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苏红的画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苏红的画》课件【三篇】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苏红的画》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难点: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疑问激趣。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画”有关的文章。
大家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打开到47页,自由读文,预习时没有认读的字,借助拼音再读几遍。
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大屏幕出示要求)2、学生读文。
3.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
老师把书中的一些词语朋友请到了前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师出示词语指名认读)4.同桌分自然段读课文。
要求互相正音,对方都不通顺的地方,提示对方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感悟明理。
1、谁愿意站起来声音洪亮,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边读其他同学边思考:苏红为什么哭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大屏幕出示要求)2、相机讲解,读句子。
3、爸爸是怎样让坏事变成好事的?在文中划一划。
4、(大屏幕出示句子)教者引导学生体会理解。
读句子。
5、课文中两次出现“满意”,这两次“满意”有什么不同?大屏幕出示两个带“满意”的句子,师引导体会。
6、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这幅画能的一等奖呢?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么评这幅画呢?7、是啊,同学们说得真好,就是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是这幅画有了生机,有了家的温馨。
这件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大屏幕是出示,生齐读)8、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9、今天的故事又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四、总结这次小小的插曲不仅使苏红的画得了一等奖,更重要的是,还让苏红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生齐读)。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苏红的画》教案三篇.doc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苏红的画》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4、认识14个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重点:1、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插图入手,疑问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现图上什么地方画得最有趣?(引导学生发现,图上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2、为什么画上多了一只小花狗呢?这只小花狗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这篇课文——《苏红的画》。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老师首先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字词?(课件)3、指名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课文。
1、谁能说一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苏红画了一幅画,结果弄脏了。
)2、课文是怎么写的?谁能读一读。
从中你能感受到苏红的心情怎么样?(满意、伤心、着急。
)相应指导朗读。
3、想一想,苏红和爸爸怎样把坏事变成好事的?默读5-9自然段,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4、出示爸爸的话,说说其中的道理。
5、练读爸爸的话。
教师小结爸爸帮助苏红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美丽、有情趣的画。
这是事件的经过。
6、事件的结果怎么样呢?教师总结爸爸能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原因就是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勤于思考。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你们遇到事情,也应该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这样,也许会有另一番结果。
四、分角色朗读。
板书设计:9 苏红的画肯动脑筋坏事好事第二课时一、复习。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苏红的画》。
谁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识字。
1、课文中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还认识吗?咱们开火车读。
《苏红的画》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红的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及意义《苏红的画》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动脑筋,想办法”为主题展开。
《苏红的画》是一篇记叙文,课文以画为线索,记叙了苏红不小心把要参加比赛的画弄脏了,又在爸爸的帮助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了一张美丽又有情趣的画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选取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生大道理”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的阅读要求,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双线格中的13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根据教学目标,我又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双线格中的13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与本文中的苏红年龄相仿,同龄人之间的榜样效应更大。
所以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他们会不自觉地与苏红进行比较,从苏红身上学到遇到事情要开动脑筋,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将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一)插图导入,谈话激趣我会用课件出示两幅画,让学生仔细观察两幅画有什么不同?由这两幅画引出课题:苏红的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年级语文教案 《苏红的画》-优秀奖

《苏红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双线格中的13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插图导入,谈话激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课件出示两幅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画,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2、关于这两幅画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就叫——(板书课题:苏红的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3、围绕着这两幅“苏红的画”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47页,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现在就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并且圈出本课的生字和你不理解的词语。
2、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老师首先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字词3、现在谁来说一说,你还有哪些词不理解(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现在我们把课文中的字词障碍都扫清了,那么谁愿意站起来声音洪亮的、有感情的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呢2、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呢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你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说一说。
(师板书:画弄脏——动脑筋——一等奖)3、在这篇小课文中,爸爸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你们找到了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4、在这个小故事中,什么是坏事呢(师板书:坏事)什么是好事(师板书:好事)坏事是怎样变成好事的呢(四)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1、在这个坏事变成好事的过程中,苏红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你们再读一读课文,把能体现苏红心情的句子画出来。
2、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课件出示三句话)3、课文3处描写苏红心情的句子中两次出现了“满意”这个词,“满意”说明心情怎么样4、苏红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心情很愉快,那么应该怎样去读呢(生读,是指导)5、看来,要想把人物的心情读出来,应该想找到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再带上相应的表情,才能将课文读好。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苏红的画_教科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苏红的画_教科版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1.师:同学们,这节课是语文课,老师这有一首诗,考一考大伙儿,谁能猜出诗的题目:“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生:是--画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画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画的文章。
2.板书课题3.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生:略师:苏红画了如何样一幅画?打开书62页,看书中彩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你看到了什么?发觉图上什么地点画得最有味?师:什么缘故画上多了一只小花狗?这只小花狗是如何来的呢?带着疑问我们来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选择自己喜爱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分段互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流利,纠正语音,停顿。
3.默读课文,数出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4.指名读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自读自悟,明白得主题。
1.师:本文有哪些词你没有读明白?请把它说出来。
生:略2.师:读苏红和爸爸之间的对话,体会语气感情。
师:苏红宁愿牺牲自己的时刻,想一下,苏红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学生:刻苦,执着的小孩3.师:“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苏红收拾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4.师:联系生活实际,假如你是苏红,遇到如此的事,你会如何样做?5.师:爸爸遇到如此的事又是如何样做的?读读相关的自然段。
学生读自然段,回答问题师:在爸爸的启发下,苏红想了想,想什么?读一下它所对应的自然段。
生1:她在想爸爸的方法是否可行?生2:她在想小花狗的姿势是如何样的?生3:她在想画上小花狗成效会如何样?师:“懒洋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做一下那个动作。
(动作略)这动作说明了什么?生:说明小花狗专门可爱师:多了一只小花狗,这幅画的主题更加充满生气,对苏红来说,无疑是个意外,那个地点的“中意”是什么意思?生1:对自己的画感到中意。
生2:对爸爸的建议感到中意。
生3:对自己的努力结果感到中意。
师:当苏红把画拿给爸爸,爸爸看了以后心情是如何样的?(快乐)快来用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
7.苏红的画教学设计

满意
满意
满意
齐说“只要肯努力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读“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努力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学生小组准备
表演情景剧(1到2组)
裤子破了,妈妈帮我绣了一只卡通动物,更漂亮啦。或者干脆剪了个洞,让衣服变得更加时尚啦。打碎一只漂亮的盘子,将它做成了艺术品。
从哪里看出来的。
对于爸爸的妙招,苏红思考过吗?哪里能看出来?
由此,苏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样一对爱思考、有办法的父女遇到这件小事又怎能不巧妙解决呢?那
生自由读苏红的话:我的画弄脏了,再画一张来不及了。
指名读
指名读
学生评价
指名读
找到了:苏红满意地笑了
爸帮苏红解决问题,让坏事变成了好事
看课件上爸爸的话,在老师的指引下齐读。
并且适当认可、保留、尊重学生的其他想法。
哇哇大哭的苏红终于可以破涕为笑了,新的作品让她---
爸爸的想法让她—
画了小狗使坏事变成好事让她--
看来,正如爸爸所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此时的爸爸也一定松了一口气,他很高兴地说:(出示课件)
这是一个情节曲折的小故事,如果我们能小组合作来演一演这段情境会不会更有趣呢?同学们可以带着书进行表演读。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课文中一共出现了2次“满意”,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
找到了吗?
你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苏红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你读出了什么?
为什么满意?
你从哪里能看出来她对自己的画特别满意?
什么叫“端详”呢?
二年级下册语文《苏红的画》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苏红的画》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直接导入这节语文课我们要学习第7课《苏红的画》,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老师首先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字词?(课件)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感悟过渡:苏红的这幅画从完成到获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苏红的心情也随着这幅画起起落落。
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和苏红一起去体验这难忘的经历吧。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端详”是什么意思?你能用端详说一句话吗?从端详你能体会到什么?(板书:满意)你能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吗?过渡:就这样一幅让苏红满意、爱惜的作品,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让苏红的心情一下子跌倒了谷底,这幅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2-6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这幅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此时苏红的心情是怎样的?苏红为什么这么伤心啊?课件出示:因为(),所以苏红伤心地哭了。
引导学生补充句子。
(板书:弄脏)教师引读苏红的话,“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来不及了。
”看着自己满意的作品变成了这样,苏红伤心地说——自己这么喜欢的画,不能参加明天的评奖了,苏红难过地说——虽然爱画画的苏红很想参加明天的比赛,但再画一张来不及了,所以她哭着说——3、看到苏红这么伤心,爸爸是怎么帮助她的?自由读第7自然段,在书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苏红的画教案设计

苏红的画教案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想方法”。
这篇主体课文写了苏红不小心把参加竞赛的画弄脏了,又在爸爸的关心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漂亮、有乐趣的画的事。
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文行文简洁流畅,人物形象鲜亮生动,结构严谨,呼应对比严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差不多特点。
”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明白得课文内容,感悟道理的同时,要抓住“中意、端详”等重点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把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1.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存自己喜爱的词句。
3.认识本课“苏、祥、幅”等13个生字,学写田字格中“参、详、奖”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存自己喜爱的词句。
教学预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刻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图画导入,设疑激趣1.课件演示苏红的画并质疑:你看到了什么,发觉图上什么地点画得最有味?(引导学生发觉,图中的画上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2.什么缘故画上多了一只小花狗呢?这只小花狗是如何来的?带着疑问学习课文《苏红的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注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同桌互助学习,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3.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再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不小心把参加竞赛的画()了,在()的关心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的画。
三、精读课文,体验情感1.深入读文,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找出文中带有“中意”的两段话,读一读,体会这两个“中意”的不同内涵。
(1)出示第1段话:“苏红中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改日就要参加评奖了。
”①学生齐读这段话,想一想“中意”是什么意思?从那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苏红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只要肯动脑,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首诗,想考考大家看谁能很快猜出诗的名字。
请听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欣赏。
(课件演示:苏红的画)谁能来说说画上有
什么?图上什么地方最有趣?大家请看(出示课件)原来的画上并没有这只小花狗。
关于这只小花狗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苏红的画》。
板书课题,这是谁的画?指名读。
这是苏红的什么?指名读。
看来朗读时,把重音放在不同的词语上,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二、学案导学,梳理疑惑。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
2、出示学习指导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标出自然段。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学习,师巡视指导。
4、汇报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苏红是在爸爸的协助下修改了弄脏的画并获得一等奖的。
文中爸爸以前说了很有道理的一段话,大家能找到吗?那同学们请看自学指导二。
1、出示学习指导二
☆找出爸爸说得很有道理的一句话读一读。
☆想一想在这个小故事中,什么是坏事?什么是好事呢?
2、学生学习,师巡视指导。
3、汇报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
师:谁找到爸爸说得很有道理的那句话了?师:谢谢你,找的真准确。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那我们再来读读爸爸说的这句话吧!那么,在这个小故事中,什么是坏事呢?(师相机板书:画弄脏(坏事))什么是好事?(板书:一等奖(好事))。
师过渡:那么坏事是怎样变成好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师:苏红画了一幅画准备参加评奖,她对自己的画满意吗?(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苏红满意的端详着自己的画,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名读)
师:你的感情真丰富,谢谢你精彩的朗读。
师:这幅画对苏红来说多么重要,可就在这时,发生了意外(课件展示)此时她会是什么心情?她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