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微生物肥料土壤改良

合集下载

微生物菌剂用于农田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菌剂用于农田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菌剂用于农田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摘要:微生物菌剂可以调控土壤微生态平衡和改善农产品品质,也是提升农田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方式。

本文总结了微生物菌剂在农田土壤改良中发挥的作用,指出了微生物菌剂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微生物菌剂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农产品安全;高效利用近年来,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微生物菌剂可以改良农田土壤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农产品产量,对有机绿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微生物菌剂包含各种有益的功能微生物,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肥料。

现阶段,微生物菌剂较多应用于经济作物种植中,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科学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使农作物高产,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微生物菌剂在农田土壤改良中的作用1.1提升土壤肥力微生物菌剂施入农田土壤中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经过矿化和腐殖化后形成了腐殖酸,能够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数量,有助于土壤节水保肥,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和土壤肥力[2]。

微生物菌剂能够改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农田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孔隙度,施用微生物菌剂还能够降低土壤容重。

微生物菌剂添加到土壤中后,其中含有的有益功能性微生物,可以有效活化钾、磷等养分元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土壤的肥力[3]。

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细菌对碳源的利用率,显著增加农田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菌群的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的营养物质条件,提高微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菌剂还能够增加土壤根际微生物的丰度,改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升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多样性。

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保持土壤微生物的较高活性,微生物菌剂还可以促进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等多种酶类的活性[4]。

1.2缓解连作障碍,促进植物生长农田土壤连作障碍会导致土传病害的发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探讨与研究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探讨与研究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探讨与研究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各种技术和方法。

微生物作为地球上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生物群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前景进行研究。

一、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通过其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改善植物营养状况。

常见的微生物肥料包括根瘤菌肥、固氮菌肥、解磷菌肥、解钾菌肥等。

例如,根瘤菌能够与豆科植物共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固氮菌则可以在土壤中独立固氮,为植物提供氮源。

微生物肥料不仅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2、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类农药。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常见的微生物农药有细菌类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真菌类农药(如白僵菌)、病毒类农药(如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寄生、毒杀、抑制生长等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3、微生物饲料微生物饲料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饲料,包括单细胞蛋白饲料、青贮饲料、发酵饲料等。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分解饲料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物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同时,微生物还能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等,增强动物的免疫力和生长性能。

4、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来提高土壤质量。

例如,一些有益微生物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产生有机酸等物质,降低土壤的 pH 值,缓解土壤酸化问题。

微生物肥料的功能

微生物肥料的功能

微生物肥料的功能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肥料的一种。

微生物肥料对农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改善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还体现在对作物生长的促进、抗病、抗逆性等方面。

01微生物肥料的功能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菌种、作物、土壤生态环境之间会发生“菌类与作物共生共荣效应”、“养分协调效应”、“生物固氮效应”等,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和稳定的增产效应,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微生物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养分全面,增加土壤肥力;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中多种高效菌株联合作用,具有解磷、解钾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常规肥料中氮、磷、钾的利用率。

例如,细菌能够逐步分解磷灰石和磷酸三钙以及有机磷化合物,释放出五氧化二磷,供植物的吸收再利用。

(二)改良土壤团粒结构,疏松活化土壤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

胞外多糖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及保持团粒稳定的粘结剂。

根系周围合成多糖的细菌与作物根际的土壤的团聚体的稳定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另外,微生物肥料含有的有机质,可以提高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疏松活化土壤,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透气的能力。

(三)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微生物在发酵过程和土壤中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类物质,这些物质与作物根系接触后,能够刺激作物生长,调节作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肥料含有的有机质和腐植酸,可以调节作物气孔的开放度,这些物质与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协同作用,能够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四)减少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肥料后,微生物在作物根系大量生长繁殖,形成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通过竞争、寄生、占位等关系,抑制和减少了病原菌的繁殖机会,部分微生物还能够产生抗生素、溶菌酶等活性物质,有效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生长,起到减轻作物土传病害的作用。

土壤改良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

土壤改良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

土壤改良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干旱矿区土壤改良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已被看作是矿区土地修复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外土壤基质改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聚物土壤改良剂的改良作用:高聚物土壤改良剂分为土壤结构改良剂、土壤保水剂、土壤酸碱度调节剂、盐碱土改良剂、污染土壤修复剂等。

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经常使用高聚物土壤改良剂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也能对盐碱土和被污染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

(2)植物对土壤基质的改良作用:种植一些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的绿肥植物如紫花苜蓿、草木樨、三叶草等也可以起到熟化、改良土壤的作用。

绿肥植物根系发达,主根深长2~3m,根部具有根瘤菌,根系腐烂后对土壤有胶结和团聚作用,改善了矿地基质的结构和肥力。

(3)腐殖酸肥料和有机肥对土壤基质的改良作用: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土壤基质改良中施加腐殖酸肥料和有机肥料可以全面改善土壤的营养成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育,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养分固定,提高养分有效性,加速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4)土壤动物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土壤动物对土壤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蚯蚓的作用最为明显,蚯蚓可以通过自身的运动,改善土壤通风状况,增加土壤中C、N元素的含量,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的区系,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5)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基质的改良作用:土壤微生物能够合成土壤腐殖质、增加土壤有机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转化,同时土壤中真菌菌丝的积累,能使土壤的物理结构得到改善。

目前主要推广EM利用技术。

EM是将经过仔细筛选出的好氧性和嫌氧性微生物加以混合,采用独特的工艺,发酵而制成的微生物活菌制剂。

EM中代表性的微生物有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

EM在土壤中能够加速土壤有机物分解,促进土壤团粒化,提高土壤肥力,使有效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大大节约肥料;控制有害微生物,减少病虫害,(6)土壤—植物系统的磁生物效应及其微观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土壤经不同强度的均匀恒定磁场处理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会发生变化,可促进土壤呼吸作用。

浅谈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浅谈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浅谈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李英(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农牧公司)[摘要]微生物肥料具有改善植物营养、刺激生长和抑制病菌等综合功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农业生产应用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微生物肥料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肥料是根据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分解和合成作用,所产生促进植物生长和减少植物危害的作用,通过精心选育菌种,通过一定工艺过程生产而制成的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培肥地力、活化土壤、促进土壤主要营养元素的有效化、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的特点,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是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目前微生物肥料主要有固氮菌肥料、根瘤菌肥料、磷细菌肥料、钾细菌肥料、“506”抗生菌肥、菌根菌制剂,植物根圈促生细菌肥等。

微生物肥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促生细菌剂植物根圈促生细菌是存在于植物根圈范围内,在它们的生长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物质的一类细菌。

植物根圈细菌之所以能促进植物生长,其主要作用有:①分泌植物促生物质。

有些菌株产生植物生长激素,有的菌株产生赤霉素,还有的产生激动素类物质。

②对豆科植物结瘤的促生作用,③促进植物出芽。

用一些植物根圈促生细菌接种于种子上,有促进植物出芽的作用。

④对土传病害的生物调控作用。

植物根圈促生细菌研究和应用是当前一个较为活跃的领域。

但在生产中应用必须考虑根圈促生细菌的作用与寄主植物的关系,有的根圈促生细菌甚至存在品种专一性,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品种,施肥水平差异很大的条件下,因地制宜更为重要。

植物根圈促生细菌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微生物肥料复合使用,使促生、肥效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和加强应用效果。

但在复合时,要考虑根圈促生细菌与其他微生物之产是否有拮抗作用。

2.菌根菌剂菌根是一些真菌与植物的根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共生体。

微生物菌肥改良盐碱土盆栽实验研究

微生物菌肥改良盐碱土盆栽实验研究

项目名称:微生物菌肥改良盐碱土盆栽实验研究来源: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小类:生命科学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简介:本课题以国家林业局“948”项目为依托,从国外引进多种微生物菌肥配比制备成三类菌肥对天津滨海地区不同盐化程度的表层土壤进行改良实验,同时测定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特征,探讨盐渍环境与微生物类群之间的生态关系,初步鉴定了盐碱土壤中的微生物优势菌属,以多指标综合评价土壤改良效果。

最总综合筛选出两种适合天津滨海盐渍土应用的肥料,最终从适宜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计算得出最佳的菌肥。

详细介绍: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土壤分解系统的主要成分,但不同的土壤系统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类群。

微生物多样性既依赖于生态系统又服务于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与活动状况既反映了土壤环境条件对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功能作用的影响,也反映了微生物对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土壤肥力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土壤微生物常作为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参数。

我国滨海地区拥有大面积盐碱荒地,由于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较差、生态环境恶劣,致使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少、种类单一。

国内外对农田、森林、草原土壤微生物都曾进行过大量研究,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然而对盐碱土壤的研究多局限于理化特性的测定分析,土壤微生物研究尚未受到重视,至今人们对盐碱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种群结构、优势菌系以及盐害与土壤微生物活动之间的生态关系等信息知之甚少,已成为盐碱地改良、培肥和综合开发利用的知识盲点。

本文以天津滨海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初步测定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及其与盐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从生态学和土壤微生物学角度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基础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微生物肥料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推广应运而生的新型肥料,它除了具有普通化肥的基本功能外还以成本低、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

土壤盐碱化改良新方法

土壤盐碱化改良新方法

土壤盐碱化改良新方法土壤盐碱化改良新方法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超过了土壤中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范围,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传统的土壤改良方法中,通常使用化学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来调节土壤性质。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土壤盐碱化改良方法。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修复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种方法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来修复盐碱化土壤。

微生物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产生有益的酶和物质,从而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与植物根系共生,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养分和保护。

因此,利用微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壤,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目前,微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添加外源微生物,另一种是利用土壤中的自生微生物。

添加外源微生物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添加一种或多种对土壤有益的微生物来修复土壤。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降低盐分浓度、改变土壤pH值和分解有机物等方式来改善土壤质量。

而利用土壤中的自生微生物的方法则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环境因子,如水分、温度和氧气含量等,来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虽然微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壤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微生物的选取和培养、环境因子的控制等,但这种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微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壤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的依赖,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其次,微生物修复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污染物,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此外,微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壤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微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壤是一种新的改良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微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壤的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良土壤实施方案

改良土壤实施方案

改良土壤实施方案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随着长期的过度耕种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出现了土壤酸化、盐碱化、贫瘠化等问题。

因此,为了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土壤改良前的调查分析。

在制定土壤改良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基本情况,以及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只有充分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良方案。

二、科学施肥与轮作种植。

根据土壤分析结果,科学施肥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类型的土壤需要施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肥料,合理施肥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此外,轮作种植也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方式,通过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害虫和病菌的滋生,保持土壤的肥力。

三、有机物质的添加与覆盖。

在土壤改良过程中,有机物质的添加和覆盖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适量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利用秸秆、稻草等覆盖物覆盖在地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

四、生物修复与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有害物质进行修复的技术。

通过选择一些对重金属、农药等有一定耐受性的植物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同时,适量施用微生物肥料也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帮助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和转化。

五、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在土壤改良过程中,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质量。

同时,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也有助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肥料
• 微生物肥料的概念:
•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的微生物并在 使用后能获得特定肥料效应,能增加植物 产量或提高产品质量的微生物制剂。
• 微生物肥料又称细菌肥料、生物肥料,有些国家称 为接种剂或拌种剂。在我国,有些人将特殊效能的 微生物(如根瘤菌、解钾细菌、解磷菌)经发酵技 术生产扩大培养后与草炭等载体混合,且使用量很 少的称为接种剂、拌种剂。
Unnodulated soybean Nodulated soybean
CK
Spr4-5
生物固氮在氮循环中的作用
大气中的N2
尿素及动
NO3-
NO3-
植物遗体 土壤中的微生物 NH3
氮素化肥
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 ➢Ⅰ根瘤菌 ✓①形态特征 ✓②一般生理特征 ✓③根瘤菌与宿主的共生特性 ➢Ⅱ根瘤 ✓①根瘤形成过程的主要步骤 ✓②豆血红蛋白
①根瘤菌的形态特征: 属于细菌,在分类上归属于变性杆菌门的根瘤菌目。细胞呈
杆状,常内含许多折光性聚β—羟基颗粒(贮藏性物质), 使细胞染色不均匀,有时呈环节状。
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
在生活史中表现出多形态,存在于根瘤中的根瘤菌在形态和 功能上都同培养基上生长的根瘤菌有很大的区别,形态不规 则, 这些变形的菌体称为类菌体,具有固氮功能。寄生的豆 科植物的范围也有所不同,但在寄生后形成根瘤的状态下, 都可进行显著的固氮作用。该菌在以铵盐等作氮源时,即使 不在豆科植物上也能生长,并可被纯分离。寄生于豆科以外 的植物(赤杨、毒水晶花等)根部,也能形成根瘤进行固氮 的放线菌的Frankia属细菌,也可称为广义的根瘤菌。
• 而将微生物和有机物(畜禽粪便、草炭等)或微生 物与无机肥料混合,经过加工制成的用于底肥、追 肥,且使用量较大的称为微生物肥料。
发展微生物肥料的必要性
• 首先: – 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化肥利用率和增产 效益下降; – 我国单位面积施用化肥量是日本的2倍,美 国的2.4倍,加拿大的4.4倍,澳大利亚的 8.2倍,俄罗斯的9.0倍! – 化肥利用率仅为30%! – 应用化肥引起水质和环境污染。
生物固氮的利用价值
1. 将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到 土壤中,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2.对豆科植物进行根瘤菌拌种, 也能提高豆科作物的产量
3.用豆科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 土壤中氮的含量
固氮菌菌剂
自生和联合固氮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比自生固氮的根瘤菌 要少得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更易受到环境条件中氮素 含量的影响。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
微生物肥料按作用机理分:
固氮菌类肥料(根瘤菌肥料、自生固氮菌肥、固氮蓝 藻等)
• 解磷菌类肥料 • 解钾菌类肥料(硅酸盐细菌) • 抗生菌肥料 PGPR菌肥 • 堆肥菌剂和发酵菌剂 复合微生物肥料
1. 固氮菌肥_根瘤菌肥料
• 根瘤菌肥料是用人工选育出来的高效根瘤菌 株经大量繁殖用载体吸附制成的,是迄今为 止世界上研究最早、应用时间最长、生产量 最多、应用最广泛和效果最稳定的微生物肥 料之一。
一、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1、氮磷钾大量元素营养:根瘤菌、自生和联合固氮菌; 硅酸盐细菌的解钾作用。
2、土壤中大量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有机质转化形成腐 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 善土壤理化形状,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从而提 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与机理
但在实践中发现,它们对作物的作用除了固氮外,更重 要的是它们能够产生多种植物激素类物质。 1991年Coppla等从圆褐固氮菌细胞浸出液中发现了 植物刺激物质; 1974年Barea等用雀稗固氮菌培养物处理几种植物的 幼苗和根部,均有根、叶增重的结果。
• 常见的自生固氮微生物包括以圆褐固氮菌为代表的好氧性自生固氮菌 、以梭菌为代表的厌氧性自生固氮菌,以及以鱼腥藻、念珠藻和颤藻 为代表的具有异形胞的固氮蓝藻(异形胞内含有固氮酶,可以进行生 物固氮)。
所含的菌种能诱导作物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植 物受到病害、虫害、干旱、衰老等逆境时,消除因 逆境而产生的自由基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轻病 害。
• 枯草芽孢杆菌(Bs)——微生物杀菌剂,能稳定地在土壤和植物 表面定殖、产生抗生素、分泌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并能诱导寄
主产生抗病性,是一种理想的微生物杀菌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美国Alabama州用Bs处理多种作物种子,平均产量增加 9%,根病明显减轻;日本用Bs及其分泌物防治西红柿立枯病获 得良好防效;国内北京大学和河南省农科院报告Bs对小麦赤霉病 、西瓜枯萎病、烟草青枯病、棉花枯萎病等多种病害有良好的田
• 有效性:并不是能够结瘤的菌株都能固氮,据它们 在根瘤中是否固氮而分为有效菌株和无效菌株,它 们形成的根瘤分别称为有效根瘤和无效根瘤。许多 无效根瘤的结瘤能力比有效根瘤强 。
根瘤菌肥的生产
• 拌种剂和复合肥料。 拌种剂:粉状、液体、冻干粉。 复合肥料:同一根瘤菌属的不同菌株复合,或
与其他微生物合用以增强结瘤能力。 • 生产过程: 菌种培养—固体扩大—收集菌泥制菌粉—装瓶 液体扩大—吸附剂—拌种—装袋。
• 共生固氮微生物只有和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 。共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根瘤 菌,以及与桤木属、杨梅属和沙棘属等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弗兰克氏放 线菌;另一类是与红萍(又叫做满江红)等水生蕨类植物或罗汉松等 裸子植物共生的蓝藻。由蓝藻和某些真菌形成的地衣也属于这一类。
• 农用链霉素为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杀菌 谱广,特别是对多种细菌性病害效果较好(对 真菌也有防治作用),具有内吸作用,能渗透 到植物体内,并传导到其他部位。对人、畜低 毒,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亦很小。主要用于 喷雾,也可作灌根和浸种消毒等。
• 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 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类具有杀虫、杀螨、 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由链霉 菌中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 产生。
二、分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调节植物生长:
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植物生长 调节物质以及维生素都不同程度地刺激和调节植物 的生长。 1、分泌植物激素 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酚类物质; 2、酸类物质的产生:有机酸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与机理
三、对有害微生物起到生物防治作用: • 通过在植物根际大量生长繁殖成为作物根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
------形成根瘤共生体
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氮为植物提供 氮素养料;
豆科植物的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 长,同时,还为根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 的生长条件。
Root Nodule Bacteria and Symbiosis with legumes豆类
Soybean root nodules
微生物定义表解
微生物
微小 简单 低等
微米级 (m 10-6 m ) 光镜下能见( 细胞 ) 纳米级 (nm 10-9 m ) 电镜下可见( 亚细胞 ) 单细胞 ( 各个细胞独立生存) 多细胞 (一类细胞联合生存,类似于单细胞) 非细胞 (细胞内生存与胞外非生命态) 原核类:细菌、蓝细菌、粘细菌、放线菌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地衣 非细菌类:病毒、亚病毒
互接种族:从一个属植物根瘤中分离的根瘤菌
能够在其它属植物上结瘤,人们将这种能相互 利用同一根瘤菌菌株形成共生体系的豆科植物 称为“互接种族”。如:大豆族只有大豆一属 植物;豇豆族包括豇豆、花生、绿豆、赤豆、 猪屎豆和胡枝子等许多植物。
表2 根瘤菌--豆科植物互接种族
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和正确使用(4)
4、注意适用作物和适用地区,是微生物肥料功能发挥的重要保证。 一个产品不可能适用于一切作物,适用于一切地区等等。 我国国土面积大,土壤类型多,肥力状况差异极大。 作物种类多,品种更迭快。 一种微生物肥料是否适用于本地区,应该做规范的田间试验。 生产菌种的获得毕竟是从某一局部分离得到或有某种针对性筛选出来 的,如从北京地区某处分离得到的菌种不见得既适应黑龙江省又适应 海南省。我们提倡有针对性的选育生产菌种,例如针对碱性土壤、酸 性土壤的菌种,或是针对某特定作物的菌种,当前在这方面差距比 较大,要逐步往这方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实践证明, 微生物肥料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的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目前,微生物肥料逐步成为中国国家生态示范 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等肥料的主力军, 正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与机理
际的优势菌,与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物质, 在空间上限制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 对病原微生物起到挤压、抑制作用,从而 减轻病害。 • 这类微生物也叫做根圈促生细菌 (PGPR)。
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与机理
四、产生抗病和抗逆作用,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1、产生多种抗病物质:抗生素 2、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由于微生物肥料的施用,其
• 根瘤的的寿命较寄主植物短得多,在植物成熟之 前根瘤就开始衰败,表现为类菌体周膜破坏,类 菌体裂解,根瘤内部由浅红色变为绿褐色。
根瘤菌与宿主的共生特性:
• 侵染性:根瘤菌能进入豆科植物根内,在其中繁殖, 并形成根瘤。
• 立共生关系形成根瘤。
在根瘤中菌体常呈棒状、T形和Y形。
②一般生理特性:
化能有机营养型能利用NO3-、NH4+,但培养基中含 植物性氮素物质(豆芽汁、酵母汁等)时大多数根瘤菌 生活得更好。需要多种灰分元素:P素的要求尤其高; 铁是合成豆血红蛋白和铁蛋白的必要元素。当缺少某些 二价阳离子(Ca2+、Mg2+)时生活力显著下降;钼是 固氮酶的成分;钴用于合成维生素B12,并能防止Ni和 Cu的毒害作用。适合中性和微碱性条件,适合的pH在 6.5-7.5,适合的温度25-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