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康城学校谈丽丽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学完杠杆和滑轮的新课后,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1、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2、做图不够仔细,力的方向容易判断错误,学生对动力和阻力对杠杆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这一知识点理解不够;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掌握不熟练;4、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是难点。

,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活动,学会找出动力、阻力以及力臂。

通过对“错题”的判别,学会画力臂和力。

2、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质疑能力。

2、感受生活中杠杆有广泛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理解力和力臂,动滑轮的应用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对“杠杆和滑轮”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杠杆、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类型和应用,以及两种滑轮的特点和应用等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根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判别、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呈现,理清学生的思路。

指出解题过程的注意点,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学生读题、解题能力。

教学流程说明:1、情景,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捕鱼器中的杠杆和滑轮,引入复习内容,杠杆五要素和滑轮的种类。

2、活动1,针对难点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找茬的活动,找出学生自己在作图过程中经常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让学生再实际画一遍进行巩固。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定滑轮杠杆示意图;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6、动滑轮(省力,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7、滑轮组(省力,费距离)
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重,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拉力与重物移动距离的关系: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n倍。
练习1、农村用来舂米的工具是一个杠杆,下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O为固定转轴,在A端连接着石球,脚踏B端可以使石球升高,抬起脚,石球会落下击打稻谷。
若石球重50 N,要将石球抬起,脚至少用多大竖直向下的力?(摩擦和杠杆自重均忽略不计)
练习2、一块截面积为矩形ABCD的均匀金属块重2000 N,它的长宽之比为4:3,将它置于水平地 面上如图所示,若在A点用力F1抬起金属块的一端,则力F至少为N。
9.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10.会测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第12章主要概念。
二、系统复习12章概念
三、具体复习
杠杆
1、杠杆定义: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0、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画力臂:
练习3、杠杆由图中位置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力F如何变化?
4.杠杆分类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例:钓鱼杆、使用筷子、用大扫帚扫地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离,但费力。
例:开瓶起子、羊角锤起钉子、剪铁皮的剪子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
例:天平
滑轮
5、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内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机械在工作中的作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简单机械1. 杠杆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特点: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应用:撬棍、剪刀、钳子等2. 滑轮分类:动滑轮、定滑轮特点:改变力的方向、省力应用:吊车、滑轮组等3. 斜面特点:省力、费距离应用:斜坡、盘山公路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2. 题目:判断下列生活中的机械属于哪种简单机械,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复杂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齿轮、蜗轮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简单机械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对简单机械应用的认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 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3. 简单机械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简单机械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简单机械的定义,并提问学生对于简单机械的了解程度。

2. 展示简单机械的实物模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3. 通过教学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原理。

4. 逐个讲解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5. 强调简单机械的优点和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其实际应用的限制。

示范演示:6. 选择一个简单机械进行演示,如杠杆或滑轮,向学生展示其实际应用,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7. 鼓励学生参与演示,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8.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简单机械进行研究和讨论。

9. 每个小组根据选定的简单机械,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通过简单机械解决问题。

10. 学生之间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练习与巩固:11.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12. 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解决学生的疑惑。

拓展活动:13.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14. 提供相关资源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

总结与评价:15.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16.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17. 布置相关的作业或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简单机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8.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

2. 简单机械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八年级物理学习过的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强化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应用的理解。

3. 提高学生解决与简单机械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简单机械的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与简单机械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个简单机械的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和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基本概念,如杠杆、滑轮、轮轴等。

2.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3. 强调简单机械的应用,如剪刀、自行车等。

三、知识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讨论并解答练习题。

3. 教师逐个核对答案,解释正确答案并解决学生疑惑。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个简单机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法并给予肯定或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简单机械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与简单机械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章、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等。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八年级物理学习过的简单机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练习题和拓展应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布置相关作业,激发了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简单机械》复习课 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课 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康城学校谈丽丽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学完杠杆和滑轮的新课后,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1、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2、做题不够仔细,直角标记容易遗漏,力的作用点容易画错,力的方向容易判断错误;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掌握不熟练;4对省力杠杆费杠杆分辨不清。

针对这些原因,我制作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再原有的基础上对杠杆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活动,学会找出动力、阻力以及力臂。

通过对“错题”的判别,学会画力臂和力。

通过训练,强化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

2、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质疑能力。

2、感受生活中杠杆有广泛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理解力和力臂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对杠杆知识点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杠杆、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和应用,杠杆的类型与分类,本单元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根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判别、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呈现,理清学生的思路。

指出解题过程的注意点,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学生读题、解题能力。

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说明:1、情景,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捕鱼器中的杠杆和,引入复习内容杠杆五要素2、活动1,针对难点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找茬的活动,找出学生自己在作图过程中经常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让学生再实际画一遍进行巩固。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背景和教学任务分析《简单机械》复习是初三第一轮复习中力学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内容。

本章内容复习利用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杠杆、滑轮,第二课时为机械效率。

本节为第一课时,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在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

O3)杠杆的平衡条件A.请你算一算:当F1多大时才能撬起重为500牛的大石头?已知L1=1m,L2=0.2mB.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4)杠杆的分类1)2)3A.20B.C.4A.B.C:12【1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若在实验前出现如图1所示的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2)如图2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的钩码_________个.(3)如图3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35. F 6【B组:拓展延伸】1、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一②一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2、图2中用一根细绳将杠杆AOB在O点悬挂起来,并在B处挂一重物G,欲在杠杆上施加一最小动力F,使其在图示位置平衡,作出该最小动力的力臂和力的示意图。

3、如图3,一圆柱形铁桶放在水平地面上,欲使其C点稍稍抬离地面,则在B处施加一最小动力,该怎样作出?4、用如图3—1所示装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重40 N,摩擦力为10 N,则F1 = N;F2= N。

5、如图所示,小明用200 N的拉力向下拉动绳子,使质量为50 kg的物块在2 s内匀速升高50 cm不计绳的重力和摩擦.求:(1)所拉物块的重力.(2)2 s内物块运动的速度.(3)动滑轮的重力.。

九年级上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九年级上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九年级上简单机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例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绘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能减排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3)滑轮组绳子的股数计算。

(4)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运用实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比例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绘图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实物模型演示。

(3)课堂练习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讲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1)分析重力、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分析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实例。

(3)分析滑轮组在工作中的优势。

4. 课堂练习:(1)填写重力、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2)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3)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效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复习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 复习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复习
课时:第2课时时间:2020.4
【考点聚焦】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4.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知识结构】
考点一杠杆
1.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要
具备两个条件:有力的作用;能绕某固定点转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杠
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
一端,也可以在杠杆上的其它位置处。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固定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2)动力: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字母“L1”表示。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字母“L2”表示。

考点二杠杆分类
考点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又称杠杆原理,其表达式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 L1= F2 L2
3.从杠杆的平衡可知,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长,力就越小,计
算时,单位要统一,即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
也要统一。

考点四 定滑轮和动滑轮
考点五 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的叫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要费距离。

3.省力特点: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重物所用的
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n
1G ,其中F 为提起重物所用的力,G 为物重,n 为承受物重的绳子段(股)数,即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股)数。

考点六 机械效率
1.有用功 (W 有用):人们为了达到工作目的的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W 额):利用机械时不想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 总):外力所做的功,即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即W 总= W 有
用+ W 额。

4.定义: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分析判定一个机械的机械效率
高低要分析两个因素:有用功与总功。

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5.计算公式: η=总有用
W W ×100%。

6.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尽可能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减轻机械的自身重
量;合理地减少部件间的有害摩擦。

7.特点: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链接中考】
1.下列应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工具中, 费力的是 〔 〕
A .铡刀
B .汽水瓶起盖器的使用
C . 钓鱼杆
D .剪铁皮的剪子
2.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OA 上悬挂着一重物G ,O 为支点,在A 端用力使杠

4
图图 2 图3
杆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杠杆一定是省力
B .沿竖直向
上方向用力最小
C .此杠杆可能是省力杠杆,也可能是费力杠杆;
D .沿杆OA 方向用力也可以使杠杆平衡
3.图中,O 为一根轻质杠杆的支点,OA=2m ,OB=2.5m ,A 点处挂着重100N 的物体。

若在B 端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保持静止,则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
A .20N ,竖直向上
B .20N ,竖直向下
C .80N ,竖直向上
D .80N ,竖直向下
4.如图1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 则 〔 〕
A .F 1最大
B .F 2
C .F 3最大;
D .一样大
5.图2是用滑轮组把陷入沟里的汽车拉出来的两种方法,你看哪种方法更省力?
( )
A .甲图的方法
B .乙图的方法
C .两图的方法一样
D .无法比较
6.使用滑轮组时,拉起重物所用力大小决定于( )
A .定滑轮的个数
B .动滑轮的个数
C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
D .连接动滑轮绳子的条数
7.使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来提升重物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
A.甲 B .乙 C .丙 D .丁
8.画出图4
杠杆示意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12.如图5所示,物体重G=500N,滑轮重10N,当物体G匀速上升时,则挂钩B承受拉力为__________N,挂钩A承受_______N的拉力,拉力F为_________N,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0.5m,则物体向上移动________m。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