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和长江的作用
中国五大河流

中国五大河流中国五大河流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境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流。
其中,有五条河流被称为中国的五大河流,它们分别是长江、黄河、黑龙江、淮河和珠江。
长江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基地。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个省,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全长约6300多公里,被誉为是中国的母亲河。
长江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长江上还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和景点,如重庆、武汉、上海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它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等8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500多公里,是中国最重要的农耕区,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流域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等作物。
黄河的水源来自于高原雪山融水和降雨,因此河水很浑浊。
黑龙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亚洲的第二长河流。
黑龙江发源于蒙古国境内的白山黑水,流经中国东北地区,最终注入鄂霍次克海。
黑龙江全长约4200多公里,因其河水呈现黑色而得名。
黑龙江流域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渔业的重要产区。
黑龙江上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区,如五大连池、宝能、漠河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淮河流经中国的东部地区,发源于安徽省的北部,最终在江苏的东部注入黄海。
淮河全长约1100多公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也是中国的七大水系之一。
淮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稻谷、小麦等作物。
淮河也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基地,如徐州淮河大堤是中国重要的防洪工程之一。
珠江是中国南方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中国最长的内河。
珠江发源于云南省的东北部,流经广东省,最终注入南中国海。
珠江全长约2300多公里,流域范围广泛,涵盖了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之一。
珠江流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适合种植稻谷、蔬菜和水果等作物。
长江黄河知识点范文

长江黄河知识点范文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长江和黄河的一些知识点:一、长江1.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位列世界第三2.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流经十一个省市区,最后注入东海。
3.长江流域面积达到约16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约1/54.长江上有一系列重要的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和长江大桥等。
5.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和森林等。
6.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以稻米、小麦和油菜等主要粮食作物闻名。
7.长江承担着大量的内河和海上运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8.长江流域拥有许多历史名城,如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等,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和交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二、黄河1.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位列世界第六。
2.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经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3.黄河流域面积约7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约1/134.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5.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以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闻名。
6.黄河上的水利工程有丰富,如龙羊峡水利枢纽和黄河大坝等。
7.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等矿产资源。
8.黄河沿岸有许多古文化遗址和历史名城,如兰州、河南、洛阳和开封等。
三、长江与黄河的关系1.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的河流,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3.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4.长江和黄河都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中国的水电生产和灌溉农田提供了基础设施。
5.长江和黄河都承担着大量的内河和海上运输,对中国的国内贸易和外贸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6.长江和黄河流域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八年级上册长江黄河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长江黄河知识点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的河流,这两条河流在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关于长江、黄河的相关知识点。
一、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第三长河,全长6380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的范围广泛,分布于四个省份和两个直辖市,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
1. 主要支流长江有许多重要的支流,其中最主要的支流有:(1)嘉陵江:位于四川、重庆两省市交界处,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
(2)汉江:发源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流经湖北、河南、江西等地,是长江中游的主要支流。
(3)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跨越长江的公路和铁路桥梁,连接着湖北省汉口和江西省九江市。
2. 经济发展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其发展经济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
其中,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极北,有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之一。
二、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进入黄土高原,流经、河南、山东等省份,最终流入渤海。
1. 黄河三角洲黄河有许多重要的三角洲,其中最著名的是近海三角洲、渤海三角洲和郑州三角洲。
这些三角洲是黄河流域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经济带的重要极南。
2. 黄河世界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兵马俑、九龙壁、北海文化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长江与黄河的比较1. 长江优势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水量丰富,跨度也更大,流经的省市和城市也较多,所以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力和作用也更为广泛。
2. 黄河劣势黄河水量较少,流经的省市和城市也相对较少,所以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同时,黄河的泥沙含量也比较高,河道淤积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河流流速减缓,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与黄河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治理与开发。
本文将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一、长江与黄河的自然特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约 6300 千米,流域面积约 180 万平方千米。
其水量丰富,年径流量约 9600 亿立方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约 5464 千米,流域面积约 75 万平方千米。
黄河的水量相对较少,年径流量约 580 亿立方米。
其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二、治理方面的异同1、防洪治理长江的防洪治理重点在于中下游地区。
由于中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治理措施包括加固堤防、整治河道、修建分蓄洪区等。
同时,加强气象监测和洪水预报,提高防洪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黄河的防洪重点在下游。
由于“地上河”的存在,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治理措施主要有加固大堤、修建水利枢纽调蓄洪水、进行河道清淤等。
相同点:都注重加固堤防和修建水利枢纽,以提高防洪能力。
不同点:长江侧重于整治河道和分蓄洪区的建设,黄河则更注重解决“地上河”的问题。
2、水土流失治理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上游地区,特别是西南山区。
治理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
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等。
相同点:都通过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来减少水土流失。
不同点:治理的重点区域不同,长江在上游,黄河在中游。
3、水资源保护长江水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污水治理、推广节水技术、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等。
黄河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保护的重点是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水污染治理。
中国的河流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河流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有许多重要的河流经过中国的领土。
以下是中国河流的知识点总结。
1.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80公里。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安徽、江西、湖南、江苏、上海等省市,最终汇入东海。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文线,对中国陆地的水系形成、地理环境的划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2.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5464公里。
它发源于青海省,在河南临颍县注入黄海。
黄河因其黄色的沉积物而得名,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3.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位于长江中游的一段峡谷,全长约193公里。
三峡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的电力工程重地。
中国在三峡段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它不仅是发电站,还是防洪、航运、灌溉的重要设施。
4.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
它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
5.珠江:珠江是中国南方的一条重要河流,全长2197公里。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另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
珠江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发电基地之一6.长江黄河经济带:长江黄河经济带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带,涵盖了长江、黄河及其周边地区。
它包括了中国的一些重要城市和农业产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7.长江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它们不仅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还是中国两大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包括楚文化、楚辞等;黄河流域是中国另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发源地,包括夏、商、周等。
8.长江黄河水系治理: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两大重要河流,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质污染、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实施长江和黄河水系的治理计划,包括调水、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等措施。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比较,黄河流域发展整体上落后于长江流域.

详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发展黄河流域经济相对落后于长江流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自唐宋以来,南方经济就全面反超北方,直到当代,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依旧远远超过黄河流域。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造成了人口重心的转移,引起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较低纬度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红壤为主,平原地区水稻土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矿产资源中有色金属矿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等,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轻重工业发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黄土地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铁矿资源、海盐资源丰富。
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轻重工业发达,有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之所以发源于黄河中游,主要是因为远古时代世界气候温暖,整体气温水平明显高于当代。
因为黄河流域在远古时期气温水平相当于现在长江流域的水平,甚至还略有超出。
比如甲骨文中记载,商代国王在都城郊外狩猎,猎杀到象。
显然,这里提到的肯定是野生大象,商代的都城在黄河流域,可想而知,当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至少相当于今天的云南南部,而当时的长江流域更是非常湿热的。
黄土高原土壤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土质相对疏松,而南方土质则黏重。
在生产力低下的石器时代,黄土高原也就更适合土地开发与农业生产。
所以中华文明诞生在黄河中游,炎黄部落逐渐击败周边的部落(联盟),成为华夏的主体。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北方经济一直是要好于南方的,从夏商周到秦汉时代,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一直是天下的粮仓,经济的重心。
秦国因关中而国力强盛,横扫六国。
长江黄河_精品文档

长江黄河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最重要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两大摇篮。
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的自然地理基础,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点、经济价值、文化传承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点。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97公里,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份,最终注入东海。
而黄河则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由于两大河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差异,它们的水质、水量和水流速度都存在一定的区别。
其次,长江和黄河的经济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长江流域的农业以稻谷、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为主,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长江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支撑着中国的发电产业。
黄河流域则是中国的黄金农业区,以小麦、玉米、棉花和油菜籽等作物的种植为主,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之一。
黄河还是中国的重要水利枢纽,为灌溉、发电和防洪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长江和黄河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长江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就有许多古代文化名城,如三峡、武汉、南京等。
这些城市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还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黄河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历史。
黄河上游的秦岭、黄土高原等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出土了大量历史文物和古代遗址,如兵马俑、司母戊鼎等。
然而,长江和黄河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长江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频发的水污染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黄河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严重威胁到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长江和黄河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动节水措施以及推动沿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等。
母亲河——黄河长江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
黄河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如 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 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 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下游的黄河说:“我载舟鼓帆,亦决堤覆舟,扰乱了人们的安宁。”
人在水下走 船在天上行
上 下
中
6.67
判断黄河泥沙主要来
24.7
自上、中、下游哪一
3.48 33.3
长江的作用 自古以来长江就有“黄金水道”之称 1、自然条件: 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
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 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而且干流横贯东 西,宜宾以下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2、沿岸经济条件:
沿岸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 业 中心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大。 长江货运量占全国货运量的60%。
黄河泥沙主要来3自7.7 中游;
河段。并说明原因。
原因: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多、黄土土质疏
松、滥垦乱伐、植被破坏严重、夏季暴雨集中,
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极大。
黄河治理
治理黄河的“水患”的对策: 第一个关键是“治沙”,因此在不同的河段采取不同的对策: (1)在上游: 主要是植树造林,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在水能丰富的河段, 开发水能,同时可以兼顾防洪、航运、灌溉等。 (2)在中游: 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与绿化,保持水土不流失尤为关键,同 时在一些河段修筑水库,兼顾防洪、灌溉、发电等。 (3)在下游: 河道的疏浚和河堤的加固是主要治理措施,防止洪水决堤。
长江流域
二、长江
长江水系概况
(1)说出长江的源头 与入海处。 (2)圈点长江上、中、 下三游的分段点。 (3)说出长江流经的 省级行政单位。 (4)说出长江流经的 主要地形区。 (5)钩出长江的主要 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和长江的作用长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以沱沱河为源),一般称6300公里。
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
以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干流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
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10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全长约6300公里(若以当曲为源头,长江全长应为6403公里),居世界第3位。
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
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
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
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
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
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
上游有3源:西源玛曲,又称约古宗列渠,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雅拉达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中源卡日曲,又称喀喇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日吉山附近。
在这3条源流中,玛曲为黄河正源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若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在3条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长(千米),它比玛曲(千米)长千米,因此也有主张以卡日曲作为黄河正源。
中国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仍以玛曲为黄河正源。
从青海省的玛曲为源头,东流经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黄河因含泥沙多,水浑而色黄得名。
干流可分三段:从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河南省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上游穿行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河长3472中游从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河长1206千米。
流经黄土高原。
水系发育,沟谷纵横。
主要支流有渭河、窟野河、无定河、延水、汾河、伊洛河和沁河等。
在河口镇受吕梁山所阻,转向南行,穿行于晋陕峡谷之中,河流切割强烈,河谷两岸陡峻,高出水面数十米到百多米,水流湍急,着名的壶口瀑布和龙门就在这段。
龙门到潼关,进入汾渭谷地,河谷开阔,潼关以下,东折进入三门峡,东流至孟津进入华北平原。
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不仅是黄河中下游泥沙主要源地,而且也是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
下游从桃花峪到河口。
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河长786千米。
东流进入华北平原。
河道展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逐年淤高,一般高出岸边地面3~5米,有的地方高达10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下游两岸除东平湖的陈山口到济南的玉符河口,南岸依傍山麓外,其余南北河岸,全靠长1340千米的人工大堤为屏障,约束黄河免于改道。
南北大堤也成了南北河流的分水岭,堤北为海河水系,堤南为淮河水系。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平均16亿吨,其中4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内,其余随水入海,在黄河口形成三角洲,其顶点在宁海,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
面积5450平方千米。
自1947年黄河回归现行河道至1985年底,共计填海造陆122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陆平方千米,河口一带海岸线平均向海内推进390米。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476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大约6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干流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2~3倍。
天然河川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实测年径流量431亿立方米。
干支流水力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800万千瓦,占中国可能开发水电装机的%,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黄河进行治理与开发,在干支流上兴建了3000多座水库,下游加固大堤和兴建滞洪区。
1949~1992年,下游没有发生决堤,扭转了黄河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局面,开始了由害河向利河的转变。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长江和黄河为什么会被视为中国的母亲河水是生命的源泉,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中华民族的起源,同黄河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诗人的笔下,源远流长的黄河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人类学家眼中,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而且,这两个美称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共识。
长江和黄河流域具有为数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由远至近,系统地展现了我国远古人类延续发展的漫长过程,清晰地描绘出了人类进化的轨迹,记载着中华民族成长的历史进程,证明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长江和黄河流域具有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的中游、关中盆地一带都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壤肥沃,为发展原始农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种类繁多的野兽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猎取野兽,把战利品当作食物,用兽皮缝制衣裙,蔽体御寒,而质地深厚坚实的黄土则给人类提供了躲避野兽和挖洞穴居的条件。
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
所以,对黄河旅游区的开发,应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统一起来思考,尽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
只有如此,我们开封的黄河旅游区才能显示出个性并独具魅力。
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水土流失几千年来,许多地区由于滥垦、滥牧、滥伐等恶性开发,引起森林、草原和耕地的严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竟达到90%。
黄河在上中游地区,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黄河洪水威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其根源就是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
与水灾一样,黄河流域的旱灾,也存在着灾情重、频率高的特点。
水资源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2001年缺水40亿立方米,2003年缺水110亿立方米,2005年缺水160亿立方米。
水资源的奇缺,使大多数河流每年大部分时间内干枯,甚至出现枯水期黄河局部断流现象。
水污染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符合标准的二、三类水质河长仅占38.7%,四类水质河长占20.1%,五类和劣于五类水质河长占41.2%。
随着黄河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据预测,2010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将会超过65亿吨,同时,水污染也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如不采取治理措施,黄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质有可能全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保卫母亲河,就必须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黄河中上游地区还耕于林是一条必由之路。
自然界本应是和谐统一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水资源,而水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植被。
很显然,要解决大西北严重缺水的困境,出路只有植树造林。
它能控制黄河等水系的水土流失,减免风沙危害,对建立农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加快建设中游下游的水利枢纽工程,进一步提高黄河的水沙调节能力。
在上中游,已修建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4座。
在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除三门峡水利枢纽,还修建了伊河陆浑水库和洛河故县水库,以及"引黄入卫"、"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为缓解华北地区"水荒",未来十年间,国家将在黄河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技术和措施,包括对黄河灌区进行大规模节水改造、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项目,还将于2010左右开弓建设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为黄河补水。
同时,还将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