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完整版课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完整版课件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 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 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 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 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 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 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 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 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 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 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
一、贞观之治
1、主要表现 政治清明 经济恢复和发展 社会稳定 文化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 对外交流频繁 2、出现原因
为了使唐朝长治久安,唐太宗认真地总 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他总结出了三种原因。 第一,奢华浪费,劳民伤财。隋炀帝为了享受, 大修宫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 第二,生活腐化堕落,荒淫无道。为满足自己 的贪欲,让全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第 三,战争太多,耗费国力。好大喜功的隋炀帝 东征高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不 聊生,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的灭亡。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 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 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 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 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 也”。
——《贞观政要》卷一 从材料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昭• 青骓 陵 六 骏
特勤骠
什伐赤
青骓
飒露紫
昭陵六骏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共34张PPT)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共34张PPT)
我国政策。 ……
结合上面图片和材料,用最简洁的语言 概括唐时的民族关系。
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 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请问:1、反映唐太宗怎 样的民族思想?
2、结合教材,请用史实 进行论证。
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
武力征服 战而后和——唐初,突厥、薛 延陀、土蕃等;
开国元勋 贞观政绩 晚年过失
夺位登基 流芳千古 反躬自省
元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兴起 发展 鼎盛 衰落 灭亡



藩安 藩唐



镇史 镇末



割之 灭起



据乱 唐义

审视、感悟唐太宗
谈谈唐太宗对你的影响。 谈谈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当前
影响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③东亚文化圈,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
“贞观之治”的广义的完整理解
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经济恢复和发展
民风淳厚Βιβλιοθήκη 全方位的繁荣昌盛 民族融合
中外交流繁荣
奠定大唐盛世的局面,巩固并推动 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虚怀若谷,兼听纳谏
体会唐太宗——治国魅力
魏征
以_铜__为镜,可以正 衣冠;以_史__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_人__
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 防已过。今魏征殂 逝,遂亡一镜矣。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共2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共21张PPT)

玄武门之变
在唐朝的建立特别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 世民功勋显赫,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极大 的威胁。斗争中,李建成得到四弟李元吉的支 持,处于优势。626年,他俩借突厥进兵之机, 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 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策划, 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李建成、李 元吉上朝路过玄武门时,伏兵突然杀出,李建 成、李元吉中箭而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玄 武门之变 ” 。
一、贞观之治、流芳千古(627—649)
1、原因:
(1)主观上:
吸吸取取隋隋亡亡教教训训 李李世世民民亲亲历历了了隋隋朝朝的的兴兴亡亡的的巨巨
①前朝教训:吸收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变 顷 他变 顷 他, 刻 认, 刻 认庞 间 识庞 间 识大 坍 到大 坍 到的 塌 ,的 塌 ,隋 的 天隋 的 天帝 教 子帝 教 子国 训“国 训“在 使无在 使无民 他道民 他道众 深则众 深则人的 受人的 受弃反 震弃反 震而抗 撼而抗 撼下 。不下 。不 用 “用 “, 为,为诚 君诚君可 之可之畏 道畏道也 必也必须须”先”。先。存他存他百向百向姓大姓大,臣,臣若表若表损示损示百:百: 姓 身姓 身毙 以毙 以。 奉。 奉其”其”为身为身了犹了犹避避割割免股免股重以重以蹈啖蹈啖覆腹覆腹辙辙,,,腹,腹唐饱唐饱太而太而
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隋朝的建设和
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广大劳动人民的辛
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
他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
治的出现。
小结:1.“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 经济 文化
虚心纳谏: 魏征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36张PPT)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36张PPT)

玄奘西天取经图
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
--唐时有一位西方来到中国生活过的“梵僧”
❖ 阿倍仲麻吕(698—770) , 日本奈良时代入唐留学生。 名一作“仲麿”,入唐后 始称汉名“仲满”,同年 九月到达长安入太学学习。 后中进士第,工诗文,与 大诗人王维、李白等友善。 玄宗喜其才,赐名晁衡。
扩大影响 提高声威 文化多元
三、晚年的反省(自主阅读)
史实之三
1.过失 ①纳谏渐少 ②滥用民力③求仙炼丹 2.反省 撰写《帝范》(P12资料回放) 3.自我评价 其功大过小,益多损少
J专家点评: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 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 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 其反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 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
皆依朕如父母.”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唐太宗
评价:
共同繁荣
①唐朝:
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
提供有利的条件。
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
②少数民族:
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
族经济的发展。
❖贞观政绩六----对外关系方面:
①友好的对外政策: 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接待外宾;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 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 界性的大都会。(商业中心) ②开放的文化政策: --兼容并包 佛教更加广泛、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 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 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 化影响。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第一单元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53张PPT)

第一单元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53张PPT)

选贤任能;选官不拘一格,“内举不
避亲,外举不避仇”;用人扬长避短 ;
(因为知遇之恩和任用得当,发挥了
人才的最大的为政潜能,同心协力,
共.7创治世伟业)
20
凌烟阁24功臣图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魏征、 尉迟敬德 、李孝恭 、高士廉 、 李靖 、萧瑀 、段志玄 、刘弘基 、屈突通 、殷开山、 柴绍 、长孙顺 德 、张亮 、侯君集 、张公谨、 程知节、 虞世南、 刘政会、 唐俭 、
面是削阶级自私本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嫡长子继承制
的挑战;c、史实证明---有积极意义,随后出现贞观之治
局.7 面。
11
玄武门之变
• 六月六日清晨,李世民命属将伏兵于长安宫城北门口即 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时,发觉守门的士 卒不是自己的属下,便想回头。但此时李世民骑马赶来, 双方发生了激战,李元吉射了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李 世民却一箭将李建成射死,尉迟敬德领骑兵将李元吉射 死。然后,尉迟敬德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 反,已经被秦王杀死,李渊只好下诏平息了两派的激战。
——《贞观政要·君道》
唐太宗经常以儒家经典著作《尚书》中有关“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警句反复鞭策自己,以免重蹈隋
亡的覆辙。
.7
24
•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 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 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 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 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 蝗不复为灾。
效管理国家。
.7
22
第9页学思之窗2: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48张PPT)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48张PPT)

慎用刑法 仁义为本 文德治国 崇儒尊孔 战而后和 民族团结 兼收并蓄 文化多元
唐太宗在中过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唐前期疆域
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史实之二
(一)“贞观之治”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治、经济、文化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 )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关系
1.政策 (政策:开放) (对外来)文化态度:开放、兼收并蓄)
①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往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唐高度发达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诗《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句诗反映了什么?
唐朝和亲促进民族融合
唐朝开明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产生的影响:
1、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2、促进民族融合。 3、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 鼎盛时期。
年号“贞观”(627-649 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史实之二
(一)“贞观之治”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治、经济、文化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
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史实之二
(一)“贞观之治”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

第二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

第二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
2、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1)开明的民族政策:
1、武力征服:对东突厥和西突厥 2、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 3、册 封:东突厥世袭都督、刺史官职的后代均由 唐政府册封
4、和 亲:松赞干布求亲、文成公主入臧。
(2)积极影响:
促进民族进一步融合,促进民族团结 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 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 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 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思考:唐太宗对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有何贡献?
3、对外关系
(1)开放的对外政策
1、对中外交往政策:积极友好。 表现:①设专门机构:鸿胪寺
②鼓励外商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 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
③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者、商贾、学者、 艺术家、僧侣等来唐访问
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 2、对中外文化政策:开放、兼收并蓄的政策 表现:①吸收外来宗教,促进中国佛教事业
贞观之治的内容
领域
措施内容
影响
政治 法律 科举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重视法制,颁行《唐律》 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
精简了机构,提高了 效率。
化重为轻,惩治贪赃 枉法
扩大了统治基础
经济
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民族关系 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
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 复苏
“贞观之治”的影响:
(1)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15张PPT)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15张PPT)

问题1:什么是“贞观之治”、生产发展、民风淳朴
唐太宗宗贞观年间(627—649年),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实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 民族团结、对外交往频繁。历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 “贞观之治”。 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治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认识: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简单了解: 晚年过失 反躬自省
晚年过失 ---- 反躬自省
问题1:了解“玄武门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原因(背景) 战功显赫:威胁太子地位
权力之争:与太子矛盾加剧
过程
《秦王破阵图》 ①追随父亲李渊镇压农民起义。 排除权力威胁 射杀太子: ②劝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最终推翻隋朝。 :登基称帝 (年号:贞观;庙号:太宗) 逼迫让位 ③帮助李渊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史料1:唐诗《陇西行》“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教材P10 “历史纵横” 材料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如 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思考:结合秦到唐朝的有关史实,谈谈你对唐太宗这番言论 的看法。
问题2:概括“贞观之治”形成的的原因是什么?
6. 对外关系方面:
材料: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
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 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 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主要表现
问题2:概括“贞观之治”形成的的原因是什么?
1. 政治方面: 历史上,出现“治世”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问题2:概括“贞观之治”形成的的原因是什么?
2. 经济方面:
强调“存百姓”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
①设鸿胪寺 ②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世界性大都市)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2.中外交往概况
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①来访人员频繁 ②外来宗教传入 ③玄奘取经 ④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3.影响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③东亚文化圈,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
பைடு நூலகம்
2.原因
①主观:唐太宗个人作用,雄才大略
吸收隋亡教训 善于用人纳谏 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唐律) 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中书省
政治方面: A B C D
吏 部
户 部
主管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主管户籍、土地、赋税等
皇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主管礼仪、科举等。 主管军政 主管刑狱 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4.广开言路,克己纳谏
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6.以诚相待,民族融合 7.对外交流,兼收并蓄
开国元勋 贞观政绩 晚年过失 夺位登基 流芳千古 反躬自省
元朝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小结:“贞观之治”的表现
虚心纳谏: 魏征 政治 法律 经济 善于用人: 房谋杜断 民本 减轻刑罚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兴起
治贞 观 之
发展
政武 绩则 天
鼎盛
衰落
灭亡
世开据藩乱安 唐藩义唐 元 镇 史 镇 末 盛 割 之 灭 起
一、玄武门之变
1.背景 2.概况
①玄武门射杀太子和李元吉 ②李渊退位,李世民夺取皇位
3.评价
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门之变? 该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 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 这种残酷性,但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 朝推向更为辉煌的阶段。
“天可汗”
3.唐民族交往频繁的原因
①唐作盛世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吸引力 ③唐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为中原与边疆 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 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4、评价:
①唐朝: 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 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 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 ②少数民族: 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 民族经济的发展。
三、晚年的反省(自主阅读)
1.过失 ①纳谏渐少 ②滥用民力③求仙炼丹 2.反省
撰写《帝范》(P12资料回放)
3.自我评价
其功大过小,益多损少
J专家点评: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 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 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 其反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 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荣、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 世开元盛世局面打下基础。而其为君之道富有借鉴意义。
千秋功业,后人评说
• 青年闯将 • 一统天下 • 杀兄逼父 • 贞观政绩 • 反躬自省 建唐立功 战功赫赫 夺位登基 流芳千古 一代名君
1.以德化民,民惟邦本 2.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3.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二、贞观之治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纳谏》
唐太宗时,“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
1.含义(时间、原因、特点)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唐太宗时期,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 薄赋,放宽刑罚的政策,并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促 成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 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尤其是李世民,被历代历史学家夸大美化了。贞 观时期比乱事当然好,也比一般的和平时期强,但远没有 现在通常吹捧的那样美好。
3、“贞观之治”的影响: (1)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
经济方面:与民休息,心存百姓(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大办学校、完善科举制)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②客观:隋朝的制度、工程建设和经济基础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贞观王朝是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 世民最值得称导的政绩。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唐初概况
边境不稳
2.策略和措施
①策略: "战而后和" ②措施(?):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东 突 厥: 西北各族: 西 突 厥: 吐 蕃: 武力征服、设羁縻府州、册封 设羁縻府州、册封 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册封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扩大影响 提高声威 文化多元
• 1、功: • 2、过: • 晚年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做法 滋生。 • 3、总评: • 封建社会走向强盛时期的杰出的地主 阶级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
了重大贡献.
评价唐太宗
学会知识整合例如“唐太宗”
时期 少年时期 出生贵族家庭 1,鼓动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 2,荡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再建功勋 3,“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 1、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2、政治:(1)用贤和纳谏;(2)革新政治; 3、经济:(1)轻徭薄赋 (2)戒奢从简 4、民族关系:政策:平等态度、开放胸襟 (1)击破、安抚东突厥 表现:(2)击破西突厥 (3)加强与吐蕃的关系 5、对外关系:开放的政策 奢靡、(连年用兵、大建宫殿、赋税日重)迷信 主要内容 备注
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 推行均田制!
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生产恢复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繁荣
轻徭薄赋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
文化
民族 “战而后 关系:和”的策 略 对外 开放政策 关系:
①设置羁縻府州 ②册封 ③设置管理机构: ④和亲:
民族团结 发展
友好的对外政策
鸿胪寺、长安
开放的文化政策: --兼容并包
唐太宗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 和,形成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②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 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 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并对世界文 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④善于用人和纳谏,并对历朝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而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