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林调研报告
对涉林犯罪案件预防的调研分析报告

最近 , 山河屯林 区人 民检 察院 由张树林 、 党树权 副检察 长率队先后 深入 到山上南沟 ( 白石 砬 、 永胜 、 凰山 、 山 )东沟 ( 凤 铁 , 大河身 、 长青 、 旭 日) 等林场( ) 所 和山下局机关和各企业单位进行调研 , 通过调查走访 , 对 林 区涉 林 犯 罪 的现 状 、特 点 等 情 况 有 了 比较 详 尽 的 了解 和 掌 握 ,0 2 20~ 20 0 9年 ,山 河 屯 林 区检 察 机关 立 案 查 办 的 涉 林 犯 罪 案 件 共 计 2 】件 2 5 人 , 院 公 诉 部 门依 法 对 涉林 案 件 提 起 公 诉 2 件 2 我 l 5人 , 占各 类 公 诉 案 件案件总数 的 1%, 院判决 2 件 2 。其主要特点是 : 4 法 l 5人 11 犯罪 对 象 的 地 域 性 。 . 从发生 的涉林案件地域上看 , 主要集中在农林交 汇处 。这些地方群 众仍 然存在 “ 山吃山” 靠 的传统观念 , 毁林开荒 、 滥伐林 木是一些人发家 致富的主要 办法。据统计 ,0 6 2 0 2 0 ~ 0 9年发生在农林交汇处 的涉林犯罪 案件达 1 , 4件 占涉林犯罪案件总数 的 6 %。 自石砬经营所 下岗职工华 6 如 某某 , 与向阳镇某村村 民崔某还有 冲河镇李某分别在 白石砬经营所施业 区和 七 峰 山林 场 施 业 区开 垦 荒 地 , 坏 多株 珍 贵 树 木 , 某 某 , 向 阳 镇 毁 华 与 某 村 村 民崔某 分 别获 刑 3年 和 2年 , 冲河 镇 李 某 获 刑 i年 缓 刑 四年 , 还 有相类似的案件如 :0 8年七 峰山林场 两位农 民于某某受人所雇 , 20 为了 自己的经济利益 , 无视法律 , 受人指 使他 们在林地毁林开荒放树 最终 分 别判处管制为两年和一年。 1 犯罪主体的贪利性。 . 2 从犯罪成员上看 , 主要 是下 岗T 人 和 无 业农 民 。 下 岗 T人 和无 业 农 民多年生活在林 区 , 虽然对林业政策有所 了解 , 但为了追求个人 的经 济 利益, 始终抱有侥 幸心理 。 铁 山经营所的无业农 民杜某某和七峰山林 如: 场无业农 民杨某某。杜某某在冬运生产中, r给 自己创造更 多的经济 为 效益即使 明知其行 为是 违法 犯罪 , 仍然积极参与 , 在违 反《 森林法》 巾的 有关规定 , 在施业区以外 的地方采伐了许 多珍 贵树 木给 国家造成一定 的 经济损 失, 最终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 4年 , 可是 七峰山林场无业 农民杨 某某更是铤而走 险, 在没有 任何合法审批手续 的情况下 , 为了 自身利益 非法 采 伐 珍 贵 树 木 , 终 获 刑 三 年 缓 刑 五年 并 处 罚 金 20 最 0 0元 。 1 犯 罪后 果 的严 重 性 。 . 3 特别是一些 “ 木材贩子” 以贩卖盗伐林术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 , 动用 机动车 、 油锯等设备半公开化地 大量砍伐林木 , 给森林 资源造 成巨大的 破坏。如 : 家住五常市龙凤山地区的无业农 民李某某为 了追求 自己的经 济 效 益 , 他 人 把 珍 贵 木 材 运 输 到 个 人 加 工 , 非 法 卖 掉 , 而 判 处有 期 为 一 从 徒刑 1年零 6个月。
涉林案件 调研报告

涉林案件调研报告概述涉林案件是指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中涉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包括非法砍伐、盗伐、非法收购、非法运输、非法销售林木等行为。
这些案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影响严重,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研涉林案件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背景中国是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在全球范围内位居较高水平。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涉林案件在一些地区频发。
这些案件直接导致了森林资源的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涉林案件的情况和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调研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告,了解涉林案件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2.实地调研:前往涉林案件频发地区,与相关部门、专家和当地居民进行访谈,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取客观的事实依据。
调研结果案件类型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涉林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1.非法砍伐:未经批准或超越许可范围的砍伐行为,导致森林资源的直接损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2.盗伐行为:盗伐者趁夜间或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偷偷砍伐森林,获取非法利益。
3.非法收购:一些企业或个人通过非法手段收购盗伐的木材,为其牟取暴利。
4.非法运输:未经合法手续或违反规定的木材运输行为,包括使用非法证件、超载、运输途中销售等。
5.非法销售:将非法获得的木材投放到市场上进行销售,使其进入合法的供应链。
影响因素在对涉林案件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经济利益驱动:林木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非法砍伐、盗伐等行为。
2.监管不力:对于林业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和方法滞后,容易导致涉林案件的频发。
3.贫困问题: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居民缺乏经济来源,非法砍伐森林成为他们获取生计的手段之一。
4.教育普及程度不高:由于教育程度不高,一些人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容易参与非法砍伐等活动。
涉林案件 调研报告

涉林案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涉林案件引言:涉林案件是指违反林业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进行非法砍伐、毁坏、侵占或其他违法行为的案件。
这类案件对森林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涉林案件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涉林案件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有益参考。
一、涉林案件的发生原因:1. 利益驱动:由于森林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个别人士为了追逐高额利润,非法砍伐森林资源,进行非法经营;2. 执法不严: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非法行为者可以逃避控制和惩罚;3. 缺乏意识:一些地区居民缺乏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对涉林违法行为缺少警惕性和责任心;4. 林业管理体制不完善:林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执法力量的分散和不协调,导致监管体系薄弱,易于被非法行为者利用。
二、涉林案件的特点:1. 遍布全国:涉林案件几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不仅仅是发达地区,也涉及到贫困地区;2. 多发于边远地区:由于边远地区交通和通信条件的限制,涉林案件容易被非法分子突破;3. 多元化违法行为:涉林案件不仅仅限于森林砍伐,还包括违法采伐珍稀濒危物种、非法捕捞、盗猎等;4. 利益链条复杂:非法砍伐森林资源往往牵涉到多个环节,形成一条复杂的利益链条;5. 矛盾突出: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涉林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法律政策及对策措施:1. 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涉林案件的司法追究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和风险;2. 加强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量的投入,提高执法水平和效能,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监控和巡查力度;3.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涉林案件的意识和自觉性;4.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集中统一的林业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5. 开展经济转型: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转型,减少对非法砍伐的诱因。
林业调计调查报告范文

林业调计调查报告范文林业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林业调查的目的是对特定区域的林地进行综合调查,了解该区域的林木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经营管理状况等,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政策和措施。
二、调查区域和范围本次调查的区域位于A市境内的XX县,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
调查范围包括该县所有的林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林、经济林、风景林等。
三、调查方法本次林业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样方调查、数据统计等。
具体的调查内容包括林木种类、树龄结构、地貌地势、土壤类型、植被状况、野生动植物种类等方面。
四、调查结果1. 林木资源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的林木资源丰富,主要种类包括松树、柏树、柳树等。
其中以松树为主,占比约60%。
树龄结构比较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老龄化现象,需要加强更新。
2. 生态环境状况: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整体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质量较好。
但也存在一定的开垦和破坏现象,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林的扩大种植导致了一部分自然保护林的破坏。
3. 经营管理状况:经过对当地林业经营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尽管该区域有一定的林业经营管理政策和措施,但实际推行不够到位。
存在的问题包括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
五、问题分析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林木资源管理,推行合理的更新制度,适度控制经济林的扩张,保护自然保护林的完整。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保护公益事业。
3. 加强林业经营管理的法规制定和实施,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大对林业经济的支持力度。
4.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效益。
六、结论通过本次林业调查,我们对该区域的林木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经营管理状况等有了初步了解。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分析与建议,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地区的林木资源,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涉林职务犯罪的调研分析报告

涉林职务犯罪的调研分析报告XX县人民检察院按照《黑龙江省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配合相关部门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搞好调研分析报告,向有关部门提供预防对策,为县委、县政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参考及优良的环境。
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来,我县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比较严重,已查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5件5人,涉案金额数百万元,给国家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尤其是这些犯罪直接侵犯国家和群众利益,损害了干部的诚信度,其犯罪形式为检察机关预防和严惩全县职务犯罪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一、我县涉林的职务犯罪已由个案演变成类案,其现象引人深思。
林业资源短缺,造成木材资源紧俏,不法商人将黑手伸到林业系统采取行贿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
近几年,我县畜牧局高某在收受贿赂20万之后,将林权实行低价转让,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0万元。
林业系统1人贪污,4人受贿,这些职务犯罪案在全县造成很大反响,仅财产损失达几百万元,政治影响更大。
这些职务犯罪的共同特点是一把手和主管一块的领导人员,此类案件如不严惩,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也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二、我县职务犯罪预防部门针对县内发生的大案、类案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
认为主要在于理论学习不入脑,公仆意识差,对领导和主管人员疏于监督,法律意识淡薄,监管工作不及时、不到位,主观放松思想改造,客观造成犯罪漏洞。
1、政治理论素养学习和党性锻炼流于形式。
有的单位学习和实践脱节,有的领导借口工作忙很少参加学习,党的民主生活会评优摆好,不触及存在的问题。
这是主观上触犯法律的根本原因。
我县林业党委书记刘某,以职务之便,以其看病需要钱为由,向XX县林业局下属红星林场场长索要七万元钱。
其行为构成受贿罪,如果平时注重学习、修养,此类犯罪就不会发生。
2、法律意识淡薄。
有的干部不积极学习法律,守法意识不强,当违法后,又后悔不已,都强调法律学习太少了,没有警钟长鸣,法律常识太缺乏,认为吃点、拿点、要点不算犯法,结果囹圄之苦后才有感悟,可谓悔之晚矣。
林场调研情况汇报

林场调研情况汇报
根据上级安排,我于近期前往XX林场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
汇报:
一、林场基本情况。
XX林场位于XX省XX市,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树
种有松树、柏树、柳树等。
林场内设施完善,管理规范,人员配备齐全。
二、生态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XX林场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植被茂密,鸟语花香,生物多样性丰富。
林场内有多条清澈的小溪流淌,水质清澈,环境优美。
三、林业生产情况。
XX林场的林业生产发展较为稳定,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木材质量优良。
林场
管理人员采取了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措施,保障了林木的生长和发育,为林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林场管理情况。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XX林场管理严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人员积极进取,执行力强。
林场内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各项指标均能够达到上级部门的要求。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林场内部分区域存在乱倒垃圾现象,需要加
强环境保护意识;部分干部职工对新技术新方法了解不够,需要加强学习培训。
因此,建议林场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职工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林场整体管理水平。
六、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对XX林场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林场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将继续密切关注林场的发展动态,为林业生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此次调研的情况汇报,如有不足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涉林地犯罪调研报告

涉林地犯罪调研报告涉林地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涉林地犯罪事件频发,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涉林地犯罪的性质、原因及应对措施。
二、犯罪性质1.非法砍伐: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手段砍伐树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林木资源的损失。
2.盗伐隐瞒:犯罪分子以盗伐、非法运输为手段,获取木材,通过虚假资料掩盖犯罪事实。
3.非法囤积:犯罪分子非法囤积木材,以获取不正当利益,并扰乱市场秩序。
4.林地侵占:犯罪分子利用欺骗、暴力等手段侵占林地,用于非法经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三、犯罪原因1.环境脆弱:部分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受到涉林犯罪的侵害。
2.法律监管不足:对于涉林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3.职能部门协作不力:涉林犯罪涉及多个部门,但部门之间协作不畅,导致犯罪行为得以滋生。
4.利益驱使:木材价格不断上涨,诱使犯罪分子为了获取利益而进行犯罪行为。
四、应对措施1.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涉林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打击效果和法律惩处力度。
2.加强监管机制:增加对木材运输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杜绝木材来源不明的情况。
3.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涉林犯罪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涉林犯罪的认识和警惕,共同参与涉林犯罪的打击。
4.加强部门协作:加强涉林犯罪案件的跨部门协作,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提高行动的效率和成效。
五、结论涉林地犯罪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强部门协作等综合措施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遏制涉林犯罪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于安庆市太湖县、宿松县推行林长制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一调研组)

关于安庆市推行林长制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一调研组(2018年4月8日)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意见,调研组4月3日-4日赴太湖县(调研城西乡、晋熙镇)、宿松县(调研陈汉乡、柳坪乡)对推进林长制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及暗访等方式,梳理推行林长制的基本情况,工作亮点,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形成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通过调研,了解到两地均制定了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区划重点生态功能区或行政区域设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县、乡两级均设立了林长制办公室,并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了总林长负总责、林长分级负责、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并明确了各级林长和成员单位的职责;出台了林长制会议、信息、督察、考核等相关制度并上墙;县、乡、村三级林长名录、三级林长公示牌登记表档案健全;沿途均有竖立的林长制公示牌和宣传标语等。
截至目前,太湖县共设立林长940名,其中县级林长8名、乡镇级林长219名、村级林长713名,聘用护林员1924名;宿松县共设立林长1320名,其中县级林长31名、乡镇级林长232人、村级林长1057人,聘用护林员461人。
二、工作亮点1、调研组发现,两地在推行林长制改革中都有各自的亮点,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色,共性表现在:一、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林长制。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长期以来,各地或多或少都面临一些长期解决不了又要急需解决阻碍林业发展重大问题,在这次林长制试点过程中摆出来、推出去,以问题为导向来探索林长制。
如,太湖县17万亩的芭茅山,既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障碍,又是森林火灾的隐患。
宿松县华阳河湖群围拦网遍地都是,严重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等;宿松县经过两年努力消灭全部成片芭茅山达5万余亩。
二、以工程为牵引检验林长制。
林长制推行的内容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没有重点工程的牵引示范,体现不了也检验不了制度的合理性。
为此,太湖县立足本地实际,找准发展定位,将市级林长制四大试点示范工程之一的17万亩芭茅山改造工程作为林业增绿、增效的主战场和实施林长制的突破口,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制定了《消灭芭茅山三年行动计划》、《太湖县芭茅山改造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林调研报告
涉林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地森林资源的状况和森林保护管理工作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调研地点为中国某省的一片森林保护区,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二、森林资源状况
1. 森林覆盖率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调研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约为65%,属于
较高水平。
在视察过程中能够清晰看到大片的茂密树林。
2. 森林类型和物种丰富度
调研发现,该地区森林主要由阔叶林和针叶林组成,其中阔叶林占比较大。
在物种丰富度方面,这片森林包含了大量的树木、植物和动物物种。
在调研中我们见到了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
3. 森林面临的问题
尽管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非法砍伐和盗伐现象普遍存在,它们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森林资源损失。
其次,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如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等,都对森林资源造成了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干旱和病虫害的增加。
三、森林保护管理工作
1. 法律法规和政策
该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森林资源。
例如,对于非法砍伐和盗伐行为,对违法者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环境污染和破坏者,也采取措施加以惩处。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农民参与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2. 管理机构和措施
该地区设立了专门的森林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森林资源的保护、监管和管理工作。
他们通过加强巡护力度、建立监测系统、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来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3. 参与群众保护意识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积极开展群众参与式保护,通过组织群众参与巡护和管理,提高了当地居民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
此外,开展相关教育宣传活动,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也是重要措施。
四、建议和展望
1. 加强执法力度
在非法砍伐和盗伐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以切实维护森林资源的合法权益。
2. 深化和完善管理机制
建议当地政府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与管理,确保森林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增加投入和科技支持
增加对森林保护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初步了解了某省一片森林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状况和保护管理工作。
尽管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管理机制以及增加投入和科技支持是进一步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纳本报告提出的建议,并加以落实,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