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居住
按轻 重工 业分 轻工 业
重 工 业
2 8 2 6 97 6 9 .7 3 8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
集体
股份合作制 股份制
3 80 4 .8 l 15 5 .6
1 .2 62 6 4 5I 2 4.
外商及港澳台
其他
l 5 .0 7 41 5 35 7 .2
图 1 “ 一五 ” 十 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 增长速度
单 位 : 亿 元 、 %
城 镇 新 增 就 业 人 员 3 5 万 人 , 农 村 富 余 劳 1. 1 动 力 新增 转 移 就 业3 3 万人 。1 5 万 下 岗、 5。 O 9. 9 失 业 人 员 实 现 就 业 再 就 业 。 年 末 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握 “ 1 ”总体部 署和 国发 [ 0 9 号文件 【精 34 2 0 ]3 l 神 ,积极 推进 统筹城 乡改革 、 “ 个重 庆 ” J 五 , 加 快 建 设 “ 江 新 区 ” J “ 税 港 区 ” , 坚 两 、 保 定 不 移 地 扩 内需 、 调 结 构 、 防 通 胀 、惠 民 生 , 全 市 呈 现 出 “ 济 高 位 平 稳 增 长 、 民 生 环 境 持 续 经 改 善 、 改 革 发 展 纵 深 推 进 、 各 项 社 会 事 业 全 面 进 步 ”的发展 态势 。
单位 :亿 元、%
总l格 l_ i- 类 增 孽一圈 .3涨 4 / 产,长z \ 7年I。 ~/ ‰0 0 ■_ 量9幅s _ 4 5度o 1居比 』 蔬长.U I 94 一 J 2万jl 菜民年【 农2;_ 消。一 .吨±. 15肉 _ 4.%/ 产费 港 指, u % : 6价 。 量 1 Z跌 } 7。 f O2 5上 吨 1 城 标 增 市 。

《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新常态派生新机遇新作为呈现新变化——《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重庆市统计局局长蓝庆华《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

统计公报展现了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在新常态下谋求新作为、实现新变化,全市经济平稳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增长《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重庆经济同全国一样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但与其他省市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位居全国第1位,高于全国增速3.5个百分点,经济实现了平稳健康增长。

从经济波动幅度看,全年季度累计增速波动幅度在0.1 个百分点以内,总体处于合理范围。

从经济增长支撑因素看,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从要素保障看,用电量、交通运输、存贷款余额等指标平稳运行,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速放缓适应了调整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就业、居民收入、物价指标处于良好运行态势。

二、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后,全市相继出台并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各区县也依托自身区位和功能定位要求,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市各区域初步形成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新格局,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2014 年,都市功能核心区服务业发展加快,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了较快发展,渝东北、渝东南两个生态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生态经济,取得较好成效。

《统计公报》显示,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重心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2%,占比达78.0%,达到全国服务业先进发达地区的水平。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 B
2∞ 0
2O1O
2O1'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Q T T S I S 0 c S A IT C

。3
巨 重 = 壑 垄 堕 圃= = 堕 鱼
全 市参加城镇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 险人数6 3 0 3 .9
全 年主 城 区环境 空气质 量满足 优 良天数3 4 , 2天
万人 , 比上 年增 长 1 . % 1 1 ;参 加城 镇职 工基本 医疗 保 比上 年增加 l 天 。空气 中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和 可吸 3
产性收入437元,增长3.% 3 .1 87 ;人均转移性收入55.2 734 元,增长2 .% 3o 。城镇居 民人均消费支出1944 元,比 4 7.9 上年增长1.% 23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 % 比上年上 9 1,
十一 、文化 、卫生和体育
全 市博 物馆 3 个 ,档 案馆 5 个 ,文化 馆4 个 , 9 0 i
积I 平方米 。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9 .% 26 。 消 费支 出4 0 . 6 ,比上年 增长 2 . % 520元 4 2 ;其 中,食 品、衣 着 、居 住 、家 庭设 备 用 品及服 务 、交 通和 通
十 二、人 口、人 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 末 全市 常 住人 口 2 1 . 0 人 ,比上 年增 讯 、文 化 教育 娱 乐及 服务 、医疗 保健 等 消 费分 别增 9 90万
40; 78 2元 83 : 4 。 新 建 中 小 学 塑 胶 运 动 场 8 8 ,农 民 体 育 健 身 工 2 . % 人 均 家 庭 经 营 收 入 2 4 . 5 ,增 长 1 . % 枚 4片
9 .6 2 3 。人 均生 活 程7 0 ,全 民健身路径工 程i 0 ,人均 体育场 地面 人 均转 移 性 收入 6 7 9 元 ,增 长 3 . % 5个 1个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7年3月5日)一、综合二、农业三、工业和建筑业四、固定资产投资五、国内贸易六、对外经济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八、财政、金融九、城市建设十、教育和科学技术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08.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1.29万人,增加45.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7%,提高1.5个百分点。

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6.5‰,分别上升0.5和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4‰,上升0.4个千分点。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2。

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215元,比上年增加2585元,增长15.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7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266元,增长18.1%;人均家庭经营收入525元,增长6.7%;人均财产性收入193元,增长2.5%;人均转移性收入2564元,增长0.6%。

城市人均消费支出9399元,增长9.0%。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2.3%。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10元,比上年增长20.3%;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350元,减少12.5%;人均转移性收入187元,增长26.1%。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人均支出791元,比上年减少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5元,增长2.9%,其中用于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18.1%、10.0%、14.4%、23.2%和11.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2%。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16.78万人,比上年增长4.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55.12万人,比上年增长7.3%;参加失业保险193.01万人,增长2.6%。

2009年重庆市平均工资情况及解读

2009年重庆市平均工资情况及解读

重庆市2009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及解读2009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原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30965元,比上年增加3980元,增长14.7%。

公布2009年城镇私营单位劳动统计数据尚属首次,2009年全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7414元,比上年增加1849元,增长11.9%。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情况地区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一小时经济圈”32171元,其次是“渝东南翼”27571元,“渝东北翼”26294元。

但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渝东北翼”增幅最高,达到17.8%,其次是“渝东南翼”17.1%,“一小时经济圈”14.2%。

主城九区的年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但增幅相对较低。

分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单位:元,%各行业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大部分行业增长在3000元以上。

分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情况单位:元,%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2009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7414元,比上年增加1849元,增长11.9%。

各行业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大部分行业工资增长都在1000元以上,但年平均工资和增幅都低于非私营单位。

分行业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元,%三、年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和调查方法1、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包括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联营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它经济单位,不包括私营经济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即由街镇(乡)统计站收集辖区内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统计报表,(也有部分单位由区县统计局直接收集),审核无误后上报区县统计局,区县统计局对报表再次进行审核,无误后汇总并上报市统计局,由市统计局审核、汇总得到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总数,上报国家统计局,待国家统计局评估认定后公布使用。

践行科学发展实效显著的一年——《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践行科学发展实效显著的一年——《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开局 。

目投 资额达 1 5 . 0 4 0 O 亿元 。另一方 面 ,随着商 圈建设

民生动 力助经济快速 增长 ,跻 身 “ 万亿俱乐 提 档 升 级和 改 善 民 生措 施得 力 ,重 庆 消 费 品市场 平
部”
稳 快 速 发展 ,2 1 年全 年 实现 社 会 消费 品零 售 总额 01
《 计 公 报 》 显 示 ,2 1 年 重 庆 城 市居 民消 统 0 1 费价 格 比上年 上 涨 5 3 , 比全 国 平均 涨 幅 低 0 1 .% . 个
“ 二五 ”开局 之 年 , 国 内外经 济 形 势极 为 复 百 分 点 ;城镇 新 增 就 业 人 员 5 . 0 人 , 比上 年 增 十 50万 杂严 峻,新情况 、新 问题 、新矛盾层 出不穷 ,经济发 长 7 . % 4 5 ;全 年 各类 市场 主 体 1 3 万户 , 比上 年增 长 1 展 的不 确定和不 稳定 因素 不断增加 ,物 价上涨 、流动 2 . % 3 1 ;城 镇居 民家庭 人均可 支配 收入2 2 9 7 元 , 04 .0 性紧张 、 电油等 生产要素趋 紧、支柱产 业市场前 景微 增长 1 . % 5 5 ,农村居 民人 均纯收入6 8 . 1 , 比上年 4 04元 妙 、中小企业经营 困难加剧等 对重庆经 济保持较 快增 增 长2 . % 2 8 。与经济 发展质 量紧 密相 关 的各 项指标 全 长形成 巨大压力 。面对 错综复 杂的形势 ,市委 、市政 面 向好 。 府的审 时度势 、科 学决策 , “ 调结构 ”促发展 、 “ 保
运 行 出现 的新 情况 、新 问题 ,市委 、市 政府 审 时度 季度 增长 1 . % 6 5 ;分产 业看 ,全年 规模 以上 工业增 加 势 、科 学决 策 ,坚 持 走 民生 导 向、共 同富裕 发 展之 值增长2 . % 2 7 ,高出全 国平均 水平8 8 百分 点,始 终 .个

2010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4-28 9:35:00 重庆统计局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重环境、重民生、重政策”的“三重”理念,加快“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收官”,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永川发展历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格局基本显现,为“十二五”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

经重庆市统计局核定,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0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64.8亿元,增长25.4%,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29.12亿元,增长2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6.08亿元,增长13.8%。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7.9%,金融业增长17.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4%,房地产业增长6.0%,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22.4%和11.8%。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比重继续提升。

2010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043078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在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为68.1%。

非公经济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0.6:52.2:37.2调整为9.7:54.9:35.4,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其增幅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回升。

根据调查统计,2010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5%、烟酒及用品上涨1.9%、衣着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5.5%、交通和通讯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居住类价格上涨3.7%。

201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201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2013 年重庆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指 标 名 称 单 位 绝对值 同比±%一、重庆市生产总值亿元12656.6912.3第一产业亿元1002.684.7第二产业亿元6397.9213.4#工业亿元5249.6513.1第三产业亿元5256.0912.0三次产业比重%7.9:50.5:41.6二、农业肉类总产量万吨207.413.1#猪肉产量万吨154.952.8出栏生猪万头2104.452.6三、工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15824.8614.5产品销售率%97.90.4 点汽车产量万辆215.0923.3摩托车产量万辆827.83-4.7利润总额亿元878.4342.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7.823.0 点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205.0319.51 / 39第一产业亿元441.5421.3第二产业亿元3534.2114.9第三产业亿元7229.2821.7五、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511.7714.0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87.0429.1#出口亿美元467.9721.3六、财政、金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1692.9215.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3059.8612.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22789.1717.3#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22202.1017.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18005.6915.5#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17381.5514.9七、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5216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33212.8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金融统计指标增长速度为比年初增长。

-30-目录2 / 39一、城口县 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二、城口县近几年主要统计数据…………………………20三、2013 年重庆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303 / 394 / 39城 口 县 近 几 年 主 要 统 计 数 据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指 标 名 称 单位 年 年 年 年 年2013 年 2012 年绝对额 增长%近五年 年 均 增长%5.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53496597906210280 117707 119159 1193100.1-(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7062785783666.5-#城镇企业职工 人534965979062102804101453749088.2-其它参保人员人2961332034584.2-(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110645 111302 110944-0.3-6.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232695 235865 2361600.1-#城镇职工人12053 13050139827.1-城乡居民合作人220642 222815 222178-0.3-7.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人20532548301418.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人99401431513300-7.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74017616790985608619933497674.65.48.城镇登记失业率%3.893.973.593.032.793.003.040.04 点-新增就业岗位个827851872883103221552002-7.123.1城乡居民低保人数人315120502 21015 20982 18575 135489674-28.6-17.65 / 39#城镇低保人数 人315129783043284422232204282828.3-1.8农村低保人数 人17524 17972 18138 16352 113446846-39.7-21.49.五保供养人数人2778283128452902282228222780-1.5-0.6十三、环境治理保护1.当年造林万亩---15.258.3411.512.58.7-#荒山造林 万亩---3.955.011.512.58.7-封山育林 万亩2.55.25.22.03.04.55.011.1-森林覆盖率%52.553.053.755.757.362.863.58 0.78 点-2.治理水土流失万亩4.23.04.46.48.610.215.350.036.63.环境质量指数%100100100100100100100--县城空气优良天数 天310329352354352-0.6--29-6 / 39城 口 县 近 几 年 主 要 统 计 数 据2007 指 标 名 称 单位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3 年 2011 年 2012 年绝对额 增长%近五年 年 均 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生) ‰5.046.035.354.785.007.006.730.27 点-计划生育率 %91.3891.892.993.194.994.194.70.6 点-7.刑事治安案件刑事立案数件40662111111045894651506-22.3-17.8#破案数 件29433255761862043454124.7-0.7治安发现受理数 件520501131930343914292130042.822.8#查处数 件474484124029123808287929974.124.78.安全生产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起18141519171511-26.7-7.5死亡人数 人20242120191613-18.8-11.3十二、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1.人均 GDP(户籍人口)元58608442860811493 15056 16409179379.320.1人均 GDP(常住人口) 元729610745 11081 14763 19392 212642341510.120.6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892110097 11053 12307 14202 16078176709.912.4城镇居民人均总支出元974010363 11781 134841585417.613.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238428063096368145765166584313.117.27 / 39#工资性收入元111712371545172520742375265511.814.5家庭经营收入元104913321166154018852118242514.520.1财产性收入 元211314512114715918315.16.0转移性收入元19722424029547051458012.824.7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元31143414348138715279627667066.917.8#生产经营性支出 元49957950360662084292610.016.5生活消费支出 元21952366244227033910415144427.016.1转移性支出 元419469506562749128313384.327.5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42.937.6339.139.846.644.144.20.1 点-城口县 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2014 年 2 月 26 日)2013 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总任务,坚持稳 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686.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16.7%;渝东南翼完成225.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5.5%。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

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9.8%、油脂上涨32.3%、禽类上涨34.3%、蛋类上涨20.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表1 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20.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比上年减少3.0%;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增长5.8%;第三产业就业541.20万人,增长3.9%。

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1.70万人,16.7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8%,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种植业423.84亿元,增长14.1%;畜牧业311.30亿元,增长0.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85.91万亩,比上年增长1.0%,粮食平均亩产303.20公斤。

油料种植面积394.42万亩,增长2.2%。

蔬菜种植面积649.36万亩,增长3.7%。

全年粮食总产量1148.01万吨,比上年增产26.1%。

蔬菜产量945.21万吨,增长6.4%。

油料产量43.77万吨,增长8.6%。

鲜蛋产量39.74万吨,增长7.7%。

牛奶产量8.61万吨,增长3.2%。

肉类总产量178.53万吨,增长1.0%。

表2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工业增加值15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4.06亿元,增长25.1%;产品销售率97.8%,下降0.6个百分点。

图3 直辖以来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表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汽车产量70.80万辆,比上年增长36.2%,其中轿车41.80万辆,增长58.9%。

摩托车638.25万辆,增长19.9%。

表4 2007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7.4%,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59.63亿元,增长39.1%;实现利润237.83亿元,增长45.2%;总资产贡献率11.6%,上升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4689元/人年,增长35.3%。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5.81亿元,增长22.4%;上缴税金33.51亿元,增长27.8%。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

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2311.62亿元,增长26.9%;房地产开发投资849.90亿元,增长35.0%。

城镇投资2971.80亿元,增长29.7%;农村投资189.72亿元,增长18.3%。

图4 直辖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24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渝东北翼完成494.27亿元,增长33.4%;渝东南翼完成234.33亿元,增长33.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第二产业投资1085.08亿元,增长43.5%;其中工业投资1058.74亿元,增长44.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3.5%。

第三产业投资2016.67亿元,增长22.7%。

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02.2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5%。

其中,交通投资234.56亿元,工业投资220.27亿元,城市拆迁及旧城改造投资62.06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4%、7.0%和2.0%。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

分城乡看,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9.65亿元,增长19.9%;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01亿元,增长17.0%;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2.57亿元,增长15.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86.19亿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5.74亿元,增长21.3%;其他行业零售额39.30亿元,增长12.0%。

图5 直辖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2.7%,通讯器材类增长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2.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9.8%,汽车类增长32.1%。

六、对外贸易与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7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0%。

其中,出口45.08亿美元,增长34.4%;进口29.37亿美元,增长38.6%。

机电产品出口30.21亿美元,增长33.6%,占出口总量的67.0%。

图6 直辖以来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0个,合同金额40.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7%。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85亿美元,增长56.0%。

实际利用内资430.03亿元,增长44.2%。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设计咨询合同额3.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完成营业额2.06亿美元,增长28.3%。

新派劳务人员5270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3073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5%。

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10.4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9公里。

全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71.8%,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27.9%。

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49970.23万吨,比上年增长16.7%;完成旅客运输量77186.92万人次,增长26.1%。

表5 2007年客货运输量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33.54万吨,比上年增长18.7%;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1049.23万人次,增长29.2%;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42万吨,增长19.3%。

集装箱吞吐量49.97万标箱,增长24.8%。

年末全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4.49万辆,增长9.4%。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6.41万辆,增长14.3%,私人轿车保有量16.29万辆,增长32.1%。

全年新注册汽车11.84万辆,增长21.1%。

其中,新注册轿车5.69万辆,增长29.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5.8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22亿元,增长19.8%;电信业务总量350.59亿元,增长33.1%。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23.1万户,比上年减少2.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76.9万户,比上年新增112.3万户。

电话普及率67.7部/百人,增长6.2%。

互联网用户169.3万户,增长20.4%。

全年接待游客808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实现旅游总收入444.12亿元,增长28.3%。

其中,入境游客76.1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82亿美元,分别增长26.3%和23.8%;国内游客8009.3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13.65亿元,分别增长18.0%和28.6%。

全年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25.7万人次。

八、财政、金融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8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9%。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42.70亿元,增长39.3%,占财政收入的56.1%。

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房产税等主要税种分别增长25.6%、36.4%、50.6%、31.1%和9.1%。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0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69.73亿元,增长29.5%。

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城乡社区事务分别支出122.81亿元、135.98亿元、33.65亿元和95.561亿元,增长38.9%、22.7%、56.5%和44.1%。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3.55亿元,增长22.4%。

图7 直辖以来地方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662.36亿元,比年初增长19.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28.15亿元,增长9.5%。

本外币贷款余额5197.08亿元,增长17.0%;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42.57亿元,增长60.0%。

表6 2007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全市拥有证券经营机构66家,证券营业部65家。

境内上市公司30家,总股本116.11亿股,比上年增长33.1%;股票总市值1593.14亿元,增长2.1倍。

境内上市公司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26.37亿元,增长80.3%。

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机构27家,保险从业人员4.55万人,比上年增长19.5%。

保费总收入124.68亿元,增长33.7%。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3.10亿元,增长36.9%;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1.17亿元,增长13.9%;寿险保费收入80.41亿元,增长35.7%。

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71.9%。

其中,财产险赔付18.44亿元,增长52.6%;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4.62亿元,增长27.3%;寿险给付12.20亿元,增长1.5倍。

九、城市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54公里,新建桥梁31座。

新增公共交通车955辆。

新建供水管道121公里,新建园林绿地1207万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