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一、建国初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广播事业归政务院(1954年改国务院)新闻总署领导。
新闻总署撤销后,1954年广播事业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之一。
到1956年,经过数次调整,中国的全国广播事业规模奠定,共有地方广播电台56座,其中省级广播电台27座,其余为地市级广播电台。
长期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两个最重要的新闻栏目。
中央台的第一个重点栏目《首都报纸摘要》(《报摘》)于1950年4月10日开播,1955年4月更名为《中央报纸摘要》,7月又更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延续至今。
中央台的另一个重点新闻节目是创办于1951年5月1日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栏目(《联播》)。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7年中,广播电视系统共召开了9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一步步地引导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前进,逐步发展壮大。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座谈会和歌舞节目开始试验播出。
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当时因局限首都一地,起名“北京电视台”。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机——《一口菜饼子》。
北京市内仅有电视机50架左右。
10月1日,中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
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诞生。
这是中国最早一批电视台,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是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64年12月,毛泽东为北京电视台题写了台名。
1965年9月,在纪念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20周年的日子里(当时认定的延安台创办日期是1945年9月5日),毛泽东为中国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纷纷题词。
二、广播电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1966年7月13日,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受到批判。
1966年12月31日,广播局造反派进驻总编室,宣布夺权。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中国广播电视简史

(四)地方广播电视志各具特色
80年代兴起了编纂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 电视志。目前,公开出版的省级广播电视志 已达19种,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 广播电视单独成志,第二种是广播电视与报 纸合为新闻志,其上限多为50年代,下弦为 80年代中期,资料比较丰富。有些地方厅、 局、台等还编印了一批本地广播电视史书。
(11)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 北京广播学 院等 档案出版社等出版1985年。 (12)第四战线——国民党中央台掇实 学起等 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 汪
(13)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1—4集 中国广播电 视出版社83、86、90、95年 (14)中国解放区广播史 赵玉明主编 出版社1992年 中广电
3、艾知生、刘习良主编《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 广播电影电视卷》。
4、关于当代广播电视史的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编写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郭镇 之著《中国电视史》、中央电视台于广华主编的《中央 电视台简史》和杨伟光主编的《中央电视台发展史》四 本。 5、为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50周年,中央三台台庆 以及地方台的台庆而编印出版的大型画册《半世纪的历 程》为代表的一批纪念性书刊画册。
1981
(6)第一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专辑 (大连)1987年
(7)第二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专辑 (南京)1991年
(8)第三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专辑 (福州)1994年
(9)第四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专辑 (黄山)1997年
(10)第五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专辑 (北京延庆)2000年9月
5、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广播史研究工作基 本处于停止状态。除一本《中国广播无线电事业概况》外, 在赵君豪的《中国近代之报业》、任白涛的《综合新闻学》 等书中尚有一些有关广播事业的发展的记载 。 6、1947年11月间,国民党政府新闻局编印了一本题为《广播事 业》的小册子,介绍抗战期间和战后两年国统区的广播事业 概况。 7、抗战胜利之际,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后,为了向国统区 听众介绍解放区的广播事业,延安(陕北)台先后播出的《介绍 XNCR》、《大家都来说话——XNCR周年纪念广播》、《陕 北台二周年告听众》等以及《XNCR陕北阶段工作的简单总 结》等文国解放区广播史的研究起步于60年 代初。70年代曾经对延安台的早期历史作过 一次比较集中的调查研究,但受文革影响而 中断。1980年底,在中央广播事业局主持召 开的纪念人民广播创建4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 了要编写解放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出版 了《中央人民广播回忆录》四集、《解放区 广播历史资料选编》、《延安(陕北)新华 广播电台广播书稿》等回忆和资料汇编的书 刊。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广播电视发展史

广播电视发展史广播电视局史志资料一、发展始末:1949年5月,齐河县建立第一个收音站,地点在原县城(齐河)县委院内,一间房子,一部5024型收音机,属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由宣传部干事焦兴武负责收听记录,然后刻印分发至县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
至1953年,全县成立县级收音站4处,乡级收音站7处,并在全县设立了20多个收听点,按时组织群众收听新闻。
1957年10月开始筹建有线广播站,1958年8月1日正式播音,当时无录音设备,采用直播,1961年后改为录音播放。
1968年秋,广播站改称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广播组。
1970年恢复广播站称谓。
1975年5月,齐河县广播站搬迁至新县城,二层办公楼,26间。
二、沿革:齐河县广播电视局于1987年5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齐河县广播事业管理局”,与齐河广播站实行局、站合一体制。
齐河县电视转播台建立于1988年12月。
1992年8月1日,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山东广播电视厅批准,齐河县广播站改建为齐河县人民广播电台,采取局台合一。
2004年9月,与烟台前卫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全县农村有线电视。
2006年10月,14名乡镇广播站长中12名站长编制归属了县广播电视局(安头,仁里除外)。
主要领导人更迭表(1986年——2007年)1986年——1992年张洪才1992年——1996年朱连君1996年——2003年7月张万隆2003年7月——2007年12月李孝平人员编制情况:1986年底干部职工28人。
2007年底干部职工120人。
县有专业技术职称的5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23人。
事业建设:1987年12月31日,建成一座高75米的发射塔,功率为50瓦发射频率104兆赫,发射机房设在的办公楼二楼上。
1993年,在晏城镇红庙朱村征地10亩,于1995年6月22日,建成一座高140米,功率为1千瓦的广播电视发射塔,修建发射机房6间,并与新塔同时启用。
齐河广电大厦在原址于1997年10月18日奠基,2001年10月主体完工,大厦为12层框架结构,高52.7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其中多功能厅680平方米。
1994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大事记

1994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大事记1994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大事记1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语言部从1993年12月31日开始播出江泽民主席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海外听众及港澳台同胞发表的新年讲话《满怀信心走向未来》。
讲话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国内外传播媒介的关注,并引起海外观众的强烈反响。
国内各家主要新闻单位元旦前后都对此做了重点报道。
◇中央电视台“中视电视节目代理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登记注册,正式运营。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与港台信息报、李宁领带服饰有限公司联合评选出《′93海峡两岸关系十大新闻》,海外多家媒体转载。
◇天津交通广播电台开始试播,1月1日至8月28日播出频率为调频102.9兆赫。
8月28日以后播出频率为中波567千赫。
◇吉林东北亚音乐台开播。
◇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正式启用。
◇江苏电视台图文信息台开播。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浙江电视台节目通过卫星发送。
浙江经济电台和文艺电台两套节目合为一套又上了卫星。
省台节目上卫星后,信号覆盖全国及周边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安徽经济广播电台开播。
◇福建东南电视台开播。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二套节目和山东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通过位于东经115.5度的“中星5号”卫星播出。
◇甘肃广播电视报由原来的4开12版改为对开8版的大报,新增加了《社会经纬》等小栏目。
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同向荣主持召开部主任、支部书记会,部人事司领导宣读了部党组四项任免通知:1、任命安景林同志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常务副台长;2、同意安景林同志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党组副书记;3、张冬兴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职务;4、张冬兴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党组成员、分党组副书记。
◇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参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务会议。
刘副部长在听取工作汇报后,要求国际台在新的一年里,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把对外宣传工作办好,办出特色来,力争上一个新台阶。
4——6日◇中央电视台党委召开党政工团干部联席会,总结1993年党委的工作,并研讨1994年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党总支专职副书记的职责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深化改革时期的广播电视史

《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 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 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许多《焦点访谈》的报 道成为有关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专程来到中央电视台,与 《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座谈,并郑重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2003年8月26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演 播室赠言“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 back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 这个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 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 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课外延伸之
开办之初的四个栏目: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
榜、生活空间、焦点时刻
2000年11月27日,《东方时空》时长从40分钟扩为150分钟,以演播 室为调度中心。同时推出了《东方时空》独有的周末版节目。在这次改版 中,《生活空间》改名为《百姓故事》,《时空报道》改为《直通现场》。 并增加了《世界》、《纪事》和《直播中国》三档周末环节。当时央视一 套的几节早间新闻也一度并入《东方时空》,并更名为《东方时空· 早新 闻》。在央视一套首播时间为06:00。
自1994年开办后,它迅速成长为一个在 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 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节目开播 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百姓们 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课外延伸之
平均每天栏目能收到2300条来自观众通过电 话、写信、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等方 式提供的收视意见和报道线索。
1994年——1997年广播电视大事记

1995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大事记1月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扩声译音系统安装工程预算定额》3月5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3月19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关于积极组织有线电视台与中央卫星电视传播中心联网的通知》4月18日,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
5月9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有线电视与有线广播共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7月24日前按国家教委3号令《地方教育电视台设置管理规定》批准设立的教育电视台8月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中波广播发射(转播)台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县级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8月1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关于宾馆、饭店必须完整转播国内有关电台、电视台节目》的通知10月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广播电影电视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广播电视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广播电视中心工程技术房间室内装修工程预算定额》、《广播电视天线电磁辐射防护规范》、《扩声译音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调频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差转)台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卫星广播电视地球接收站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有线广播系统(网络)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有线电视线路(网络)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10月17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广播电影电视部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审办法》12月28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广播电影电视部部属单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审办法》同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验收规定(暂行)》的通知广播电影电视部在各省有线电视联网的基础上制订了全国有线电视联网规划,1996年开始实施。
国家计委价格管理司发布了《关于中央电视台电影、体育、文艺卫星(有线)电视节目收费标准的通知》(计司价格函[1995]33号),这就是现在争议甚多的央视3、5、6、8的收费全国有广播电台1210座,电视台980座,有线电视台1200座;已有广播发射台、转播台2334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7732座,电视机社会拥有量达2.5亿台;电视的人口覆盖达到88.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4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大事记1994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大事记1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语言部从1993年12月31日开始播出江泽民主席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海外听众及港澳台同胞发表的新年讲话《满怀信心走向未来》。
讲话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国内外传播媒介的关注,并引起海外观众的强烈反响。
国内各家主要新闻单位元旦前后都对此做了重点报道。
◇中央电视台“中视电视节目代理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登记注册,正式运营。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与港台信息报、李宁领带服饰有限公司联合评选出《′93海峡两岸关系十大新闻》,海外多家媒体转载。
◇天津交通广播电台开始试播,1月1日至8月28日播出频率为调频102.9兆赫。
8月28日以后播出频率为中波567千赫。
◇吉林东北亚音乐台开播。
◇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正式启用。
◇江苏电视台图文信息台开播。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浙江电视台节目通过卫星发送。
浙江经济电台和文艺电台两套节目合为一套又上了卫星。
省台节目上卫星后,信号覆盖全国及周边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安徽经济广播电台开播。
◇福建东南电视台开播。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二套节目和山东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通过位于东经115.5度的“中星5号”卫星播出。
◇甘肃广播电视报由原来的4开12版改为对开8版的大报,新增加了《社会经纬》等小栏目。
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同向荣主持召开部主任、支部书记会,部人事司领导宣读了部党组四项任免通知:1、任命安景林同志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常务副台长;2、同意安景林同志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党组副书记;3、张冬兴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职务;4、张冬兴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党组成员、分党组副书记。
◇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参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务会议。
刘副部长在听取工作汇报后,要求国际台在新的一年里,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把对外宣传工作办好,办出特色来,力争上一个新台阶。
4——6日◇中央电视台党委召开党政工团干部联席会,总结1993年党委的工作,并研讨1994年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党总支专职副书记的职责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台分党组书记杨伟光、党委书记于广华参加会议并讲话。
5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建台45周年纪念日。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勃兴、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同向荣等到会祝贺。
5日夜举办庆祝文艺晚会,8千人观看了演出。
◇陕西省广播电视厅、陕西省广播电视学会主办的《陕西广播电视》杂志,改名为《声屏之友》(月刊),编委会和编辑部经过调整,并重新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正式出版发行。
◇元月5日开始,云南省广播电视厅总工办抽调34人,组成15个工作组,用一个月时间对全省17个地州市的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综合能力进行了全面普查核实,并编写了15万字的《云南广播电视资料汇编》一书。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在兰州召开了全省驻地记者会议。
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代省长张吾乐等到会并讲话;甘肃省广播电视厅厅长杨德儒等厅、台领导出席了会议。
◇中央电视台召开“中国电视周”招标会。
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45周年,为了向世界展示新中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15年来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将在世界部分国家举办“中国电视周”。
台领导杨伟光、林景云、沈纪等听取了6家投标单位和个人对各自应标方案的阐述,认为6种方案各有特色,要求海外电视中心集中各个方案的优点,提出完整的实施方案。
◇中央电视台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由广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珠江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情满珠江》,该剧被认为是一部表现改革大潮,具有相当艺术震撼力的成功之作。
◇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管理司(现为社会管理司)为加强海外电视剧的引进和管理,约请广东、陕西、杭州、南京等8家省市电视台的领导研究1994年引进剧的总指标额和分配方案,并对引进剧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客观的分析,确定了1994年引进海外电视剧的总定额和分配指标及管理办法,报部领导审定。
◇安徽省人民广播电台召开新闻改革座谈会。
6日◇天津市政协视察团一行20余人到天津市广播电视局视察工作。
◇湖北省广播电视厅作出《关于开展向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优秀青年新闻工作者钱宏同志学习的决定》。
1993年12月30日晚,武汉广播电视周报社青年职工钱宏,在武汉市汉阳门江边轮渡码头,舍身救人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
◇新疆广播电视厅编辑委员会成立,由14名同志组成。
7日◇广播电影电视部艾知生部长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总经理大卫·希尔签定了广播电影电视部和ABC的合作协议。
出席仪式的有刘习良副部长,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及广电部外事司、中央三台、广院负责人。
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杨伟光台长和希尔总经理签定了CCTV和ABC的合作备忘录。
◇由中央电视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毛泽东》研讨会在中央电视台召开,杨伟光台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逢先知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周瑞金到会,电视界著名编导和理论界、新闻界专家学者近80人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者对12集电视纪录片《毛泽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该片创作者的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10日——2月15日◇中央电视台在《中国电视报》上进行了青少年影视文化兴趣调查。
共收回来自全国29个省市(西藏、台湾除外)的有效问卷9495份。
12日◇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任命张恩华为中共辽宁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
17日◇江苏省苏州有线电视台正式开播。
17——19日◇台湾“海峡两岸广播电视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7人,来福建就广播电视工作、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初步达成了今后具体合作交流的[FS:Page]一些项目。
17——22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志宏赴包头市、固阳县、达茂旗等地对当地的广播电视事业进行调查研究。
18日◇吉林省广播电视厅发布关于《整顿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的通告。
◇ 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中国首家卫星传送全球财经行情的节目——《东视财经》。
◇上海广播电视浦东基地奠基仪式在浦东新区隆重举行。
◇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一周年之际,吴邦国、黄菊、陈至立、金炳华、龚学平等上海市领导纷纷题词或写来贺信,对东视报以殷切期望。
◇浙江省电视节目交流中心成立,该中心对县级无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实行统一供片。
19日◇江苏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总台正式成立。
20日◇江西有线电视台正式成立。
21日◇河北省广播电视厅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厅总工程师秦祥任主任委员。
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工部编辑的《听众反映》改名为《听众与广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广播学院设立戏剧电影文学和国际关系两个专业的硕士点。
至此,全院共有7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其他5个专业是:新闻学、现代汉语、语言学、通信与电子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河北经济电视台联合摄制的20集系列专题片《河北省重点工程建设巡礼》开播。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基本上完成由传统的录播模式向直播、参与、双向交流模式的转变。
◇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任命张恩华为辽宁省广播电视厅厅长。
◇贵州电视台摄制的8集专题系列片《走向大市场》开播。
27日◇全国人大代表一行20人,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视察工作。
◇青海电视台藏语编译部录制完成“藏历木狗年特别节目”——《向着太阳》。
28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通新华社综合信息网一级站。
至此,北京电台所属经济台、交通台、音乐台结束了靠电话抄收新华社新闻稿的落后状况。
28——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深圳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1993年全国十大新闻”评选。
30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举办“收听华广节目有奖征答活动颁奖仪式”。
同时,由听众投票评选的最受欢迎的主持人揭晓。
《华广欢乐园》节目主持人思卿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主持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决定从1994年2月1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在使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供的稿件时,电头称谓一律改为“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
3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学生综合栏目《第二起跑线》,在第一套节目试播。
同月◇福建有线电视台的4个专用频道播出呼号更改为4个台的播出呼号,即“福建有线电视服务台”、“福建有线电视影视台”、“福建有线电视体育台”、“福建有线电视综艺台”。
2月1日◇《中国电视报》出版试印彩色报纸取得成功。
质量达到一流水平,受到印刷界专家和读者的普遍好评。
2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有线电视台正式开播。
3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通24小时“帮困热线”电话。
4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领导及有关人员慰问了在国际台工作多年的外国老专家。
◇享受1993年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颁证式今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经国家人事部研究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的享受特贴专家共235名。
4——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周生贤、刘仲分别登上2900米高的六盘山和2624米的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视察工作。
5日◇青海省广播电视厅党组召开全厅副处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广播影视宣传工作会议的精神。
6日◇北京市通州电视台开播,使用39频道,发射功率300瓦。
8日◇吉林电视台现场直播东北三省′94春节文艺晚会《关东情》获得成功。
◇江苏省南京电视台经济台正式开播。
9日◇陕西省播音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暨节目主持人研究会成立大会召开,陕西省著名播音员海茵当选为会长。
14日◇中央广播电视塔圆满完成春节期间广播和电视的节目播出任务。
◇江西广播电视学校成立。
该校属普通中等专科学校,为县(处)级建制,由省广播电视厅领导。
校址设在404台院内。
办学规模暂定640人,1994年始招生,先开设广播电视发送技术专业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
16——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前副书记千奋勇、王占参加内蒙古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系列剧《乌兰夫》审片会。
18日◇李鹏总理应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请求,为“东方时空·金曲榜·中国民族歌曲经典”题词:“高歌民族曲,激荡中国魂”。
李鹏总理说,这也是给中央电视台题的词。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诚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为新开办的栏目“精神文明之歌”作开篇讲话。
◇宁夏经济广播电台试播。
19日◇国务院法制局召集有关部门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草案[FS:Page])进行研讨。
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法规司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法规司和中国唱片总公司有关同志参加了新闻出版署召开的《出版法》起草小组会议。
19——24日◇陕西省地、市广播电视局长会议召开。
与会代表列席了陕西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省广电厅党组书记、厅长骞国政作了题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努力唱响主旋律,不断开创陕西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新局面》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