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4.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流程】课前交流:1、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下面请你们静静欣赏这几幅图片,看谁能猜出图画上的故事。
(生说)同学们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
2、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故事?(生说)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3、让我们记住这些小故事(齐读),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寓言故事。
(上课)一、聚焦课内,引出学法1、这是我们学过的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天的大小)他们是怎么争论的?你们能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吗?(自由读),谁愿意来读一读?他们读的好吗?还要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呀,我们一起来一遍,老师来当旁白,男生:青蛙,女生:小鸟。
读完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生说)2、孩子们,你们看,我们读着读着就把故事的道理读出来了,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读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像本文一样抓住他们的对话,多读几遍(读对话)。
读通了,读好了,自然就知道了文章的内容,(知内容)明白了文章的道理。
这就是学习的好方法,老师把这几把学习寓言的金钥匙送给大家,(读)下面你们就拿着这几把钥匙走进今天的寓言吧。
3、出示读书提示:师读1.2.4、教室里渐渐没有了同学们读书的声音,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完了。
三、再读寓言故事,明道理(一)1、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则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
2、请同学们再次读故事,出示读书要求,完成学习单,概括故事内容。
3、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对话,生读(出示提示语)(1)生读句子,体会从蚊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骄傲,得意,悲哀)(2)配乐读对话,(得意,骄傲的蚊子说:俗话说乐极生悲呀)4、读完故事,你读懂了什么?明道理(你从哪里知道的,你真会读书,这也是学习寓言的一种方法,抓住文章的中心段)板书。
小学语文_伊索寓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2课【教材分析】《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教材第三单元“故事集锦”中的一篇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的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因此教学难点、重点应是引导学生趣讲故事,准确理解寓意,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目标】1.通过归类,识记、理解生字新词;正确规范书写易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绘声绘色讲寓言故事。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揣摩伊索寓言的表达方式,理解寓意,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揣摩伊索寓言的表达方式,理解寓意,从短小的故事中领悟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预习检查:根据学情,教师重点检查难读的、易出错的词语。
(1)出示预习单,交流难写易错字。
联系“荒”字的演变,来牢记“慌”与“谎”。
教师教写,学生练写。
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
平日学习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寻根究底。
(2)出示四字词语:小结:有没有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这样分类识记生字词还可以让我们根据词语特点进行积累。
2.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把故事先讲给自己听。
(2)思考:这三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是整个小学阶段都不容忽视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根据学情,以学定教,同时引领学生探究汉字的文化内涵。
在此环节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部分,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1)联系上文的“想尽了各种办法”和“白费劲”,体会狐狸的“无能为力”。
小结:狐狸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类人的代表,他们往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小学语文_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效果分析本节课确定的三个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1.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扫除文字障碍,读准文中的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提示可以认真概括。
可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知识点有些进步,仍需要加强训练。
3.研读二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如何通过这一部分的阅读,让学生深切体会纪昌旳人物性格?我的体会是要想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就必须先做好引导。
高效的课堂必须是教和学的有机结合,一味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高效课堂只能是一句空话。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大多数淳朴、活泼、积极向上。
四年级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较强。
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
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要更加注重阅读和思维的训练。
语文教育中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
学习语文就是听.说.读.写。
听和说是重要的交流能力,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前提。
在语文的学习中训练孩子听的能力让孩子听故事或磁带等。
阅读,对四年级学生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抓住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中某个句子的意义。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练习写话,三年级开始练习写段,到了四年级,要求孩子们在写话和写段的基础上写文。
这就要求孩子多听和多看,多写,多想,多改。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选词导入,揭示课题引语: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来,把它们送到相应的括号中,好这列火车开下去诺言誓言谎言遗言寓言宣誓时说的话叫()。
《寓言二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寓言二则》导学案一、导入寓言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通过动物或其他生物的形象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启发性。
今天我们将进修两则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和《狐狸和乌鸦》,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这两则寓言,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能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3. 能够运用寓言中的故事和教训来反思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态度。
三、导学过程1. 寓言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讲师起首向学生介绍寓言的观点:寓言是一种以动物或其他生物为形象,通过故事来表达人类道德观念和哲理的文学形式。
寓言通常简短、富有启发性,通过寓意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行为。
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
2. 《乌鸦喝水》故事阅读与讨论(30分钟)让学生阅读《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主人公乌鸦为什么会被水困住?- 乌鸦是如何解决困境的?- 故事中的道理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道理:聪明和英勇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有勇气面对挑战。
3. 《狐狸和乌鸦》故事阅读与讨论(30分钟)让学生阅读《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狐狸是如何骗取乌鸦的食物的?- 乌鸦为什么会上当?- 故事中的道理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道理:不要轻信别人,要谨慎小心,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4. 总结与反思(15分钟)让学生总结两则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训,反思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白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课后作业1. 思考并书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寓言的理解和感悟。
2. 选择一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并加以评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还通过两则寓言故事的阅读和讨论,领会了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和人生哲理。
语文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课《寓言两则》(画蛇添足)教案含教学反思设计教材分析.doc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总。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 教学时间两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 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 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 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 初读课文,学习牛•字词。
1、 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冇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 事,注遺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总断句。
2、 指名读生字、词语。
“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 则寓言的题冃。
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而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 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 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从前楚国有-•个人卖矛 和盾。
” “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
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 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盾? Z 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圉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 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 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小学语文_人教版部编教材1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这些图片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故事吗?2、这些故事都是寓言。
寓言是借故事来讲道理的文章。
3、今天老师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板书齐读。
4、你知道“揠”是什么意思吗?揠苗助长换个说法,可以叫做?二、初读课文。
1、首先我们来读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出示自读要求。
2、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生字宝宝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打招呼了。
瞧,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读?3、读得正确吗?其他小朋友想读吗?齐读生字。
4、现在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好朋友拼音去掉,你还会吗?谁来试试?5、真厉害都读对了。
6、老师在课文中找了些词,你会读吗?谁来试试?(你真是太棒了,都读对了。
)7、还有小朋友想读吗?有没有小朋友也想试试的?(很厉害,一个词都没错。
)8、好,我们女孩子先读,然后男孩子再读,看看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9、想不想一起大声的读一次?10、生字词都认识了,我们赶紧去学故事吧。
三、再读课文。
1、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那他为什么会想把禾苗往上拔的?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做的?【板书:原因巴望】3、你从哪知道的,在课文第几段?他找的对吗?4、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5、从这一段中,你可以感觉到种田人的心情吗?6、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很焦急?7、“巴望”能换个词吗?是非常的盼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
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我感到你急切的心情,谁还想读?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8、还从哪也可以看出看出他很焦急?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吗?9、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的慢,农夫没有感觉到。
所以文中说他总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农夫的心理呀特别的着急,谁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小学语文_《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亡羊补牢》是一则古代寓言,出自《战国策》。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法学法: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师板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后齐读。
)二、复习巩固1、读句子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2、检查字词:(男女生比赛度)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多音字:圈“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字或者词语解释(亡、补、牢)生: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亡羊补牢如果分成两部分来讲应该怎样分比较好?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朗读课文,想一想那几个自然段讲的丢羊,那几个自然段讲的补牢?生:丢羊(1-4)补牢(5)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小学语文_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寓言二则》教案第一课时《揠苗助长》教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寓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知识目标:会认“寓”等6个生字,会写“焦”等4个字,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内容及寓意。
课前准备1.多媒体教学软件:《揠苗助长》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2.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看图猜成语,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像这些借助一个故事来说明深刻道理的文章,就叫做“寓言”。
“寓”是个生字,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你能给它组两个词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寓言两则》第一则《揠苗助长》(板书),“揠”的意思是拔,“揠苗助长”也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畅,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识字教学:(1)自由读生字,识记生字,思考识字方法。
(2)全班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识字的方法。
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3)指名读生字,齐读。
(4)去掉拼音自由读,不会读的同桌互教。
(5)开火车巩固识字。
(6)引导学生给生字组词。
(7)指名读词语,领读词语。
3、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
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计算要看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4、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5、欣赏课文录音,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图片讲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材分析】:《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
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
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年级中学过已经接触过寓言故事,对《坐进观天》《守株待兔》等学过的寓言故事比较熟悉,对寓言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认识比较浅显,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读故事,大体了解故事的意思,并不一定能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而且还没有掌握理解寓言道理的方法,不过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外读书时非常喜欢寓言故事,寓言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读书首选,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且三年级的学生想较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重要的是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窟、窿”等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一、交流读书收获,感悟读书乐趣。
1、昨天你读书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昨天的读书收获?2、同学们真棒,每天读书半小时,积累好词佳句,明晰文章道理,长此以往,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看图猜谜、导入新课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看图猜谜的小游戏好不好2、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猜寓言师:同学们真棒,百猜百中!大家了解的寓言故事可真多!其实,寓言如同魔术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像上面这样蕴藏着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
三、检查预习、指导书写师:课前我们充分预习了课文,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
1、检查生字词读音2、课前同学们借助平板动漫生词的帮助学习了生字的写法,有没有碰到比较难写难记的?(引出窟窿)师:恩,这两个字确实复杂,仔细观察,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记住他俩呢?师:记住模样了,怎样把两个复杂的字写对写美观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屏幕,仔细观察。
师:下面同学们按照刚才说的方法,在田字格中写出两个漂亮的窟窿吧。
生:学生练习师:生字词检查到此结束,关于字词,同学们在预习时有没有别的发现,给大家提示一下。
师:你预习时肯定很认真。
这个字的确是多音字,而且这个字有三个读音,大家请看大屏幕。
谁来读一读?师:同学们请看题目亡羊补牢,有没有同学知道题目中亡和牢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好方法,这两个字的意思搞清楚了,谁能完整的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四、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寓言道理多媒体课件出示:养羊人丢了几次羊?每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划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大家一起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师:我们先看第一次丢羊的原因,谁来说一说?师:大屏幕出示第一次丢羊原因,读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原来是窟窿惹的祸,看来这个窟窿不仅为难了大家,还给养羊人带来了麻烦,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导朗读师:第二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呢?师:那街坊是怎样劝的,和养羊人是怎样不听劝告的。
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告诉我们了,谁来读一读?师:大家来看一看街坊这个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师:那你们家有街坊吗?师: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师: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
那假如你就是丢羊人的街坊,你会用什么语气来劝说养羊人?指导朗读师:养羊人的话带着一种什么语气?师:我们来分角色试一试好不好?师:左边两排是街坊,右边是养羊人,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师:读的真不错,我们再来看一看养羊人说的这一句话,是个什么句子?师:谁能给他换一种说法,不改变他的意思?师:出示课件,说的真好。
师:同学们展开想象,养羊人不听劝告时,邻居会怎么评价这个人?师:是啊,养羊人不听劝告,所以结果呢?师:说的不错,这两个又字说明他是第二次丢羊了,第二次丢羊的心情会怎样?师:所以语速得怎么样师:对,语速得稍快,读出养羊人焦急的心情师:大家一起试一试课件出示:两次亡羊之后,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他会怎么想?怎么做?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指导朗读师:现在如果让你再来评价一下养羊人,你怎么认为呢?师:现在你知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师: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只要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师:所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五、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寓言道理师: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
养羊人不在我们身边,那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想想自己,想想身边的人有没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呢? 和同桌相互交流。
师:故事学完了,你想不想讲给大家听,课下的时候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师:讲故事是有要求的,注意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下面大家自己在下面练习,然后将故事讲给同桌听。
(课件出示)六、拓展延伸暢读寓言我们平板上有很多寓言故事,请同学们打开平板找到,看一看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体会到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一会找同学说一说。
师:寓言,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老师自己写了一段话,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遍,再次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音乐起,生有节奏地拍手诵读:拔苗助长违规律坐井观天目光浅守株待兔徒劳功道理源自小寓言亡羊补牢时不晚要学龟兔毅力坚中华文明蕴宝藏多读好书勤钻研七、激趣作业推荐寓言师: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
所以老师推荐大家在课下可以阅读这两本书。
下课八、板书设计:亡羊补牢知错就改接受意见为时不晚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年级中学过已经接触过寓言故事,对《坐进观天》《守株待兔》等学过的寓言故事比较熟悉,对寓言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认识比较浅显,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读故事,大体了解故事的意思,并不一定能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而且还没有掌握理解寓言道理的方法,不过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外读书时非常喜欢寓言故事,寓言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读书首选,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且三年级的学生想较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重点是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9《寓言两则》效果分析教学《寓言两则》中《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因为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所以本节课猜谜导入课题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知道孩子们朗读,引导孩子们在读中了解故事内容,从而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孩子们在说说养羊人的心情,反复朗读后,从而达到了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明白了一个人犯了错,只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而且在引导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这类“亡羊补牢”的事情的时候。
孩子们在充分理解课文,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
最后几分钟,引导孩子们借助平板上的大量资源听读寓言故事《盲人摸象》,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不仅激励学生重视阅读,而且进行了语言积累。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显而易见,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材分析《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
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
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9、《寓言两则》评测练习一、拼一拼,写一写。
kūlong quàn gào yáng juàn diāo zǒu hòu huǐyùyán yuán z é( ) ( ) ( ) ( ) ( )( )二、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zé( ) jié( ) 则街juàn( ) chǎn( )圈缠三、比一比,组词语。
遇( ) 悔( ) 狼( ) 盘( ) 叼( ) 硬( ) 寓( )梅( ) 猪( ) 盆( ) 叨( )便( )四、看偏旁组字。
忄( )( )( ) 犭( )( )( ) 穴( )( )( )五、在括号中填上动物名称。
( )争( )斗( )吞( )咽( )假( )威( )飞蛋打( )鬼( )神( )目寸光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9、《寓言两则》教学反思《寓言两则》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所以,我没有直接导入,而是通过孩子们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出课题,出示图片猜寓言,学生在猜出谜底收获成功快乐之时出示课题,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寓言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