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桩沉降计算_JGJ94-2008

合集下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s2 0 0 8北京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桩基础设计、施工经验,吸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桩基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或验算、桩基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筑都方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大学。

最新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WORD版)

最新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WORD版)

附录D Boussinesq解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D.0.1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应按表D.0.1-1、D.0.1-2确定。

注:a——矩形均布荷载长度(m);b——矩形均布荷载宽度(m);z——计算点离桩端平面垂直距离(m)。

续表
D.0.2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表D.0.2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100
101
102
D.0.3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应按表D.0.3确定。

表D.0.3-1 ()d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103
104
105
D.0.4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应按表D.0.4确定。

表D.0.4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
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勘误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勘误表
G.G.Meyerhof(1988)指出,。。。。。
5.3.8
259
混凝土敞口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与实心混凝土预制桩相同的是,桩端阻力由于桩端敞口,类似于钢管桩也存在桩端的土塞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同的是,混凝土管桩壁厚度较钢管桩大的多,计算端阻力时,不能忽略管壁端部提供的端阻力,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管壁端部的端阻力,另一部分为敞口部分端阻力。对于后者类似于钢管桩的承载机理,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λp,λp随桩端进入持力层的相对深度hb/d而变化(d为管桩外径),。。。
4.2.3-3
23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4.2.3-C),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图4.2.3-C)。
4.2.6
24
联系梁
连系梁
5.3.8
39
当hb/d<5时,λp=0.16hb/d(5.3.8-2)
当hb/d≥5时,λp=0.8(5.3.8-3)
当hb/d1<5时,λp=0.16hb/d1(5.3.8-2)
当hb/d1≥5时,λp=0.8(5.3.8-3)
5.4.4-3
46
表5.4.4-2,注3,桩基固结沉降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
勘误表
1、正文部分
条目
页码
原文
修改
3.4.6-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灌注桩:4.1.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得小于50mm。

6.1.4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

6.2.6粗骨料可选用碎石,其骨料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三分之一。

6.2.7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直径大于1000m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立方米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1组试件:直径大于1000m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立方米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

6.3.2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00m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00mm以上;2.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3.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

25:含砂率不得大于8%;粘度不得大于28s;4.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用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6.3.9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2.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3.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6.3.26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置导管或气泵管二次清孔,并应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等检查,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6.3.27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每立方(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3.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1)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1)

3)、检查控制灌注桩成孔质量:按成孔方法不同,成孔 允许偏差有不同,从桩径、垂直度、桩位控制。
成孔方法 桩径允 许偏差 (㎜) 垂直度允 许偏差 (%) 桩位允许偏差(㎜) 1~3根桩、条形 桩基沿垂直轴线 方向和群桩基础 中的边桩 d/6且不大于100 100+0.01H 1 70 100 -20 ±50 ±20 1 0.5 1 70 50 100 条形桩基沿轴 线方向和群桩 基础中的中间 桩 d/4且不大于 150 150+0.01H 150 150 150 150 200
五、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 • • • 施工前检验: 施工前检验: 1、施工前应严格对桩位进行检验。 2、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1)混凝土拌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 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进行检查; • 2)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 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 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二、桩基的构造 1、基桩构造
• 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 • ①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 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 ②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 于35㎜,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不得小于50㎜;
二、桩基的构造 2、承台构造
• 1)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500㎜;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 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多层建筑墙下 布桩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
• 2、承台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 、承台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
• 1)承台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与检查记录; )承台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与检查记录; • 2)桩头与承台的锚筋、边桩离承台边缘距离、承台钢筋保护层记录; )桩头与承台的锚筋、边桩离承台边缘距离、承台钢筋保护层记录; • 3)桩头与承台防水构造及施工质量;承台厚度、长度和宽度的量测 )桩头与承台防水构造及施工质量;承台厚度、 记录及外观情况描述等。 记录及外观情况描述等。

(精品文档)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条文说明(完整版)

(精品文档)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条文说明(完整版)

Ⅰ总则1.0.1~1.0.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实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的目标,应综合考虑下列诸因素,把握相关技术要点。

1地质条件。

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分布特征和土性、地下水赋存状态与水质等,是选择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及抗浮设计等的关键因素。

因此,场地勘察做到完整可靠,设计和施工者对于勘察资料做出正确解析和应用均至关重要。

2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与荷载特征。

不同的上部结构类型对于抵抗或适应桩基差异沉降的性能不同,如剪力墙结构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排架结构适应差异沉降的性能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

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决定桩基设计等级的依据之一;荷载大小与分布是确定桩型、桩的几何参数与布桩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地震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制约桩的设计。

3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

桩型与成桩工艺的优选,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要求前提下,尚应考虑成桩设备与技术的既有条件,力求既先进且实际可行、质量可靠;成桩过程产生的噪声、振动、泥浆、挤土效应等对于环境的影响应作为选择成桩工艺的重要因素。

4注重概念设计。

桩基概念设计的内涵是指综合上述诸因素制定该工程桩基设计的总体构思。

包括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布桩、承台形式、是否设置后浇带等,它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

概念设计应在规范框架内,考虑桩、土、承台、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既满足荷载与抗力的整体平衡,又兼顾荷载与抗力的局部平衡,以优化桩型选择和布桩为重点,力求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实现节约资源、增强可靠性和耐久性。

可以说,概念设计是桩基设计的核心。

2 术语、符号2.1 术语术语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为基础,根据本规范内容,作了相应的增补、修订和删节;增加了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承台效应系数、灌注桩后注浆、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3.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完整勘误表

3.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完整勘误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1.正文部分页码 条目 原文勘误153.4.6‐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或搅拌流动性水泥土回填;22 4.2.1‐1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2 4.2.1‐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23 4.2.3‐3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 4.2.3‐c ),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图4.2.3‐c )。

24 4.2.6 联系梁连系梁295.2.5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条形承台计算……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31 5.3.32sk p ——桩端……折减后,再计算sk p ;2sk p ——桩端……折减后,再按式5.3.3‐2、式5.3.3‐3计算sk p ;表5.3.3‐2 sk p (MPa )2sk p (MPa )37 5.3.6顺第5行 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对于扩底桩的扩大头斜面及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 395.3.8当d h b /<5时,d h b p /16.0=λ(5.3.8‐2)当d h b /≥5时,8.0=p λ(5.3.8‐3)当1/d h b <5时,1/16.0d h b p =λ(5.3.8‐2) 当1/d h b ≥5时,8.0=p λ(5.3.8‐3)2.条文说明部分新增勘误。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1.正文部分页码 条目 原文勘误153.4.6-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或搅拌流动性水泥土回填;22 4.2.1-1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

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

22 4.2.1-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 ,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

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 ,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

23 4.2.3-3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 4.2.3-c ),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图4.2.3-c )。

24 4.2.6 联系梁连系梁295.2.5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条形承台计算……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31 5.3.32sk p ——桩端……折减后,再计算skp ;2sk p ——桩端……折减后,再按式5.3.3-2、式5.3.3-3计算skp ;表5.3.3-2 skp (MPa )2sk p (MPa )37 5.3.6顺第5行 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 对于扩底桩的扩大头斜面及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395.3.8当d h b /<5时,d h b p /16.0=λ (5.3.8-2) 当d h b /≥5时,8.0=p λ (5.3.8-3)当1/d h b <5时,1/16.0d h b p =λ(5.3.8-2) 当1/d h b ≥5时,8.0=p λ(5.3.8-3)2.条文说明部分41表5.3.10注:干作业钻、挖孔桩,pβ按表列值乘以小于 1.0的折减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沉降计算_JGJ94-2008
16层住宅楼 11-1层
桩形状:圆形
桩直径d或边长b:0.70m土层沉降计算表格桩面积Ap:0.385m2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3973.43KN
下承台底的平均附加压力F:197190KN
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应力P0:313Kpa
地上层数16地下层数1
实际承台长度Lc:35m
实际承台宽度Bc:18m
承台总面积A:630.00m2
基础长宽比Lc/Bc: 1.94
总桩数n:49
桩长L:30m
桩距Sa: 3.59m
是否规则布桩?是附加应力σz:217.85Mpa
距径比Sa/d: 5.1自重应力0.2σc:238.68Mpa
长径比L/d:42.9沉降计算长度Zn判断:OK
短边布桩数nb:5
C0:0.101
C1: 1.576
C2: 6.356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ψe:0.417
平均压缩模量Es:21.8Mpa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0.632
桩基中心点沉降量S:63.04mm
注:1、对于采用后注浆施工工艺的灌注桩,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应根据桩端持力土层类别,乘以0.7(砂、砾、卵石)~0.8(黏性土、粉土)折减系数;
2、饱和土中采用预制桩(不含复打、复压、引孔沉桩)时,
应根据桩距、土质、沉桩速率和顺序等因素,乘以1.3~1.8 挤土效应系数,
土的渗透性低,桩距小,桩数多,沉降速率快时取大值。

蓝色区域表示手填内容或选择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