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

合集下载

教师职业倦怠防治与心理疏导方案

教师职业倦怠防治与心理疏导方案

教师职业倦怠防治与心理疏导方案介绍: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沉重的工作负荷、工作压力以及长时间的高强度教学工作导致的身心疲惫和情绪低落的状态。

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一些心理疏导方案以帮助教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一、工作压力过大: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来自于工作的巨大压力。

教师承担着教育培养学生的重任,工作内容繁杂,各种教学任务压在一体,容易使教师无法喘息。

二、工作任务重复单一:教师长时间从事相同的教学任务容易引发倦怠情绪。

缺乏刺激和新鲜感会使教师的兴趣逐渐减退,产生一种对工作漠然的态度。

三、缺乏成就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有时候并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果和变化,这会使教师的动力逐渐下降,进而引发职业倦怠。

四、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工作中需要和学生、家长、同事、上级等各种关系进行沟通,有时候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冲突。

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心理和情绪支持,如果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很容易产生抱怨、疲惫和厌倦情绪。

五、缺乏职业发展空间: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常常受到局限,晋升渠道有限,晋升周期也较长,这使得教师在教育行业的长期发展上感到迷茫,产生不满情绪。

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好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

如果教师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很容易陷入工作和情绪的困境,增加职业倦怠的风险。

心理疏导方案:1. 正确认识教育工作的意义: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岗位使命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培养教育事业的百折不挠的信念,以此来抵抗职业倦怠的情绪。

2. 平衡工作和生活:教师应合理安排工作与休闲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保持身心的平衡。

3.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注意力从工作中转移出来,放松身心。

参加兴趣小组、读书聚会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圈子。

4. 学习自我调节的能力:教师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积极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

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掌握一些应对情绪的技巧和方法。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1.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复杂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加之教育不断推进,教师工作任务日益增加,导致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2.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在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当代社会中,中小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包括旷课、逃学、违规、欺凌等,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容易导致教师疲惫和倦怠。

4.待遇低下:相对于其他职业,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收入不高,福利待遇不完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5.与家长冲突: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期望值等方面的差异,常常引发与家长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使教师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1.加强工作支持机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工作支持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供合理的工作支持和帮助,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支持。

2.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底线和纪律要求,加强学生的品行教育,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4.提升教师待遇和福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力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优化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5.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双方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避免因家长意见不合而引发冲突。

6.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养成教师自我学习的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原因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原因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原因及对策一、现状原因:1.工作压力过大:教师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包括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大、学校评估考核等。

这些压力带来了心理和身体的负担,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2.社会尊重不足:教师职业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认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这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失望和失落。

3.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一些教师在职业中很难获得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激情和动力。

二、对策:1.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增加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权益,让教师更有尊严和价值感。

2.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学校应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学生评价,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提升教学质量。

3.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学校应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能力和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

5.提升教师自我认同感: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6.加强教师团队合作:学校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7.培养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学校应开展情绪管理培训,帮助教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8.关注教师个体需求:学校应根据教师的个体需求,灵活安排工作和时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社会应加强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职业更具吸引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消除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消除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心理疲劳、工作压力大等现象,表现为对教育工作失去兴趣、情绪低落、厌倦工作等。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压力过大教师工作压力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承担教学、学生管理、教研等多项工作,而且教师还要面临学生的各种需求和家长的期望,工作压力大是很常见的情况。

二、工作环境不佳教师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情绪状态。

如果教师的工作环境脏乱差,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工作空间狭小,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导致教师产生厌倦情绪。

三、人际关系问题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学生问题学生家长的冲突,与同事之间存在矛盾等情况,这些问题会给教师的工作和心态带来负面影响。

四、缺乏职业发展机会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希望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如果长期没有得到职业上的提升、晋升机会,会感到自己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和回报,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在面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时,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教师消除倦怠。

一、学会合理分配工作教师可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把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到每一天,每一周,避免临时性的任务堆积,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

二、与同事进行交流教师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工作经验和感受。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可以减轻压力,获得支持和帮助。

三、改善工作环境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与学校协商改善工作环境,如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创造宽敞明亮的工作空间等。

四、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寻求职业发展机会教师可以主动寻求自己职业发展的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铺就更宽广的道路。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职业中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疲惫,表现为对工作的厌倦、倦怠和缺乏热情。

这种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质量,还会对教师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以缓解这种状况。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1.工作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的工作内容也日益复杂和繁重。

教师需要承担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的任务,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包括工作量的大小,还包括工作的难度和挑战。

2.工作重复教师的工作内容往往比较单一和枯燥,需要不断地重复和演绎。

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较为复杂,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种工作重复性和枯燥性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和缺乏热情。

3.人际关系教师需要面对的学生和家长的素质和需求也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智慧。

然而,由于学生和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种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

4.职业发展教师职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教师在职业晋升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职位,这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策略1.减轻工作压力教师应该从减轻工作压力入手,减少工作量,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上,更好地应对学生和家庭的差异。

学校也应该创设更加人性化的管理环境,帮助教师减轻工作压力,提供有效的职业发展机会。

2.提高工作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工作的成就感来缓解职业倦怠,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及时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及时回应家长关于孩子学习情况的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水平;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㈠教师的职业压力教师的职业压力是由于工作方面原因而导致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

教育是职业压力的高发行业,教师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教师压力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㈡职业倦怠有六个较为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生理枯竭。

主要表现为,感觉身体能量被耗尽了,总是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经常生病。

第二个特征是才智枯竭。

它会让人有一种空虚感,一种被掏空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工作的需要。

第三个特征是情绪衰竭。

工作热情完全消失、情绪烦躁、容易发脾气、容易迁怒于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没有爱心。

第四个特征是价值衰落。

表现为个人的成就感下降,自我评价也在降低,觉得自己做什么工作都做不好。

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导致工作积极性的一再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第五个特征是去人性化。

去人性化直接表现为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否定、猜忌和不信任。

这种态度既有对同事的也有对家人的。

第六个特征是攻击行为。

攻击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别人的攻击行为增多,比如说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无辜人的情况;另外一种攻击是指向自身,出现自残行为甚至在极端倦怠的情况下出现自杀。

㈢职业倦怠的三个不同成分Maslach(马勒诗)将职业倦怠分解为三个不同成分的综合症: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Emotion Resources)都已经耗尽,感觉工作特别累,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

玩世不恭或者去人性化,性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DP)是指个体会刻意与工作以及其它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教师职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职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由于长期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导致教师对工作失去兴趣和热情,感到疲惫、无助和缺乏成就感。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首先,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是工作压力过大。

教师需要应对来自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层的各种期望和要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压力巨大。

另外,教育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也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

长时间面对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还有工作内容的单一和重复。

教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教学和备课,长期以来重复的教学和备课任务会让教师感到乏味和厌倦。

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不合作或者工作成果得不到认可的情况,会加剧教师倦怠感。

另外,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还包括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有时候会发生沟通不畅、冲突和矛盾,这些问题会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提升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能。

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教师需要在工作之余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通过参加运动、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来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其次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

学习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让自己在工作中感到自信和满足。

另外是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和团队合作。

教师在工作中应该积极与同事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互相支持和鼓励。

学校可以建立师德师风和教学交流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精神支持,让教师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

最后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心理调适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心理调适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心理调适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压力逐渐增加,倦怠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处于工作中的疲劳感,表现出对工作的消极情绪、疲惫感和缺乏动力。

这种倦怠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需要重视和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本文将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心理调适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1. 生理表现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容易出现生理上的倦怠表现,比如疲劳、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持续久了,这些生理问题就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 情绪表现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表现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情绪低落、易怒等。

教师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家庭矛盾等原因而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3. 行为表现教师职业倦怠还会表现在行为上,比如教学不耐烦、缺少耐心、懒惰等。

有时候教师甚至会出现旷课、逃课等违规行为。

二、心理调适策略1. 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的职业观念。

如果教师认为自己只是为了赚钱而工作,那么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就容易出现倦怠。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了教育事业,是对社会的贡献,是对学生的责任。

2. 定期休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的休息可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3. 寻求帮助当教师遇到工作困难时,应该及时向同事、领导或心理咨询师求助。

有时候倾诉一下就能减轻压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4. 培养兴趣爱好除了工作以外,教师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阅读、旅行等。

这样可以让教师在工作之余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平台。

5. 良好的情感交流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和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

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一次合作的经历就可以让教师重新树立对工作的热情。

6. 适时调整个人行为教师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和耐心,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责任心,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领导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校长管理论文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心理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其主要表现在i方面:身体方面,主要是一种慢性衰竭。

包括深度疲劳,失眠,反复流感,头痛,生物钟紊乱等症状;智力方面,主要是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心神迷乱不知所措,还容易发怒,迁怒他人,难以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方面,很多教师感到精疲力竭,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对学生缺少同情心,嘲笑同事,怨恨领导,藐视学校,家庭不和,人际关系危机重重。

其典型症状是丁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教师是教育的奠基石,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教育的健康发展。

因此,笔者就简单分析一下职业倦怠的成因,对如何进行心理调适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光环笼罩下的卑微生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等,社会的极高赞誉,无疑是在加快教师成灰的步伐。

其实,教师的生命很卑微:在房价、物价疯长的今天,教师买不起房子;在安全责任,工作压力空前升级的今天,教师肩上的担子很沉;学生成绩不好,就会追究教师的责任;学生出安全事故,就会谴责教师管理不当,诸如此类。

教师长期处于高度警觉的心理应激状态,他们能不疲倦吗?
2.付出与回报的反差。

国家虽然一再承诺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资,而现实却是迟迟不肯把教师工资落到实处(可能是因为教师队伍太壮大,各级财政粥
少僧多)。

低收入产生低自尊,低自尊的人,他的成就感就会降低,低成就感的人会选择逃避,逃避工作,逃避人际关系。

久而久之,就成为社交弱势群体。

试想,教师的付出一天比一天多,而报酬迟迟不上浮,教师的心情还会一如既往地好下去吗?脸上还会有微笑吗?
3.教师的评价制度。

学校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本身没问题,问题是现行的评价制度仍然是“以成绩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

学生、家长、学校把砝码押在教师身上,考好了,皆大欢喜,考砸了,付出的心血付之东流,随之而去还有奖金、职称、名誉。

这样的评价体系,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应有的合作遭到破坏,使教育最需要的团队精神丧失。

4.班主任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班主任是学校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在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当班主任生怕学生出什么差错,有班主任说晚上入睡后最怕听见宿管、保卫人员的电话,一听到就心惊肉跳,害怕学生违纪出事。

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对工作产生不可控制感和无助感,对学生逐渐失去人性化,就会情绪不稳,职业倦怠便如云雾滋生般蔓延开来。

5.职业倦怠的个性原因。

有的教师因身体(生病)或家庭(离婚、爱人去世)的缘故,精神状态不佳而产生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带着进入工作,也会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1.善待自己。

教育丁作就是时间紧、任务重。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匆匆走在教室——办公室——宿舍的运行轨道上,一路上的好景色来不及欣赏。

偶尔放慢脚步,看一看道路两旁的花红柳绿,嗅一嗅草绿,品一品花香,顺便瞅两眼足球场上奔跑的身影,这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

不论是一r作还是生活,
忘记同事、学生的不好是善待自己的最好方法,切记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正确看待竞争和得失成败,不要过度苛求H己,“行至水穷处”,还要会“坐看云起时”。

2.对自己微笑。

人与人之间最短距离就是一个可以分享的微笑,即使一个人的微笑,也可以和自己的心进行交流与抚慰。

每天清晨对着镜子练习,并暗示自己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一旦练就了阳光灿烂的微笑,就会发现生活从此变得更加轻松。

给亲人一个微笑,让他们体会到你和他们心心相连;给同事一个微笑,让他们体会到你和他们风雨同舟;给学生一个微笑,让他们从此扬帆远航。

3.承认差距,坦然面对局部失败。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把学生考试成绩看成自己最大的心病,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但学生的考试成绩永远只有一个第一名,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教师的知识如何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基础、认识结构、努力程度等因素直接相关,仅凭教师努力是不够的。

因此,教师要学会承认差距,坦然面对局部的失败,不要经常把自己和别人比较,只要觉得今天比昨天有进步,相信明天进步会更大,就可以了。

4.寻找生命中的第三空间。

所谓第三空间就是除了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个你经常光顾的地方,如茶馆、咖啡屋等处,能使自己身心放松的地方。

除了工作和生活,除了义务和责任,人们都需要一个私人空间来释放自己的哀与愁、怨与怒、苦与累、烦与难,适当地宣泄自己的喜怒悲苦,它体现了一个人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5.多交朋友,走出校园天地宽。

很多人的成功都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来自于与人良好的交往。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大工程,需要
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因此,作为此项T程的工程师——教师,就要走出封闭的工作环境和社交小圈子,多交朋友。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心理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

6.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要教书,必须先读书,这是不争的事实。

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教师必须“读”占鳌头。

勤读书的人,视野开阔,引经据典,课堂上字字玑珠,社交场上口吐莲花,这样的人,需要心理医生吗?
7-唱歌。

唱歌是最益于身心健康的一项运动,唱歌可以增加肺活量,可以释放淤积于心的情绪,尤其是不良情绪,通过歌声把它释放出来,心情自然会舒畅起来。

8.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慢性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长年累月的不良情绪淤积而成的,它像一块石头压在胸口,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更乱。

这时,就需要找一位心理医生帮忙梳理一下。

心理医生能容纳所有的垃圾情绪并保密,同时对问题能给予积极关注,并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从根本上化解负面情绪。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愈的,它的形成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原因。

因此,医治教师职业倦怠需要社会的关注,学校领导的引领,更主要的还是教师要进行自我调节,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专业人员,建立心理咨询室和情绪宣泄室,使教师的负面情绪得到及时、合理地释放,让教师轻装上阵。

(作者单位:云南弥勒县新哨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