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编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2019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1公开课课件教学ppt(精品)

15
孔子说:“我十五岁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 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 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 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 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 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今: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33
有朋自远方来 古:志同道合的人 今:朋友
思而不学则殆 古:有害 今:危险,几乎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 方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 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 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也是儒学最主要的 经典。
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 莘学子的人生教科书。
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 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27
分析文义
10、子在河川上曰:“流逝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
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 时间的宝贵。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23
分析文义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他首创了私人 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首 创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 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六经,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 典《论语》。后南宋朱熹把《论 语》《中庸》《大学》《孟子》 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 要经典。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 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 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 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 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 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 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 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 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 祀”。
固定句式:“不亦......乎?”意为“不也......吗?” 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话讲的是交友的乐趣。 这些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第三句话是为人的气度, 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姓曾名参,曾参,字子舆
我
对此多次进行检讨。 三,泛指多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谋划,商量办法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 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
表转折,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通“惘”,迷惑。迷 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 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 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 就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3.11《论语》十二章(共19张PPT)

•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 【交流点拨】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样。”
字词:
• 1.字音识记。
• 论语(lún)
愠(yùn)
曾子(zēng)
• 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逾矩(yú)
•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 好之者(hào)
曲肱(gōng) 笃(dǔ)
• 2.通假字。
•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字词
3.一词多义。
知人 温不 故知 而.而 知.不 新愠 (( 动动 词词 ,, 得了 到解 ))
介绍孔子: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 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庄子 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 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 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 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 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 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论语》十二章
得力其尔中学
介绍论语:
•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
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幻灯片)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1句讲学习的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的修养。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个人修养: 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 志,切问而近思。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 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1、你喜欢哪一则?
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 通,举一反三。
常复旧课,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 行巩固。领悟新知。
表转折,却
表转折,却
⑤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 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
本章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知之 哪种人?为什么? “乐之者”是指以它为乐的人。
“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孔子更为欣
“知之者”是指懂得它的人,“好之者”指爱好它的
军队
普通人
⑪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
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论语》十二章课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多次进行自我检讨
竭尽自己 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往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章解: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讨自己:替别人 谋划事情(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 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通“又”,用于
立身,指能
整数和零数之间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孔子的每个人生阶段都到达了相应 的高度,处在少年阶段的你对自己以 后的人生是如何计划的呢?
课文主旨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思想品德修 养及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等方面的内容。警 告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取 信、重视友谊、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
《论语》十二章
《论语》简介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根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 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 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 为“诗、书、礼、易、春秋”。《四 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成为科举取士 的根据。
·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1.为 ·
可以为· 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
2.知
·
温故而· 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
3.而 温故而知新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

人不堪其忧 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这种)
(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传不习乎?”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文言知识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介词,替,给) 为
可以为师矣 (wéi,动词,担负,充当)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9张ppt)

我
每天 反省
谋划
wèi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不义 而 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竭尽自己的 自己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泛指多次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心力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适从。
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喜爱.爱好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 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表顺承
乐 亦在 其中矣。不义 而 富且贵,于我 如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 “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dc227176c66137ee0619a8.png)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粗劣 饭疏食饮水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饭疏食饮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多次 吾日三省吾身
今:数词,三
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
几个人 走路 一定
选择
善者/而
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 跟从、学习 不好的方面,缺点
优点
章解: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 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 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整数和零数之间
不译
指能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迷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
疑惑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同的意见
章十解/而:从孔心子所说欲:,我不十逾五(岁yú开)始矩立(志jǔ学)习。,”三十岁能 有所成顺就从,意四愿十岁遇事越就过不迷惑法,度五十岁懂得了什
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
《论语》主要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子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亦/说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连词 按时 温习
同“悦”
这里指孔子。曰:说 表顺接
复习
愉快
(yu章è)解乎:?孔有子志朋说同/道:“自从学远习方了来知,识不然亦后/乐按乎一?定人的不
时间复习它合,的人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新编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论语》,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
(重点)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3.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难点)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素养)学习目标作者介绍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知识备查山东曲阜“三孔”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大成殿祭祀孔子的地方知识备查孔林孔子墓地知识备查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篇。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知识备查读一读lúnyùnxǐngwǎngdài论语愠三省罔殆dāndǔkānhuò一箪食笃不堪不惑xiàngyú陋巷逾矩预习检查词语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
【温故知新】预习检查断句读方法归纳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
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方法指导整体感知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整体感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整体感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整体感知《论语》十二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按时通“悦”,愉快“从”说连词,表顺接志同道合的人温习,复习了解生气,恼怒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整体感知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
“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
2.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精读细研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孔子的弟子自己谋划,商量办法多次进行检查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动做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交往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整体感知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
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2.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
“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
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
精读细研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立身,指能有所成就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迷惑,疑惑遵从法度越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上天的意旨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
整体感知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精读细研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温习,复习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凭借做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译: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整体感知“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说说你的看法。
不是。
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
“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精读细研却疑惑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能深刻理解而无所得。
”整体感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这个见解是很精辟的。
精读细研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啊即颜回,孔子的弟子能忍受译: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
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整体感知喜爱,爱好以……为快乐知道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比不上,赶不上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整体感知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吃冷水粗粮弯着胳膊不正当的手段介词,对,对于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整体感知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几个人好的方面,优点就于此,意思是在其中译: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长处而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鉴而改正。
”整体感知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精读细研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代词,这,指河水河边。
川,河流。
流逝的时光舍弃、放弃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整体感知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①这里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
说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
②这里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
人生如河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动。
孔子告诉人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
”人的一生中,思想、观念都要不断地进步。
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
精读细研改变?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军队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整体感知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
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
精读细研广泛坚定仁德?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恳切孔子的弟子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整体感知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合作探究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