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合集下载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护理程序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护理程序
5.查看实验室检查结果,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根据需要安排陪护1人

术前检查准备
(入院1-2天)
1.遵医嘱留取标本(异常血指标、尿、便)。
2.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肢足趾活动
3.进行饮食指导
4.给予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指导及手术治疗有关的护理。

术前准备
(术前பைடு நூலகம்)
2.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情况,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根据护理等级指导活动。
4.完成基础护理。

出院
1.出院指导.
2.征求意见
4.做好心理护理。
5.准备术后用物:一次性尿垫,大小便器,浴巾。
6.术前晚保证患者良好睡眠

术日
1.晨禁食水。
2.准备各种术中用物
3.床单位准备,麻醉床,床旁备好氧气,预防压疮贴膜。
4.术毕接病人,做好术后病情观察。
5.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
6.患肢给予软枕抬高,严密观察患肢石膏松紧程度,患肢感觉运动、肿胀程度及血循环。

术后1-3
1.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
3.观察患肢伤口敷料渗出情况,石膏松紧程度,患肢感觉运动、异常时及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4.指导患者床上活动的方法、指导患肢足趾活动。
5.按一级护理要求完成基础护理项目。
6.饮食指导。

术后4日以后
1.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护理程序
序号
护理阶段
护理程序

入院时
(入院当天)
1.主班护士热情招待,建立入院病历,通知医生。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解读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解读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解读汇报人:日期:contents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概述•加速康复理念与临床路径•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详解•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效果评估与优化•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目录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概述01三踝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三踝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

三踝骨折多由高能创伤引起,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

由于骨折涉及关节面,治疗不当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后果。

定义和背景背景定义对于三踝骨折伴有明显移位、关节面不平整、保守治疗无效或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适应症对于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局部感染、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手术可能存在较高风险,需谨慎评估。

禁忌症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步骤包括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复位骨折、安置内固定物、缝合切口等步骤。

手术中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等。

手术目标通过切开骨折部位,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实现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手术关键点准确的骨折复位、稳定的内固定、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手术基本原理加速康复理念与临床路径02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手术应激和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快速康复加速康复需要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康复师等多个学科共同合作,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

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理念简介通过标准化的临床路径,减少不必要的诊疗行为和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效率。

提高效率改善预后患者需求加速康复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和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加速康复成为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途径。

030201为何需要加速康复临床路径制定流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左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左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12月 第7卷 第4期64左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郝晓东,李强,王跃文(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1 病情介绍患者,女性,44岁,主因“左外踝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于2020年8月10日入院。

患者入 院前2个月洗澡时不慎跌倒,伤后就诊于“三空正 骨医院”,诊断为:“左侧腓骨下段骨折”,行手法复位石膏制动后,疼痛减轻、肿胀逐渐消退。

后于人民医院复查,X 线片显示:左踝关节陈旧性骨折,骨折移位。

患者及家属为进一步诊治,后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经诊查后,以“左外踝陈旧性骨折”收入院。

患者病程中无胸闷气短,头晕头痛、腹部不适症状,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图1)。

入院查体:患者拄拐步入病房,左踝关节周围肿胀,局部无淤青及皮肤破溃,左下肢无明显水肿。

触:左踝关节外侧触痛及压痛明显,轴向叩击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闻及骨擦音。

动:左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左足趾活动存在。

量: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皮肤感觉正常,足趾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5 s。

图1 入院X 线片显示左外踝陈旧性骨折2 手术步骤患者全麻平稳后,取平卧位于手术床上;左大腿根部绑止血带,左下肢常规碘伏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手术单;取左外踝纵行切口长约10 cm ,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剥离肌肉、骨膜直达骨折端,钝性分离腓骨长短肌,显露骨折断端;见骨折端已形成纤维骨痂,去除纤维骨痂,断端刷新;视下复位腓骨骨折端,见骨折复位满意,用两根2.0克氏针临时固定;C 臂CT 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放置锁定型钛板,见钛板与骨面贴附良好,共拧入7枚螺钉固定骨折,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再次透视可见骨折复位佳,内固定物位置良好;冲洗切口,充分止血,放置引管一枚,依次关闭各层切口,术中出血约80 ml ,手术时间60 min ,术毕返回病房,监护对症治疗(图2)。

图2 术中病例图片注:A.切开皮肤及筋膜;B.显露骨折断端;C.骨折端成纤维骨痂;D.断端刷新;E.复位后放置外踝锁定型钛板;F.断端植骨。

手术讲解模板: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2)踝关节骨折脱位伴有腓骨碎裂,需 用钢板固定,恢复距腿角及外踝外弯曲度。 前联合韧带如有撕裂,可予缝合或螺钉固 定。内踝如有骨折,一并处理。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3)腓骨中段骨折则用钢板固定,前联 合韧带从外踝附着处撕脱,可用小螺钉或 钢丝缝合。后外侧折块整复后用前后方向 的拉力螺钉固定,以稳定踝穴。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可。 如骨折较高,横向螺钉固定亦可。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3)如骨折片较小,无法拧入螺钉,或 可能拧碎骨片,则用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 固定。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4)如骨片极小,则一层缝合撕裂的软组织即可(图3.5.10.1-11)。 (5)冲洗后,分层缝合,短腿石膏固定于踝90°~95°位。
注意事项: ⑵三踝骨折应先取俯卧位,复位内固定后 踝骨折,复位时助手应将伤足向前牵引。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术后处理:
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用石膏托外固定于功能 位(踝屈90°,足中立),抬高伤肢。术后 10~14日拆线,换管形石膏固定,即可持 拐下地,不负重行走。8~10周后骨折多 已愈合,可去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但 半年内应注意避免扭伤。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上方 另做小切口(图3.5.10.1-15)。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注意事项:
1.术中必须注意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复位 后,应将踝关节作背伸及跖屈活动,观察 活动有无障碍。如有障碍,提示复位不良。 有条件时,复位后摄正、侧位x线片,证 实解剖复位后再用螺钉内固定。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3)联合韧带断裂予以缝合修复。

手术讲解模板: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2.切口、显露 沿内踝前外侧作弧形切口, 长约4~5cm,下行向后绕过内踝远端。切 开皮下组织时,注意勿损伤大隐静脉及隐 神经。向后翻开皮瓣,即可显露骨折,骨 折远端经常向前移位。分离内踝后侧时注 意勿伤及胫后肌及其腱鞘。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注意事项: ⑴双踝骨折先行内踝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外踝骨折可试手法复位,如失败,再行切 开复位。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注意事项:
⑵三踝骨折应先取俯卧位,复位内固定后 踝骨折,复位时助手应将伤足向前牵引, 先整复距骨的后脱位,并在牵引下术者复 位和内固定后踝;然后改仰卧位,复位固 定内、外踝。
注意事项:
1.术中必须注意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复位 后,应将踝关节作背伸及跖屈活动,观察 活动有无障碍。如有障碍,提示复位不良。 有条件时,复位后摄正、侧位x线片,证 实解剖复位后再用螺钉内固定。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注意事项:
2.临床上多见双踝或三踝骨折,而且常合 并胫腓关节分离或距骨脱位。因此,应结 合具体骨折,灵活应用。一般原则大致如 下: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3.踝关节骨折多用螺钉作内固定,术前应 根据x线片选妥长短合适的螺钉。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一)内踝骨折
手术资料: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仰卧位,患肢外旋;或侧卧于患 侧,两膝间垫以软枕,双足分开,使伤侧 内踝向上。
手术步骤:
3.复位 复位前,先用巾钳夹住骨折块稍 加牵引,显露关节腔,清除腔内血肿和碎 骨屑,仔细探查骨折端间有无软组织嵌入, 如有软组织嵌入,应作分离后取出。复位 时,助手牵引,术者用巾钳夹住骨折块帮 助复位,并纵向夹住骨折两端保持复位。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ppt课件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ppt课件
病因包括骨质疏松、骨折疏松带等内在因素以及意 外事故、运动损伤等外在因素。
骨质疏松患者骨质脆弱,易发生骨折;骨折疏松 带指骨小梁稀疏、断裂,导致骨质强度降低。意
外事故、运动损伤等外因可导致骨折发生。
02
临床特征
主要症状与体征
踝部疼痛、肿胀、瘀斑和青紫 。
踝关节活动受限,无法承重或 行走。
踝关节局部压痛明显,可有骨 擦感或异常活动。

手术操作规范
02
医生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注意无菌操作,减少手术时间
和术中出血量,以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术后处理
03
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常规的换药和拆线等处理,同时配合医生
进行康复训练和复查。
术后处理与康复指导
疼痛管理
术后需要进行充分的疼痛控制, 可采用药物、物理治疗等方式缓 解疼痛。
康复指导
手术方法与固定物选择
手术方法
通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为踝关节前外侧切口,能够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并便于手术操作。
固定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钢板、螺钉、克氏针等内固定物进行固定,同时 可配合外固定支架进行辅助固定。
手术操作流程优化
麻醉方式选择
01
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随访计划
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调整 康复计划及建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5
临床路径表单
术前评估与宣教表单
术前评估
应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 手术风险和预后。
宣教内容
应包括术前注意事项、手术必要性、手术流程、术后康复计划等内容,同时 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焦虑和不安。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前-外展型Ⅲ度踝关节骨折15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前-外展型Ⅲ度踝关节骨折15例

上 。其 次 , 修复 踝 关 节 前 侧 关 节囊 , 后 是 内踝 固 要 然 定 或修 复 内侧 三 角韧 带 。如 果 内侧 三 角 韧 带 完 全从
持 。旋前外展 Ⅲ度踝关节骨折 的损伤机 制为足在
受 伤时处 于旋 前位 , 距骨 在踝 穴 内受 到强力 外 展 的外
距骨上撕脱 , 使用锚钉 修复 , 固定 确切 , 期效果较 后 好, 并且修复后要检查踝穴的稳定性 。切开复位 内固 定治疗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 , 以实现骨折解剖复 可
除, 但是不能消除骨 内静脉瘀滞和降低骨 内高压。因
而, 行针刀治疗时除 了在病变部位行松解术外 , 还应
在病 变部 位行 钻 孔 减 压术 。用 针 刀 在松 解 处 于骨 面
周未愈者需再行 第 2次针 刀治疗 , 一般最 多治疗 3
次, 3次无改 善者 宜改用 其他 方法 进行 治疗 。
正骨 2 1 0 1年 7月 第 2 3卷 第 7期
( 59 ・ 9・ 总 2 )4

复位 内固定 治疗旋 前 一外展 型Ⅲ度 踝 关节 骨折 1 5例
张勇 , 马雪峰 , 贾斌 , 国庆 , 曹 刘彦勋
( 东省深圳平 乐骨伤科 医院 , 东 深圳 5 8 1 ) 广 广 10 0
或 4 0m 的螺 钉 固定 内踝 骨 折 , . m 较小 的 内踝
图 3 旋前 一外展型 I 度踝关节 骨折 术后 x线片 I I

5 ( 50 0・总 3 )
中医正 骨 2 1 0 1年 7月第 2 3卷第 7期 关 节炎 的发生 率会 明显 增 加 』 a e 。R msy等 早 已证 明距 骨 向外移 位 1BT 胫 距 关 节 接触 面积 减 少 4 % I, I 2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Sep28(18)踝关节骨折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绝大多数患者骨折累及距下关节,目前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存在很多争议,随着影像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者在研究中主张采用切开复位治疗[1,2],我院在踝关节骨折Sanders分型II~IV患者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治疗。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男30例,女12例,年龄18~72(43.5±6.8)岁,均在伤后2w内入院。

患者均为闭合骨折,35例单侧,7例双侧。

15例坠落伤,10例车祸伤,7例重物压伤,10例其他。

10例合并胸腰椎骨折,3例合并四肢长管骨折。

依照Sanders分型标准,9例II型,20例III型,13例IV型。

1.2方法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可塑性太钢板内固定治疗。

手术前拍摄X线片和CT片,并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

患者入院后抬高患肢,静脉注射甘露醇,并敷活血化瘀膏。

术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抗生素。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腰硬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规大腿根部止血。

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侧卧位或者俯卧位,锐性切开足跟皮下组织,注意保护外侧皮神经,交替使用电刀和手术刀片剥离,根据显露情况,采用2.5mm克氏针钻入辅助显露。

牵开软组织皮瓣,观察踝关节骨折情况,撬拨复位踝关节内骨折块,纠正畸形。

C臂机透视下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将可塑踝关节钛钢板塑形,与踝关节后部紧贴,螺丝钉固定,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

术后2d 常规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术后1~3d拔除引流管,术后3w拆线,术后1月开始非负重行走,逐渐开始负重行走。

1.3观察指标患者治疗效果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3,4],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75~89为良,50~74为中,小于50分为差,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包括踝、双踝、三踝骨折、踝上骨折和胫骨下关节面前缘骨折等。

这些骨折都可以合并内、外侧副韧带、胫腓联合韧带断裂,还可以合并胫腓下关节分离,或距骨脱位。

踝关节骨折除踝上骨折外,均有关节内骨折,此外,踝关节的关节面比髋关节和膝关节小,但负重则大于髋、膝关节。

因此,踝关节骨折如治疗不当,极易引起损伤性关节炎。

由于上述原因,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要求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部位能经常受距骨体的模造,则骨折愈合后能更符合关节活动的要求。

因此,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较能满足上述要求,可作为踝关节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但手法复位石板和陈旧性骨折等仍需手术治疗。

【适应症】
1.内踝骨折,两骨折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者。

2.双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3.单踝或双踝骨折合并胫腓下关节分离,闭合复位未成功
者。

4.三踝骨折,其后踝骨折超过胫骨下关节面的1/3者。

5.有移动的陈旧性骨折。

【术前准备】
1.骨折部位有明显肿胀者,应抬高患肢促肿胀消退。

2.骨折部位有擦伤或水泡者,应当用注射器将水泡抽瘪,
待擦伤完全愈合,水泡干瘪,表皮脱落后,方可手术。

3.踝关节骨折多用螺钉作内固定,术前应根据X线片选妥
长短合适的螺钉。

【麻醉】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术步骤】
(一)内踝骨折
1.体位:仰卧位,患肢外旋;或侧卧于患侧,两膝间垫以
软枕,双足分开,使伤侧内踝向上。

2.切口、显露:沿内踝前外侧作弧形切口,长约4~5cm,
下行向后绕过内踝远端。

切开皮下组织时,注意勿损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

向后翻开皮瓣,即可显露骨折,骨折远端经常向前移位。

分离内踝后侧时注意勿伤及胫后肌肉及其腱鞘。

3.复位:复位前,先用巾钳夹住骨折块稍加牵引,显露关
节腔,清楚腔内血肿和碎骨屑,仔细探查骨折端间有无软组织嵌入,如有软组织嵌入,应作分离后取出。

复位时,助手牵引,术者用巾钳夹住骨折块帮助复位,并纵向夹住骨折两端保持复位。

4.内固定:较大的骨折块多用螺钉固定,小骨折块只可用
克氏针内固定。

在骨折块中心先钻一孔,然后与胫骨纵轴成45度角,斜向对侧钻孔和拧入螺钉(或钻入克氏针);
陈旧性骨折应作骨钉移植,以促进愈合。

(二)外踝骨折
沿腓骨下段前缘绕过外踝下端作弧形切口,长短根据骨折高低而定,注意勿伤及腓骨肌腱及其腱鞘。

显露骨折块后,按内踝骨折手术步骤将其复位及内固定。

(三踝骨折)
取俯卧位,小腿前面垫沙袋,以便术中活动踝关节。

根据骨折块的位置,作跟腱内或外侧切口,长约6~8cm。

将跟腱拉向一侧,切开腓骨肌与屈长肌间的脂肪组织,将肌肉向两侧拉开(外位屈长肌腱时要注意保护于其内侧的胫后血管、神经),即可显露胫、距骨的后面。

然后u,用巾钳将骨折块复位,再在骨折块的后面施加压力,使两折面紧密接触,并用螺钉内固定。

较大的后踝骨折块可用2枚螺钉加强固定。

【术中注意事项】
1.术中必须注意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复位后,应将踝关节作
背伸及跖屈活动,观察活动有无障碍。

如有障碍,提示复位不良。

有条件时,复位后摄正、侧位X线片,证实解剖复位后再用螺钉内固定。

2.临床上多见双踝或三踝骨折,而且常合并胫腓关节分离或
距骨脱位。

因此,应结合具体骨折,灵活应用。

一般原则大致如下:
①双踝骨折先行内踝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骨折可试手法
复位,如失败,再行切开复位。

②三踝骨折应先取俯卧位,复位内固定后踝骨折,复位时助手应将伤足向前牵引,先整复距骨的后脱位,并在牵引下术者复位和内固定后踝;然后改仰卧位,复位固定内、外踝。

③内踝骨折合并胫腓关节分离和腓骨下段骨折时,应先切开腓骨下端,直视下复位腓骨及胫腓下关节面,用螺钉贯穿固定胫腓下关节,以保证踝穴的正常宽度。

然后切开复位内踝骨折。

【术后处理】
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用石膏托外固定于功能位(踝屈90度,足中立),抬高伤肢。

术后10~14日拆线,换管形石膏固定,即可持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8~10周后骨折多已愈合,可去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但半年内应注意避免扭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