比
实际电流有效值图2.2.2.20605继保过流保护动作过程数据记录
2.2.
3.1#电容器0605,2#电容器0604故障录波设置,记录长度
为10个周波,运行模式为saturation,如图2.2.3。

录波长度
录波模式
图2.2.31#电容器0605,2#电容器0604故障录波设置
3.事件分析
(1)从上面1#、2#电容器继保显示和说明可以看出,1#、2#电容器的电流值确实超过了过流保护动作值,且2#电容器过流值持续时间达到了动作时间,并不是电容器误跳。

(2)为什么2#电容器过流保护动作跳闸,而1#电容器未跳闸呢?从上面可以看出,1#电容器过流值共经历了2秒350毫秒,2#电容器过流值经历了2秒361毫秒,相差11毫秒,本质上并无区别,2#电容器过流保护动作时间出现继保精度允许范围内的漂移(2%动作时间),提前39毫秒动作。

(3)为什么继保有故障录波报警,却没有录波曲线。

继保故障录波模式设置错误,应该将saturation mode改为overwrite mode ;
saturation mode为饱和模式,故障录波已满,将不再录波;
overwrite mode为覆盖模式,即使故障录波已满,新的录波将
会覆盖旧的录波,旧的录波溢出。

(4)电容器过流跳闸是由基波和谐波叠加导致的。

变压器空载投入时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合闸涌流(在电压最大的时候投入不产生
合闸涌流,在电压为0的时候投入合闸涌流最大)。

合闸涌流
最大值可以达到额定值的8-10倍,含有很高的直流分量、基波
分量和比较高的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在开始的瞬间衰减很快,以后逐渐减慢,经0.5-1s后其值不超过(0.25-0.5)In[1]。

此时,与空载投入变压器并列的变压器会产生和应涌流。

合应
涌流是当电网中空投一台变压器时,在相应的并联和级联运行
变压器中产生的[2]。

和应涌流一次电流的波形与空载合闸时的
励磁涌流并无明显差异,只是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晚,衰减速度
缓慢而已,维持时间长达数分钟[3]。

我们在空载投入2#主变时,
此时的合闸涌流比较大,与之并列运行的1#变压器出现合应涌
流,谐波注入到6KV系统当中,电容器组对于谐波电流的容抗
远比基波频率容抗小,基波和谐波叠加的电流导致过流保护跳
闸.
4.事件建议和对策
(1)是否考虑将继保测量模式peak-to-peak 改为fundamental frequency模式呢?peak-to-peak 模式包含谐波,
fundamental frequency模式只测量基波。

不建议这么改,虽
然电容器在基波模式下很有可能躲过合闸涌流,但是谐波对电容器的危害更大,会导致电容器异常发热,加速绝缘介质老化,影响电容器寿命。

(2)建议倒闸操作时避免1#、2#主变并列,这样即使空载投一台变压器,另一台也不会有合应涌流,电容器也就不会跳闸。

表1是2016年一期总变倒闸操作主变、电容器状态信息。

表1也证明了在主变解列条件下,电容器过流保护不会启动。

表1 2016年一期总变倒闸操作主变、电容器状态信息
参考文献
[1] 何越,熊元新,姜山等.变压器空载合闸励磁涌流的仿真分析
研究[J].电力学报,2010,25(1):33-36.
[2] 束洪春,贺勋,李立新.变压器合应涌流分析[J].电力自动化
设备,2006,26(10):7-11.
[3] 朱维璐, 闫彩红, 刘智敏.电力变压器合应涌流的产生机理
及影响因素[J].高电压技术,2010,36(2):380-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