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寄生虫病ppt课件(1)

水产动物寄生虫病ppt课件(1)

14
流行情况
A. ocellatum 世界性分布 对宿主无专一性,半咸水和河口鱼类比海
水鱼类的抵抗能力强 7-9月水温23-27℃,海水比重1.012-1.021 时流行 症状出现后2-3d死亡率可达100%
15
防治方法
空置养殖水体4-5d 养殖容器用高锰酸钾或含氯消毒剂消毒,
may then spread to the skin.
11
Swelling of gill filaments Fusion of respiratory lamellae
12
Erosion of gill epithelium of the
site of parasite attachment
Bilateral exophthalmia
in salmonid cryptobiosis (acute phase)
Cryptobia salmositica
with a red blood cell from an anaemic fish
21
Cryptobia iubilans
Typical granuloma seen in a wet mount
6
防治方法
鱼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既可杀灭病原体
又可调节水质(主要是酸碱度和有机物 质),这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发病后定期遍洒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 至8左右,可治疗此病。生石灰10-20g/m3, 每7-10天施用1次。 忌用硫酸铜
7
Oodinium pillularis
Velvet disease Gold dust disease Rust disease
Oodinium acidophilum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水产动物寄生虫简介PPT课件

水产动物寄生虫简介PPT课件

水产药品加工厂群自制PPT
.
16
指环虫
发病的原因:主要发生于夏季高温期的主要原 因有:1、此时水温较高,有利于致病菌和寄 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繁殖。
2、水质和底质恶化使鱼产生应激反应体质下 降,这时指环虫等容易发生。
诊断:用显微镜检查鳃的临时压片,当发现有 大量指环虫寄生(如每片鳃上有50只以上,或 在低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2~10只时), 可确定为患指环虫病。
在孵化桶内的鱼苗患病时,可呈“白头白嘴症状”; 夏花鱼种患病严重时可呈“跑马”症状;黑仔鳗患病严重
时,体色发白。 车轮虫的寄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地理分布很广泛,世界
上许多国家都有报告,淡水、海水和半咸水鱼类上都可发 现。
能够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主要是在4—7月。车轮虫以直 接接触鱼体而传播,离开鱼体的车轮虫能够在水中游 泳,转移宿主,可以随水、水中生物及工具等而传播。 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食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 阴雨天气等均容易引起车轮虫病的爆发。
水产药品加工厂群自制PPT
.
27
隐鞭虫——防治
请群友讨论隐鞭虫防治的方法。
水产药品加工厂群自制PPT
.
28
纤毛虫
水产药品加工厂群自制PPT
.
29
纤毛虫
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为聚缩虫、钟虫、累枝虫、单 缩虫等。
附着在虾蟹的体表、附肢的甲壳上和成体的鳃上,甚 至眼睛上,在体表大量附生时,肉眼看出有一层灰黑 色绒毛状物,触摸有滑腻感。在幼体常出现在头胸甲 附肢的基部和幼体的尾部,在成体则常出现在鳃上和 头胸甲的附肢上,感染严重的虾蟹,鳃丝上布满了虫 体,并且经常与丝状细菌或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 造成更大的危害。
水产药品加工厂群自制PPT

水产动物寄生虫的类别及鉴别特点

水产动物寄生虫的类别及鉴别特点

水产动物寄生虫的类别及鉴别特点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但水产动物寄生虫的侵害会对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了解水产动物寄生虫的类别及鉴别特点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水产动物寄生虫的分类1.吸虫类吸虫类是水产动物中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包括肝吸虫、肠吸虫、鳃吸虫等。

这类寄生虫的体形扁平,呈条状或片状,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或呼吸道上。

吸虫类寄生虫的卵和幼虫可以通过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成虫则常常寄生在水产动物的肝脏、肠道或鳃部。

2.线虫类线虫类寄生虫包括钩虫、蛔虫、蚓虫等。

这类寄生虫的体形长而细,呈线状,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或肌肉组织中。

线虫类寄生虫的卵和幼虫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成虫则常寄生在水产动物的肠道或肌肉组织中。

3.原虫类原虫类寄生虫包括球虫、滴虫、贻贝虫等。

这类寄生虫的体形微小,常常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或鳃部。

原虫类寄生虫的卵和幼虫常常通过水体传播,成虫则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或鳃部。

二、水产动物寄生虫的鉴别特点1.吸虫类吸虫类寄生虫的体形扁平,呈条状或片状,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或呼吸道上。

其中,肝吸虫的体形扁平而长,呈条状,寄生在水产动物的肝脏组织中;肠吸虫的体形短而宽,呈片状,寄生在水产动物的肠道中;鳃吸虫的体形扁平而宽,呈片状,寄生在水产动物的鳃部。

2.线虫类线虫类寄生虫的体形长而细,呈线状,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或肌肉组织中。

其中,钩虫的体形细长而弯曲,寄生在水产动物的肠道中;蛔虫的体形长而细,寄生在水产动物的肠道中;蚓虫的体形长而细,寄生在水产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3.原虫类原虫类寄生虫的体形微小,常常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或鳃部。

其中,球虫的体形球状,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中;滴虫的体形细长而弯曲,寄生在水产动物的消化道中;贻贝虫的体形扁平而宽,寄生在水产动物的鳃部。

三、水产动物寄生虫的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水产动物的饲养管理,定期清理池塘和水管,保持水质清洁卫生,避免水体寄生虫卵和幼虫的滋生。

贝类疾病二 寄生虫病(2)_PPT幻灯片

贝类疾病二 寄生虫病(2)_PPT幻灯片
【防治方法】 无
贻贝蠕虫病
寄生在贻贝中的是腹殖吸虫的幼虫
美国长岛的贻贝
血管系统→外套膜血管中,呈橘红色→妨碍贻贝生殖,引 起大量死亡
英国的贻贝
寄生虫中含有大量橘红色色素,是贻贝也呈橘红色 绒鸭双盘吸虫寄生,形成珍珠
法国的贻贝
成珠双盘吸虫,红褐色点状,形成珍珠
珍珠贝蠕虫病
寄生在珍珠贝中的是腹殖吸虫、绦虫和线虫的幼虫
腹殖吸虫
牛头吸虫 牡蛎居肛吸虫的囊蚴
可寄生在合浦珠母贝,日本太平洋巨砺
东京拟裸茎吸虫的囊蚴
寄生在太平洋巨砺的鳃和外套膜上
斑点居肛吸虫的幼虫
欧洲牡蛎
多刺棘缘吸虫的囊蚴
美国的美洲牡蛎
牛头吸虫
牛头吸虫的包囊寄生在牡蛎的生殖腺和消化 腺内,使牡蛎丧失繁殖能力
超寄生
一种单胞子虫,使包蚴变黑,导致牡蛎外套膜上 和内脏也呈现黑色。
钩蛔虫的幼虫
巴氏日月扇贝,闭壳肌中形成褐色的包囊
棘头线虫
巴氏日月扇贝,感染率不高
蛤类的蠕虫病
美国沙海螂
裸茎吸虫 寄生于生殖腺和消化腺中
斧蛤
牛头科、裸茎科和斧蛤后独睾吸虫
日本的菲律宾缀锦蛤
杜氏小吸虫的囊蚴
太平洋沿岸的蛤类
上槽绦虫
粗糙蛤仔
四叶目属绦虫的幼虫
斧蛤
变异斧蛤
3种包蚴和尾蚴以及两种囊蚴
法国斧蛤
俗称黑根病
蛏泄肠吸虫病
【预防措施】
(1)在缢蛏易受感染的2~5月份捕捉、杀灭作为终宿主的无大经 济价值的小鱼,以减小感染强度;
(2)每亩用漂白粉500克掺水50千克泼洒,消灭终宿主 (3)食蛏泄肠吸虫对缢蛏的危害一般都在1龄以上的成蛏,因此, 可提早放养蛏苗,实现精耕细作,加强涂面管理,加快蛏的生长速度 ,缩短生长周期,避开吸虫危害季节。2龄蛏应在芒种前收完。

水产养殖病害PPT课件

水产养殖病害PPT课件
内服磺胺嘧啶(每千克鱼80-200毫克)
细菌性肠炎病
细菌性败血病(多种病原菌)
• 多数淡水鱼 • 9-36℃,6-7月急性暴发 • 颌部、口腔、鳃盖、体侧、鳍条出血,眼眶充血突出;肌
肉充血成红色,腹腔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半透明。
• 预防为主,漂白粉1ppm、强氯精0.3ppm泼洒,复方新诺明
1克,连3天
• • • • •
• 3、硫酸铜溶液:8ppm,15度水温以下,20-30分,可杀死鱼体上的鳃 •

• •


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小瓜虫等。 4、漂白粉与硫酸铜混合溶液:10、8 ppm,15度水温以下;可预防细 菌性鱼病和部分虫病。 5、食盐水: 3-5%食盐水,10-15度水温,浸洗10-15分钟, 可杀死鱼体上的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及细菌、霉菌。 池塘泼洒 1、生石灰:20ppm全池泼洒,与施肥、含氯消毒剂、杀虫剂隔5天使 用。PH大于8少用。 2、三氯异氰尿酸:0。2-0。5ppm全池泼洒,连续2-3天,对鱼、虾、 蟹细菌性疾病、水霉病有效。 3、二氧化氯:
4) H2S的来源:
a. 环境严重缺氧:含S底泥无氧分解产生H2S; b. 水体或底泥中硫酸盐或含S有机质丰富,还原产生 c. 水体偏酸:HS -和S 2-等硫化物转化产生
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
5) 水体H2S的消除方法
a. 升高水体的pH b. 曝气氧化法:使含S物质氧化成氧化物 (充氧) 水体DO升高后H2S的溶解度降低 c. 底质耕耘法:使底质含S有机质氧化分解 d. 化学固定法:使H2S生成无毒的沉淀 如:加入含Fe2+的底质改良剂: Fe2+ + S 2- = FeS(沉淀) e. 生物处理法:加光合细菌等。

淡水常见寄生虫

淡水常见寄生虫
• 1、此时水温较高,有利于致病菌和寄生虫 等病原微生物繁殖。
• 2、水质和底质恶化使鱼产生应激反应,体 质下降,这时指环虫等很容易寄生,
• 故在防控指环虫病时除了应用上述药物之 外,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调控水质和增强鱼 体抵抗力入手。
防治
• 预防:
• 1、在高温季节把握好投饵量,切勿过多投饵,以 免败坏水质和底质。
• 2、定期使用氧化型底质改良剂处理池底,分解过 多的有机物,提高底层溶氧,同时配合微生物制 剂改良水质环境,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水产动物 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 3、选用优质饲料,定期服用免疫增强剂如伟嘉 “水产专用VC”、“多维”、“肝速宁”、“免 疫康”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感染或寄 生。
水臌病
• 由变异粘体虫(Myxosoma varia)寄生于白鲢 所引起。虫体侵袭白鲢的各器官组织,形 成白色胞囊,尤以腹腔的胞囊最多。病鱼 瘦弱,腹部膨大,游动缓慢,平衡能力差。 解剖病鱼可见体内各脏器间充塞有大量白 色胞囊。
鲢旋缝虫病
• 由鲢旋缝虫(Spirosuturiahypophthalmichthydis)寄生于鲢、鳙鱼的肌肉、皮下 等处所引起。主要危害二龄鲢及鳙鱼。病 鱼瘦弱,眼球突出,体表两侧、头及鳍基 部有块状或粒状突起,严重病鱼死亡。解 剖病鱼,可在肌肉中见到许多淡黄色、大 小不一的粒状结节。
⑵ 如病情严重,除采取上述方法外,在用药同时,
可配合用虾笼适当进行捕虾,把一些患病严重的 对虾出池。控制病害水平传播。同时加大底层增 氧力度。
⑶ 如果水源丰富,且水质较好,可考虑换一定量的 水,以促进对虾蜕壳。
指环虫
指环虫的生活习性
• 指环虫均为卵生,卵大而少,在温暖季节 能不断产卵、孵化。

23种常见鱼类寄生虫高清图谱,不看后悔!

23种常见鱼类寄生虫高清图谱,不看后悔!

23种常见鱼类寄生虫高清图谱,不看后悔!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病害之一,也是养殖户的心头大患。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能有效防治寄生虫病,定期杀虫便成了养殖户的重要工作之一。

但事实上,在养殖时大量使用杀虫剂不仅不能有效消灭寄生虫,还将导致寄生虫的抗药性加强,也容易破坏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

防治寄生虫病重点在于防,而不是治。

23种常见寄生虫1.隐鞭虫病鳃隐鞭虫或颤动隐鞭虫寄生于鱼鳃,临床可见鱼体变黑,鳃丝鲜红,有许多灰白色粘液。

寄生于鱼体表,鱼身体瘦弱。

主要危害夏花草鱼、鲮和鲤鱼苗。

2.口丝虫病鱼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体色变黑,明显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和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粘液。

鳃丝呈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鱼鳞易脱落。

3.车轮虫车轮虫侵袭鱼体和鳃,吸取组织细胞作营养,使幼鱼的皮肤和鳃组织遭到严重损伤。

病鱼表现体弱消瘦、离群独游、减食、行动缓慢,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4.鱼鲺病鱼体表可见臭虫状或米粒状大虫体,鱼头部有红斑点,鱼体呈淡绿色,不安,群集水面作跳跃急游行动。

5.中华鳋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象蝇蛆一样的小虫,病鱼不安,在水中跳跃,有时鱼尾竖直露出水面。

6.斜管虫斜管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受侵害处分泌大量白色粘液,似有一层淡蓝色薄膜。

病鱼减食,消瘦,呼吸困难,漂游水面。

7.球虫病病鱼外表无明显病状,仅是食欲不振。

解剖肠道可见肠道内壁有灰白色小结节,结节周围溃烂或肠穿孔。

8.小瓜虫病鱼体表、鳍条及鳃部可见许多白色小点。

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浮于水面。

9.舌杯虫病鱼无明显症状,仅是行动缓慢,鱼体消瘦、变黑,离群独游。

10.吸管虫病鱼厌食,消瘦,体表苍白,鳃丝鲜红并有大量灰白色粘液。

被虫体寄生的鳃或皮肤形成凹陷,鱼有特殊腥臭味,呼吸困难,独游于水面。

11.锚头鳋病鱼体表可见灰白色锚头鳋,被侵袭处组织红肿发炎,病鱼不安,常在水面跳跃,离群独游。

12.碘孢子虫鲤碘泡虫常寄生在鲤、鲫、鲮身上,形成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害,寄生虫是危害水产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大病害之一。

那么,水产养殖中到底有哪些寄生虫呢?
一、肉眼直接识别的寄生虫
扁弯口吸虫、锚头鳋、中华鳋、孢子虫(胞囊)、球虫(艾美虫胞囊)、碘泡虫(胞囊)、绦虫、九江头槽绦虫、孢子虫、鱼怪等。

二、需显微镜辅助观察的寄生虫
鳃隐鞭虫、纤毛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小瓜虫、卵涡鞭虫、复口吸虫、华枝睾吸虫、刺激隐核虫等。

1.鳃隐鞭虫
每年5月~10月份流行。

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

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2.斜管虫病
寄生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观赏鱼亦被寄生。

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适合斜管虫大量繁殖的水温是12~18℃,水温低至8~11℃时,仍可大量出现。

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斜管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3.小瓜虫病(白点病)
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

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

治疗此病,主要有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等。

但前三种会造成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明文禁用,后几种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效。

(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4.指环虫病
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

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

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指环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5.三代虫病
大量寄生三代虫的鱼体,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

食欲减退,鱼体瘦弱,呼吸困难。

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

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及鳃上,分布很广,其中以湖北和广东较严重。

每年春夏危害鱼苗鱼种。

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三代虫或寄生虫类专杀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6.中华鳋病
鳃丝末端肿胀、发白,肉眼可见挂着许多白色蝇蛆一样的小虫。

严重时鱼头朝下尾朝上。

此病可肉眼确诊,需用中华鳋或寄生虫类专杀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7.锚头鳋病
锚头鳋(俗称锚头虫)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

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约1厘米。

虫体的后端,带有1对卵囊。

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故此而得名。

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现,终年可见,夏、秋季能引起严重流行病。

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约1厘米。

此病可肉眼确诊,需用锚头鳋或寄生虫类专杀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8.卵涡鞭虫病
病鱼的鳃表面,其次是体表和鳍等处有许多小白点,最初病鱼在池中挤在一起或在水面形成几个圆圈环游不息。

易与小瓜虫病混淆影响准确用药,生产重要注意镜检鉴别,需用对卵涡鞭虫有效的或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9.车轮虫病
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

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

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

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车轮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10.复口吸虫病
病鱼脑部充血,嘴圈发白,眼球突出甚至脱落。

有的病鱼眼球混浊,呈乳白色。

如鲢、鳙、团头鲂等则引起瞎眼、掉眼等病症。

本病一旦发生,难以治疗,因此强调预防和控制。

11.鱼虱病
鱼鲺身体椭圆形,透明。

在春季发生,为鱼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一旦出现此病,需要用寄生虫类专用鱼药对鱼虱就行灭杀。

12.鱼怪病
病鱼胸鳍基部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洞,洞内可见虫体,有一孔与外界相通。

其幼虫可寄生于由于幼鱼的体表和腮。

危害雅罗鱼、鲫、鲤等。

可用寄生虫类或者专用鱼药对鱼怪就行灭杀。

如发现有鱼怪幼虫寄生,应用晶体敌百虫水溶液进行药浴。

13.舌状绦虫病
俗称面条虫,病鱼腹部肿大,剪开腹部可见体膛内有色带状虫体。

一旦发现肠道有此寄生虫,可用阿苯达唑等专门针对绦虫的水产药品进行内服驱虫。

14.打粉病
病鱼全身像裹了一层米粉一样。

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是一种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表而引起的鱼病。

全身像涂了一层粉一样,故叫打粉病。

15.孢子虫
孢子虫在鱼体寄生、繁殖和形成胞囊,导致寄生组织器官的损伤,破坏其正常机能,引起相应的症状,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一般以寄生在鳃、肠、体表和神经系统的种类危害较大。

孢子虫的繁殖时间在夜晚,因此用药在下午5点前后最佳。

16.扁弯口吸虫
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扁弯口吸虫胞囊为圆形,直径2.5毫米,每尾鱼上有数个至百余个胞囊不等。

鳃部寄生时有大量黄色的包囊,挑破包囊,里面有黄色蝇蛆样虫体爬出。

可参照治疗孢子虫的方法。

17.纤毛虫
纤毛在虫体表面有节律地顺序摆动,形成波状运动,加之纤毛在排列上稍有倾斜,因而推动虫体以螺旋形旋转的方式向前运动。

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可寄生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

18.九江头槽绦虫
九江头槽绦虫虫体扁平,带状,乳白色,长20~230毫米。

19.华枝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

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

20.刺激隐核虫
刺激隐核虫又叫海水小瓜虫。

刺激隐核虫常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皮肤、鳃的上皮下,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

虫体透明度低,显微镜下常呈黑乳白色,难见其大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