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理》考试大纲(新)
《船舶管理(轮机)》培训大纲(24)

船舶管理(轮机)资源库(24)、单选题(共100题,100分)l、如果甲板受到拉应力,而船底受到压应力时,船体发生A总扭转B中垂C中拱D总纵弯曲正确答案: C变形。
Cl.O)2、属千《STCW公约》要求的培训是。
也见习三管轮换证培训;@见习大管轮换证培训;@消防设备和救生设备的使用培训;@提职三管轮的见习培训(1.0)A心®®@B @@c CD®@D也@)正确答案: D3、《STCW公约》规定,负责值班的轮机员是全有效的操作和保养。
(1. 0)A轮机长的代表;影响船舶安全的B轮机长的代表;航行中要用的C船长的代表;操纵时可用到的D船东的代表;操纵时可用到的正确答案: A4、对已受腐蚀的生活污水处理柜内壁的修理方法为,主要负责对机械设备进行安。
(1.0)A补生铁焊B涂铁水泥C涂防锈漆D涂环氧树脂正确答案: D。
(1.0)5、衡量静稳性的标志是横倾力矩不大千A最大稳性力矩B最大静稳性力矩C稳性力矩所做的功D最小倾覆力矩正确答案: B6、船舶在系泊装卸货时,如发生发电机跳电,应立即起动备用发电机恢复供电,首先给供电。
Cl.0)A舵机B起货机C航海仪器D为主机服务的泵正确答案: B。
(1.0)7、P SC检查缺陷处理代码"30"的含义是A滞留的理山B延误的理山C通知下一港D通知船旗国正确答案: A8、船舶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按规定排放有毒液体洗舱水时,水深必须超过。
(1.0)A 15米B 20米C 25米D 30米正确答案: C9、根据经修正的《M ARP OL公约》附则V,不属船舶垃圾分类的是。
(1.0)A动物尸体和渔具B作业废弃物C生活废弃物D灰水正确答案: D等材料。
心驳作业方10、进行汕类物质过驳作业的船舶,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附送案;@作业程序;@防污染措施;@船舶靠离方案Cl.0)A心@)@@)B句@@C心@@D @@@正确答案: B11、如果机舱火灾无法用小型灭火器和水扑灭,必须封闭机舱,释放C O2灭火,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船舶管理(大管轮)》试题及答案

《船舶管理(大管轮)》试题及答案1、船舶自由摇摆周期与下述的_______项内容无关。
(179385:第01章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1)A.摇摆的幅度B.船的排水量C.初稳性高度D.船的惯性矩2、与船舶横摇固有周期(既自由横摇周期)无关的是_________。
(179386:第01章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2)A.船宽B.重心高度C.初稳性高度D.横摇角3、油轮设置纵向水密舱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79387:第01章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2)A、提高纵向强度B、分隔舱室C、提高局部强度D、减少自由液面影响4、船舶横摇周期越短,则船舶__________。
(179389:第01章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3)A.摇摆越剧烈B.摇摆越平稳C.稳性越差D.越振动5、油船结构中,应在_____和___之间设隔离舱 (179388:第01章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3)A、货油舱、机舱B、货油舱、炉舱C、货油舱、居住舱室D、A+C6、对于船长大于______m的油船,通常要求在货油舱内设置两道纵向连续的纵舱壁。
(179390:第01章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3)A.45B.60C.90D.1207、初稳性高度越大,则________。
(179392:第01章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4)A.横摇周期值越大B.横摇周期值越小C.摆幅角越大D.摆幅角越小8、当船体发生中拱弯曲时,甲板受拉应力作用,船底受压应力作用;若船体发生中垂弯曲变形时,甲板受压应力作用,船底受拉应力作用;而位于______处总纵弯曲应力等于零。
(179391:第01章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4)A.甲板B.船底C.中和轴D.不定9、下列关于船舶初稳性高度与摇摆的正确说法是_________。
(179393:第01章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5)A.初稳性高度大,摇摆周期小,船摆剧烈B.初稳性高度大,摇摆周期小,船摇缓慢C.初稳性高度越大越好,以改善摇摆性D.船舶的摇摆跟初稳性高度无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船舶管理复习题2 新大纲

《船舶管理》复习题21、按《驾驶、轮机联系制度》规定,在下列________情况下大副应通知轮机长派人检查起货机,必要时还应派人值守。
Ⅰ.装卸重大件;Ⅱ.特种危险品;Ⅲ.使用重吊。
A.Ⅰ~Ⅲ B.Ⅱ、Ⅲ C.Ⅰ、Ⅲ D.Ⅰ、Ⅱ2、根据《驾驶、轮机联系制度》,下列哪些叙述正确?Ⅰ、船长应提前24小时将预计开航时间通知轮机长;Ⅱ、主机冲车前,值班驾驶员应征得值班轮机员的同意;Ⅲ、抵港后船长应将本船预计动态告知轮机长以便安排工作。
A.Ⅰ~Ⅲ B.Ⅰ、Ⅱ C.Ⅱ~Ⅲ D.Ⅰ、Ⅲ3、按照要求,放艇前应检查下列哪些内容:Ⅰ.艇底塞封闭情况;Ⅱ.艇内属具,机动艇的备用燃料;Ⅲ.吊艇架及制动器空转试验是否正常;Ⅳ.吊艇钢丝、滑车的情况。
A.Ⅰ~Ⅲ B.Ⅱ~Ⅳ C.Ⅰ~Ⅳ D.Ⅰ、Ⅱ、Ⅳ4、按照应变部署放一艘艇时由______负责检查和指挥,同时放几艘艇时由_____负责检查和指挥。
A.大副和水手长/各艇艇长 B.三副/大副和三副C.大副/大副和三副 D.大副和水手长/大副和水手长5、下列有关驾驶台规则的叙述哪些正确________。
A.驾驶台是船舶航行的指挥中心B.夜间锚泊时应打开甲板照明灯C.除船长外,任何人不得在驾驶台用餐和睡眠D.离港前,值班驾驶员应通知离泊时的本班值班水手对驾驶台进行全面的清洁6、有关船长夜航命令的执行,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值班驾驶员接班时必须阅读并充分理解船长夜航命令簿内各项指示B.值班驾驶员阅读完船长夜航命令后应用钢笔签字,并严格执行C.值班驾驶员如对船长夜航命令有任何疑问,应立即请示船长D.值班驾驶员在执行船长夜航命令簿指示时,如遇到情况变化,执行有困难时,可以向部门长报告或向船长询问7、下列哪些船位需用纬、经度在航海日志上记载________。
Ⅰ.天测船位;Ⅱ.陆测船位;Ⅲ.测深船位;Ⅳ.交接班船位。
A.Ⅰ~Ⅳ B.Ⅱ~Ⅳ C.Ⅲ、Ⅳ D.Ⅰ、Ⅳ8、航行中航海日志应记载的事项有________。
【VIP专享】《船舶管理》大纲

船舶管理8501:无限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轮机长 8502:沿海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轮机长8503:无限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504:沿海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大管轮8505:无限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506:沿海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8507:未满750KW船舶轮机长 8508:未满750KW船舶大管轮8509:未满750KW船舶二/三管轮适用对象考试大纲850185028503850485058506850785088509 1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1.1船舶的发展与分类1.1.1船舶的发展概况1.1.1.1 造船材料的发展√√1.1.1.2 造船技术的发展√√√1.1.1.3 近年来船舶发展的突出特点√√√1.1.2 船舶的分类√√√1.1.3 专用运输船舶的特点√√√1.2船舶强度与构造1.2.1船体受力与强度1.2.1.1船体受力√√√√√√√√1.2.1.2船体强度√√√√√√√√1.2.2 船体主要结构及其特点√√√√√√1.2.3 船舶主要部位和舱室布置√√√1.2.3.1甲板、平台、工作舱室1.2.3.2间隔舱、液舱(含双层底柜、空气管、溢流管、测深管、船底塞等)√√√√√√1.3 船舶适航性控制1.3.1适航性基本知识1.3.1.1船舶尺度和船型系数√√√√√√√√1.3.1.2排水量、载重量和吨位√√√√√√√√√1.3.1.3载重线、干舷和储备浮力√√√√√√√√√1.3.1.4吃水和水尺√√√√√√√√√1.3.2 船舶浮性1.3.2.1浮性概念√√√√√√1.3.2.2浮态√√√√√√1.3.2.3船舶抗横倾系统√√√√√√√1.3.3 船舶稳性1.3.3.1稳性分类√√√√√√1.3.3.2初稳性√√√√√√1.3.3.3稳性的基本衡准√√√√√√1.3.3.4稳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持稳性的措施√√√√√√√√√1.3.3.5有关船舶稳性的IMO建议的知识√√1.3.4船舶抗沉性1.3.4.1抗沉性的基本概念√√√1.3.4.2破损浸水形式√√√√√√1.3.4.3船舶分舱√√√√√√1.3.4.4密封与堵漏√√√√√√√√√1.3.5 船舶摇荡性1.3.5.1船舶摇荡运动形式√√√1.3.5.2横摇与谐摇√√√√√√1.3.5.3船舶减摇装置√√√√√√1.3.6 船舶操纵性1.3.6.1操纵性的基本概念√√√1.3.6.2操纵性的影响因素√√√√√√2 船舶防污染管理2.1防污染公约和法规2.1.1 MARPOL公约及附则2.1.1.1 MARPOL公约的功用、基本构架、适用范围√√2.1.1.2 附则I-防止油污染规则有关规定√√√2.1.1.3 附则II-防止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有关规定√√√2.1.1.4附则III-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有关规定√√√2.1.1.5附则IV-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规则有关规定√√√2.1.1.6 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有关规定√√√2.1.1.7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有关规定√√2.1.2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2.1.3美国《1990年油污法》的主要内容√√√2.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污染法规2.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1.4.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1.4.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2.1.4.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2.2船舶防污染技术与设备2.2.1船舶防污染技术2.2.1.1船上储存√√√2.2.1.2航行中处理√√√√√√√√√2.2.1.3排岸接收√√√√√√√√√2.2.1.4防止油污染的特殊措施√√√√√√√√√2.2.2 油水分离器2.2.2.1工作原理√√√2.2.2.2典型结构√√√2.2.2.3操作、维护与保养√√√√√√√√√2.2.3 焚烧炉2.2.3.1工作原理√√√2.2.3.2典型结构√√√2.2.3.3操作、维护与保养√√√√√√√√√2.2.4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2.2.4.1工作原理√√√2.2.4.2典型结构√√√2.2.4.3操作、维护与保养√√√√√√√√√2.2.5 压载水处理技术√√√√√√2.3船舶防污染文书2.3.1防止油污染文书2.3.1.1 防止油污证书√√√√√2.3.1.2 油类记录簿√√√√√√2.3.1.3 溢油应急计划(含溢油应变部署表)√√√√√√√√√2.3.2 防止垃圾污染文书2.3.2.1垃圾记录簿√√√√√√2.3.2.2垃圾管理计划√√√√√√√√√2.3.3 防止大气污染文书2.3.3.1国际防止空气污染证书√√√2.3.3.2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操作记录√√√√√√√√√2.4船舶污染事故及处理2.4.1污染事故的报告√√√2.4.2发生油污染事故的处理√√√√√√√√√3船舶营运安全管理3.1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3.1.1公约构成及主要内容√√√3.1.2国际消防系统安全规则(FSS规则)√√√3.1.3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规则)√√√3.1.4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3.1.4.1概述√√√3.1.4.2主要内容√√√3.1.4.3安全管理体系√√√3.1.4.4发证、审核与监督√√√3.1.5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3.1.5.1概述√√√3.1.5.2主要内容√√√3.2《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有关要求规定的职责√√√3.3我国海上交通管理法规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3.3.2 《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有关规定√√√√√√√√√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有关规定3.4船舶证书与船舶检验3.4.1船舶证书3.4.1.1登记证书√√√√√√3.4.1.2入级证书√√√√√√3.4.1.3法定证书√√√√√√3.4.2 船舶检验机构√√√√√√3.4.3 船舶检验的类别、船级符号和附加标志√√√√√√√√√3.4.4 船级检验3.4.4.1 船舶入级检验√√√√√√3.4.4.2 保持船级检验(除CMS、PMS之外)√√√√√√√√3.4.4.3 循环检验(CMS)、机械计划保养系统检验(PMS)√√√√√√√√3.4.5 法定检验3.4.5.1 国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与轮机有关设备检验的主要内容√√√3.4.5.2 国内海上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与轮机有关设备检验的主要内容√√√√3.4.6 船舶公证检验3.4.6.1 船舶公证检验性质、类别√√√√√√3.4.6.2 临时检验与船级检验、法定检验的关系√√√√√√3.4.7《海上营运船舶检验规程》的若干规定√√√√√√√3.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3.5.1 总则√√√√√√√√√3.5.2 船舶安全检查和处理√√√√√√√√√3.5.3《船旗国监督检查记录簿》和《港口国监督检查报告》√√√√√√√√√使用规定3.5.4 法律责任√√√√√√√√√3.6 港口国监督(PSC)3.6.1概述√√√3.6.2主要的PSC组织√√√3.6.3 港口国监督程序√√√3.6.4 优先检查与扩大范围检查√√√3.7 机损事故处理3.7.1 机损事故的定义和分类√√√3.7.2 机损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处理原则;机损事故报告的填√√√写3.7.3 机损事故的处理调查√√√4 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4.1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概念4.1.1船舶运输成本√√√4.1.2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4.2最佳航速的确定4.2.1营运船舶的经济航速4.2.1.1最低耗油率航速√√√√√√4.2.1.2最低燃油费用航速√√√√√√4.2.1.3最高盈利航速√√√√√√4.2.2航速对续航力、燃油消耗量的影响√√√√√√4.3提高动力装置经济性的措施4.3.1选用高效节能型柴油机√√√4.3.2提高船、机、桨的匹配性能√√√4.3.3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4.3.4动力装置的废热利用√√√5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5.1 船舶搁浅、碰撞后的应急安全措施5.1.1 船舶搁浅后的应急安全措施√√√√√√√√√5.1.2 船舶碰撞后的应急安全措施√√√√√√√√√5.2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轮机部安全管理事项5.2.1 船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航行时√√√√√√√√√5.2.2 船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锚泊时√√√√√√√√√5.2.3 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航行√√√√√√√√√5.2.4 冰区航行√√√√√√√√√5.3 全船失电时的应急措施5.3.1 全船失电的主要原因√√√√√√√√√5.3.2 全船失电时的应急措施√√√√√√√√√5.3.3 防止船舶失电的安全措施√√√√√√√√√5.4 航行中舵机失灵时的应急措施5.4.1 航行中舵机失灵的主要原因√√√√√√√√√5.4.2 航行中舵机失灵时的应急措施√√√√√√√√√5.5 弃船时的应急安全措施5.5.1 弃船时轮机部人员的职责√√√√√√√√√5.5.2 弃船时轮机部的应急措施√√√√√√√√√5.5.3 有关法规对弃船时的安全规定√√√√√√√√√5.6 轮机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5.6.1 上高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5.6.2 吊运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5.6.3 检修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5.6.4 车床、钻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5.6.5 清洗和油漆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5.6.6 焊接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5.6.7 压力容器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5.6.8 船舶机舱消防安全注意事项√√√√√√√√√5.6.9 封闭场所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5.6.10 燃油加装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5.7 船舶应变部署5.7.1 船舶应变部署表的有关内容√√√√√√√√√5.7.2 船员应变须知和操作须知的有关内容√√√√√√√√√5.7.3 船舶消防演习与应急反应的有关规定√√√√√√√√√5.7.4 船舶救生与应急反应的有关规定√√√√√√√√√5.7.5 船舶医疗急救的有关规定√√√√√√√√√5.8 机舱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5.8.1 应急动力设备的使用和管理√√√√√√5.8.2 应急消防设备的使用和管理√√√√√√5.8.3 应急救生设备的使用和管理√√√√√√5.8.4 其它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5.9 使用船内通讯系统5.9.1 船内通讯工具和信号装置的组成和作用√√√5.9.2 中国船级社对船内通讯和信号设备的有关规定√√√5.9.3 使用船内通讯系统的注意事项√√√6 船舶人员管理6.1《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6.1.1 STCW 公约的结构√√√6.1.2 STCW公约附则及STCW规则A和B部分主要精神√√√6.2《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6.2.1 公约主要内容与框架√√√6.2.2 休息及工作时间√√√6.2.3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及社会保障√√√6.3《国际卫生条例》的有关规定√√√6.4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6.4.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6.4.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6.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的有关规定√√√√√√√√√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有关规定6.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则》的有关规定√√√√√√√√√ 6.8 其他我国船员管理的相关规定6.8.1海事局对船员的管理√√√√√√√√√6.8.2海关对船员的管理√√√6.8.3边防检查机关对船员的管理√√√6.8.4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船员的管理√√√6.8.5其他我国船员管理的相关规定√√√6.9 我国轮机部船员职责和行为准则6.9.1 我国轮机部船员的职责√√√√√√√√√6.9.2 我国船舶轮机值班制度√√√√√√√√√6.9.3 我国船员调动交接制度√√√√√√√√√6.9.4 驾驶、轮机联系制度的有关规定√√√√√√√√√6.9.5 轮机日志的填写和所填读数的意义√√√√√√7 船舶维修管理7.1船机故障及船舶维修体系7.1.1船机故障7.1.1.1船机故障分类、故障原因及征兆√√√√√√√√7.1.1.2故障模式、故障规律√√√√√√√√7.1.1.3故障的影响因素√√√√√√√√7.1.2 船舶维修方式和体系7.1.2.1现代船舶维修方式√√√√√√√√7.1.2.2船舶维修保养体系√√√√√√√√7.2船机维修过程7.2.1船机拆验7.2.1.1船机拆卸原则和拆卸技术√√√√√√7.2.1.2船机拆卸过程中的检测√√√√√√7.2.2 清洗7.2.2.1零件清洗的方法和应用√√√√√√7.2.2.2管系清洗的方法和应用√√√√√√7.2.3船机装配7.2.3.1船机装配的要求和装配方法√√√√√√7.2.3.2船机装配的主要工作和装配时的注意事项√√√√√√7.3船机零件的修复工艺7.3.1船机零件的修复7.3.1.1船机零件修复原则√√√√√√7.3.1.2选择修复工艺的原则√√√√√√7.3.2 机械加工修复方法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范围√√√√√√7.3.3电镀工艺的原理、分类和应用√√√7.3.4 热喷涂工艺(喷涂和喷焊)原理、特点和应用√√√7.3.5 焊补工艺7.3.5.1焊补工艺及其特点和应用√√√√√7.3.5.2铸铁件的焊补修理√√√√√7.3.6金属扣合工艺7.3.6.1金属扣合工艺原理、工艺特点√√√√√7.3.6.2金属扣合工艺的种类和应用√√√√√7.3.7塑性变形修复法的原理、种类和应用√√√√√7.3.8粘接修复技术7.3.8.1有机粘接修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7.3.8.2无机粘接修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7.3.9研磨技术7.3.9.1研磨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7.3.9.2船机零件的研磨修复√√√7.4船机零件的缺陷检验7.4.1船机零件缺陷的一般检验√√√7.4.2船机零件无损检验7.4.2.1渗透探伤的原理、种类、特点及应用√√7.4.2.2磁粉探伤:原理、种类,方法、特点及应用,磁化电√√流和退磁7.4.2.3超声波探伤:原理、特点及应用√√7.4.2.4射线探伤:原理、特点及应用√√7.4.2.5综合探伤及应用√√7.5轮机故障诊断技术7.5.1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的概念及应用√√√√7.5.2柴油机性能参数分析法及应用√√√√7.5.3振动分析法及应用√√√√7.5.4油液监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和应用√√√√7.5.5红外监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和应用√√√√7.6修船管理7.6.1修船的种类和原则7.6.1.1修船的种类√√√√√√√√√7.6.1.2修船的原则√√√√√√√√√7.6.2修船的组织7.6.2.1修船的准备工作√√√√√√√√√7.6.2.2修船的组织工作√√√√√√√√√7.6.2.3修船的监督与验收√√√√√√√√√7.6.3坞修工程7.6.3.1轮机坞修的主要项目√√√√√√√√√7.6.3.2坞修的准备工作√√√√√√√√√7.6.3.3坞修工程的验收√√√√√√√√√7.6.4交船试验7.6.4.1交验项目√√√√√√7.6.4.2系泊试验√√√√√√7.6.4.3航行试验√√√√√√8. 船舶油类、物料及备件管理8.1 船舶油料种类及特点8.1.1 船舶燃油主要特性指标及油品种类√√√√√√√√√8.1.2 润滑油特有的特性指标,润滑油的种类、特点√√√√√√8.2 燃油管理8.2.1 燃油的加装√√√√√√√√√8.2.2 燃油的储存和驳运√√√√√√√√√8.2.3 燃油的使用管理√√√√√√√√√8.3 备件管理8.3.1 备件的申请√√√√√√√√√8.3.2 备件的接收√√√√√√√√√8.3.3 备件的保管及使用√√√√√√√√√8.4 物料管理8.4.1 物料的申请√√√8.4.2 物料的接收√√√8.4.3 物料的保管及使用√√√9机舱资源管理9.1概述9.1.1 “资源”的定义与内涵√√√√√√√√√9.1.2 “管理”的定义、特点与内涵√√√√√√√√√9.1.3 管理的基本职能9.1.3.1计划与程序√√√√√√√√√9.1.3.2组织与协调√√√√√√√√√9.1.3.3领导与决策√√√√√√√√√9.1.3.4控制√√√√√√√√√9.1.4 船舶资源的构成、特点、分配与排序√√√√√√√√√9.1.5 资源管理作用与目的√√√√√√√√√9.1.6 机舱资源管理的概念√√√√√√√√√9.1.7 机舱资源的构成、特点、分配与与排序√√√√√√√√√9.1.8 机舱资源管理作用与目的√√√√√√√√√9.2 组织9.2.1 船舶与轮机部组织结构√√√√√√√√√9.2.2 轮机部组织的原则与作用√√√√√√√√√9.2.3 组织成员的基本职责9.3 轮机部团队9.3.1 成熟班组形成的过程√√√√√√√√√9.3.2 团队成员的角色√√√√√√√√√9.3.3 团队的作用√√√√√√√√√9.3.4 团队成员的作用√√√√√√√√√9.3.5 团队工作的三环模式√√√√√√√√√9.3.6 优秀团队的特征√√√√√√√√√9.3.7 不同环境下班组工作的要点√√√√√√√√√9.3.8 对团队人员协调和激励的措施√√√√√√√√√9.4人为失误与预防9.4.1 人为失误√√√√√√√√√9.4.2 情景意识√√√√√√√√√9.4.3 疲劳与压力√√√√√√√√√9.5 通信与沟通9.5.1 通信及沟通的定义、方式及特点√√√√√√√√√9.5.2 有效沟通的原则√√√√√√√√√9.5.3 内部沟通与通信的方式及要点√√√√√√√√√9.5.4 外部通信的方式及要点√√√√√√√√√9.5.5 通信与沟通的障碍与改进措施√√√√√√√√√9.6 案例分析9.6.1 救生√√√√√√√√√9.6.2 消防√√√√√√√√√9.6.3 堵漏√√√√√√√√√9.6.4 溢油√√√√√√√√√9.6.5 海盗袭击√√√√√√√√√9.6.6 碰撞搁浅√√√√√√√√√9.6.7 恶劣海况√√√√√√√√√9.6.8 PSC检查√√√√√√√√√。
船舶管理大纲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船舶管理》课程是内河船舶驾驶专业的主要专门课之一。
也是船舶驾驶专业学生参加适任证书考试的考试科目之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航运界的有关法律规则制度和船舶安全、应急操作、船舶维修保养、甲板设备助航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1)基本掌握船长、大副、二副、三副的各项职责;掌握驾驶员值班规则及航行日志记载规则;牢固掌握各项应变部署要求;(2)牢固掌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船员条例、船员违法记分管理办法、水污染防治法;(3)掌握纤维绳、钢丝绳的种类、性能、用途及使用保养注意事项;了解锚设备、舵设备的种类和结构;(4)了解船舶堵漏的种类及操作方法;(5)了解铁锈的种类及除锈方法,涂料的种类、用途;(6)掌握雷达、AIS、VHF、GPS、测深仪的组成、操作、维护、保养方法;(7)了解货物运输基本知识,船舶积载、配载的基本要求;(8)掌握船舶主要尺度、排水量、载重量、吨位的含义、种类;(9)牢固掌握水尺的用法、载重线标志的内容及用途;(10)掌握稳性的概念、分类方式;了解移动载荷或装卸对浮态和稳性的影响、液货、散货对稳性的影响;(11)了解船舶管系的组成、主要管系的种类及作用;(12)基本掌握船舶修理的类别;掌握修船注意事项;(13)基本掌握车钟装置、报警装置使用注意事项;(14)掌握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船舶安全用电常识、应急设备的作用及使用要点。
2、基本技能要求(1)熟练掌握救生衣、灭火器、报警器的用法;(2)在各项应变演习中应明确各种职务的各自职责;(3)能识别各种纤维绳、钢丝绳,能正确打开新绳;(4)能识别并初步运用各种助航仪器;(5)能熟练读取水尺。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20课时。
其中理论教学为90课时,实操训练为30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
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课题一:船员职务船长、大副、二副、三副各自职责,值驾驶员值班规则,航行日志记载规则,各种应急应变部署要求。
船舶管理大纲

管理实务(船舶管理专业)第一章船舶登记及配员第一节概述一、了解船舶登记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熟悉船舶登记与船舶所有权、船舶国籍的关系。
二、熟悉船舶登记主管机关的相关工作职责。
第二节基础法律知识一、了解船旗国的概念、船舶国籍的地位、船旗国的权利和义务。
二、了解海商法的调整范围,熟悉船舶所有权、船舶抵押权、船舶优先权的概念;了解《物权法》的有关内容。
三、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的适用范围和船舶国籍取得的意义,了解船舶登记的的种类。
第三节船舶登记工作规定及流程一、了解《船舶名称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熟悉船名核准工作流程。
二、熟悉办理船舶所有权、国籍、抵押权、光船租赁、变更等登记和注销的相关规定。
三、了解《船舶登记工作规程》的主要内容,熟悉船舶登记条件。
四、熟悉有关办理老旧运输船舶、废钢船、“重点跟踪船舶27”登记的特别规定。
第四节船舶最低安全配员一、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的适用范围及有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要求。
二、熟悉《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发证程序。
第二章船舶检验与检验管理第一节概述一、了解船舶检验的起源及发展。
二、了解船舶检验的性质、目的。
三、了解目前国内主要船舶检验机构。
四、了解目前各船舶检验机构的管理模式。
五、了解国际船级社协会概况。
第二节船舶检验一、了解船舶检验的种类。
二、了解船舶法定检验的概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船舶检验的要求。
三、了解国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的主要类型;了解各种检验类型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了解法定、检验后所签发的各种法定证书和船舶吨位丈量的有关知识。
四、了解船舶设计图纸审查的一般规定和审图程序。
五、了解船舶建造检验的主要程序。
六、了解船舶营运检验的主要程序。
七、了解船用产品检验的种类和检验方式。
第三节船舶规范28了解船舶规范的概念及其规范体系。
第四节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办法》对船检机构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船员考试11规则轮机专业考试大纲(全部科目整理)

11 规则:船舶管理理论考试大纲船舶管理8501: 无限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轮机长 8502: 沿海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轮机长 8503: 无限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504: 沿海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505: 无限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506: 沿海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507: 未满 750KW 船舶轮机长 8508: 未满 750KW 船舶大管轮 8509: 未满 750KW 船舶二/三管轮 适用对象 8501 8502 8503 8504 8505 8506 8507 8508 8509考试大纲 1 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 1.1 船舶的发展与分类 1.1.1 船舶的发展概况 1.1.1.1 造船材料的发展 1.1.1.2 造船技术的发展 1.1.1.3 近年来船舶发展的突出 特点 1.1.2 船舶的分类 1.1.3 专用运输船舶的特点 1.2 船舶强度与构造 1.2.1 船体受力与强度 1.2.1.1 船体受力 1.2.1.2 船体强度 1.2.2 船体主要结构及其特点 1.2.3 船舶主要部位和舱室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1 甲板、平台、工作舱室 1.2.3.2 间隔舱、液舱(含双层底 ● 柜、空气管、溢流管、测深管、船底塞等) 1.3 船舶适航性控制 1.3.1 适航性基本知识 1.3.1.1 船舶尺度和船型系数 1.3.1.2 排水量、载重量和吨位 1.3.1.4 吃水和水尺 1.3.2 船舶浮性 1.3.2.1 浮性概念 1.3.2.2 浮态 1.3.2.3 船舶抗横倾系统 1.3.3 船舶稳性 1.3.3.1 稳性分类 1.3.3.2 初稳性 1.3.3.3 稳性的基本衡准 1.3.3.4 稳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持稳 ● 性的措施 1.3.3.5 有关船舶稳性的 IMO 建议 ● 的知识 1.3.4 船舶抗沉性 1.3.4.1 抗沉性的基本概念 1.3.4.2 破损浸水形式 1.3.4.3 船舶分舱 1.3.4.4 密封与堵漏 1.3.5 船舶摇荡性 1.3.5.1 船舶摇荡运动形式 1.3.5.2 横摇与谐摇 1.3.5.3 船舶减摇装置 1.3.6 船舶操纵性 1.3.6.1 基本概念 1.3.6.2 操纵性的影响因素 2 船舶防污染管理 2.1 防污染公约和法规 2.1.1 MARPOL 公约及附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3 载重线、干舷和储备浮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1 MARPOL 公约的功用、 基本 构架、适用范围 2.1.1.2 附则 I-防止油污染规则 有关规定 ●○ ● ◎ ◎ ● ● ● ◎ ●○ ● ◎ ◎ ● ● ●2.1.1.3 附则 II-防止散装有毒液 ◎ 体物质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2.1.1.4 附则 III-防止海运包装有 ◎ 害物质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2.1.1.5 附则 IV-防止生活污水污 ● 染规则有关规定 2.1.1.6 附则 V-防止船舶垃圾污 染规则有关规定 ●2.1.1.7 附则 VI-防止船舶造成大 ● 气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2.1.2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 管理国际公约 ◎2.1.3 美国《1990 年油污法》的主要 ● 内容 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污染法规 2.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 境保护法》 ● ● ●◎● ●● ●● ●● ●● ●● ●● ●2.1.4.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 ● 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2.1.4.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 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 ● 规定》 2.2 船舶防污染技术与设备 2.2.1 船舶防污染技术 2.2.1.1 船上储存 2.2.1.2 航行中处理 2.2.1.3 排岸接收 2.2.1.4 防止油污染的特殊措施 2.2.2 油水分离器 2.2.2.1 工作原理 2.2.2.2 典型结构 2.2.2.3 操作、维护与保养 2.2.3 焚烧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3.1 工作原理 2.2.3.2 典型结构 2.2.3.3 操作、维护与保养 2.2.4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2.2.4.1 工作原理 2.2.4.2 典型结构 2.2.4.3 操作、维护与保养 2.2.5 压载水处理技术 2.3 船舶防污染文书 2.3.1 防止油污染文书 2.3.1.1 防止油污证书 2.3.1.2 油类记录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1.3 溢油应急计划 (含溢油应 ● 变部署表) 2.3.2 防止垃圾污染文书 2.3.2.1 垃圾记录簿 2.3.2.2 垃圾管理计划 2.3.3 防止大气污染文书 2.3.3.1 国际防止空气污染证书 2.3.3.2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操作记 录 2.4 船舶污染事故及处理 2.4.1 污染事故的报告 2.4.2 发生油污染事故的处理 3 船舶营运安全管理 3.1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3.1.1 公约构成及主要内容 3.1.2 国际消防系统安全规则(FSS 规则) 3.1.4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ISM 规则) 3.1.4.1 概述 3.1.4.2 主要内容 3.1.4.3 安全管理体系 3.1.4.4 发证、审核与监督 3.1.5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3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 (LSA 规则) ●(ISPS 规则) 3.1.5.1 概述 3.1.5.2 主要内容 ○ ● ○ ● ○ ○ ◎ ○3.2《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有关要求 ○ 规定的职责 3.3 我国海上交通管理法规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 ● 全法》有关规定 3.3.2 《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 例》有关规定 ● ● ●● ●● ●● ●● ●● ●● ●● ●3.3.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 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 规则)有 ● 关规定 3.4 船舶证书与船舶检验 3.4.1 船舶证书 3.4.1.1 登记证书 3.4.1.2 入级证书 3.4.1.3 法定证书 3.4.2 船舶检验机构 3.4.3 船舶检验的类别、 船级符号和 附加标志 3.4.4 船级检验 3.4.4.1 船舶入级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2 保持船级检验(除 CMS、 ● PMS 之外) 3.4.4.3 循环检验(CMS)、机械计划 ● 保养系统检验(PMS) 3.4.5 法定检验 3.4.5.1 国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 与轮机有关设备检验的主要内容 3.4.5.2 国内海上航行船舶的法定 检验,与轮机有关设备检验的主要内容 3.4.6 船舶公证检验 3.4.6.1 船舶公证检验性质、类别 ◎ ●● ● ●○ ○ ●◎ ● ●◎ ● ◎◎ ● ◎ ○ ○◎ ● ●◎ ●3.4.6.2 临时检验与船级检验、 法定 ● 检验的关系 3.4.7《海上营运船舶检验规程》的 ●若干规定 3.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 则》 3.5.1 总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2 船舶安全检查和处理3.5.3《船旗国监督检查记录簿》和 ● 《港口国监督检查报告》使用规定 3.5.4 法律责任 3.6 港口国监督(PSC) 3.6.1 概述 3.6.2 主要的 PSC 组织 3.6.3 港口国监督程序 3.6.4 优先检查与扩大范围检查 3.7 机损事故处理 3.7.1 机损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 3.7.2 机损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处理 ● 原则;机损事故报告的填写 3.7.3 机损事故的处理调查 4 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 4.1 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概念 4.1.1 船舶运输成本 4.1.2 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4.2 最佳航速的确定 4.2.1 营运船舶的经济航速 4.2.1.1 最低耗油率航速 4.2.1.2 最低燃油费用航速 4.2.1.3 最高盈利航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2 航速对续航力、燃油消耗量的 ● 影响 4.3 提高动力装置经济性的措施 4.3.1 选用高效节能型柴油机 4.3.2 提高船、机、桨的匹配性能 4.3.3 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 4.3.4 动力装置的废热利用 5 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 5.1 船舶搁浅、 碰撞后的应急安全措施 ● ● ● ●● ● ● ●● ● ● ●5.1.1 船舶搁浅后的应急安全措施 5.1.2 船舶碰撞后的应急安全措施 5.2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航行或锚泊时, 轮机部安全管理事项 5.2.1 船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航行 时,轮机部应采取的各种安全管理事项 5.2.2 船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锚泊 时,轮机部应采取的各种安全管理事项 5.3 全船失电时的应急措施 5.3.1 全船失电的主要原因 5.3.2 全船失电时的应急措施 5.3.3 防止船舶失电的安全措施 5.4 恶劣海况 5.4.1 风浪天航行 5.4.2 风浪天锚泊 5.4.3 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航行 5.4.4 冰区航行 5.5 航行中舵机失灵时的应急措施 5.5.1 航行中舵机失灵的主要原因 5.5.2 航行中舵机失灵时应采取的 应急措施 5.6 弃船时的应急安全措施 5.6.1 弃船时轮机部人员的职责 5.6.2 弃船时轮机部的应急措施 5.6.3 有关法规对弃船时的安全规 定 5.7 轮机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5.7.1 上高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7.2 吊运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7.3 检修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7.4 车床、 钻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 事项 5.7.5 清洗和油漆作业时的安全注 意事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6 焊接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5.7.7 压力容器使用时的安全注意 事项5.7.8 船舶机舱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5.7.9 封闭场所作业的安全注意事 项 5.7.10 燃油加装作业的安全注意事 项 5.8 船舶应变部署 5.8.1 船舶应变部署表的有关内容 5.8.2 船员应变须知和操作须知的 有关内容 5.8.3 船舶消防演习与应急反应的 有关规定 5.8.4 船舶救生与应急反应的有关 规定 5.8.5 船舶医疗急救的有关规定 5.9 机舱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9.1 应急动力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9.2 应急消防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9.3 应急救生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9.4 其它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10 使用船内通讯系统 5.10.1 船内通讯工具和信号装置的 组成和作用 5.10.2 中国船级社对船内通讯和信 号设备的有关规定 5.10.3 使用船内通讯系统的注意事 项 6 船舶人员管理 6.1《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 公约》 6.1.1 STCW 公约的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2 STCW 公约附则及 STCW 规则 ● A 和 B 部分主要精神 6 .2《2006 年海事劳工公约》 6.2.1 公约主要内容与框架 6.2.2 休息及工作时间 ◎ ◎◎ ◎ ◎○ ○ ○6.2.3 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及社会 ◎ 保障6.3《国际卫生条例》的有关规定 6.4 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6.4.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 ◎ 有关规定 6.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的有关规定 6.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的有 ● 关规定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 ● 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有关规定 6.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 ● 则》的有关规定 6.8 其他我国船员管理的相关规定 6.8.1 海事局对船员的管理 6.8.2 海关对船员的管理 6.8.3 边防检查机关对船员的管理 6.8.4 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船员的管 理 6.9 我国轮机部船员职责和行为准则 6.9.1 我国轮机部高级船员的职责 6.9.2 我国船舶轮机值班制度 6.9.3 我国船员调动交接制度 6.9.4 驾驶、 轮机联系制度的有关规 定 6.9.5 轮机日志的填写和所填读数 的意义 7 船舶维修管理 7.1 船机故障及船舶维修体系 7.1.1 船机故障 7.1.1.1 船机故障分类、故障原因 ◎ 及征兆 7.1.1.2 故障模式、故障规律 7.1.1.3 故障的影响因素 7.1.2 船舶维修方式和体系 7.1.2.1 现代船舶维修方式 7.1.2.2 船舶维修保养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5 其他我国船员管理的相关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船机维修过程 7.2.1 船机拆验 7.2.1.1 船机拆卸原则和拆卸技术 7.2.1.2 船机拆卸过程中的检测 7.2.2 清洗 7.2.2.1 零件清洗的方法和应用 7.2.2.2 管系清洗的方法和应用 7.2.3 船机装配 7.2.3.1 船机装配的要求和装配方 法 7.2.3.2 船机装配的主要工作和装 配时的注意事项 7.3 船机零件的修复工艺 7.3.1 船机零件的修复 7.3.1.1 船机零件修复原则 7.3.1.2 选择修复工艺的原则 7.3.2 机械加工修复方法的种类、 特 点和应用范围 7.3.3 电镀工艺的原理、分类和应用 ◎ 7.3.4 热喷涂工艺(喷涂和喷焊)原 ◎ 理、特点和应用 7.3.5 焊补工艺 7.3.5.1 焊补工艺及其特点和应用 7.3.5.2 铸铁件的焊补修理 7.3.6 金属扣合工艺 7.3.6.1 金属扣合工艺原理、工艺 特点 7.3.6.2 金属扣合工艺的种类和应 用 7.3.7 塑性变形修复法的原理、种类 和应用 7.3.8 粘接修复技术 7.3.8.1 有机粘接修复技术的特点 和应用 7.3.8.2 无机粘接修复技术的特点 和应用 7.3.9 研磨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9.1 研磨原理、工艺特点和应 用 7.3.9.2 船机零件的研磨修复 7.4 船机零件的缺陷检验 7.4.1 船机零件缺陷的一般检验 7.4.2 船机零件无损检验 7.4.2.1 渗透探伤的原理、种类、 特点及应用 7.4.2.2 磁粉探伤:原理、种类, 方法、特点及应用,磁化电流和退磁 7.4.2.3 超声波探伤:原理、特点 及应用 7.4.2.4 射线探伤:原理、特点及 应用 7.4.2.5 综合探伤及应用 7.5 轮机故障诊断技术 7.5.1 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的概念及 ● 应用 7.5.2 柴油机性能参数分析法及应用 ● 7.5.3 振动分析法及应用 ◎ 7.5.4 油液监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和 ● 应用 7.5.5 红外监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和 ○ 应用 7.6 修船管理 7.6.1 修船的种类和原则 7.6.1.1 修船的种类 7.6.1.2 修船的原则 7.6.2 修船的组织 7.6.2.1 修船的准备工作 7.6.2.2 修船的组织工作 7.6.2.3 修船的监督与验收 7.6.3 坞修工程 7.6.3.1 轮机坞修的主要项目 7.6.3.2 坞修的准备工作 7.6.3.3 坞修工程的验收 7.6.4 交船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6.4.1 交验项目 7.6.4.2 系泊试验 7.6.4.3 航行试验 8. 船舶油类、物料及备件管理 8.1 船舶油料种类及特点● ● ●● ● ●◎ ◎ ◎◎ ◎ ◎● ● ●◎ ◎ ◎8.1.1 船舶燃油主要特性指标及油品 ● 种类 8.1.2 润滑油特有的特性指标,润滑 ● 油的种类、特点 8.2 燃油管理 8.2.1 燃油的加装 8.2.2 燃油的储存和驳运 8.2.3 燃油的使用管理 8.3 备件管理 8.3.1 备件的申请 8.3.2 备件的接收 8.3.3 备件的保管及使用 8.4 物料管理 8.4.1 物料的申请 8.4.2 物料的接收 8.4.3 物料的保管及使用 9 机舱资源管理 9.1 概述 9.1.1 “资源”的定义与内涵 9.1.3 管理的基本职能 9.1.3.1 计划与程序 9.1.3.2 组织与协调 9.1.3.3 领导与决策 9.1.3.4 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2 “管理”的定义、特点与内涵 ●9.1.4 船舶资源的构成、特点、分配 ● 与排序 9.1.5 资源管理作用与目的 9.1.6 机舱资源管理的概念 ● ●9.1.7 机舱资源的构成、特点、分配 ● 与与排序9.1.8 机舱资源管理作用与目的 9.2 组织 9.2.1 船舶与轮机部组织结构 9.2.2 轮机部组织的原则与作用 9.2.3 组织成员的基本职责 9.3 轮机部团队 9.3.1 成熟班组形成的过程 9.3.2 团队成员的角色 9.3.3 团队的作用 9.3.4 团队成员的作用 9.3.5 团队工作的三环模式 9.3.6 优秀团队的特征 9.3.7 不同环境下班组工作的要点 9.3.8 对团队人员协调和激励的措 施 9.4 人为失误与预防 9.4.1 人为失误 9.4.2 情景意识 9.4.3 疲劳与压力 9.5 通信与沟通 9.5.1 通信及沟通的定义, 方式及特 点 9.5.2 有效沟通的原则 9.5.3 内部沟通与通信的方式及要 点 9.5.4 外部通信的方式及要点 9.5.5 通信与沟通的障碍与改进措 施 9.6 案例分析 9.6.1 救生 9.6.2 消防 9.6.3 堵漏 9.6.4 溢油 9.6.5 海盗袭击 9.6.6 碰撞搁浅 9.6.7 恶劣海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6.8 PSC 检查●●◎◎◎◎●◎◎轮机 11 规则: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理论考试大纲船舶电气与自动化8401: 3000KW 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402: 750KW-3000KW 船舶大管轮 8403: 3000KW 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404: 750KW-3000KW 船舶二/三管轮 8405: 未满 750KW 船舶大管轮 8406: 未满 750KW 船舶二/三管轮适用对象考试大纲8401 8402 8403 8404 8405 84061 船舶电子、电气基础 1.1 直流电路 1.1.1 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单位 1.1.2 电路基本定律 1.1.2.1 欧姆定律 1.1.2.2 基尔霍夫定律 1.2 正弦交流电路 1.2.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2.2 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1.2.3 三相交流电源基本概念 1.2.4 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 1.3 电与磁 1.3.1 磁场的基本概念 1.3.2 电磁感应定律 1.3.3 常用铁磁材料的性能 1.3.4 铁心损耗的产生及常见解决措施 1.4 电子器件及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 半导体、PN 结的基本概念 1.4.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1.4.3 稳压管的基本特性 1.4.4 使用万用表进行二极管性能测量与极性判别 1.4.5 单相整流电路 1.4.6 三相整流电路 1.4.7 滤波与稳压电路 1.4.8 晶体管的基本特性 1.4.9 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及其特点 1.4.10 使用万用表进行晶体管性能测量与极性判别 1.4.11 晶闸管的结构、特性 1.4.12 晶闸管的基本应用 1.4.13 使用万用表进行晶闸管的性能测量及极性判别 1.4.1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及外特性 1.4.1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1.4.16 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 1.4.17 RS 触发器、D 触发器和 JK 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功能 2 船舶电机与电力拖动系统 2.1 直流电机的结构、励磁方式与运行特性 2.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1.2 直流电机的构造、励磁方式 2.1.3 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 2.1.4 直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及反转 2.2 变压器 2.2.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2.2 三相变压器的组成与应用 2.2.3 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应用与要求 2.3 交流异步电动机 2.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铭牌参数 2.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2.3.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2.3.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2.3.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2.3.7 单相异步电动机 2.4 控制电机及在船舶上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1 伺服电动机 2.4.2 测速发电机及应用 2.4.3 自整角机及舵角指示器、电车钟 2.5 船舶常用控制电器 2.5.1 常用控制电器的种类及其电路符号 2.5.2 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和功用 2.5.3 继电器、电磁制动器的参数整定 2.5.3.1 压力继电器、温度继电器、速度继电器设定值与 幅差值的测试和调整 2.5.3.2 时间继电器的整定 2.5.3.3 热继电器的整定 2.5.3.4 电磁制动器间隙的调整 2.6 异步电动机常用控制电路 2.6.1 电动机的基本保护环节 2.6.2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环节 2.6.3 异步电机的典型控制电路与电路图识图方法 2.6.3.1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2.6.3.2 压力水柜水位自动控制电路 2.6.3.3 空压机自动控制电路 2.6.3.4 异步电机 Y-Δ 换接起动控制电路 2.6.3.5 电动机互为备用自动切换控制电路 2.7 锚机、绞缆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2.7.1 锚机、绞缆机的运行特点 2.7.2 锚机、绞缆机对电力拖动控制的要求 2.7.3 交流三速电动锚机控制电路原理 2.8 起货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2.8.1 起货机的运行特点和对电力拖动控制的要求 2.8.2 起货机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 2.9 船舶舵机控制系统 2.9.1 船舶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9.2 舵机的操纵方式 2.9.3 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2.9.4 舵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 船舶发电机和配电系统 3.1 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 3.1.1 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2 同步发电机的空载运行及空载特性 3.1.3 同步发电机的负载运行及电枢反应 3.1.4 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及调节特性 3.2 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3.2.1 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3.2.2 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 3.2.3 船舶电网分类、配电方式、电力系统的线制 3.3 船舶主配电板 3.3.1 船舶主配电板的组成与功能 3.3.2 船舶重要负载的供电方式 3.4 船舶应急电源系统 3.4.1 应急发电机与应急配电板功能、操作与管理要求 3.4.2 船用蓄电池的维护保养 3.5 发电机主开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5.1 发电机主开关的基本结构 3.5.2 发电机主开关的基本功能 3.6 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 3.6.1 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条件 3.6.2 同步发电机并车的操作方法 3.7 并联运行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分配与频率调节 3.7.1 同步发电机组调速器的调速特性及频率调节 3.7.2 并联运行同步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分配与调节的基本工 作原理 3.7.3 并联运行同步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分配与调节手动操作 方法 3.8 同步发电机的自励恒压装置与并联运行发电机组的无功功 率分配 3.8.1 自励恒压装置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3.8.2 不可控相复励自励恒压装置 3.8.3 可控相复励自励恒压装置 3.8.4 无刷发电机励磁系统 3.8.5 并联运行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分配的基本工作原理 3.8.6 同步发电机的自励恒压装置与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分 配手动调节的方法 3.9 电站运行的安全保护 3.9.1 船舶发电机外部短路、过载、欠压和逆功率保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2 船舶发电机的外部短路、过载、欠压和逆功率保护参数 的调整 3.9.3 船舶电网短路、过载保护 3.9.4 电网绝缘监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规范》要求 3.9.5 船舶岸电接用的操作注意事项 3.10 轴带发电机 3.10.1 轴带发电系统的运行操作要求 3.10.2 轴带发电系统的管理要求 3.11 高压电力系统 3.11.1 高压电力系统与设备的电气参数 3.11.2 高压电力系统与设备的安全常识 3.12 船舶照明系统 3.12.1 船舶照明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3.12.2 船舶常用灯具和电光源 3.12.3 常用船舶照明控制线路 3.12.4 船舶照明系统的维护保养 3.13 船舶自动化电站 3.13.1 船舶自动化电站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3.13.2 船舶发电机的自动起动与停机 3.13.2.1 备用机组的自动起动 3.13.2.2 运行机组的自动解列与停机 3.13.2.3 重载询问的功用及实现重载询问的基本原理 3.13.2.4 发电机组自动顺序起动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13.3 交流发电机的自动并车 3.13.3.1 自动准同步并车条件,包括电压、频率和相位的 要求 3.13.3.2 自动并车装置的控制流程 3.13.4 频率与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3.13.4.1 频率与有功功率之间的关系 3.13.4.2 并联运行机组对调速特性的要求,有功功率均匀 分配对各台发电机组调速器调差特性的要求 3.13.5 电压与无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3.13.5.1 自动电压调整器 3.13.5.2 交流发电机组电压调差特性的基本概念,并联运 行机组为实现无功功率的均匀分配, 对各台发电机电压调差特性的 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3.6 船舶电力系统的综合保护 3.13.6.1 对短路、过载、欠压、逆功保护的要求 3.13.6.2 对分级卸载的要求 3.13.7 船舶自动化电站的操作和管理要求 4 船舶电气、电子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故障诊断与功能测试 4.1 船舶电气系统的工作安全要求 4.1.1 船舶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4.1.2 船舶电气火灾的预防 4.1.3 船舶电气设备的船用条件及船检规定 4.1.4 电缆的安全使用与维护 4.1.5 船舶电气设备的接地的意义和要求 4.1.6 电气设备绝缘的意义和要求 4.1.7 常用电工绝缘材料的类型和等级 4.1.8 船舶常用电工仪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4.2 电气控制线路识图与控制线路装配 4.2.1 电气控制线路识图 4.2.2 电气控制线路装配 4.3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子控制线路、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的 焊接与装配 4.3.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 4.3.2 电子控制线路识图 4.3.3 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与装配 4.3.4 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测试 4.4 电气控制箱的常见故障查找与排除 4.4.1 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性质和故障可能存在的环节 4.4.2 运用断电或带电查线法寻找故障点,并排除故障 4.5 船用电机的维修 4.5.1 交流电动机解体维修的方法与操作 4.5.2 交流电动机装配并恢复功能的方法与操作 4.5.3 电机受潮、绕组绝缘值降低时的处理方法 4.5.4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与故障排除 4.6 船舶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及主要故障的判断和排除 4.6.1 自动空气断路器的维护、常见故障的判断及排除 4.6.2 发电机外部短路、过载、失(欠)压和逆功率故障的判 断方法 4.6.3 发电机外部短路、过载、失(欠)压和逆功率故障的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方法 4.6.4 无功功率分配装置故障的判断方法 4.6.5 无功功率分配装置故障的排除方法 4.6.6 船舶电网绝缘降低和单相接地故障的查找 4.6.7 照明设备的维护 4.6.8 船舶照明系统的常见故障检查 4.6.9 发电机主开关跳闸的应急处理 5 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5.1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5.1.1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5.1.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5.1.3 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5.1.4 评价反馈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5.2 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 5.2.1 自动化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 5.2.2 气动仪表的气动元部件及组成原理 5.3 调节器及其调节作用规律 5.3.1 位式调节器 5.3.2 比例调节器 5.3.3 比例微分调节器 5.3.4 比例积分调节器 5.3.5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5.4 传感器与变送器 5.4.1 船舶机舱常用传感器 5.4.1.1 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转换电路及其补偿措施 5.4.1.2 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及其压力检测原理 5.4.1.3 液位传感器的结构及其液位检测原理 5.4.1.4 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及其流量检测原理 5.4.1.5 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及其转速和转向检测原理 5.4.2 变送器 5.4.2.1 气动差压变送器 5.4.2.2 电动差压变送器 5.5 执行机构 5.5.1 气动执行机构 5.5.2 电动执行机构 5.6 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1 比例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5.6.2 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6 船舶计算机及船舶网络基础 6.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6.2 单片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6.2.1 单片机系统的结构组成 6.2.2 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 6.2.3 数模转换(D/A)和模数转换(A/D)的基本概念及模拟 量输入/输出接口 6.2.4 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概念 6.3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础知识 6.3.1 PLC 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船用 PLC 的常见类型 6.3.2 常用输入/输出模块的类型及其功能 6.3.3 常用输入/输出模块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6.3.4 梯形图基础知识 6.3.5 PLC 网络基础知识 6.4 船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6.4.1 计算机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6.4.2 船用现场总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6.4.3 船舶以太网的结构及网络设置 7 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 7.1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7.1.1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7.1.1.1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1.1.2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7.1.2 中央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7.1.2.1 中央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1.2.2 中央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操作与管理 7.2 燃油供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 7.2.1 燃油供油单元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2.2 测粘计工作原理 7.2.3 燃油粘度控制系统 7.2.4 燃油供油单元的综合控制 7.2.5 燃油供油单元的操作与管理 7.3 燃油净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 7.3.1 净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2 EPC-50 分油机控制系统 7.3.3 净油单元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7.4 自清洗滤器的自动控制 7.4.1 自清洗滤器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4.2 自清洗滤器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7.5 阀门遥控及液舱遥测系统 7.5.1 阀门遥控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5.2 液舱遥测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5.3 阀门遥控及液舱遥测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8 船舶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 8.1 船舶蒸汽锅炉自动控制的基本内容 8.2 锅炉水位的自动控制 8.2.1 柴油主机船舶辅锅炉水位双位控制的特点、 实现方法及 其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2.2 大型油轮辅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特点、 实现方法及其控 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2.3 船舶辅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8.3 蒸汽压力的自动控制 8.3.1 柴油主机船舶辅锅炉蒸汽压力控制的特点、 实现方法及●●◎ ◎◎ ◎◎ ◎◎ ◎◎ ◎ ◎◎ ◎ ◎◎◎○○◎○◎◎○○◎◎○ ◎○ ◎◎ 其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3.2 大型油船辅锅炉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的组成、 原理及最佳 风油比实现方法 8.4 燃烧时序控制 8.4.1 辅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系统的功能以及常用元部件 8.4.2 PLC 控制的燃烧时序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8.4.3 燃烧时序控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要点及其常见故障的 分析和排除方法 8.5 船舶蒸汽锅炉的安全保护装置 9 船舶主机遥控系统 9.1 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主要类型 9.2 主机遥控系统的气源及主要气动元部件 9.3 车钟系统及操纵部位的转换 9.3.1 车钟的种类及其发讯原理 9.3.2 操纵部位转换 9.4 主机遥控系统的逻辑控制 9.4.1 主机换向逻辑条件及其实现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船舶管理大纲

1.2.2航行日志记载规则
1.2.2.1记载规定
1.2.2.2记载内容
1.2.2.3记载项说明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3应变部署
1.3.1船舶各项应变部署的要求
1.3.1.1消防应变部署要求
1.3.1.2救生应变部署的要求
1.3.1.3人落水营救部署的要求
9.1.2水尺的读取方法
V
V
V
V
9.2船舶浮态和平衡条件
V
V
V
9.3载重线标志的内容及用途
V
V
10.稳性
10.1稳性的一般概念1
10.1.1稳性的概念、船舶的三种平衡状态的含义
10.1.2稳性的分类方式;各类稳性的概念
V
V
V
V
V
V
10.2移动载荷或装卸对浮态和稳性的影响
10.2.1移动载荷对浮态和稳性的影响1
3.3.1.1舵的种类和结构
1
3.3.1.2极限舵角的规定
3.3.2操舵装置的种类与特点
V
V
V
4.船舶堵漏
4.1船舶堵漏器材:
4.1.1堵漏器材的种类1
4.1.2堵漏器材的保管要求
V
V
V
V
4.2堵漏方法1
4.2.1各种舱内堵漏法的要点
4.2.2各种舷外堵漏法的操作方法
V
V
V
V
4.3船舶破舱进水后的措施1
2.2.2《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签证管理规则》
2.2.3船舶升挂国旗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