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答案(2)

合集下载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

绝密★启用前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一、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漱玉词》的作者是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2、《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3、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A、鲁迅、沈雁冰、冰心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C、鲁迅、郁达夫、冰心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4、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体裁是A、无言律诗B、七言绝句C、五言古诗D、杂言诗5、关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此诗写作于抗日战争临近胜利之时B、此诗抒发了诗人深沉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C、“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敌人对祖国的侵略和践踏D、“激怒的风”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6、曹操《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C、感叹知音难觅,忧从中来D、渴望招贤纳才,建功立业7、下列句子中属于直抒胸臆的句子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C、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8、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用“中石没镞”来刻画李将军的独特个性,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A、肖像描写B、细节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9、陶渊明《饮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A、飞鸟相与还B、结庐在人境C、悠然见南山D、心远地自偏10、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搭配错误..的是A、鲁迅——《灯下漫笔》、《论毅力》B、矛盾——《子夜》、《香市》C、巴金——《爱尔克的灯光》、《家》D、曹禺——《雷雨》、《日出》11、“多行不义必自毙”“贻笑大方”“凤兴夜寐”三个成语依次出自A、《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B、《郑伯克段于鄢》、《庄子∙秋水》、《诗经∙氓》C、《陈情表》、《诗经∙氓》、《郑伯克段于鄢》D、《礼记∙大同》、《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12、闻一多倡导新诗应具有的“三美”是A、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韵律的美B、自然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C、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D、音乐的美、建筑的美、和谐的美13、在小说创作中诙谐幽默,寓悲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的作家是A、美国作家欧∙亨特B、俄国作家契科夫C、苏联作家高尔基D、法国作家莫泊桑14、在《宝玉挨打》中,贾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A、宝玉与琪官交往B、宝玉同情跳井的金钏儿C、贾环挑拨是非D、宝玉鄙弃仕途经济15、关于《长亭送别》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长亭送别》一折选自元杂剧《西厢记》B、《长亭送别》的作者是王实甫C、《长亭送别》的作者是元代大都人D、《长亭送别》一折的主旨是崔莺莺对张生的绵绵情意16、“但得一个并头莲”“蜗角虚名”“泪添九曲黄河溢”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夸张、拟人B、比喻、用典、夸张C、夸张、拟人、比喻D、用典、拟人、比喻17、下列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A、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0.00)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 )(分数:1.50)A.《论语》B.《诗经》√C.《乐府诗集》D.《离骚》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各个方面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谏逐客书》选自( )(分数:1.50)A.《孟子》B.《论语》C.《左传》D.《史记》√解析:《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给秦始皇赢政的一篇奏章。

3.苏轼在( )中表现了和友人的真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

(分数:1.50)A.《祭十二郎文》B.《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C.《陈情表》D.《前赤壁赋》解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以画竹为线索,展现了作者苏轼和文与可的真挚友谊及其睹物思人的悲痛。

4.下列选项中不是《郑波克段于鄢》的主要写作特点的是( )(分数:1.50)A.人物性格鲜明B.剪裁详略得当C.矛盾冲突尖锐D.心理刻画细腻√解析:《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刻画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时使用衬托手法,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生动。

文章叙事线索清晰,文字简洁。

写法详得当,写战争的具体经过,详写战争的起因及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从而突出主题。

5.下列作品属于蒲松龄的是( )(分数:1.50)A.《石崇与王恺争豪》B.《宝玉挨打》C.《婴宁》√D.《长亭送别》解析:《婴宁》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义庆;《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是王实甫。

6.下列作者有“文章巨公”之称的是( )(分数:1.50)A.杜甫B.柳永C.白居易D.韩愈√解析: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

他推崇儒学,提倡散体,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完整word版)2014江苏专转本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2014江苏专转本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江苏专转本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项。

慰藉jiè|声名狼藉jí;揣度duó|置之度外dù;记载zaǐ|载歌载舞zaì】绰约绰绰有余拘泥nì/泥泞【2.答案:A项。

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

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步步为营: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

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

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

呕心沥血: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也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3.答案:C项。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答案:C项。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初冬[作者]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答案:D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三句话分别取自晏殊《鹊踏枝》、柳永《蝶恋花》、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答案:A项。

关汉卿《救风尘》、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7.答案:B项。

穆弘,揭阳镇富户,在镇上横行无忌,人称“没遮拦”,与众好汉闹江州后梁山。

排梁山英雄第二十四位,是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第八位。

】【8.答案:C项。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 19 题单选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
A.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移之官理:应用到为 官治理百姓上面。
B.蔓草尤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蔓草尤不可除:蔓生的野草尚且 不好清除。
C.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弃黔首以资敌国:抛弃百姓 来资助敌国。
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向若而叹曰:望 着海洋仿佛叹息着说。
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不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排除 A、B、C三项,选D项。 第 4 题单选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体裁是( ) A.五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体裁。
2014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第 1 题单选 《漱玉词》的作者是(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的知识。 【应试指导】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后人有《漱 玉词》辑本。 第 2 题单选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分为。风~ 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民歌;“雅” 有《大雅》《小雅》,是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多数为贵族、士大夫 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第 3 题单选 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 A.鲁迅、沈雁冰、冰心 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 C.鲁迅、郁达夫、冰心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0.00)1.《李将军列传》选自( )(分数:1.50)A.《史记》√B.《汉书》C.《左传》D.《战国策》解析:《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记叙了西汉名将李广的战斗生涯,赞扬了他抗击匈奴的卓越功绩。

2.《谏逐客书》点明题旨的方法是( )(分数:1.50)A.开门见山,篇首点题√B.画龙点睛,篇末点题C.首尾叙议,中间点题D.隐含于叙事中解析:《谏逐客书》一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3.《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所指斥的是( )(分数:1.50)A.武姜B.郑庄公C.共叔段√D.公子吕解析:《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是郑庄公斥责共叔段的话。

4.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为抒情主人公的是( )(分数:1.50)A.《短歌行》(其一)B.《燕歌行》C.《氓》√D.《长恨歌》解析:《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沉痛地诉说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抒发了胸中郁积的怨愤。

5.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分数:1.50)A.传记B.奏章C.文论D.史论√解析: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著名史论文,论述了国家的兴盛和衰亡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

6.中国诗歌史上,被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是( )(分数:1.50)A.《春江花月夜》√B.《出塞》C.《离骚》D.《孔雀东南飞》解析:《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名篇,该诗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赞誉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7.《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以勇气制服的人是( )(分数:1.50)A.朱眦B.白孝德C.焦令谌D.郭晞√解析:段太尉以勇气制服的是郭子仪的三儿子郭晞。

专升本大学语文(古文阅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古文阅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古文阅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线字的含义。

饮:掣:冻不翻:正确答案:饮:使动用法,为客人摆酒之意。

掣:牵。

冻不翻:军旗凝雪结冰,风吹不动。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找出文中突出表现严寒的典型细节,并说明是如何表现的。

正确答案:“风掣红旗冻不翻”。

大旗在风的掣动下,仍能积雪成冰,可见寒冷的程度。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爱吾君蠲免恩!3.解释这段文字中画线字的含义。

秀:申破:考课:放:尺牒:榜:正确答案:秀:吐穗开花。

申破:向上级申报,道破真情。

考课: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定升降。

放:免。

尺牒:传达皇帝敕令的公文。

榜:张贴。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4.试分析诗中人称转换有何作用?正确答案:这首诗开头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杜陵的一位老翁种地而受到灾害,可是随着叙述的深入,当讲到没有收成却依旧纳税,造成衣食无着后,感情渐趋激烈,干脆变成了杜陵叟的愤怒控诉,“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一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变,是感情发展的必然,给人以更加切实的感受,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是非观念。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5.阅读全诗,分析诗的层次。

正确答案:本诗共分四个层次。

【浙江专升本】2014年浙江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

【浙江专升本】2014年浙江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
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 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 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 书生即地而灭,公叹诧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 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 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 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 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 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倩:请。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冯,通“凭”,凭依。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注、酌,劝酒。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能顺木之天.
天:天性。这里指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第 1 页 共 16 页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5.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 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40.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旨(限 10 个字)(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1-43 题。(共 11 分)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 的醒来。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枚。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 晃动。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 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 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 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 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 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 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 握住的暖暖的手。

2014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八及答案

2014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八及答案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4.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盈虚者:
适:
肴:
核:
25.第一段话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理?(4分)
26.第一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2分)
(三)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阅读小说《米龙老爹》片段,回答33~35小题:
一个月来,大太阳一直朝着田野喷下灼人的火焰。在这火雨的浇灌下,生命的花朵盛开,欣欣向荣。绿油油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蓝湛湛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诺曼底人的农庄分散在平原上,被又高又细的山毛榉围着,远远望去,好似一片一片的小树林。走到跟前,推开虫蛀的栅栏门,却又叫人以为是一座大花园,因为那些像农民一样瘦骨嶙峋的老苹果树都开了花。黑黝黝的老树干,歪歪扭扭,成行地排列在院子里,向着晴空撑开它们的圆顶,白的白,红的红,光彩夺目。苹果花的清香,敞开的牲口棚里散发出的浓烈气味,还有厩肥堆发酵冒出来的热气掺混在一起。厩肥堆上歇满了母鸡。
【错误分析与防范】弄清写作的历史背景,对于全面学习掌握课文相当重要。便于我们牢
靠掌握或者区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例如这篇课文的写作对象司马光,作者与之的关系,这是答对此题的关键之处。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
【解析】柳永的词集是《乐章集》。A项“《漱玉词》”的作者是李清照。C项“《淮海词》”的作者是秦观。D项“《稼轩词》”的作者是辛弃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专升本招生考试大学语文样题一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16分)1.C2.D3.B4.A5.D6.C7.A8.C9.B10.A 11.C 12.D 13.D 14.C 15.A 16.D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8分)17.ABE 18.ABCDE 19.BCE 20.CDE21.BCD 22.BCD 23.ABDE 24.ABCD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8分)25.周公吐哺 26.涯芳草无归路27.海阑干百丈冰28.登太行雪满山29.之沃者其光晔 3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31.年衣食将何如32.沙百战穿金甲(填错或有错别字不给分)四、词语解释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3.恙:疾病,忧患。

34.陈:通“阵”,布置阵地。

35穷:穷尽,走遍。

36 少:稍微。

37得无:能不,只怕。

38.东面:脸朝东。

39. 俦:同类。

40. 恁:如此。

41. 一泓:一片。

42. 隽永:意味深长。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43.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较多,诗中人物往往形象鲜明,富于个性;其表现形式,西汉多杂言,而东汉则基本为五言;此外,章句的自由随意,描写的灵活自如,语言的纯朴自然而带有感情,都是汉乐府的显著特点。

44.愈读了《张巡传》,感到有所不足,用来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城的英勇事迹和其他轶事,所以叫作“后序”。

本文写作的目的,除了李翰《张巡传》有缺遗外,还有驳斥一些小人对张、许的诬陷之辞。

45.《答司马谏议书》的语言风格是寓刚于柔。

所驳斥论敌的靶标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46.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火,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其中“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

(意思对即可,如不全面扣一分)六、简析题(每小题9分,共36分)47. ①词除写作者晚年孤苦无依的内心绝望外,还表现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分)②“雁过也”三句:作者从北方流落到南方,见北雁南飞,故有故乡之思和“似曾相识”的感慨。

古时有雁足传书之说,而作者丈夫已逝,孤独无靠,满腹心事无可告诉,因而感到伤心。

(3分)③这首词在语言一是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九组叠字,且是入声字,与意境和谐一致,富有创造精神。

二是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却在表情达意方面感人至深。

(3分)48. ①从“一屈腰”句到末尾,可划分三层。

(3分)一屈腰已到了院中,把楼鸽都吓飞起去。

‖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

‖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②这一段文字使用了白描手法,体现了作者语言简洁传神的风格。

(3分)③这段文字使用两处比喻,分别为“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体现了孙老者武艺高强、爱艺如命、豪爽的特点。

(3分)49. ①年轻的女郎,比喻五四运动后的祖国。

黑奴,是作者自喻。

(3分)②这节诗中的首句“啊,我年轻的女郎”在全诗中反复出现。

这种方法一方面加强了更加呼唤的意味,同时收到了结构回环反复的艺术效果。

(3分)③表层的意义是,象征诗人的爱国热情长期埋藏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运动以后,这种激情才得以喷发;其深层的意义是,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革命运动之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3分)50. ①“此吾之所为师也”的“师”则指顾秉谦。

马伶所扮演的人物是严嵩。

(3分)②本文先写马伶与李伶第二次技艺较量,然后补充交待其取胜原因,这是叙述方式是倒叙。

这种叙述的好处是,既使得两次较量的胜负结果显示出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吸引读者探究原委,又以事实为铺垫,使对马伶获胜原因的解释显得坚实、充分,令人信服。

(3分)③从马伶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作者本文还有一个意图,还在于借此讥刺朝中权奸。

马伶扮演奸相严嵩,却由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而一举成功,这就有力地揭示出了严、顾二人是一丘之貉。

(3分)(意思对即可,如果不全面,酌情扣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七、作文(60分)51(60分)一类卷(50~60)(1)内容:中心突出,见解深刻。

(2)语言:行文流畅,语言准确。

(3)篇章:结构谨严,层次明晰。

【评分标准】以5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第(2)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第(2)项突出的,获得满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40~49)(1)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2)语言: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

(3)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评分标准】以4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第(2)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⑧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30~39)(1)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尚充分。

(2)语言:语言通顺,有个别病句。

(3)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评分标准】以3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另两项稍好一些,酌情加分;⑧另两项稍差一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20~29)(1)内容:中心明确,内容空泛。

(2)语言: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

(3)篇章: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

【评分标准】以2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②有两项稍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⑧有两项稍差一些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20分以下)(1)内容:文不对题,内容贫乏。

(2)语言:文理不通。

(3)篇章:结构层次混乱。

【评分标准】以1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另两项尚可的,酌情加分;③兼有上述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专升本招生考试大学语文样题二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16分)1.A 2.A 3.C 4.B 5.A 6.E 7.B 8.A 9.B 10.A 11.B 12.A 13.D 14.D 15.D 16.B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8分)17.C D E 18. A C D 19.A B C 20.A B C21.A B D E 22.A B C D E 23.A D E 24.C E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5.飞鸟相与还26.停杯投箸不能食27.雪上空留马行处28.麦苗不秀多黄死29.沙头空照征人骨30.苒苒物华休31.晓来谁染霜林醉32.美人帐下犹歌舞33.流水落花春去也34.乍暖还寒时候四.词汇解释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5.直:仅,只36.业:使……成就功业37.方:当……时38.咸:都39.诚:果真40.字:养育41.曝:晒42.幸:希望43.将:愿,请44.备:详尽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5.(错误) 46.(错误) 47.(正确) 48.(错误) 49.(错误) 50.(错误) 51.(正确) 52.(错误) 53.(错误) 54.(错误)六、简析题(每小题3分,共36分)55. (1)因为这四个国君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都在秦国历史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二是都凭借用客取得成就。

(2)归纳论证(3)“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56 .(1)象征着旧的封建传统继续在束缚着下一代人,中国社会仍在痛苦地走着老路。

(2)细节描写。

(3)辫子风波过后,一切如旧。

57.(1) 上片写梦前对妻子的思念;下片写与妻子相逢的梦境。

(2)渗透着作者因仕途多艰而带来无限的人生忧伤。

(3)写容貌,谓“尘满面,鬓如霜”,可见黯淡情怀;写亡妻,谓“小轩窗,正梳妆”,可见温馨情调;写相逢,谓“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声胜有声;写景物,谓“明月夜,短松冈”,景中饱含凄恻情思,无限哀伤。

58.(1)张洁。

《拣麦穗》。

(2)象征。

(3)红得透亮的小火柿子,象征着卖早灶糖老汉的美好心地和一老一少间情谊的真挚可贵。

象征着对那种纯真感情的不可磨灭性的肯定,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敏锐感受。

七、作文评分标准:59.(60分)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专升本招生考试大学语文样题三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D 2.B 3.D 4.B 5.A 6.A 7.B 8.A 9.B 10.A 11.A 12.A 13.D 14.A 15.C 16.A 17.A 18.B19.D 20.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子魂魄兮为鬼雄 22.停杯投箸不能食23.美人帐下犹歌舞 24.急敛暴征求考课25.厩马肥死弓断弦 26.惟有泪千行27.守着窗儿 28.煮酒烧红叶29.晓来谁染霜林醉 30.天上人间31.其叶沃若 32.绵绵思远道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3.旋:转,转变。

34.接:接触,交锋。

35.却:拒绝。

36.省:知道,明白。

37.乃:你,你的。

38.格:格斗,搏击。

39.工:工巧,工致。

40.妻子:妻子儿女。

41.舍:放下。

42.角斗:格斗,竞技。

43.发:启封,打开44.备:详尽,充分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正确判断题后的括号内划“√”,在错误判断题后的括号内划“×”。

45. (正确) 46. (错误) 47. (正确) 48. (正确)49.(正确) 50. (错误) 51. (错误) 52. (错误)53.(正确) 54. (错误)五、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55. (1)鲁迅认为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2)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

(3)鲁迅的意图是揭露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

56.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者。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