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附答案自己整理版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 , , ” 句子 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 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 不由又黯然神伤。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 , , 。”句子,作者用雨 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 , ”词句是说凄苦的哀 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 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 得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 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 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 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 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 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 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 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 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 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 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 “ , , 。”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 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 。”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 句子是:“ , !”可见词 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 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满地黄花堆积, 慌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句子是由景入情, 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 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 不由又黯然神伤。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句子,作者用雨点打在梧 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 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课堂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课堂

三句,写词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这里
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意境萧疏,含蓄蕴藉,手法
高妙。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3.《醉花阴》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
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
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6
4.《醉花阴》中_莫__道__不_销__魂__,_帘__卷__西__风_____、人__比__黄__花__瘦____三 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 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 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7
李清照词两首
(理解性名句填空)
1
1.请写出李清照《声声慢》中带有“愁”的词句: 怎__一__个__愁__字__了__得___! 2.李清照《声声慢》中“_寻__寻__觅__觅_,冷__冷__清__清_,凄__凄__惨__惨__戚__戚”三 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 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3.李清照《声声慢》中“乍__暖__还__寒__时__候_,__最__难__将__息___”两句, 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 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 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3
7.《声声慢》中“_守__着__窗__儿_____,独_自__怎__生__得__黑__!”两句,写 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 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 地表达了出来。 8.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 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 中化用了这几句,梧__桐__更__兼__细__雨 ,到__黄__昏___,__点__点__滴__滴____。 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声声慢(寻寻觅觅)》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声声慢(寻寻觅觅)》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声声慢(寻寻觅觅)》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声声慢》理解性默写汇编1、《声声慢》从动作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悲凉心态的诗句: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 忽暖忽寒, 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咋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3、《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 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 酒味淡了, 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的诗句: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4、《声声慢》词中, 写过雁象征离愁的句子是“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5、《声声慢》词中, 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 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 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的句子是“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6、《声声慢》词中,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三句写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7、《声声慢》中, 由景入情, 情景交融, 表达作者情感融入落花中的诗句: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8、《声声慢》中,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写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女子, 这样守着窗儿, 不免触景生情, 睹物思人, 如此孤独难耐惨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9、《声声慢》中, “梧桐更兼细雨”一句写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10、《声声慢》中,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三句主要写声, 以声衬情。

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 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11、《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 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冷冷清清”描写丈夫去世后, 只身度日的孤单, 清苦的声活状况。

“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

12、《声声慢》中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 写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诗句: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寻寻觅觅)》 理解性默写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寻寻觅觅)》 理解性默写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练习1.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的愁情,点明主旨。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这三句构成了七组叠字,统领全词,展示出凄凉萧条的意境,奠定了“愁”的基调。

3.《唐宋词选释》对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这三句解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4.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5.李清照《声声慢》中,视觉和听觉交映,把梧桐、细雨、黄昏三个意象有机结合,尽显词人此时的无限感伤的句子是“,、”。

6.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秋季忽暖忽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休息。

7.“酒”是古诗词中表达愁情的意象,李白有诗云:“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就表达了心中的愁苦之情。

8.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9.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词人在靖康之难以后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10.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双关手法,从花的凋残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人的衰老的句子是“,,?”11.温庭筠《更漏子》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2.“雁”是古诗词中常用来表离愁的意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大雁”表现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的句子是“,,1”。

1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所用的“,,”这十四个字使她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造句新警”、“创意出奇”、“超然笔墨蹊径之外”。

14.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用口语化的词句,贴切地写出词人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

15.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的句子是“,、!”16.梧桐是古诗词中凄凉悲伤的象征,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描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李清照,辛弃疾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李清照,辛弃疾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词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秋空千里冷淡悲凉辽阔的南国,也不知哪处是它的终点向天边流去的大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有这样的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说词人心中有对领土堕落的忧虑和恼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

这里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心中的愁心中的恨,词篇所以而生动。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词顶用快要西沉的斜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声声哀鸣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出身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土的想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中的“,,,”这几是句直抒胸臆,采用“看吴钩”“拍栏杆”等拥有典型意义的动作,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忿。

而且把激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庸的笔墨之中,内涵深沉,回味无穷。

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中词作者说自己不学不过为吃鲈鱼以饱口腹而返乡求得安闲的张季鹰,而要壮心许国的句子是“,,” 同时作者在这里用典故既写出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代廷的激怒,的确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成效。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词人借用典故否认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表示自己不为私利,而要为国为民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表示全首词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用了一个典故,表示了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解读李清照1.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苦吟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起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2.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圣洁。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神圣。

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繁城。

3.我徜徉在衰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通过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

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

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

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唉!我能拂去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心中荡涤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朔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4
《醉花阴》 1.写词人白天百无聊赖,焚香度日,愁 绪深重 2.黄昏时词人独自饮酒,虽有美景但依 然无法排遣愁绪 3.一语双关,借天气写出词人内心的凄 凉 4.以菊花映衬出词人的憔悴消瘦
1
《醉花阴》答案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
《声声慢》 1.菊花飘零,令人悲伤无奈 2.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不知如何是好 3.口语化的词句,写出词人的孤寂愁苦 4.用叠字写出词人追忆往事的孤寂清冷 5.用花堆积,憔悴损)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5.(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1.请写出李清照《声声慢》中带有“愁”的词句:!2.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3.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5.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而在《声声慢》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6.李清照《声声慢》中“,,?”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

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7.《声声慢》中“,!”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8.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

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9.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却在《声声慢》中不说愁之无尽,而说“,!”,只说自己愁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

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附答案自己整理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1、《醉花阴》中“ , ”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

描绘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给全词奠定了“愁”情感基调。

2、《醉花阴》中
“ , , ”三句,写词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意境萧疏,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3、《醉花阴》中“ , ”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4、《醉花阴》中
“ , , ”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

词人以花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

“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5、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的句子有:
“,”。

6、李清照《声声慢》中
“,,。

”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7、李清照《声声慢》中
“,”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8、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
“ , , !”
9、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 , , ”。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10、李清照《声声慢》中
“ , , ?”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

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11、《声声慢》中“ , ?”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
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12、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
“,、”。

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13、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却不说愁之无尽,而说
“,?”,只说自己愁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

14、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在李清照词《声声慢》中,词人用这一意象表达愁苦的诗句是
“ , 、”。

1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在《声声慢》中,也有三句用黄花表达凄苦情怀的是:
“,,”?
答案: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8、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9、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1、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