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产妇的健康史、孕产史、分娩中的异常情况、产后恢复情况。

2.评估产妇全身情况,有无寒战、发热、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3.评估产后出血量及初步评估产后出血原因。

4.评估产妇的身心状况。

5.了解辅助检查情况,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

【护理措施】
1.观察产妇面色、表情、神志、四肢皮肤温度及生命体征变化。

2.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加强宫缩能迅速止血;(1)按摩子宫:①腹壁按摩子宫;②腹壁双手按摩子宫;③腹部-阴道双手压迫子宫法;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遵医嘱使用宫缩剂。

(2)应用宫缩剂;(3)宫腔纱条填塞;(4)结扎盆腔血管;(5)髂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必要时协助医师做好刮宫术。

4.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按解剖层次缝合,彻底止血。

5.遵医嘱做好血液实验室检查及配血,必要时与相关科室联系会诊事项。

6.失血性体克的护理按“休克护理常规”相关内容;密切观察子宫收缩、膀胱充盈情况、阴道流血量,做好交接班工作。

6.抢救中应注意关注产妇及其亲属的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和鼓励。

【健康教育】
1.指导产妇掌握自行腹部按摩子宫、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的技能。

2.鼓励产妇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进食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3.做好出院健康教育,了解紧急就诊指征。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尿量、及阴道出血情况、并
详细记录,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计算休克指数,正确评估产妇阴道出血量,观察出血性质、颜色及是否凝固,
积极查找出血原因。

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迅速建立2根以上静脉通道,加快输液速度补充血容量。

做好输血和急救准
备。

给氧,采集动、静脉血标本,备血等。

4.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5.嘱产妇排空膀胱,必要时留置导尿,做好产后监护并记录。

6.嘱产妇注意保暖,保持外阴清洁、严密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如体温、恶露、
宫底压痛等)。

7.指导产妇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增强免疫力。

8.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9.做好产妇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邱**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实用】-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实用】-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

1.护理评估1.1病史评估:评估产妇是否有诱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1.2身体状况评估:评估产妇生命体征及有无休克表现;准确评估产后出血量。

1.3辅助检查: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2.护理问题2.1组织灌注不足2.2有感染的危险2.3恐惧3.护理措施3.1预防产后出血3.1.1做好孕期保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后妊娠,不宜妊娠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提前入院治疗。

3.1.2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应防止产程延长,密切观察产妇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保证产妇充分的休息和饮食;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第三产程应注意观察胎盘、胎膜娩出情况。

3.1.3加强产后观察:产后两小时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伤口情况。

3.2针对病因,迅速止血3.2.1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子宫收缩是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具体有按摩子宫;合理应用宫缩剂;无菌纱布填塞宫腔局部止血,24小时后取出;对于严重持久的产后出血可采取结扎盆腔血管,栓塞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难以控制危及产妇生命的出血可切除子宫。

3.2.2胎盘因素:如因为膀胱过度膨胀影响胎盘排出,应导尿排空膀胱;如怀疑胎盘植入,应考虑手术切除子宫;若是胎盘残留则可进行刮宫术或钳刮术,胎盘粘连可行手剥胎盘。

3.2.3软产道裂伤:止血同时应按照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如有血肿形成应切开清楚血肿然后缝合止血,必要时放置引流条。

3.2.4凝血功能障碍:应在积极止血的同时治疗原发病,根据不同病因,输入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新鲜血浆等。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和纠正休克、观察阴道流血量、产妇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4心理护理:产后出血时,产妇及家属都会表现出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时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心产妇,减轻产妇心理压力;另外应注意与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产后出血病人护理计划

产后出血病人护理计划
5、遵医嘱给予输液或输血、低流量吸氧。
6、使产妇保持心情舒畅,减少或消除其紧张情绪。
7、帮助产妇照顾护理婴儿,协助哺乳。
8、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鼓励下床活动,逐步恢复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
1、医务人员以沉着、冷静、迅速的救治手段,使病人增加安全、信任感。耐心听取产妇的主诉,并给予同情和安慰。
2、给产妇和家属解释出血的原因,告诉有关的病情和采取的有效措施,提供有效信息(如目前出血已控制,正在纠正贫血等)以消除产妇的顾虑,增加信心。
4、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情况及阴道流血量,遵医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记录。
护理措施
1、嘱产妇卧床休息,以减轻疲劳感。
2、将呼叫器及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及之处,以便于拿取。
3、加强巡视,及时发现产妇生活所需,协助其洗漱、穿着、进食、大小便等。
4、嘱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且含铁丰富的食物,以增加营养,鼓励产妇少食多餐。
鼓励家属陪伴,给予关心爱护以增加病人安全感。
3、指导产妇一些放松治疗法,如听音乐、参与照顾婴儿等。
护理措施
1、保持环境清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阴道内或宫腔内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嘱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增加机体抵抗力。
2、监测产妇的休克程度及体温、脉搏、呼吸变化情况。
重点评价
1、监测血红蛋白是否恢复正常。
2、产妇疲劳有否减轻。
3、产妇自理能恢复情况及基除。
重点评价
1、监测体温、脉搏情况。
2、观察恶露及伤口情况。
3、监测血白细胞数变化的情况。
产后出血病人护理计划

妇产科危重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妇产科危重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第二节产后出血【护理常规】产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500毫升以上为产后出血,可因胎盘滞留或残留、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引起。

1、产妇平卧,吸氧,注意保暖.2、严密观察心率、呼吸、血压及阴道出血等,及时补充血容量。

3、如发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现象,立即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及时给药。

4、子宫收缩乏力者,立即腹部按摩子宫,按摩必须待子宫收缩好转,出血控制后才能停止,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缩宫素.5、若子宫收缩良好仍有出血,应进一步检查软产道是否损伤,及时寻找出血原因,对症处理。

6、准备输液,配血、输血及急救物品,正确测量出血量.7、血止后应在产房观察2小时,随时注意观察宫缩、阴道流血及全身一般情况,病情稳定后送产后病房,做好床边交接班,继续观察24小时出血量.8、产后增加营养,酌情纠正贫血,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

【应急预案】1、产后出血≥500ml,按摩子宫(宫缩乏力),通知医师,测血压、吸氧、保暖,开放静脉通路(静脉留置针),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2、正确执行各项医嘱,备好各种抢救用品。

3、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聚血盘),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做好记录,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4、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5、做好交接班工作.【工作流程】【护理常规】妊高征患者血压≥21。

3/14.6kPa(160/110mmHg),蛋白尿≥5g/24h,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先兆抽搐症状称为先兆子痫。

在上述严重征象的基础上进而有抽搐发生,或伴有昏迷,则称为子痫.1、病室要求:病室拉上窗帘,保持病室光线暗淡,患者戴墨镜避光。

床旁备子痫抢救盘,吸痰器.2、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有假牙者取下假牙。

3、特级护理,禁食,防止坠床.4、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和尿量,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正确记录子痫抽搐时间、次数、持续时间及状况。

简述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简述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简述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子宫出血超过500ml的情况,是产妇在分娩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简述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在产后出血的护理中,早期识别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阴道出血的程度和颜色。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给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正确的体位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产妇应保持平卧位,尽量避免转身或过度活动,以减少子宫收缩不良和出血的风险。

护士应帮助产妇调整好体位,并注意观察和记录产妇的体位变化情况。

保持产妇的血容量和血压稳定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护士应监测产妇的输液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以保持产妇的血容量和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护士还应鼓励产妇多饮水,以预防脱水和低血压。

护士还应帮助产妇进行尿潴留的护理。

尿潴留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可能导致子宫充盈不良和出血增加。

护士应监测产妇的尿量和排尿情况,及时处理尿潴留,并教育产妇正确的排尿姿势和排尿方法。

护士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

子宫收缩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护士应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并按需进行子宫按摩。

同时,护士还应监测产妇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及时发现并处理贫血情况。

护士还应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

产后出血对产妇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护士应倾听产妇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帮助。

同时,护士还应向产妇提供关于产后护理、恢复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指导,以帮助产妇尽快康复。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其进行正确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识别和评估、正确的体位、保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尿潴留的护理、子宫收缩的观察和处理、良好的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等措施都是产后出血护理中应注意的重要内容。

通过护士的努力和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并确保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一般有观察病情、保持身心愉悦、注意休息、保持卫生、合理饮食等。

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助于身体早日恢复。

1.观察病情:如果存在产后出血的情况,建议每天观察会阴伤口变化、阴道流血的情况,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

2.保持身心愉悦:女性应保持身心愉悦,不可过度紧张、忧虑、愤怒,否则可能会使不良的情绪刺激身体,从而引起其他不适。

3.注意休息:如果出现该情况,女性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可熬夜或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不适,使出血的情况更加严重。

4.保持卫生:女性应保持外阴的卫生,并定期清洁局部,还应勤换内衣内裤,以免细菌滋生而引发炎症,不利于身体的正常恢复。

5.合理饮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用清淡、营养的食物,而不宜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火锅、烧烤、冰淇淋等,否则可能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预防:(一)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识别并治疗高危妊娠,如妊高征、肝炎、贫血等。

(二)分娩期临产后,维持孕妇正常的营养及水电平衡,防止产程延长,必要时给镇静剂保证孕妇的休息。

第二产程,严格无菌操作,指导孕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作会阴侧切,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胎盘娩出后注射缩宫素,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第三产程,准确测量产后阴道出血量,在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仔细检查软产道,如有裂伤,及时缝合。

(三)产后产后2h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对高危孕产妇,应注意保持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一)协助医生执行止血措施1.宫缩乏力性出血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加强子宫收缩。

若按摩止血效果不理想,及时配合医师做好结扎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术前准备。

2.软产道裂伤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3.胎盘因素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滞留、粘连,可徒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则需刮取胎盘组织,导尿后按摩宫底促使嵌顿的胎盘排出。

4。

凝血功能障碍若发现出血不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抽血作凝血试验及配血备用。

(二)做好失血性休克的防治产妇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尿量,开放静脉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输血;观察会阴伤口情况,进行严格的会阴部护理,观察宫缩及恶露的量、色、味等,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如何进行病情观察,产后检查的目的、时间、意义,以防晚期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异常的护理措施:(一)子宫收缩乏力1。

做好预防加强孕期保健,消除孕妇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加强产时监护,密切注意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病因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

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

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

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

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

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
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

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

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

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

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

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
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

常见因素:外阴组织弹性差,外阴、阴道炎症改变;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软产道检查不仔细,遗漏出血点。

缝合、止血不彻底等。

4.凝血功能障碍
常见原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少数由原发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引起。

5.子宫内翻
少见,多因第三产程处理不当造成,如用力压迫宫底或猛力牵引脐带等。

[1]
产后出血临床表现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可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前、之后或前后兼有。

阴道流血可为短期内大出血,亦可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

一般为显性,但也有隐性出血者。

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不同。

短期内大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

需要注意在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可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此时仍需要严密监测,对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评估出血量并进行积极救治。

临床中往往存在当失血到一定程度出现失代偿表现如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才引起重视,这样失去了最佳救治时机。

此外,如产妇原已患贫血,即使出血不多,亦可发生休克,且不易纠正。

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产后出血诊断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正确的测量和估计。

临床上常用的估计失血量的方法有: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休克指数等。

出血量测量不准确将丧失产后出血的最佳抢救时机。

突然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如软产道裂伤缝合时间长)和未被发现的血肿常常是延误诊治的重要原因。

根据阴道出血时间、数量和胎儿、胎盘娩出的关系,可初步判断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

几种原因常常互为因果。

产后出血治疗
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为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1.止血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1)去除引起宫缩乏力的原因改善全身状况,导尿缓解膀胱过度充盈。

(2)按摩子宫(3)宫缩剂①缩宫素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

给药速度应根据患者子宫收缩和出血情况调整。

静脉滴注能立即起效,但半衰期短,故需持续静脉滴注。

(4)宫腔填塞以上治疗无效时,为保留子宫或为减少术前失血,可行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

注意自宫底及两侧角向宫腔填塞,要塞紧填满,不留空隙,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如出血停止,纱条可于24~48小时后取出。

填塞后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取出前应注射宫缩剂。

(5)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下行支及髂内动脉妊娠时90%的子宫血流经过子宫动脉,结扎双侧上、下行支及髂内动脉,出血多被控制。

以上措施均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机能。

(9)子宫切除是控制产科出血最有效的手段。

各种止血措施无明显效果,出血未能控制,为挽救生命在输血、抗休克的同时,即行子宫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在充分暴露软产道的情况下,查明裂伤部位,注意有无多处裂伤。

缝合时尽量恢复原解剖关系,也应当进行缝合。

血肿应切开,清除积血,缝扎止血或碘纺纱条填塞血肿压迫止血,24~48小时后取出。

小血肿可密切观察,采用冷敷、压迫等保守治疗。

对完全性子宫破裂或不全性子宫破裂立即开腹行手术修补术或行子宫切除术。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1)胎盘滞留或胎盘胎膜残留所致的出血(2)胎盘植入或胎盘穿透已明确胎盘植入者,不要强行钳夹或刮宫以免引起致命行产后大出血。

可以根据胎盘植入面积大小及所在医院条件选择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水囊压迫止血、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止血,如果出血过多且经上述方法止血无效,为挽救产妇生命应及时选择子宫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应在积极救治原发病基础上确诊应迅速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

5.防治休克
(1)发生产后出血时,应在止血的同时,酌情输液、输血,注意保温,给予适量镇静剂等,以防休克发生。

(2)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3)有效的监测可以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估和判断,以利于指导和调整治疗计划,改善休克患者的预后。

(4)在紧急容量复苏时必须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液体复苏治疗时可以选择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

由于5%葡萄糖溶液很快分布到细胞内间隙,因此不推荐用于液体复苏治疗。

6.输血治疗
输血及输注血制品在低血容量休克中应用广泛。

产后出血预防
1.加强产前检查
2.产程中识别产后出血高危因素
3.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4.其他产后2小时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应及时排空膀胱。

产后24小时之内,应嘱产妇注意出血情况。

产后有出血量增多趋势的患者,应认真测量出血量,以免对失血量估计不足。

[3]
(一)护理评估
1. 评估孕产史及健康史,了解分娩全过程;评估产后出血的诱因。

2. 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3.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膀胱充盈情况,观察阴道流血的颜色及量,寻找出血原因。

2. 产后出血多者,应立即输液、输血,给予保暖。

尿潴留者给予导尿。

大出血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

3. 子宫收缩乏力者,遵医嘱使用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为鲜红者,应行产道检查,如有裂伤行伤口缝合,并给予平卧或头低脚高位预防休克。

4. 凡多胎、双胎、晚期妊娠出血的患者,易发生产后出血,应遵医嘱给予宫缩剂。

24小时内密切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5. 嘱咐患者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

嘱咐患者改变体位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6. 休克者按休克护理常规。

7. 给予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三)健康指导
1. 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应对的信心。

2. 指导患者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