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15篇)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15篇)1.中华成语故事:名落孙山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最后一名。
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我儿子考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提示]比喻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2.中华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
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
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
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
”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
”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
翁:老头儿。
[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3.中华成语故事: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广纳贤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他听说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是个巫师,就去请他出山。
我连续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子里等着,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很感动,答应出来帮忙。
后来,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
茅庐:草屋。
[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4.中华成语故事:安居乐业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
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
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提示]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中华成语故事:举一反三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注释]反:推及,推论。
经典成语故事30个

经典成语故事30个小编通过阅读,认识了许多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多认识成语,用成语点缀文章,还可以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经典成语故事30个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7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经典成语故事:专⼼致志 从前有⼀个下棋能⼿名叫秋,他的棋艺⼗分⾼超. 秋有两个学⽣,⼀齐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个学⽣⼗分专⼼集中精⼒跟教师学习,另⼀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不着认真.教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可⼼⾥却想着:“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只鸿雁,美餐⼀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不在焉,教师的讲解⼀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同是⼀个名师传授,可是,⼀个提⾼很快,成了棋艺⾼强的名⼿,另⼀个却没学到⼀点本事。
2.经典成语故事:螳螂捕蝉 园中有⼀棵榆树,树上有⼀只知了。
知了⿎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却不明⽩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明⽩黄雀就在它的后⾯。
黄雀伸长脖⼦,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螳螂时,却不明⽩榆树下头有个拿着弹⼸的⼩孩,把⽪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想射杀黄雀时,却不明⽩前⾯有个深坑,后⾯还有个树桩⼦。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不顾⾝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启⽰:⽬光短浅的⼈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隐藏着的危险。
3.经典成语故事:沧海桑⽥ 桑⽥,农⽥。
⼤海变成桑⽥,桑⽥变成⼤海。
⽐喻世事变化很⼤。
从前仙⼈王远和⿇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此刻海⽔⼜退了⼀半。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1.中华成语故事: 三折其肱晋国时, 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 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要看民众是否支持, 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便将失败无疑。
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 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
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 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 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
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 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 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 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 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 换句话说, 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
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 是颇为深刻的。
不论何人, 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 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 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
世界上的伟大人物,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 却仍不断地奋斗, 结果才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2.中华成语故事: 两败俱伤战国时期, 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
他非常聪明, 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
有一次, 他受到楚王的派遣, 出使到秦国去。
当时, 韩、魏两国互相攻打, 打了一年多, 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 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 便向他请教。
于是, 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
从前, 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 卞庄子见了, 马上拔出剑来, 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 “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 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 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 大的也会受伤。
到那时, 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 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 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
不一会儿, 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 小老虎被咬死了, 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中国传统好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好成语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传统好成语故事中国传统好成语故事6篇成语故事常常涉及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和分析,人们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是文化大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4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5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经典】成语典故(精选15篇)

【经典】成语典故(精选15篇)成语典故篇1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
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成语典故篇2“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
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
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
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
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
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
后来封在齐,是春秋时齐国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
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
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
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
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
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
马氏见他又富贵又有地位,懊悔当初离开了他。
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
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中国古代经典成语典故故事5则

中国古代经典成语典故故事5则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每一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经典成语典故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嫦娥奔月》【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
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
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
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
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
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
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8、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
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
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9、人面桃花
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0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
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11、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
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
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
典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
”典见《李太白集》
13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
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
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
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15、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
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
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
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
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
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
乃可相见。
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