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合集下载

超声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超声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超声科医疗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所有医务人员、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

三、组织与管理1. 超声科设立医疗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2. 医疗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3. 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医疗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估。

四、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 医疗器械与设备管理(1)严格遵守医疗器械与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定期对医疗器械与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其安全、有效。

(3)对医疗器械与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定期检查其消毒、灭菌情况。

2. 医疗质量控制(1)严格执行超声检查操作规范,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建立超声检查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医疗安全教育与培训(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2)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医疗安全基本知识。

(3)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4. 医疗事故与差错管理(1)建立医疗事故与差错报告制度,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医疗事故与差错。

(2)对医疗事故与差错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对医疗事故与差错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医疗安全。

5. 医疗废物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和处置规定,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2)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6. 医疗安全应急预案(1)制定医疗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医疗事故与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监督与考核1. 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医疗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 对违反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或严肃处理。

超声科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超声科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超声医学诊断水平、保证医疗安全为目标,充分发挥彩超设备的效能,提高影像质量,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使超声技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努力提高超声医学技术队伍的自身素质。

二、工作目标1. 提高超声医学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2. 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3.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安全;4. 提升科室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具体措施1. 组织培训与学习(1)定期组织超声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发展;(3)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拓宽视野,提高专业水平。

2.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1)严格执行超声科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2)设立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的集体学习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做好讨论记录;(3)建立每月诊断追踪制,电话随访重点病例,对误诊或诊断不确切病例进行全科读片,吸取经验教训;(4)每月不定期地向临床科室征求有关超声诊断质量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3. 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1)定期对彩超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设备使用率;(3)建立设备故障报修制度,确保设备及时修复。

4. 强化安全管理(1)加强科室内部安全管理,确保医疗环境安全;(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感染;(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4)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5. 提高服务质量(1)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2)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3)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结果。

四、工作计划实施与监督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2.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成果,分析存在问题;3. 加强对工作计划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4. 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超声科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

超声科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

超声科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在医疗服务中,院感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超声科的院感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我们对本科室进行了全面的院感自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现将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如下:一、自查问题1、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后,未能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洗手时间不足,洗手步骤不完整。

2、超声探头清洁消毒不规范超声探头在使用后,未能及时进行清洁消毒,或者消毒方法不正确,消毒时间不足,导致探头表面残留细菌和病毒。

3、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科室的地面、桌面、仪器表面等清洁消毒不及时,存在污渍和灰尘,消毒记录不完整。

4、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医疗废物分类不明确,锐器未放入锐器盒,医疗废物存放时间过长,未及时转运。

5、无菌物品管理存在漏洞无菌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过期无菌物品未及时清理,无菌物品取用过程中存在污染的风险。

6、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淡薄部分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

二、整改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七步洗手法,定期进行考核,确保人人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在科室的洗手池旁张贴洗手流程图和温馨提示,提醒医务人员洗手。

同时,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2、规范超声探头清洁消毒流程制定详细的超声探头清洁消毒操作规范,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要求在每次使用后,立即用消毒湿巾或消毒剂对探头进行擦拭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 3 分钟。

对于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探头,应按照特殊感染的消毒要求进行处理。

定期对探头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质量。

3、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科室的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制定清洁消毒时间表,确保地面、桌面、仪器表面等每天至少清洁消毒两次。

完善消毒记录,记录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方法等信息。

定期对环境进行采样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精选

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精选

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精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超声科医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超声科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务人员应当恪守医疗行为规范,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修改由医院负责,并经医务部审核批准。

第五条医院应当定期对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

第二章超声科医疗质量管理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超声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设置质控指标、开展内部审核等。

第七条超声科医疗质量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保证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有效性。

第八条医院应当定期对超声科医疗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听取患者意见和建议,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条医院应当及时公布超声科医疗工作的相关信息和质量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超声科医疗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超声科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培训等。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熟悉超声科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设备运转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器械,杜绝操作失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纪律,不得泄露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定期对超声科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章突发事件处理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应对超声科医疗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医疗安全。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反应,正确处理医疗事故,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超声科医疗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应当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确保超声科医疗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超声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超声科是医院中重要的医疗部门之一,负责通过超声技术来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

在超声科的工作中,质量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超声科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超声科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入手,系统探讨超声科如何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二、质量管理制度(一)质量管理目标超声科的质量管理目标是提高诊断准确率、诊断效果和术后效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通过量化评价,持续改进技术和工作流程,提高超声科的整体绩效。

(二)质量管理环节1.质量保证控制:超声科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控制体系,这包括:a.技术操作标准:超声科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科室内的技术操作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

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b.设备检测与维修:超声科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设备维护人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转。

2.质量监控:a.内部质量监控:超声科需要建立内部质量检测体系,对超声图像、病历等进行随机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b.外部质量监控:超声科需要参与相关的外部质量监控活动,比如参与相关的临床试验、评估等,以评估超声科的技术水平。

3.质量评价:超声科需要建立定期的质量评价制度,包括对超声科各项工作的定期评估,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质量管理机制1.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超声科需要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小组由科室内涵盖不同岗位和不同技术水平的医务人员组成,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

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关规章制度,监督和执行质量管理工作。

2.建立质量奖惩制度:超声科需要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对绩效突出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罚。

2016超声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

2016超声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表。

超声科安全管理制度

超声科安全管理制度

超声科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超声科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超声科的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的各项工作活动。

第三条超声科安全管理目标:通过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四条超声科主任是全面负责的安全管理的领导者,对超声科的安全工作负有全面的责任。

第五条超声科主任要制定超声科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意识。

第六条超声科主任要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分工,督促各部门和员工履行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超声科主任要协助全院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超声科主任要组织对超声科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三章安全管理规定第九条所有进入超声科工作的员工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掌握超声科的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第十条所有超声科的设备和仪器都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一条超声科对进出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安检和随身物品检查,确保安全。

第十二条超声科要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第十三条超声科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第四章安全管理检查第十四条超声科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超声科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六条超声科要建立安全事件的记录制度,对每起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安全管理奖惩第十七条对于安全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超声科要给予嘉奖。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要求违规者接受安全培训。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条本制度由超声科主任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由超声科主任负责。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标准,以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管理责任1. 超声科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和职责分工,包括制定和修订质量管理制度、监督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等。

2. 超声科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负责制定质量目标和计划,并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

3. 超声科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质量管理流程1. 超声科质量管理流程包括超声设备校准、质量控制标准制定、质量控制过程监测和质量评估等环节。

2. 超声设备校准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包括超声图象质量评估标准、超声图象采集参数标准等,以保证超声图象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4. 质量控制过程监测应定期进行,包括超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以确保质量控制标准的有效执行。

5. 质量评估应定期进行,包括对超声图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对超声科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质量管理指标1. 超声图象质量指标,包括图象清晰度、分辨率、噪声等指标,以保证超声图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超声图象采集参数指标,包括超声探头的频率、增益、时间增益等参数,以保证超声图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超声科医疗服务指标,包括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诊断效果等指标,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五、质量管理记录和报告1. 超声科质量管理记录包括超声设备校准记录、质量控制过程监测记录、质量评估记录等,以记录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

2. 超声科质量管理报告包括质量管理工作的总结、质量管理指标的分析和评估等,以提供决策参考和改进方向。

六、培训和考核1. 超声科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超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包括超声设备的操作原理、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流程等,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1月份超声科质量与平安管理工作记录
主持人:熊良能
参加人员:金月凤、吴正辉、曹婷、王爱国、况星海、周波、王彩珍、左丽娟、邓云舒秋莲、胡苹果
时间:2021年1月31日
地点:超声科办公室
记录整理:金月凤
本月会议内容:
一、上月工作方案根本完成,本月质量与平安管理指标完成情况:
总结:
1.本月质量与平安管理指标有一项未能达标。

2.阴阳性判断仍有错误。

3.平安用水、用电存在隐患。

4.各种检查申请合格率有待改良。

二、存在问题
1、本月质量与平安管理指标有一项未能达标,各种检查合格率仍比拟低,合格率为 50%,关键在临床医生通过义务科例会上提到,并上报了该类错误并无较大改善。

2、2021年 1月超声检查阳性病例 6743例,阳性例 70%,随机抽查其中 50例,阴阳性判断错误1例,占抽查病例 2%。

3、科室烧水壶在烧水时,时不时引起科内开关跳闸,科内人员应注意用电,还用就是在用水时的注意,因科内楼层设计关系问题,科
室值班室仅有一个下水道,水池外面外经常有水,科室人员应注意,预防跌倒。

4、虽已使用排队较号,但候检秩序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主要问题还是科室结构问题,布局问题,及检查人员素质问题,目前难于彻底解决,但通过增加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可到达一定效果。

三、整改措施
1、组织科员学习,共同解析与质量平安管理指标,提高认识,努力执行到位,各种检查申请单合格率仍较低是个老问题,关键在临床医师,要与医务科加强协调,错报督查,可能会有所提高。

2、减少阴阳判断错误,主要是检查医师提高工作责任心,把握阴阳判断标准,打印报告前一定要检查。

3、科室结构问题,布局问题,一时难于解决,每天增加工作人员进行疏导,加强管理可以到达一定效果
四、下月工作方案
1、抽查质量与平安管理指标执行情况,加强学习培训。

2、加强对年轻医生培养。

3、积极与临床医生联系征求意见。

4、科内会诊,共同研究解决。

5、疑难病例与临床会诊,共同研究解决。

结合医院质控科下达的本科质控指标,本科医疗与平安监控指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