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柳林风声》交流课教学活动设计

《柳林风声》交流课教学活动设计

《柳林风声》交流课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环境、细节、情节等分析人物形象;2. 通过故事人物学习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二、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之前的阅读了解了《柳林风声》的故事,梳理了情节,对于这本书的内容也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了这里有鼹鼠、河鼠、獾、蟾蜍等动物。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本书,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根据同学们课前对四个主要角色最喜爱程度的投票,前三位——獾、河鼠、鼹鼠获得“金柳林奖”,第四名蟾蜍获得“金扫帚奖”。

活动一、金柳林奖(一)獾——环境观角色1. 请选獾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投票给他呢?2. 通过视频小百科来了解獾。

3. 通过獾的环境描写了解獾。

獾举着蜡烛,踢里趿拉走在前面,他俩紧随在后,互相会心地触触胳臂肘,表示有好事将临,走进了一条长长的幽暗的破败不堪的过道,来到一间中央大厅模样的房间。

从这里,可以看到另一些隧道,呈树枝状分岔出去,显得幽深神秘,望不到尽头。

不过大厅里也有许多门——厚重的橡木门,看起来很安逸。

獾推开了其中的一扇门,霎时间,他们发现自己来到了一间炉火通红暖意融融的大厨房。

地板是红砖铺的,已经踩得很旧,宽大的壁炉里,燃着木柴,两副很可爱的炉角,深深固定在墙里,冷风绝不会倒刮进来。

壁炉两边,面对面摆着一对高背长凳,是专为喜好围炉长谈的客人准备的。

厨房正中,立着一张架在支架上不曾上漆的木板长桌,两边摆着长凳。

——节选自《獾先生》交流:獾为什么会建造这样的家呢?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獾?小结:从环境中看出这是一个稳重、智慧的獾。

(二)河鼠——细节察角色1. 还有一些同学支持河鼠,请同学们说说你的理由。

2. 通过细节了解河鼠。

“你上哪儿去,鼠儿?”泪流满面的鼹鼠抬头望着他,惊叫道。

“老伙计,咱们去找你的那个家呀,”河鼠高兴地说,“你最好也一起来,找起来或许要费点劲,需要借助你的鼻子呀。

”“噢,回来,鼠儿,回来!”己鼠站起来追赶河鼠,“我跟你说,这没有用!太晚了,也太黑了,那地方太远,而且马上又要下雪!再说——我并不是有意让你知道我对它的那份感情——这纯粹是偶然的,是个错误!还是想想河岸,想想你的晚饭吧!“什么河岸,什么晚饭,见鬼去吧!”河鼠诚心诚意地说,“我跟你说,我非去找你的家不可,哪怕在外面待一整夜也在所不惜。

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案优选全文

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案优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梳理出《柳林风声》中两条故事线索上的主要情节,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2.围绕“友情”“家园”等话题,通过品析相关语段,交流细节,感悟角色之间的友爱与温情,体会“家园”的意义,并能联结生活,由读懂角色的内心到认识自己的内心。

二、教学过程(一)梳理情节,交流感受1.我们都知道,《柳林风声》中实际有两条故事线索。

一条线是讲河鼠、鼹鼠、獾在大河及两岸的田野里的游历,而另一条线是讲蟾蜍的各种荒诞冒险故事,比如,他如何被抓坐牢,如何逃了出来。

这两条线互相交融,直到最后,几个朋友一起帮蟾蜍夺回蟾宫。

现在,我们把这两条线索梳理一下,说说动物们都经历了些什么。

2. 全班共同梳理情节(根据之前的学习单)——▲鼹鼠的经历(点击可看大图)▲蟾蜍的两次历险(点击可看大图)3.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情节是哪个?这个故事中有没有很打动你的地方?【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情节,引导学生唤醒对故事内容的回忆以及查遗补缺,帮助大多数孩子建立对本书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记忆链条。

(二)聊“友情”1.书中像这样相互帮助度过难关的情节很多,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说来听听。

2.你现在对“友情”有什么新的认识吗?【设计意图】围绕“友情”,特别关注一些细节,让他们对友情的理解有更深的体会。

(三)聊“家园”:气息与召唤1.看了这本书,每个读者首先感受到它是在讲友情的故事,这当然没有错,可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讲述家园的故事。

鼹鼠、河鼠、獾、蟾蜍都有自己的家,作者用非常细腻的语言描写了他们的家。

请你快速默读以上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来评价一下它们的家,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的什么特点呢?【设计意图】将家的特点与每个动物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也为后面的关于家园的讨论作了铺垫。

2.在动物们心目中,家到底是什么呢?它们对自己的家有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谁来跟老师配合朗读,并说说这是谁的心声?▲河鼠的心声▲獾的心声3.除了这样直接表达自己对家的爱,书中还写到了动物们感受到“家”的气息和家的召唤。

《柳林风声》读书汇报交流课[修改版]

《柳林风声》读书汇报交流课[修改版]

第一篇:《柳林风声》读书汇报交流课《柳林风声》读书汇报交流课雷敏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述:在美丽的英国乡村,鲜花初绽,绿叶吐芽,河水哗哗,百鸟齐鸣。

有一条蜿蜒的河流穿过茂密的柳林,这里住着一大群动物,有和蔼可亲的老獾,机智勇敢的鼹鼠,聪明细心的水鼠,敢于冒险的蛤蟆,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读书交流课——《柳林风声》。

2、齐读课题。

3、这本书大家应该都读完了吧!现在老师想要考考大家,看看谁读书读得最认真。

第一关:我读我猜4、出示问题。

(课件)5、小结:看来大家读书读得很认真,这本书有两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纯洁的朋友情谊”(板书)接下来,今天我们就一起乘着书的翅膀,来获取自己读书的收获。

二、精彩回放1、在这本书中,你认为哪个片段描写得最精彩,请你快速浏览文章,用波浪线标示出来,并写一写简短的批注。

2、指名说。

把你划的读给我们听,读出你的感受来。

3、师:××同学除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条碧波盈盈的河流就在眼前之外,还让我们学到了几种修辞手法。

4、指名说。

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齐读。

5、还有谁愿意分享他的精彩片段?6、这是水鼠的出场,是对它的(齐答外貌描写)。

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外貌描写必不可少。

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新朋友,他定睛看时,7、还有谁愿意说说你的?为什么你喜欢这一段?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对笔下人物心理动态的把握,只有描绘出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我们才能像小说的作者一样塑造出生动、鲜活的人物。

8、还有吗?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也对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写作技巧。

9、课文中好像还有几首小诗吧?谁找到了?对这首诗,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三、真情告白在这本书中,哪个人物你最喜欢?说出其中的一个,并阐明理由。

(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四、展示平台1、过渡:有人说,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书读完了,我们有哪些收获呢?我们一起来通过如下的方式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柳林风声整本阅读教案

柳林风声整本阅读教案

柳林风声整本阅读教案教案标题:柳林风声整本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柳林风声》这本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柳林风声》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问:提出一些关于柳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柳林在故事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阅读:1. 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阅读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如关键词标记、理解上下文等。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部分内容,并记录下关键词和重要细节。

3. 全班讨论:小组成员互相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理解,全班共同探讨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理解:1. 情节图谱:学生根据阅读内容,绘制一个情节图谱,包括故事的起承转合和高潮部分。

2. 角色分析: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并与其他角色进行比较。

3. 主题探究:学生讨论《柳林风声》中的主题,如友情、家庭、成长等,通过举例和引用书中的片段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评价:1. 小组演绎:学生分组进行剧本创作,根据书中的情节和角色进行演绎,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2. 写作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读后感或书评,表达对《柳林风声》的评价和建议。

延伸:1. 作品对比:学生选择另一本类似主题的书籍,与《柳林风声》进行对比,分析两本书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作者研究: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柳林风声》作者的其他作品和写作风格,拓宽自己的阅读领域。

教案评估: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检测学生对《柳林风声》的理解程度和阅读技巧。

2.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剧本演绎和写作任务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阅读推广: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学,推广《柳林风声》这本书。

2. 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角落等,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交流平台。

柳林风声阅读教学设计

柳林风声阅读教学设计

柳林风声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小说《柳林风声》为基础,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包括文本分析、语言运用、情节解读和主题探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柳林风声的封面,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并启发他们的思考,引出本次课的主题和目标。

二、文本分析(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说的开头,并进行分析。

通过解读文字细节、人物描写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共同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情节解读(20分钟)1. 学生阅读小说的中间部分,并根据情节发展,对人物心理变化、冲突和转折等进行解读。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对情节的理解和看法,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小说的可能解读。

四、主题探究(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并鼓励他们通过思辨和推理,找出小说所传递的深层含义。

2. 学生分小组进行主题探究,分析小说中隐含的社会、历史和人生哲理,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适当的证据加以支持。

五、写作任务(20分钟)1. 学生根据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进行个人写作。

要求学生以故事中的一个情节为基础,展开想象,写下他们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以故事延续、修改结局或者从其他角度重新书写的方式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尽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才华。

六、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互动和点评。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布置下一步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积极阅读和写作。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以及写作作业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教学效果。

《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教案

《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教案

《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教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学教学习馆,在这个充满书卷香气的环境中,一起开启今天的阅读之旅。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都爱读书吗?(爱,非常好,相信大家都是喜欢阅读的孩子,阅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谁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喜欢的书籍?平时阅读习惯是怎样的?爸爸妈妈支不支持?)(不爱。

我相信会有一些小朋友,一看到书就心烦,一看书就想睡觉。

其实,你并不是不爱读书,只是不知道阅读的方法。

这节课上,老师希望你能认真思考、大胆猜想、积极回答问题。

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的)好的,我们言归正传,正式开启今天的阅读之旅,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故事呢?——《柳林风声》。

一、观察封面先观察一下这本书的封面,看一看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封面上有书名)(有四个动物,这四个动物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所以这是一部童话故事,刚才有同学说到喜欢读童话故事,那么这节课的内容一定会让你无比兴奋的)(书的作者,作者是肯尼斯.格雷厄姆)二、介绍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是一位童话作家,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童年很不幸,5岁的时候丧母,随后,父亲也去世了,几个兄弟由亲戚收养。

而作者是由他的外公外婆抚养长大,他小的时候流连在美丽的田野风光中,后来就以自己生活的地方为原型撰写了《柳林风声》,故事中的鼹鼠、河鼠、獾和癞蛤蟆先生就像他的伙伴们一样。

你想看看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我们一起走进书籍,探索神秘的故事。

三、介绍目录想快速了解故事的内容,我们可以怎样做?对,看书的目录。

这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

四、介绍主人公刚才在观察封面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本书一共有四个主人公,他们分别是:蟾蜍(又叫癞蛤蟆)、河鼠、獾、鼹鼠。

(这些名字有点难认,谁来给大家再读一读?)他们是森林中的好朋友,也是邻居。

那下面这四个地方都是谁的家呢?大家可以猜猜看。

(河岸边的洞穴是河鼠的家;野林里的地下洞穴是獾先生的家;豪华的蟾宫是蛤蟆的家;温馨的地下小屋是鼹鼠的家。

柳林风声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柳林风声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阅读笔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Part Four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 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与主题相关的 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 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添加标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感 引导学生感受柳林风声中的美和诗意 帮助学生理解友谊和家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Part Three
教学内容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的特点 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梗概 故事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人物角色
鼹鼠:勇敢、善良、 乐于助人
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选 取适合学生阅 读的课外读物, 如《柳林风声》

教学过程:通过 阅读、讨论、写 作等方式,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作 品,提高阅读能 力和文学鉴赏水

教学评价:通 过课堂表现、 作业、测试等 方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
和阅读能力
巩固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 所学知识
复习回顾:回顾所学内容, 加深记忆
Part Six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符合课程要求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够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反馈
提供反馈
引入多媒体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加强课堂互动,提 高学生的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5《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教学

5《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教学

5《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教学《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教学教案南京营汝阳县三屯镇中心小学陈晓亚故事简介:《柳林风声》是一个由柳林河流以及稳重老练的獾、聪明细心的河鼠、机智勇敢的鼹鼠和自高自大的癞蛤蟆构成的神奇世界。

本书讲述了柳树林中动物们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四个要好的动物朋友——鼹鼠、河鼠、獾和蛤蟆在风光旖旎的河畔所经历的曲折刺激的冒险故事。

傲慢的蛤蟆靠着富裕的祖传家产,挥霍浪费连自己的家都没有了。

最后在他的三个好朋友帮助下他把家产夺了回来,从此癞蛤蟆再也不挥霍浪费且骄傲自大了。

这是一部充满田园牧歌风情的经典童话,作品中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细腻入微的描写成功塑造了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那忠厚善良的鼹鼠、聪明热情的河鼠、老成稳重的獾、冒失疯狂的蛤蟆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他们在河畔柳林间结下的真挚友情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

教学目标:1、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聊书”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乐于分享。

2、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3、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感受故事中浓浓的友情,培养互相帮助、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精彩回放。

俗话说;“开卷有益”,意思是只要读书就会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我们一起阅读了《柳林风声》一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吧!二、走进书中角色,感受读书快乐片段一:和善的獾把他俩推到一张高背长凳上坐下,给他们拿来睡衣和拖鞋,还亲自用温水给鼹鼠洗小腿,用胶布贴住伤口,直到小腿变得完好如初。

片段二:哎呀,水好冷呀,浑身都湿透啦!他往下沉……沉……水在耳朵里轰轰直响。

这时,一只强有力的爪子抓住了他的后脖颈儿,是河鼠。

河鼠在后面推着那个可怜巴巴的动物,游到岸边,拽出水来,安顿在岸上。

片段三:力大无穷的獾,胡须根根倒竖,手中的大棒在空中虎虎生风;脸色阴沉的鼹鼠抡着木棒,高呼战斗;河鼠腰间鼓鼓囊囊塞满了各式武器,坚决果敢,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林风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梳理出《柳林风声》中两条故事线索上的主要情节,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
2.围绕“友情”“家园”等话题,通过品析相关语段,交流细节,感悟角色之间的友爱与温情,体会“家园”的意义,并能联结生活,由读懂角色的内心到认识自己的内心。

二、教学过程
(一)梳理情节,交流感受
1.我们都知道,《柳林风声》中实际有两条故事线索。

一条线是讲河鼠、鼹鼠、獾在大河及两岸的田野里的游历,而另一条线是讲蟾蜍的各种荒诞冒险故事,比如,他如何被抓坐牢,如何逃了出来。

这两条线互相交融,直到最后,几个朋友一起帮蟾蜍夺回蟾宫。

现在,我们把这两条线索梳理一下,说说动物们都经历了些什么。

2. 全班共同梳理情节(根据之前的学习单)——
▲鼹鼠的经历(点击可看大图)
▲蟾蜍的两次历险(点击可看大图)
3.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情节是哪个?这个故事中有没有很打动你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情节,引导学生唤醒对故事内容的回忆以及查遗补缺,帮助大多数孩子建立对本书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记忆链条。

(二)聊“友情”
1.书中像这样相互帮助度过难关的情节很多,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说来听听。

2.你现在对“友情”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设计意图】围绕“友情”,特别关注一些细节,让他们对友情的理解有更深的体会。

(三)聊“家园”:气息与召唤
1.看了这本书,每个读者首先感受到它是在讲友情的故事,这当然没有错,可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讲述家园的故事。

鼹鼠、河鼠、獾、蟾蜍都有自己的家,作者用非常细腻的语言描写了他们的家。

请你快速默读以上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来评价一下它们的家,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的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将家的特点与每个动物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也为后面的关于家园的讨论作了铺垫。

2.在动物们心目中,家到底是什么呢?它们对自己的家有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谁来跟老师配合朗读,并说说这是谁的心声?
▲河鼠的心声
▲獾的心声
3.除了这样直接表达自己对家的爱,书中还写到了动物们感受到“家”的气息和家的召唤。

(1)从老獾家回来的路上,突然,鼹鼠仿佛听到了一阵呼声——
讨论:当听到家的召唤的时候,鼹鼠有怎样的反应? 他不是很向往外面的精彩世界吗?自从钻出地洞后,他很喜欢结识新的朋友,对一切没见过没经历过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为什么在听到家的召唤后,这么悲伤这么自责?
(2)被关进地牢的蟾蜍极度绝望,绝食了好几个星期,狱卒简直拿他没办法。

这时,狱卒的女儿进来了——
讨论:为什么狱卒女儿的一份土豆加卷心菜、一份烤面包就让蟾蜍的情绪一下子转变了?
(3)有一次,河鼠无意中听到了燕子的话,让他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想法,还有一只航海鼠在一直不停地劝说他,可是,尽管他心中震颤不已,还是没有选择出发。

讨论:河鼠最终有没有去南方?为什么?
4.你在什么情况下也感受过“家”的召唤? 你在什么情形下会特别想家,觉得家在呼唤你回去?或者,不一定是家,你曾经旅游过的地方也行,你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一个地方的特别气息,感受过它对你的召唤?
【设计意图】:对大自然及田园生活的讴歌是本书一个更大更深的主题,但是,
对“家园”主题的体会是孩子们理解上的一个难点,所以,这部分的设计从动物
们对家的感受入手,拎出一些表达这几个动物感受到家的气息与召唤的描写(包括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的),引导孩子们体会动物们对家园的眷恋。

(四)聊“角色”:成长与“自然”
1. 角色印象
现在,我们要开始聊聊这本书的角色了。

首先,说一说,故事里的几位主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自己来说说吧。

① 鼹鼠② 河鼠③ 獾④ 蟾蜍
2. 讨论:故事中四个主人公,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有你不喜欢的吗?说说理由。

在这四个动物中,你觉得你身上有谁的影子?你有没有找到生活中亲朋好友的身影?
3. 心中的“自然”
我发现,大家都会喜欢河鼠,喜欢鼹鼠,喜欢獾,却没有人喜欢蟾蜍。

我想,是不是因为你们都觉得他有一身的毛病,但在说到你身上有谁的影子时,你可能又会觉得自己身上有蟾蜍那样的爱冒险或喜新厌旧的特点。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评价蟾蜍这个角色呢?
从上面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蟾蜍此时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吗?
我们看到了这只蟾蜍他对重回家园充满喜悦,他依旧充满英雄情怀,但是他开始正视缺点,努力改变自己。

一只小小的蟾蜍,打动了我。

其实,这样的蟾蜍就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比如不守规则,比如偷点懒,这是我们心中的“自然居民”,每个人都会有,所以不必惊慌,也不必不好意思谈论它。

我们要做的是清楚地了解自己心中的这些“自然居民”,让他们安静,不出声,不闹腾。

【设计意图】:对故事中的四个主角进行评议,特别是看到他们的成长;对蟾蜍这个角色作重点分析,避免扁平化评价,引导孩子接受角色以及自己的不完美,正确安放自己心中的“自
然居民”。

(五)教学总结与延伸
另外,我们还可以再深入地思考一下,大自然是所有动物的家,也是我们人类的家。

你感受过大自然这个“家”对你的召唤吗?读了这本书,你是否可以重新思考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呢?
《柳林风声》确实是一部好书,非常值得大家多读几遍,多品几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