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鼎足三分,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说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做诸葛亮,如果能够获得他的协助,就可以获得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至隆中回去造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走进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说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沮丧,只好遗留下一封信,说道渴求获得诸葛亮的协助,讨平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使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东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过来,刘备向他求教讨平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应允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草船借箭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

诸葛亮爽快地应允了,说道:“我3天之内就送来10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惊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至第三天,天还蒙蒙亮,诸葛亮便派遣人将鲁肃找来,说道:“恳请您和我一同取钱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出来,一直往江北进发。

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是苦笑,并不提问。

没多久,船紧邻曹操的水寨。

三国演义历史人物以及评价他的成语

三国演义历史人物以及评价他的成语

三国演义历史人物以及评价他的成语
1. 诸葛亮:智勇双全、谋定天下、出奇制胜、反复无常、一念之差、龙马精神、救急扶危、孤陋寡闻、墨守成规、瑕不掩瑜。

2. 关羽:义薄云天、刮目相看、手不释卷、剑走偏锋、惊天动地、一股劲、不屈不挠、拔山盖世、络绎不绝、怒发冲冠。

3. 赵云:龙血马飞、纵横天下、英姿焕发、心如铁石、百折不挠、翻江倒海、挺身而出、刚直不阿、亘古未有、一骑当千。

4. 曹操:权倾天下、居安思危、马蜂扇蒜、挑战者、虎视眈眈、三思而行、江山如画、不遗余力、百家争鸣、卧薪尝胆。

5. 孙权:明镜高悬、国泰民安、长袖善舞、恩威并重、积土成山、夙夜在公、锲而不舍、生机勃勃、一帆风顺、宽宏大量。

6. 刘备:仁义道德、胸怀广阔、德高望重、龙飞凤舞、跃马扬鞭、舍己为人、怀抱大志、同舟共济、手足情深、雄姿英发。

7. 吕布:画虎类犬、勇冠三军、魉魉大魔、宦海风波、狗急跳墙、义薄云天、所向披靡、半途而废、血口喷人、风起云涌。

8. 袁绍:指鹿为马、万马齐喑、冷若冰霜、壁垒森严、被褐怀玉、人中之龙、黑暗无光、形单影只、备而不用、曲意逢迎。

9. 孙策:旗开得胜、金戈铁马、英俊潇洒、不自量力、一往无前、视死如归、豹变龙腾、风起云涌、度厄如妻、汗流浃背。

10. 魏延:咆哮如雷、声振林木、风云际会、奔走相告、倒戈卸甲、出奇制胜、忠义之士、铁马金戈、武功高强、远见卓识。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

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

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

……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

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与故事

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与故事

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与故事1、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2、望梅解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相应的人物和故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相应的人物和故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相应的人物和故事
1. “三顾茅庐”,这说的可是刘备呀!当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那可是三次亲自到诸葛亮住的茅庐去拜访,这诚意,杠杠的!就像你为了追到心仪的姑娘,不是也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嘛!
2. “望梅止渴”,嘿,这是曹操的妙招!行军途中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们就好像真的吃到梅子一样精神一振。

这就好比你在累得不行的时候,想想马上就能休息了,是不是就又有劲儿啦!
3. “单刀赴会”,哇,关羽多勇敢啊!他一个人带着一把刀就去赴鲁肃的宴会,真有气魄!就像你明知道很难,还敢一个人去挑战一样,牛气哄哄的!
4. “鞠躬尽瘁”,诸葛亮做到了极致呀!为了蜀汉,他尽心尽力,不辞辛劳。

这不就像你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拼了老命去干一样嘛!
5. “乐不思蜀”,刘禅这家伙呀!降了曹魏后沉迷享乐,都不想蜀地了。

就好像有的人到了好玩的地方,就完全把原来的生活抛到脑后啦!
6. “舌战群儒”,诸葛亮和一群儒生辩论,那场面,啧啧,太精彩了!这就好像你在一群人当中,用你的智慧和口才让大家都对你信服。

7. “七擒七纵”,诸葛亮对孟获那真是有耐心啊!七次抓住又放了,最后终于让孟获心服口服。

这和你交朋友一样,得慢慢来,用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呀!
8. “草船借箭”,诸葛亮多机智呀!利用大雾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好多箭。

就像你在困境中突然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来解决难题一样。

9. “刮目相看”,吕蒙以前不读书,后来努力学习让人对他的看法都完全变了。

这不就像你以前可能不咋样,但后来通过努力让大家对你都竖起大拇指嘛!
我觉得这些成语和相关的人物故事都太有意思啦,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能给我们好多启发呢!。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三国演义产生了很多成语典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1、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召弓弩手来向船射箭。

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就这样,10万支箭“借”到了手。

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2、赵云单骑救阿斗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

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

没走多远,又碰上曹将张镉,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阱。

张镉挺枪来刺,忽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路,跳出陷阱,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

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

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3、火烧赤壁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

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东吴统帅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三国演义的成语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三国演义的成语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以下是一些三国演义的成语及其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七步成诗:曹植。

世说新语文学篇: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成诗,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为魏王,曹植作《七步诗》以自伤境遇。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

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草船借箭:周瑜、诸葛亮。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

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如鱼得水:刘备、诸葛亮。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自己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

您好,以下是关于三国演义成语故事的内容:
1.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的帮助。

2. 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被周瑜和诸葛亮联合起
来的东吴军队打败。

3. 空城计:诸葛亮在敌军来袭时,打开城门,让士兵都躲起来,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以此来迷惑敌人。

4.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而不惜闯过五关斩
六将。

5. 借东风:周瑜为了让火攻曹操的船队成功,向东南风神求得
东风。

6.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从曹操那里骗来了
大量箭矢。

7. 美人计:王异用美色诱惑董卓,最终成功地将其杀死。

8. 苦肉计:韩信为了打败项羽,假装受了重伤,最终成功地达
到了目的。

9. 空城计:诸葛亮在敌军来袭时,打开城门,让士兵都躲起来,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以此来迷惑敌人。

10.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而不惜千里走单骑。

以上是一些与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

希望能够帮到您。

如果您
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听说关注了淮报教育后,孩子都变成学霸了没关注的还等什么...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

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

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

……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

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

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公众号:ABC微课堂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

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

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

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

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超群绝伦: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七步之才:指的是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能。

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才占八斗: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有所凭借。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如饮醇醪: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气量宏大,很值得交往。

也说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

《三国志·吴书十·程普传》。

老将程普尝云:“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步步为营: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

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

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

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

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特指历史上三国时期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

击鼓骂曹: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用鼓吏来羞辱他。

弥衡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并借击鼓发泄。

后经百官相劝,勉为曹下书去顺说刘表。

蒋干盗书: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

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桃园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水淹七军:关羽率兵攻取樊城。

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

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

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困住于禁、庞德。

关羽趁机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胜利。

辕门射戢: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

横槊赋诗:横着长矛而赋诗。

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出自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曹操献刀: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单骑救主:赵云单枪匹马杀回长坂坡,与虎豹骑且战且退,最终救出后主母子。

初出茅庐: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大意失荆州: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

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

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火烧连营: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

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

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

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

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赤壁大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大规模作战,也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加上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三顾茅庐: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

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望梅止渴: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廊庙之器:能肩负朝廷重任者。

出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同符合契: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形容时间短,危险就在眼前。

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