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汉大学885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B卷)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1-2013年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武汉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科目代码: 477一、解释概念(20分,每个4分)卫星DNA 复制体逆转座子反式激活因子衰减子与衰减作用二、填空(30分,每空1分,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1. 从病毒到高等生物的研究表明,遗传物质是。
2. 冈崎片段的发现证实了双链DNA的复制,在复制过程中,一条新生链的合成是的,称为链;而另一条链的合成是的,称为链。
3. 大肠菌中有三种DNA聚合酶,其中的pol I的作用是,而pol III的作用是。
pol I和pol III都有的三种活性是、、。
4.由于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要有一段RNA为引物,因此线状的DN A复制后必须存在着5’端缩短的问题。
已发现有一种端粒蛋白称为,它由构成,可以使单链DNA的5’延长。
5. 对DNA损伤有几种修复系统,其中只有修复系统可以造成DNA变异,与这一系统有关的一套基因平时受到一称为的抑制蛋白所抑制,它发挥抑制作用是结合在一段约20bp长的称为的DNA序列上,当DNA损伤时,另一种蛋白质称为把这种抑制蛋白水解后,修复系统的基因才会被激活。
6.真核细胞中有三种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分别合成不同的RNA,RNA pol I负责合成,RNA pol II负责合成,RNA pol III负责合成。
7.大分子互相作用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DNA或RNA之间的互相作用,蛋白质有四种重要的结构花式与大分子互相作用有关,这些结构花式是, , 。
8. NO是气体小分子信号,它可由脱氨产生,它的作用方式是直接与酶作用使产生cGMP(环式GMP)。
9. 真核mRNA的5’ 端通常有帽子结构,3’ 端有polyA。
在polyA上游有一保守序列称为polyA信号,其序列为。
polyA能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是由于:(1) (2) 。
10. G-蛋白关联受体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它的结构特色是,它发挥信号传递作用的两条途径是途径和途径。
分子生物学武汉大学历年试题(截至2022)

分子生物学武汉大学历年试题(截至2022)●实验设计题●分离基因、鉴定功能——PCR、电泳;敲除、高表达●验证核酸蛋白互作——ESMA、ChIP、DNA足迹法、酵母双杂交●大量表达基因/蛋白——基因工程:强启动子/诱导启动子、高拷贝质粒、偏爱密码子●选择实验原理+扩写●2001●名解●卫星DNA●复制体●逆转座子●反式激活因子●衰减子与衰减作用●问答●说出双链DNA复制起始有关的五种重要的酶或蛋白并简述它们的功能。
(15 分)●简述增强子的特点和性质及作用机制。
(10分)●简述真核RNA聚合酶II的转录起始复合物装配过程和转录起始 (15分)●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I是人们熟悉的常用内切酶,它是在大肠杆菌(E.coli)R株中发现的,它被广泛用于分子克隆操作和DNA分析。
pUC质粒是常用克隆载体之一,它的多克隆位点上有EcoRI、BamHI、KpnI、HindIII 等酶切点。
假如要你把一段由EcoRI切割产生的外源DNA段克隆到 pUC 质粒中,并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株来扩增,已知条件是所用的R菌株中只有EcoRI一种限制性内切酶,你设计如何做才能确保成功?为什么?(10分)●2002●问答●简述(或绘图说明)真核细胞RNA聚合酶II转录的起始需要哪些基本转录因子及其装配过程(15分)●简述(或绘图说明)色氨酸操纵子弱化的机制(15分)●在讨论基因家庭时经常提到胚胎、胎儿和成体形成的蛋白质,这些述语是指什么现象?可用什么术语来描述这一类基因家族(5分)●你正在进行 Southern blot 分析,并刚刚完成凝胶电泳部分,下一步是将胶浸泡在NaOH溶液中使DNA变性为单链,为了节约时间,你跳过这一步,直接把DNA 从胶上转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你将标记好的探针与膜杂交,却发现放射自显影结果是一片空白,哪里错了呢?(5分)●2003●名解●Domains and motifs 结构域与基序●Alternative splicing 选择性剪接●Reporter genes 报告基因●The PCR cycle 聚合酶链式反应循环●Restriction mapping 限制酶切图谱●Multiple cloning sites 多克隆位点●DNA libraries DNA文库●Proteomics 蛋白质组学●Replicon 复制子●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简答●请列举三种以上蛋白质纯化技术,并说明不同纯化技术的简单原理。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B.哲学思辨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答案】B【解析】从教育整个历史发展看,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直觉为主的观察时期;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教育研究的发展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
A项的自然类比和C项的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D项的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8题略。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A.《学会关心》B.《生命线》C.《中学道德教育》D.《社会与道德教育》【答案】B【解析】《生命线》是由麦克菲尔等人编制的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
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设身处地》《证明规则》《你会怎么办?》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B.职业迷茫C.职业逃避D.职业道德失范【答案】A【解析】职业倦怠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生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2004,2008,2013--2014年考博真题

四,简答题:16分 1.为什么rRNA分子和tRNA分子比mRNA分子更为稳定? 2.试比较一下原核和真核热休克基因转录起始机制有何异同点?
第1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页
3.请叙述一下你的硕士论文的情况,具体方法,结果和意义等等 4.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后,经电泳检查,发现有脱尾现象,其可能的原因 是什么呢? 五,问答题:33分 1.请叙述原核生物当中从核酸指导到蛋白? 3.请叙述一种从接受信号到调控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1页 共1页
6.分裂间期的早期,DNA处于( )状态 A.单体连续的线性双螺旋分子 B.半保留复制的双螺旋结构 C.保留复制的双螺旋结构 D.单链DNA E.以上都不正确 7、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2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链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 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8.沉默基因座 A.因为沉默子区域的存在与MAT基因座不同 B.在SIR基因产物的作用下,保持转录失活 C.存在几个DNase I超敏位点 D.与DNA复制起点结合在一起 E.因为染色质结构保持转录失活 9.基因组是 A.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分子总量 B.一个二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遗传单位 D.生物体的一个特定细胞内所有基因的分子总量 10、原核细胞mRNA含有几个功能所必需的特征区段,它们是 (A)启动子,SD序列,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茎环结构 (B)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前导序列,由顺反子间区序列隔开的SD序列和OR F,尾部序列,茎环结构 (C)转录起始位点,尾部序列,由顺反子间区序列隔开的SD序列和ORF,茎环 结构
2013年武汉大学673细胞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武汉大学673细胞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翻译与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necrosis答:necrosis的中文名称是坏死,是指当细胞受到意外损伤,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发生,是有别于细胞凋亡的另一种典型方式。
此时细胞内ATP 浓度已下降到无法维持细胞存活的水平,能量的下降使钠钾泵难以运作,细胞通透性增高,钠、钙、水进入细胞内,钾排除细胞外。
与此同时,糖酵解造成糖原减少,乳酸增多,细胞内酸度增加,内质网损伤,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进一步导致溶酶体膜损伤,各种水解酶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使得细胞内其他结构的损伤进一步加重。
2.tight junction答:tight junction的中文名称是紧密连接,是指一种防止细胞内部物质,特别是肠上皮细胞中吸收的营养物质从细胞间隙漏回到肠腔去的屏障,是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之一。
也有防止大分子物质从细胞间隙进入深部组织的作用,紧密连接的结构是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在许多线条上互相融合。
这种融合的线称为“密封线”,是两个细胞的膜上蛋白质粒子相对地成排地突出在膜的外侧并互相啮合的结构。
从细胞侧面看,“密封线”是一条微微突起的嵴。
3.endoplasmic reticulum答:endoplasmic reticulum的中文名称是内质网,是指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是真核细胞中最普遍、最多变、适应性最强的细胞器,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基地。
由于内质网的存在,细胞内膜的表面积大为增加,为多种酶特别是多酶体系提供了大面积的结合位点。
分为糙面内质网(rER)和光面内质网(sER)。
4.cell fusion答:cell fusion的中文名称是细胞融合,是指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植物细胞由于具有细胞壁,在进行人工诱导融合之前,必须先脱除其细胞壁释放出原生质体才能进行融合;动物细胞可直接用于融合。
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库及答案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分子生物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病毒ΦX174及M13的遗传物质都是单链DN。
2.ID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
3.X射线分析证明一个完整的DN螺旋延伸长度为3.4nm。
4.氢键负责维持-T间(或G-C间)的亲和力5.天然存在的DN分子形式为右手B型螺旋。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证明DN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C)。
.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作为疾病的致病剂B.DN突变导致毒性丧失C.生物体汲取的外源DN(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D.DN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E.真核心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2.1953年Wtson和Crick提出()。
.多核苷酸DN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DN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遗传物质通常是DN而非RNE.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3.DN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汲取特性。
以下哪些是对DN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C、D).哺乳动物DN约为45℃,因此发烧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B.依赖于-T含量,因为-T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C.是双链DN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D.可通过碱基在260nm的特征汲取峰的改变来确定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4.DN的变性(、C、E)。
.包括双螺旋的解链B.可以由低温产生C.是可逆的D.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E.包括氢键的断裂5.在类似RN这样的单链核酸所表现出的“二级结构”中,发夹结构的形成(、D)。
.基于各个片段间的互补,形成反向平行双螺旋B.依赖于-U含量,因为形成的氢键越少则发生碱基配对所需的能量也越少C.仅仅当两配对区段中所有的碱基均互补时才会发生D.同样包括有像G-U这样的不规则碱基配对E.同意存在几个只有提供过量的自由能才能形成碱基对的碱基6.DN分子中的超螺旋(、C、E)。
2012年武汉大学885微生物学考研真题(A卷)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武汉大学885微生物学考研真题(A卷)及详解一、翻译及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Colonization答:Colonization的中文名称是定植,是指人类的机体与正常菌群或其他各种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生关系。
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才能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导致感染)。
但是,人体也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一系列防御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足以抵御各种微生物的侵袭。
2.Bacteriophage typing答:Bacteriophage typing的中文名称是噬菌体分型。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具有高度特异性,即一种噬菌体只能裂解一种和它相应的细菌,因此可用于未知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3.Disinfection答:Disinfection的中文名称是消毒,是指利用温和的物理化学因素抑制病原体繁殖的一种手段。
消毒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病的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4.Chemostat答:Chemostat的中文名称是恒化器,是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通过保持培养基中某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基本恒定的方式,使细菌的比生长速率恒定,生长“不断”进行。
培养基中的某种营养物质通常被作为细菌比生长速率的控制因子。
恒化器连续培养通常用于微生物学的研究,筛选不同的变种。
5.Immunity答:Immunity的中文名称是免疫,是指生物体能够辨认自我与非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防御感染和维护机体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抵抗感染保护自身机体的作用,但有时也会造成对机体的病理性损伤。
6.Restriction-modification system答:Restriction-modification system的中文名称是限制修饰系统,是指限制性内切酶和它的“搭档”修饰酶一起组成的系统。
2017年武汉大学885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武汉大学885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Base flipping答:Base flipping中文名称是碱基对打开,是指DNA双链或者RNA双链或者DNA 与RNA杂交双链在解旋酶等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碱基对打开暴露在外环境中的现象。
碱基对打开最早是在1994年在甲基转移酶催化DNA中胞嘧啶甲基化的过程中,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观察到的现象。
多发生在DNA复制、DNA修复以及RNA转录过程中。
2.RISC答:RISC全称为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中文名称为RNA诱导沉默复合物,是指一定数量的外源性双链RNA(dsRNA)进入细胞后,被类似于核糖核酸酶Ⅲ的Dicer酶切割成的小干扰RNA与解旋酶和其他因子结合形成的蛋白质复合物。
RISC在RNA 干扰中起重要作用。
3.EMSA答:EMSA全称为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中文名称为凝胶迁移实验,是指一种研究DNA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DNA结合序列相互作用的技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还可用于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的RNA序列的相互作用。
基本原理是蛋白质与DNA结合后将大大增加相对分子质量,而凝胶电泳中DNA朝正电极移动的距离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成正比。
因此,没有结合蛋白的DNA片段跑得快,结合蛋白的DNA跑得慢。
4.Amber mutation答:Amber mutation的中文名称为琥珀突变,是指由于一对或几对碱基对的改变而使决定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G的一种无义突变。
琥珀突变是三种终止密码子突变之一。
这种终止突变会造成肽链合成提前终止,通常也是致死突变。
5.aminoacyl-tRNA synthetase答:aminoacyl-tRNA synthetase中文名称是氨酰-tRNA合成酶,又称氨酰tRNA连接酶,氨基酸活化酶,是指一种合成氨酰tRNA的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武汉大学885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B卷)及详解
一、专业术语翻译与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Exon
答:Exon中文名称是外显子,是指断裂基因的一部分,包含在一个基因的转录物中,并在核内RNA剪接过程中保存下来成为细胞质中信使RNA的一部分。
外显子在编码蛋白基因中处于三个明显的区域:第一部位,不翻译成蛋白质部分,是RNA转录物起始部分的信号并含有引导mRNA到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顺序;第二部位是含有翻译成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信息部分;第三部位是转录为mRNA的一部分含有翻译终止和加多腺苷酸尾的信号。
2.Promoter
答:Promoter中文名称是启动子,是指基因中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启动子本身并不控制基因活动,而是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控制基因活动的。
启动子就像"开关",决定基因的活动。
3.Proteomics
答:Proteomics中文名称是蛋白质组学,是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本质上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4.Frame-shift mutation
答:Frame-shift mutation中文名称是移码突变,是指由于插入或缺失非3的倍数个的核苷酸导致阅读框发生移动,随着转译成不正常的氨基酸的一种突变。
这种突变通常会导致多肽链上一系列的氨基酸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后续蛋白质或酶的结构和功能。
5.Wobble hypothesis
答:Wobble hypothesis中文名称是摆动假说,是解释遗传密码简并性的假说,克里克于1966年提出。
具体内容是:对氨基酸专一的密码子的头两个碱基与相应转移RNA上反密码子的第2个和第3个碱基互补配对,而密码子的第3个碱基(3'端)与反密码子5'端碱基的配对专一性相对较差。
在反密码子的5'位置上常发现次黄嘌呤(Ⅰ)或与之相似,仅能形成2个氢键的嘧啶。
6.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
答: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中文名称是单链结合蛋白,又称DNA结合蛋白,是指结合于螺旋酶沿复制叉方向向前推进产生的单链区,防止新形成的单链DNA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或被核酸酶降解的蛋白质,是DNA复制所必须酶。
DNA解旋后,DNA分子只要碱基配对,就有结合成双链的趋向。
7.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
答: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中文名称是串联亲和纯化,是指一种可以经过两步特异性亲和纯化可快速得到生理条件下与靶蛋白质存在真实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来研究体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技术。
8.Chromatin remodeling
答:Chromatin remodeling中文名称是染色质重塑,是指基因表达的复制和重组等过程中,染色质的包装状态、核小体中组蛋白以及对应DNA分子会发生改变的分子机理。
重塑包括多种变化,一般指染色质特定区域对核酶稳定性的变化。
体内染色质结构重塑存在于基因启动子中,转录因子TF以及染色质重塑因子与启动子上特定位点结合,引起特定核小体位置的改变(滑动),或核小体三维结构的改变,或二者兼有,它们都能改变染色质对核酶的敏感性。
9.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答: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中文名称是单核苷酸多态性,简称SNP,是指基因组DNA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A、T、C和G)的突变而引起的物种多态性。
SNP 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
SNP所表现的多态性只涉及单个碱基的变异,这种变异一般由单个碱基的转换或颠换引起。
10.Alternative splicing
答:Alternative splicing中文名称是选择性剪接,是基因的一种表现方式,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最终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或者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结构特性,或者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表型。
生物的基因序列中,包含交互穿插的内含子和外显子,而选择性剪接将同一基因中的外显子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现,使一个基因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能够制造出不同的蛋白质。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真核细胞蛋白质磷酸化主要发生在哪三种氨基酸上?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酶是什么?请举两个例证说明蛋白磷酸化对功能的影响。
答:(1)真核细胞蛋白质磷酸化主要发生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上。
(2)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酶是蛋白激酶;催化蛋白质去磷酸化的酶是蛋白质磷酸酯酶。
(3)蛋白磷酸化对功能的影响
①蛋白质磷酸化与细胞分裂调控。
细胞通过p53及p21蛋白控制CDK活性,调控细胞分裂的进程。
如果p21蛋白过量,大量周期蛋白E-CDK2复合物与p21蛋白相结合,使CDK2丧失磷酸化pRb蛋白的功能。
没有被磷酸化的pRb蛋白与转录因子E2F相结合并使后者不能激活—系列与DNA合成有关的酶,导致细胞不能由G1期进入S期,细胞分裂受阻。
如果细胞中p53基因活性降低,p21蛋白含量急剧下降,周期蛋白E-CDK2复合物就能有效地将pRb蛋白磷酸化。
此时,pRb蛋白不能与E2F相结合,使后者发挥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激活许多与DNA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使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引发细胞分裂。
②CDK的活性也受细胞周期蛋白的磷酸化调控。
当细胞中没有周期蛋白时,CDK无活性。
随着周期蛋白的合成和积累,逐步形成周期蛋白-CDK复合物,但此时CDK蛋白上的酪氨酸位点被优先磷酸化,掩盖其ATP结合位点,ATP不能有效地与之相结合,CDK仍然无活性。
只有当CDK蛋白T-环中的苏氨酸位点被磷酸化,并将其酪氨酸位点上的磷酸基团去掉,CDK蛋白才得以发挥其生物学活性。
同时,CDK蛋白还能使细胞中的磷酸酯酶磷酸化,以加速脱去自身酪氨酸位点上的磷酸基团。
有生物活性的周期蛋白-CDK复合物也能将DBRP磷酸化,激活泛蛋白连接酶,把大量泛蛋白
加到周期蛋白上并使之迅速降解,CDK失活,新的周期开始。
2.请简述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答: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的RNA分别是mRNA、tRNA和rRNA。
(1)m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贮存在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传递到蛋白质上,mRNA与蛋白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遗传密码的破译来实现的。
mRNA上每3个核苷酸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3个核苷酸称为密码,也称三联子密码即密码子。
翻译时从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沿着mRNA5'→3'的方向连续阅读密码子,直至终止密码子为止,生成一条具有特定序列的多肽链。
(2)t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tRNA的反密码子在核糖体内是通过碱基的反向配对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作用的。
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处于关键地位,不但为每个三联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接合体,还为准确无误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提供运送载体,因此又被称为第二遗传密码。
(3)r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基本单位。
核糖体是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大分子机器。
生物细胞内,核糖体像一个能沿mRNA模板移动的工厂,执行着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运载肽链起始或延伸必需氨基酸的AA-tRNA,往往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进入核糖体,在起始或延伸因子的作用下,与mRNA模板和延伸中的肽链相互作用,卸去所载氨基酸后立即退出核糖体,以保证新一轮合成反应的顺利进行。
3.什么是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请简述RNA干扰的作用机制。
答:(1)RNA干扰的定义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 (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2)RNA干扰的作用机制
双链RNA是RNAi的触发物,引发与之互补的单链RNA(ssRNA)的降解。
较长双链RNA经过Dicer加工被降解形成21~25个核苷酸的siRNA,并定位目标mRNA。
由siRNA中的反义链指导合成RISC(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的核蛋白体,再由RISC介导切割目的mRNA分子中与siRNA反义链互补的区域,从而实现干扰靶基因表达的功能。
图1RNA干扰作用机制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