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能-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功和能-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功和能-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三年(2015-2017)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一、选择题

1.【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A .一直不做功

B .一直做正功

C .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

D .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答案】A

【考点定位】圆周运动;功

【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小圆环在大圆环上的运动过程中,小圆环受到的弹力方向始终沿大圆环的半径方向,先是沿半径向外,后沿半径向里。

2.【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k0E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 E 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

【答案】C

【考点定位】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动能定理写出E k –x 图象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图象斜率描述的物理意义.

3.【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 .2

16v g

B .28v g

C .24v g

D .22v g

【答案】B 【解析】物块由最低点到最高点有:2211

1222

mv mgr mv =+;物块做平抛运动:x =v 1t

;t =;

联立解得:x =2

242168v v g r g

==?时,x 最大,故选B 。 【考点定位】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是对平抛运动的考查;解题时设法找到物块的水平射程与圆轨道半径的函数关系,即可通过数学知识讨论;此题同时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 、B 、C 的质量均为m ,A 与B 、C 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 ,B 、C 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 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α由60°变为120°,A 、B 、C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则此下降过程中

(A )A 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32

mg (B )A 的动能最大时,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3

2

mg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

【答案】AB

【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能量守恒牛顿第二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当A球的动能最大时,受合外力为零,在竖直方向整体加速度为零,选择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AB两个选项;弹性势能最大对应A球下降至最低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求最大的弹性势能.

5.【2016·四川卷】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 900 J,他克服阻力做功100 J。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A.动能增加了1 900 J B.动能增加了2 000 J

C.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 D.重力势能减小了2 000J

【答案】C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合外力做功,即动能的增加量为1 900 J-100 J=1 800 J,选项AB错误;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故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选项C正确,D错误。

考点:功能关系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功能关系的考查;关键是搞清功与能的对应关系:合外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 6.【2016·上海卷】在今年上海的某活动中引入了全国首个户外风洞飞行体验装置,体验者在风力作用下漂浮在半空。若减小风力,体验者在加速下落过程中

A.失重且机械能增加B.失重且机械能减少

C.超重且机械能增加D.超重且机械能减少

【答案】B

【考点定位】平衡条件、机械能变化与外力做功关系、超重和失重

【方法技巧】通过体验者加速度方向判断超重和失重,通过除重力外其他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他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判断机械能变化情况。

7.【2016·海南卷】如图,光滑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小球在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1,在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N 1–N 2的值为

A .3mg

B .4mg

C .5mg

D .6mg

【答案】D

【解析】设小球在最低点时速度为v 1,在最高点时速度为v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在最低点:

N 1–mg =21mv R ,在最高点:N 2+mg =22mv R

;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根据动能定理有mg ·2R =212mv –222

mv ,联立可得:N 1–N 2=6mg ,故选项D 正确。 【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向心力的来源,知道最高点的临界情况,通过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8.【2017·新课标Ⅲ卷】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

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A .19mgl

B .16mgl

C .13mgl

D .12

mgl 【答案】A

【考点定位】重力势能、功能关系

【名师点睛】重点理解机械能变化与外力做功的关系,本题的难点是过程中重心高度的变化情况。

9.【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C

【考点定位】圆周运动、机械能、向心力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题时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找到要讨论的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的条件来分析结论;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

10.【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质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答案】BD 【解析】两球的质量34π3

m r ρ=?,对两球由牛顿第二定律32

==44ππ33

mg f kr k a g g m r r ρρ-=--??,可得a a >乙甲,由212h at =知甲球的运动时间较短,选项A 、C

错误。由v =得v v >乙甲,故选项B 正确。因f f >乙甲,由f W f h =?知阻力对甲球做功较大,选项D 正确。故选BD 。

【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首先应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找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小球的半径的关系,然后比较加速度,再结合运动公式来讨论其他物理量;此题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11.【2015·海南·3】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它的速率。如果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

A .4倍

B .2倍

C .3倍

D .2倍

【答案】D

【解析】设f kv =,当阻力等于牵引力时,速度最大,输出功率变化前,有

2P Fv fv kv v kv ===?=,变化后有22'''''P F v kv v kv ==?=

,联立解得'v =,D 正确。

【考点定位】功率的计算。

【方法技巧】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当阻力等于牵引力时,速度最大,然后根据公式P Fv =计算。

12.【2015·四川·1】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A .一样大

B .水平抛的最大

C .斜向上抛的最大

D .斜向下抛的最大

【答案】

A

【考点定位】抛体运动特点、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能从三个小球做平抛、斜上抛、斜下抛的不同运动形式中分析出其共

同特性——即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其次根据其共同特性选择相应物理规律稍作分析,得出小球速率的变化与其质量无关,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方法技巧】(1)在物理学中要善于运用假设法,对未知的物理量、物理条件、物理情境等可先一一进行假设,通过假设后便可选择合适物理规律分析、求解;

(2)在分析曲线运动时,培养优先考虑能量观念求解的习惯。

【规律总结】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率变化与其质量无关。

13.【2015·全国新课标Ⅱ·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考点定位】机车起动问题

【方法技巧】本题主要是机车起动问题,不过本题是两次恒定功率启动问题。但实质是一样的。14.【2015·全国新课标Ⅱ·21】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 .a 落地前,轻杆对b 一直做正功

B .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C .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

D .a 落地前,当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答案】BD

【解析】当a 物体刚释放时,两者的速度都为0,当a 物体落地时,没杆的分速度为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gh v a 2=故B 正确;b 物体的速度也是为0,所以轻杆对b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A 错误;a 落地前,当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的速度最大,此时杆对b 作用力为0,这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a 的加速度为g ,故C 错误,D 正确。

【考点定位】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技巧】本题主要是理解a 、b 两物体沿杆的分速度相等:θθsin cos b a v v =;b 的速度最大,此时杆对b 作用力为0,也是本题的一大考点的。

15.【2015·全国新课标Ⅰ·17】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客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mgR W 2

1=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 B .mgR W 2

1>,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 .mgR W 2

1=,质点到达Q 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mgR W 21<,质点到达Q 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答案】

C

力变小,滑动摩擦力N f F μ=变小,所以摩擦力做功变小,那么从N 到Q ,根据动能定理,Q 点动能3'2

KQ mgR E mgR w =--,由于mgR '2w <,所以Q 点速度仍然没有减小到0,仍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对照选项C 对。

【考点定位】功能关系 【方法技巧】动能定理分析摩擦力做功是基础,对于滑动摩擦力一定要注意压力的变化,最大的误区是根据对称性误认为左右两部分摩擦力做功相等。

16.【2015·浙江·18】我国科学教正在研制航母舰载机使用的电磁弹射器。舰载机总质量为4310kg ?,设起飞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恒为51.010N ?;弹射器有效作用长度为100m ,推力恒定。要求舰载机在水平弹射结束时速度大小达到80m/s 。弹射过程中舰载机所受总推力为弹射器和发动机推力之和,假设所受阻力为总推力的20%,则

A .弹射器的推力大小为61.110N ?

B .弹射器对舰载机所做的功为81.110J ?

C .弹射器对舰载机做功的平均功率为78.810W ?

D .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32m /s

【答案】

ABD

【考点定位】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功率和功的计算

【方法技巧】在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过程中有哪些力做功,做什么功?特别需要注意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和始末位置高度有关,摩擦力、阻力做功和路径有关。17.【2015·天津·5】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并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

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

B

C.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为零

D.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答案】B

考点:系统机械能守恒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问题,此类问题中一是注意机械能守恒的系统性,二是注意从能量守恒定律的高度上分析可以使得问题简化,三是注意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动力学分析(受力和运动)。

18.【2015·江苏·9】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 、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 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 处的速度为零,AC=h 。圆环在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 ,恰好能回到A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圆环()

A .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B .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41mv

C .在C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 mv 24

1 D .上滑经过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 的速度

【答案】BD

【考点】能量守恒、动能定理

【方法技巧】本题涉及到受力分析、运动过程、能量变化的分析,由运动分析受力,由经过B 处的速度最大,得到加速度等于零,因为物体是在变力作用下的非匀变速运动,故一定是利用能的观点解决问题,即由能量守恒得到摩擦力做功以及弹性势能的大小,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19.【2016·天津卷】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

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动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1、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

A .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B .做匀加速运动时,第5、6节与第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

C .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

D .与改为4节动车带4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1:2

【答案】BD

【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功率、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此题是力学综合问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功率以及动能定理等知识点;解题时要能正确选择研究对象,灵活运用整体法及隔离法列方程;注意当功率一定时,牵引力等于阻力的情况,速度最大。

20.【2016·浙江卷】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 37=0.6o ,cos37=0.8o )。则

A .动摩擦因数67

μ=

B 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

35

g 【答案】AB

【考点定位】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此题以娱乐场中的滑草场为背景,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及动能定理。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物体运动的物理过程及受力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解答。此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 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 点。已知M 、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 <∠OMN <π2

。在小球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

A .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 .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 .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 .小球到达N 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 、N 两点的重力势能差

【答案】BCD

【解析】因M 和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 <∠OMN <π2

,知M 处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N 处的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则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先做负功后正功,选项A 错误。当弹簧水平时,竖直方向的力只有重力,加速度为g ,当竖直方向的合外力为mg 时,加速度为也g ,则有两个时刻的加速度大小等于g ,选项B 正确;弹簧长度最短时,即弹簧水平,弹力与速度垂直,则做功的功率为零,选项C 正确; M →N 由动能定理k Fk G W W E +=?,因M 和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则由弹力做功特点知=0Fk W ,即k G W E =?,选项D 正确,故选BCD 。

【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此题是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问题;解题时要认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尤其是弹力变化情况,结合功的概念及牛顿第二定律来讨论;注意弹簧弹力相等时,无论是压缩状态还是拉伸状态,弹性势能相等。

二、非选择题

22.【2016·上海卷】地面上物体在变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力F 随高度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h

【答案】0或h ;2gh H h

-

【考点定位】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

【方法技巧】首先结合图像分析物体从静止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最大的位置,再通过图像找出变

力F 与高度x 的关系0F F kx =-,通过动能定理计算出变力,最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

23.【2015·上海·23】如图,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运动,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牵引轮船,汽车与滑轮间的绳保持水平。当牵引轮船的绳与水平方向成角时,轮船速度为v ,绳的拉力对船做功的功率为P ,此时绳对船的拉力为__________。若汽车还受到恒定阻力f ,则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_。

【答案】θ

cos v P ;P fv +θcos

【考点定位】功率;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是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功率的计算。重点理解:因为绳不可伸长,沿绳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

2017年高考英语真题三套打印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 15. B. £ 9. 18. C. £ 9. 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 It’s a musing. B. It’s exciting. C. It’s disappointing. 2. 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B. Studying at a school. C. Looking after her aun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oing out. B. Ordering drinks. C. Preparing for a party.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library. C. In a bookstore. 5.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 A. Go on the Internet. B. Make a phone call. C. Take a train trip.

2019年高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

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doc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对三年试卷的总体评价 1.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年来,命题遵循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体现了“立足于平稳过渡,着眼于正确导向,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指导思想。 2.试卷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体现地方特色 三年的试题严格按照《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 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规定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思路清晰,试题科学规范,未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考生所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某些试题体现四川特色。 3.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在合理范围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效果,三年的全卷的平均得分率为0.57,达到了较佳的区分度,Ⅰ卷和Ⅱ卷总体来看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引导教学和复习回归教材。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技,强调知识应用,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如2006年试卷的4、6、11、14、22、26、28、29、30题; 2007年试卷的3、4、12、14、17、25、26、29、30题等;

2008年试卷的1、3、12、16、20、22、28、30题等。 这些试题均考查了考生运用理、化、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理科学习的价值。 5.体现新课标精神,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意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006年试卷的第22题、第26题、 2007年试卷的25题等,对课程改革起着良好导向作用. 6.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张试卷有鲜明的理科特色,而实验题与教材联系更加紧密,坚持“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的思想,对中学实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对物理试题的基本评价 (1)试题结构非常稳定,难度有变化但幅度不大,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2)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注重回归教材,这对促进考生注重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各部分知识考查比例为:力学53分,占44.2%;电学49分,占40. 8%;热学6分,占5%;光学6分,占5%;原子物理学6分,占5%,和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和运动、功能关系、动量、机械能、电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考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1:7:2 。 2008年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中的14个(未涉及到电场、电磁场和电磁波、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涉及到3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

(完整版)2017江苏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英语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 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z.x.xk? A.?19.15. B.?9.18. C. ?9.15. 答案是C。 1.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It’s amusing. B. It’s exciting. C. It’s disappointing. 2.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Traveling around. B.Studying at a school. C.Looking after her aunt. 3.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Going out. B.Ordering drinks.

完整word版,2019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推荐文档

2019高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一、直线运动 18.(卷一)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 1t t 满足( ) A .1<21t t <2 B .2<2 1t t <3 C .3< 21t t <4 D .4<2 1 t t <5 25. (卷二)(2)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从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开始计时,已知汽车第1 s 内的位移为24 m ,第4 s 内的位移为1 m 。求汽车刹车系统稳定工开始计时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 二、力与平衡 16.(卷二)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 A .150kg B .1003kg C .200 kg D .2003kg 16.(卷三)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 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 A .1233==F mg F mg , B .1233= =F mg F mg , C .1213 ==2F mg F mg , D .1231= =2 F mg F mg , 19.(卷一)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

2018年全国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 4 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 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A.a、b的电荷同号, 16 9 k= B.a、b的电荷异号, 16 9 k= C.a、b的电荷同号, 64 27 k= D.a、b的电荷异号, 64 27 k= 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 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B B ' 等于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利川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2008.11 搞好高考真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以下简称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一、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预测09年物理高考 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理综卷用的都是全国Ⅰ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物理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力学和电学两大块所占比例约为48.3%和36.7%,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三块所占比例均为5%,即各占一道选择题。下面按题型具体分析。 1.选择题 近五年在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Ⅰ)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分值共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为力学3个(08年力学4个,其中1个内容为振动和波),电学2个(08年电学1个),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1个。选择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一。 五年中,最近四年都考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有三年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单独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有三次(04、05、08);热、光、原、波几乎每年都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预测,在0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和原子能级及跃迁等问题仍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电荷在电场中的动力学及功能关系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一些科普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以体现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实验题 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造,电路设计,实验方法等多方面设置了新的物理情境。实验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二。预测09年高考实验题仍然为一大一小两道实验题不变,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必修(包括必选修)内容中实验共有十一个,选修3-5中一个,共十二个实验(具体内容见附表三),考虑到重复考试的可能性很小,其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等实验考查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些实验应该作重点复习。 3.计算题 计算题只有三道题,通过由易到难的三个考题,区分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程度、鉴别考生物

2017高考英语全国卷1卷原题及答案.docx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 (考试时间:12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第I 卷 第一部分听力 (共两节,满分30 分 ) 1.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It ’ s amusing B.It’ s exciting C.It’ s disappointing 2.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B.Studying at a school C.Looking after her aunt 3.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oing out B.Ordering drinks C.Preparing for a party 4.Where are the speakers? A.In a classroom B.In a library C.In a bookstore 5.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 A.Go on the Internet B.Make a phone call C.Take a train trip 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 1.5分,满分22.5 分) 听第 6段材料,回答第6、 7题。 6.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An information office B.A police station C.A shoe repair shop 7. What is the Town Guide according to the man? A. A brochure B.A newspaper C.A map 听第 7 段材料,回答第8、 9 题。 8.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restaurant? A.It ’ s the biggest one around. B.It offers many tasty dishes. C. It ’ s famous for its seafood.

(完整word版)高三物理综合大题

高三二轮复习综合大题汇编 1. (16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拴住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线的上端固定,开始时连线带球拉成水平,突然松开后,小球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当细线转过60°角时的速度恰好为零。问: (1)电场强度E的大小为多少? (2)A、B两点的电势差U AB为多少? (3)当悬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θ为多少时,小球速度最大?最大为多少? 2. (12分)如图甲所示,一粗糙斜面的倾角为37°,一物块m=5kg在斜面上,用F=50N的力沿斜面向上作用于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g取10N/kg,sin37°=0.6,cos37°=0.8,求: (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将F改为水平向右推力F',如图乙,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力F'才能使物体沿斜面上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3. (18分)如图(甲)所示,弯曲部分AB和CD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四分之一圆弧,中间的BC段是竖直的薄壁细圆管(细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的直径),细圆管分别与上、下圆弧轨道相切连接,BC段的长度L可作伸缩调节。下圆弧轨道与地面相切,其中D、A分别是上、下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整个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多次以某一速度从A点水平进入轨道而从D点水平飞出。今在A、D两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

道A、D两点的压力,计算出压力差△F。改变BC间距离L,重复上述实验,最后绘得△F-L 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不计一切摩擦阻力,g取10m/s2) (1)某一次调节后D点离地高度为0.8m。小球从D点飞出,落地点与D点水平距离为2.4m,求小球过D点时速度大小。 (2)求小球的质量和弯曲圆弧轨道的半径大小。 4. (18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3.0kg的长木板A的左端,叠放着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在木板A的左端正上方,用长为R=0.8m的不可伸长的轻绳将质量为m=1.0kg的小球C悬于固定点O点。现将小球C拉至上方使轻绳拉直且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到达O点的正下方时,小球C与B发生碰撞且无机械能损失,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 (1)小球C与小物块B碰撞前瞬间轻绳对小球的拉力; (2)木板长度L至少为多大时,小物块才不会滑出木板。 5. (20分)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上,距边缘为L处有一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木块的尺度比L小得多),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射入木块中未穿出,木块恰好运动到平台边缘未落下,若将子弹的速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而子弹仍未穿出,求木块的落地点距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设子弹打入木块的时间极短。

2019年全国卷2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19年全国卷2高考物理试题 15.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 1401214H He+2e+2v →,已知11H 和4 2He 的质量分别为P 1.0078u m =和 4.0026u m α=, 1u=931MeV/c 2,c 为光速。在4个11H 转变成1个42He 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A .8 MeV B .16 MeV C .26 MeV D .52 MeV 16.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 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3 ,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 .150 kg B .1003 kg C .200 kg D .2003 kg 17.如图,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 面(abcd 所在平面)向外。ab 边中点有一电子发射源O ,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 边的方向发射电子。已知电子的比荷为k 。则从a 、d 两点射出的电子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4kBl , 5 4kBl B .14kBl ,5 4kBl C .12kBl , 5 4 kBl D .12kBl ,54 kBl 18.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 总等于动能E k 与重力势能E p 之和。取地面为 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 总和E p 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由图中数据可得

A.物体的质量为2 kg B.h=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 C.h=2 m时,物体的动能E k=40 J D.从地面至h=4 m,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 19.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 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最新物理选修3—4近5年高考试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34【物理—选修3-4】(15分)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布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1x ?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2x ?相比1x ? 2x ?(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nm ,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1m ,测得第一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 ,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mm 。 答案:> 0.3 解析:双缝干涉条纹间距L x d λ ?= ,红光波长长,所以红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较大,即 1x ?>2x ?。条纹间距根据数据可得2 10.5 2.1 2.1105mm x mm m -?===?,根据L x d λ?=可得9421630103100.32.110L m m d m mm x m λ---??===?=??。 (2)(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 25/cm s ,两列波在0t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求 (i )0t =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所有质点的x 坐标 (ii )从0t =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质点的时间 答案 (i ) 1(50300)x n cm =+ 1,2,3n =±±±…… (ii )0.1s 解析:(1)根据两列波的振幅都为8cm ,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的质点即为两列波的波峰相遇。 设质点x 坐标为x 根据波形图可知,甲乙的波长分别为60cm λ=乙,50cm λ=甲 则甲乙两列波的波峰坐标分别为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 英语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二部分和第三部分の第一节为选择题。第三部分の第二节和第四部分为非选择题。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の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の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の时间将试卷上の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の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の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の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 15. B. £ 9. 18. C. £ 9. 15. 答案是C。 1.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It’s amusing B.It’s exciting C.It’s disappointing 2.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B.Studying at a school C.Looking after her aunt 3.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oing out B.Ordering drinks C.Preparing for a party 4.Where are the speakers? A.In a classroom B.In a library C.In a bookstore 5.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近五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整理

第一章 直线运动 (2011)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2013)24.(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 )和(0,0)点。已知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l ,l )。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 运动速度的大小。 (2014)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后,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来而不会与前车相碰。同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18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未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013)19.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t )图线。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 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 (2012)24.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 ,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 θ0。 (2012)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1N ,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2N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 A.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增大 B.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减小 C.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始终减小 D.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先减小后增大 O x t t 1 t 2 a b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共23份) (1)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共23份) 目录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定语从句 (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动词+动词短语 (13)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动词时态与语态 (3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非谓语动词 (47) 2017全国高考汇编改错 (68)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交际用语 (8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介词+连词 (96)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名词性从句 (11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完型填空 (187)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形容词+副词 (33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虚拟语气+情态动词 (341)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广告应用类 (355)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广告应用类 (375)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科普知识类 (409)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人物传记类 (456)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社会生活类 (471)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文化教育类 (552)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新题型 (658)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新闻报告类 (71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代词+名词+冠词 (74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状语从句 (761)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定语从句 The exact year Angela and her family spent together in China was 2008. A. When B. where C. why D. which 【考点】考察定语从句 【答案】D 【举一反三】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the concert is an interval, _______ the audience can buy ice-cream. A. when B. where C. that D. which 【答案】A 二I borrow the book Sherlock Holmes from the library last week, ______ my classmates recommended to me.. A.who B. which C. when D. Where 【考点】考察定语从句 【答案】B 【举一反三】The Science Museum, we visited during a recent trip to Britain, is one of London’s tourist attractions.

高考真题全国卷理综物理卷

高考真题全国卷理综物 理卷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Cr 52 Mn 55 Fe 56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 15.如图,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一圆环形金属框T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现让金属杆PQ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 B.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

五年高考真题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精选

五年高考真题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 考点一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1.[2015·新课标全国Ⅱ,35(1),5分](难度★★)(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可以说明β射线是一种粒子,故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涉现象,说明电子束是一种波,故D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明光是一种粒子,故E错误.答案ACD 2.[2015·江苏单科,12C(1),5分](难度★★★)(多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所以A正确;热中子束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即运动的实

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所以B 正 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电磁辐射具 有量子化,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 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用光的粒子性解释,即C 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 长公式λ=h p ,p 2 =2mE k ,又质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动能相等的质 子和电子, 质子的德布罗意波较短,所以D 错误. 答案 AB 3.[2014·江苏单科,12C(1)](难度★★)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7.73×1014 Hz 和 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 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 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 较大的( ) A .波长 B .频率 C .能量 D .动量 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 E km =hν-W =hν-hν0 钙的截止频率大,因此钙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其动量p = 2mEkm ,故动量小,由λ =h p ,可知波长较大,则频率较小,选项A 正确. 答案 A 4.(2014·广东理综,18,6分)(难度★★★)(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 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解析 增大入射光强度,使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因此光电流增 大,选项A 正确;光 电效应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强度无关,选项B 错误; 当照射光的频率小于ν,大于极限频率时 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 错误;由E km =hν-W ,增加照射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选项D 正确. 答案 AD 5. (2013·北京理综,14,6分)(难度★★)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 的圆心O ,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 和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最新-2017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及答案

学习-----好资料 2014--2017高考全国卷语法填空真题 1. (2017全国I)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 正确形式。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trend in the food service industry toward lower fat content and less salt. This trend, which was started by the medical commun(医学界) __________ 61 a method of fighting heart disease, has had some unintended side 62 (effect) such as overweight and heart diseas—the very thi ng the medical com mun ity was tryi ng to fight. Fat and salt are very importa nt parts of a diet. They are required 63 (process) the food that we eat, to recover from injury and for several other bodily functions. When fat and salt 64 ______________ (remove) from food, the food tastes as if it is missing something. As 65 result, people will eat more food to try to make up for that someth ing miss ing. Eve n 66 (bad), the amount of fast food that people eat goes up. Fast food 67 (be) full of fat and salt; by 68 (eat) more fast food people will get more salt and fat tha n they n eed in their diet. Havi ng eno ugh fat and salt in your meals will reduce the urge to sn ack(吃点心) betwee n meals and will improve the taste of your food. However, be 69 (care) not to go to extremes. Like anything, it is possible to have too much of both, ______ 70 is not good for the health. 2. (2017全国U)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 正确形式。 In 1863 the first un dergro und passe nger railway in the world ope ned in London .It ran for just un der seve n kilometers and allowed people to avoid terrible 61_(crowd) on the roads above as they travelled to and _________________ 2__ work. It took three years to complete and was built using an in terest ing method. This in cluded digg ing up the road, 63_ (lay) the track and then building a strong roof over 64 top. When all those had bee n done, the road surface was replaced. Steam engines ____ 65__(use) to pull the carriages and it must have been _ 66__(fair) un pleasa nt for the passe ngers, with all the smoke and no ise. However, the railway quickly proved to be a great success and withi n six mon ths, more tha n 25,000 people were using __ 67__ every day. Later, engin eers ___ 68 (man age) to con struct railways in a system of deep tunnels (隧道),which became known to the tube. This development was only possible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