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ppt课件

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
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
出妇女之一。另著有《海伦·凯勒日记》、
《走出黑暗》。
3
9/13/2019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
如给我三天光明》一
书,原是互有联系又
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
《再塑生命》《亲近
自然》《关于“爱”
的含义》合在一起编
成课文,并用空行使
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9/13/2019
10
一.自学自研
要求同学们站起来大声诵读课文并完成下列要求:
1. 如何理解“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 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这段话?
2、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 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你认为 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9/13/2019
谊;领会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独特的教育
方式。
2、学习海伦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9/13/2019
6
觅食 惭愧 小憩 遨游 冥思遐想
mì shí cán kuì xiǎo qì áo yóu míng xiá
9/13/2019
7
析字正音
(cuō) (niǎn) (pēng) (pí)
搓 捻 怦 脾气
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
写莎莉文老师“对我
启示世间真理,给我
深切的爱”。
4
安妮·莎莉文老师曾经是一个双
目近乎失明的孩子,自10岁时母亲
去世后,她在孤儿院里生活了4年,
直到14岁才被送进盲童学校学习了6
年。
她接受教育海伦.凯勒这一艰巨
任务时还不到21岁。她一辈子就教
了那么一个学生,可这个学生该有多么难教呀!什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共16张PPT)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共16张PPT)
4.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答:
栏目索引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栏目索引
二、 1.答案 离别愁苦 相聚的欢乐 (答“离别”“相聚”或“愁苦” “欢乐”亦可) 解析 要联系对全诗的理解,从时空的转换角度思考作答。 2.答案 “涨”用字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 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 思。 解析 要结合诗句的意思,体会写了什么景;还要联系前后诗句,体会暗 含着诗人怎样的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栏目索引
3.答案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家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 的期盼。 解析 结合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进入角色,体会诗人的复杂心境。 4.答案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 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 解析 要理解这首诗关于两个不同时空的场景的描绘,从写法角度体会 虚实,把握其各自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栏目索引
2.答案 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常态,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表 现出作者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解析 根据对诗意的把握,分析前两句诗可以得到答案。一悲一爱,一 反常态,体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心境。 3.答案 (示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 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解析 抓住主要意象“一鹤”,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鹤 冲天的背景、姿态、给人的感受即可。
栏目索引
3.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 平。”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品格? 答: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PPT课件全集(747张)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PPT课件全集(747张)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
讲授新课
小山:围 保暖 小摇篮
—可爱 、充满温情
—卧 (小水墨画)
素淡雅致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山上 —顶白花(像看护妇)
山尖 —全白(镶银)
山坡 —白雪黄草(穿花衣)
山腰 —薄雪露粉色(害羞)
讲授新课
城外远山
素淡雅致
城内--城外(卧 村庄、雪 小水墨画) 狭窄 宽敞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体会文章主旨 1.朗读第一和最后两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 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讲授新课
2.如果把文章题目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1.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讲授新课
2.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异地之冬:
北平 伦敦 热带
↓↓ 对比
↓↓ 济南冬天:
(多风) (多雾)(日光毒,响亮)
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特 点 温晴
宝地
讲授新课
3.课文主要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山景、水色
•新:有旺盛的生命力。 •美:活泼生动。 •力:健壮有力。
讲授新课
写作借鉴:文章如何写景?
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课堂小结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4单元 12 纪念白求恩 (共27张PPT)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4单元 12 纪念白求恩 (共27张PPT)

⑤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齐老说:对佣人要宽 厚,有好处。老尹为人善良,老是拿着笤帚不停地打扫。齐老不给他工钱, 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奖励,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因此, 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欢挽着祖光,去他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 他手里真有好画。祖光从老尹手里买了不少画。老尹对金涛说:吴先生大 方,我说多少钱从不少给,有时多给了还不让我找钱。齐老不只对老尹这 样,无论对谁,都一律同等对待。
(2)阅读下面这段资料,请你为白求恩故居补写对联来凭吊伟人。 1970 年 10 月,中国和加拿大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 年白求恩获得“加 拿大历史名人”称号,1973 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资购买了白求恩降生的故 居,按白求恩出生时房子的原貌进行了修缮,建成了白求恩故居博物馆。 上联:伟人音容今宛在 下联: 中加友谊世代传 横批:万古流芳
(选文有改动)
15.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 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16.从选文第④⑤⑥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齐白石先生重情义。②齐白石先生待人宽厚,宽严相济。③齐白石先生的 朴素。
17.请对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 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小兔画的逼真有神,突出表现出齐白 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同时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齐白石先生有艺术 家的气魄。 (2)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 跃然纸上。 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强调了齐白石画中桃子的生动逼真;运用侧面描 写,从侧面写出齐白石先生画工一流,具有艺术家风度。
13.“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 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将“我们的国际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进行 比较,从反面突出强调了“我们的国际主义”的内涵;反复,强调突出了“我 们的国际主义”的精神内涵。 14.“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 事业,这是什么精神?”作者运用设问的作用是什么? ①引起读者思考。②引出下文对白求恩的评价。

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84张PPT)

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84张PPT)

11、作者是如何写捕鸟的?
(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用 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 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 长绳,人远远地 ( 牵 )着,( 看)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 拉 ),便( 罩)住 了。
•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油蛉在这里低唱, •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 , 倘若用手指按住 它的脊梁,便会 啪的一声,从后 窍喷出一阵烟雾
•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 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 比桑葚要好得远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 检查预习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积累卡一:鲁迅简介
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 人,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作品 收在《鲁迅全集》 里,本文选自 《朝花夕拾》。
资料链接
鲁迅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 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他 企图用文学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 “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 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 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 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 朽杰作。
积累卡二:如何写景
一、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共51张PPT)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共51张PPT)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 A.《观沧海》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 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 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 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 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 大家”。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 句“枯藤老树昏鸦”则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 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 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解析:题眼应是“断肠人在天涯”。
“规”,guī。
6.按要求填写诗句。 (1)《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 一 个 字 是 “___观_____” 。 诗 中 描 写 实 景 的 句 子 是 : __树__木_丛_生_________,___百_草_丰__茂_______。___秋__风_萧_瑟_________, _洪_波__涌_起____。写虚景的句子是:_日_月_之__行_________________, __若_出_其__中____;__星_汉__灿_烂_____,__若_出_其__里____________。
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 (12)__海__日_生_残__夜________
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 ,_江_春__入_旧_年__________。
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 阳边。
(13)思__念_故_乡__的_书_信_要__怎_么_寄__回_________ _家_园_?__希_望_北__归_的_大__雁_捎__________一_封__ _家_书__到_洛_阳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课件PPT

新课导入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 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 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 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 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 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新课导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习美词
朗润(rùn )

涨起来(zhǎnɡ) 嫩绿(nèn )


宛转( wǎn )

应和( hè )

撑伞(chēnɡ)

酝酿( yùn niànɡ )窠巢( kē cháo ) 烘托( hōnɡ)
●●
●●

蓑笠( suō lì ) 抖擞(sǒu )
●●

黄晕(yùn )

知美文
作者在第
自然段描摹了的走近作者Fra bibliotek作者名片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 杂记》《背影》《你我》等。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 练、文笔秀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满怀深情读春天
1.边读边圈画标记字音字形 朗润 涨起来 嫩绿 宛转 应和 撑伞 酝酿 窠巢 烘托 蓑笠 抖擞 黄晕 2.在春天里,作者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说说课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图画。
人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课件
目录 1. 春 2.济南的冬天 3.雨的四季 4.古代诗歌四首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七年级语文上册
1春
第一课时
1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共16张PPT)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共16张PPT)
江 春 入 旧 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时,江上已有了春意。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四)天净沙·秋思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小 桥 流 水 人 家,古 道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乡愁乡思之情。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 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 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哲理。
西 风 瘦 马。 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 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暝西下,羁旅在外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7.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 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观 ”。写景时, 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再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日 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百草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远远地伸向大海,大海宛如日月星辰的母亲。真是幸运极了,能用诗歌来表达我的雄心壮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 近了。(盼春)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总绘春景)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一)盼春
• 思考:怎样朗读? 情感?修辞手法? 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人们盼望春天的殷切心 情。(反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件
1春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能 勾










课时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理清文章的思路,读懂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对春天
的赞美之情。 • 2.理解比喻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中的表达效果。 • 3.掌握普通话朗读的技巧。 • 4.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自主朗读,质疑赏析,由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 讨论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 明确: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从
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同时色与味、虚与实、动与 静相结合。 • 如果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和“赶趟儿” ,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 明确:“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
读至写。 • 情感目标:用心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
自然的感情。
作者档案
朱自清(1898—1948)原名 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 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 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 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背影》《荷塘月色》等名 篇。
写作背景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 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 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 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 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 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 “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拟人手法,赋予春天感 情和生命,写出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 总领全篇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 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
生难字词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rùn zuān nèn zhǎ yùn niàng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抖擞精神
cháo wǎn suō shū sǒu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 1.你对朱自清知多少?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 背景。
• 2.一读课文(默读):过关生字词,完成“读一 读,写一写”生字注音。
测试答案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 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 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情怀。
2.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 着你。 (2)“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 有的是希望。
课文解析 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 精
嫩嫩、软绵绵
草的质地
绿绿
颜色
一大片……
草的长势
叠用形容词
细致描绘春草的生机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 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 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 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 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的。
请你也用比喻句写一两个句子。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 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课堂小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 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 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 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 3.二读课文(小声读): (1)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为 什么? (2)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章描写了春天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点概 括。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按要求朗读
1.读音正确 ,声音清晰。
2.把握好感情的变化。
3.按练习一要求好好练习,读出轻重缓 急,读出对春的赞美。
随堂测试
1.《春》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作者抓住了春
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
怀。
2.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1)“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 你。 (2)“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 的是希望。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春风图(第5自然段)
春风是一种无形的事物,作者是如何来巧妙描 摹春风的?
(1)从触觉角度,抓住“温暖、轻柔”的特点, 运用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春风。
•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 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 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 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 “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 “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 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 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1春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朱自清笔下春草图、春 花图的美丽与生机,大家想知道作者还给我们描绘 了哪些春的画面吗?他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美好赞 颂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春》,一起感受春的 美好!
课时目标
1.理解并感受文章突出表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2.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3.揣摩词语和句子,体味文中大量的描写片段,理 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