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摘要]: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启示了园林崇尚自然,创造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意境。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欲露先藏,含蓄有致,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形成画中有景,景中有画,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感染力,把园林意境提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造园;意境;小中见大;苏州古典园林;网师园

引言

中国古代造园家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创造所要达到的园林意境,以期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其中手法之一便是“咫尺山林,以小见大”。

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原始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然而,在古代的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现象:造园理论多借鉴于绘画理论;众多画家诗人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设计及建造,将诗情画意融于园林之中。

在造园理论和专著方面,分别有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清代李渔的《闲情寄语》和文震亨的《长物志》等。另外,造园理论还可于一些游记、散文和小说中找见,如《梦溪笔谈》、《红楼梦》等,但更多的还是见诸于山水画理论中。

在造园者方面,造园者不单只有一种身份,而是兼有诗人、画家等多重身份。如,元末著名的山水画家倪云林善,苏州的狮子林即为他所造,狮子林也因其画作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赞美:“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辋川置别业造庭院,因借辋川山色之胜,以画设景,以景入画;明代才华横溢的唐伯虎、祝枝山建造苏州园林中亦留有印记。另外,历代著名的造园专家,如计成、文震亨等,全部都精通诗词绘画,在造园理论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

南朝宋宗炳说:“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计成也在《园冶》中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可见“咫尺山林,小中见大”不仅是绘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园林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法,

即通过这种手法将大自然的广博风光浓缩于小而精的园林之中。

那么,在园林设计中如何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方法可总结为如下几点:第一,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艺术手法,如果善于运用,不仅可以扩大空间感,而且会有设计之处不曾意料的惊艳之效。如若园林周围有着不错的景观,那么可以将园外美景通过适当的手法组织到园内,拓宽园林的视觉范围。对于苏州园林来讲,其借景条件较差,但在设计过程中也并不放过可借的任何景观。如拙政园远借北寺塔之景,留园冠云楼因借虎丘塔之影,皆是借景之绝妙笔触。

第二,缩小尺寸。空间大小给人的感觉和景物的尺度有一定程度的关系,特别是人工的建筑及园林建筑小品,在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适合的尺度。如宏伟的宫殿和神庙等皇室建筑常常通过夸张的尺度感来彰显序列、烘托建筑本身的宏伟,以及营造威严的气氛,而园林则反其道而行之,常通过缩小建筑空间的尺度感来提高周边环境的尺度感。如通过营造一座只有半米宽的石板桥,与周边的山石相结合,便可烘托出山石的壮观雄伟。但缩小尺度不可随意,尺寸范围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人、空间和建筑的尺度关系可能发生矛盾。

第三,先抑后扬。和建筑的空间对比手法很类似,即在人进入园林的主题空间之前,创造一些序列空间引导进入,这些空间通常都是相对闭塞或昏暗的,如此便能在主体空间突然出现时,由于强烈的空间开合关系而出现“柳暗花明”的豁然之感。如苏州留园的入口处理,就是营造了一处曲折通幽的“瓶颈”,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成为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典范;网师园的入口处理则是通过几重小院落,逐层递进,逐步揭开内部精彩空间的面纱;拙政园入园便有山石,用以遮挡视线,使园景随着步移景异,逐步出现在游客眼前。

第四,增加空间层次。这也是园林空间处理的常用手法,即在游客和可供观赏的对景之间设置遮蔽之物,使近处的对景显得遥不可及,借此强化景观的纵深感。在园林的结构布局上,常用的分隔物多是半隔半透,如粉墙、曲廊、山石和植物等,通过设置“园中园”,将一处园林巧妙分割成多处小园林,并赋予这些小园以特定的意境,增加园景的层次,使欣赏内容多样化。人行其间,峰回路转,步移景异,柳暗花明,意趣无穷。如苏州拙政园中,隔着“小飞虹”远观“荷香四面亭”,亦远亦近,平添诸多乐趣韵味,假若没有中间的桥廊,所观之亭就感觉近在咫尺,反而失却几分兴味。

三、苏州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区的阔家头巷内,始建于公元1174年,至乾隆年间定名“网师园”,并形成现有格局。其占地仅8亩,是苏州面积最小的园林,然而造

园者对尺度的精确把握,对空间收放自如的处理,对园林建筑开合的潜心安排,使其不仅没有局促拥狭之感,反而营造出耐人寻味的园林景观,正所谓“勺水亦有曲处,片石亦有深处”。网师园可以说是“以小见大”造园手法的最佳代表。

网师园是典型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其东部为住宅区,整体结构严禁规则,整体空间虽小,却给人大气之感。园子中部为主景区,值得一提的便是其中的水景设置。中部水景空间并不宽敞,且四周封闭并无开敞空间,但造园者以开阔的水池为中心,于水边设置迂回婉转的长廊,采用山水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整体环境倍显幽深曲折。水面聚而不分,射鸭廊临水而建,小石桥及濯缨水阁等皆低临水面,使池面显现水广流远的意境。此外,为了一再烘托宽广大气的氛围,园中较大体量的建筑都远离水边,并通过植物遮挡等手法来减小、虚化其体量感。如小山丛桂轩前面堆石,将轩体隐去大半,减少给人的压迫逼仄之意。

网师园布局似断似续,景点多而不拥塞,真正步移景异,咫尺山林,兴趣无穷尽。

四、结语

“小中见大”这四字包含了实际的“小”与所需的“大”的相互关系。在物质层面,“小”亦能满足起居、会友、宴客等要求,在精神层面“大”要能满足游憩、读书、书画等要求。其目的是要“以少胜多”,能“见景生情”。因此说,苏州园林是“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虽面积小而层次多,虽空间小而深度大,虽物少而景多,虽费工少而意境多。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宗炳.画山水序[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3]白砥.书法空间论[M]. 荣宝斋出版社,2011.

[4]文震亨.长物志[M].重庆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