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及应用 -lc-ms
lcms质谱仪原理

lcms质谱仪原理
LCMS质谱仪原理。
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高效的分析仪器,它将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LCMS质谱仪的原理是基于液相色谱和质谱的原理相结合,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LCMS质谱仪的原理。
首先,液相色谱部分。
样品通过进样器被引入到色谱柱中,色谱柱中的填料会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
不同的化合物会在不同的时间点到达检测器,从而实现了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液相色谱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不同化合物在固定填料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了化合物的分离。
接下来是质谱部分。
色谱柱分离出的化合物进入质谱部分,被离子源电离产生离子,然后进入质谱仪中的质子飞行管。
在飞行管中,离子根据质量-电荷比进行分离,不同质量-电荷比的离子会在不同时间到达检测器。
通过检测不同时间到达的离子,可以得到化合物的质谱图谱,从而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质量。
LCMS质谱仪的原理是将液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通过液相色谱实现样品的分离和纯化,然后通过质谱实现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
这种联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可以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总结一下,LCMS质谱仪的原理是基于液相色谱和质谱的原理相结合,通过色谱分离和质谱分析,实现了对样品中化合物的快速、准确分析。
这种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
hplc-icp-ms原理

hplc-icp-ms原理HPLC-ICP-MS是一种联用技术,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和元素。
HPLC-ICP-MS的原理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HPLC部分用于分离和提纯样品中的化合物,ICP-MS部分则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元素。
在HPLC部分,样品通过一列固定在柱中的固定相,通过溶剂(流动相)的过程和压力梯度的作用,使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
这种分离是基于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亲和性和分配系数的差异。
通常,样品中的化合物会根据其特性,如分子大小、极性等,被分离到不同的时间点和位置。
在HPLC-ICP-MS中,分离的化合物通过流动相被引入到ICP-MS中。
ICP-MS是一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进行离子化和质谱分析的技术。
在ICP-MS中,样品溶液被喷雾成微小的液滴,然后通过放电等离子体产生高温等离子体火焰。
在高温中,样品中的化合物被离子化和解离为原子态或离子态,形成了离子云。
然后,这些离子会经过质谱仪的离子束装置,被分离和分析。
ICP-MS使用质量分析仪器,通过测量离子云中离子的质量-电荷比,来确定元素的同位素分布和浓度。
ICP-MS具有高分辨能力、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特点。
它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元素,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医学、地质、食品安全等领域。
HPLC-ICP-MS联用技术在环境分析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例如,HPLC-ICP-MS可以用于研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分离和检测。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定量分析水样中微量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物、药物和有机气态污染物。
此外,HPLC-ICP-MS还可以用于分析土壤和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以了解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
总之,HPLC-ICP-MS联用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原理和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和元素,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医学、地质、食品安全等领域。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简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一种分离化合物的方法,它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相互作用差异,将物质分离。
HPLC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它是色谱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该技术主要用于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医药、食品及石油等行业领域。
HPLC技术具有高效率、精确度、灵敏度和选择性等优点。
它可以对不同的化合物进行快速分离、定量测定和纯化,是现代化学及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质谱联用技术是将HPLC技术与质谱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在分离化合物的同时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质谱数据。
该技术的原理是在分离某一化合物时,利用HPLC技术将化合物输送至质谱仪中,通过对化合物进行分子离子化,然后用质谱仪进行扫描鉴定和分析。
质谱联用技术不仅提高了分析测试的分辨率和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化学家了解分子结构、反应机理等重要信息。
三、质谱联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生物化学与医学领域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化学与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代谢物的结构,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结构,以及进行药物筛选和医学诊断等工作。
例如,在药物代谢研究中,常用质谱联用技术来分析药物代谢物的结构和定量测定各种代谢产物的比例,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药物代谢机理。
2.环保领域质谱联用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可以用于鉴定和测定环境中污染物、有毒物质和废弃物中的化学物质种类和含量等,可以有效提高对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监测和治理水平。
例如,在水产、畜牧等养殖行业中,质谱联用技术可用于鉴定和测定养殖废物中残留的激素和抗生素种类和含量等,以便进行环境监测和治理。
3.食品行业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成分,以保证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例如,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常用质谱联用技术来分析农药残留物的结构和定量测定各种残留物的比例,以便更好地监测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来进行物质分离的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基本原理;2.掌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时的操作步骤及实验方法;3.学习分析色谱图和质谱图。
二、实验原理利用不同的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位移时,使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使得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产生明显的分离效果,从而依先后次序流出色谱柱,以此来达到分离多种物质的目的。
然后依次流出的物质进入质谱中被打碎成为各种离子而被检测到。
以此达到分离的目的。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质谱仪(见下图)、甲醇、水、TADB(相对分子量516)、TAIW(相对分子量336)、色谱柱四、实验步骤1.将待分离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配成溶液加入到2号样瓶中去;2.启动联机软件,在四元泵模块的空白处右键单击,在弹出的“方法”选项中编辑好流动相和流速,点击确定,以使体系过渡到目标状态,直到压力稳定为止;3.进入“方法”菜单,“编辑完整方法菜单”,按照“方法参考”进行编辑(“方法参考”中的参数编辑完成后继续进行编辑,编辑质谱的相关参数:选择正负极及电压等),编辑完成后再次进入“方法菜单”,选择“方法另存为”命名后点击“确定”进入“序列”菜单,“序列表菜单”,然后编辑样品瓶位置为1号、样品名称、使用方法、进样次数、数据文件、进样量,确定后再次进入“序列菜单”的“序列参数”菜单,再选择文件夹,确定;4.方法编辑完成且压力稳定后,点击进样器左上方的“序列/开始序列”按钮,进行测试,等待测试完毕,点击停止按钮。
然后进入“脱机”软件,查看积分测试报告。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时的液相色谱条件统一为:70%的甲醇,流速0.4ml/min,进样量1ul,波长230nm,测试时间15min。
在正极性条件下:在负极性情况下: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有337、359、和517、539这些峰,正好比TAIW (336)和TADB(516)的分子量多1、23,也就是多加了一个氢离子和钠离子,符合实验预测,可以证明实验所测物质就是TAIW和TADB,实验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及分析化学分子中微量成分的有效方法。
它是通过在两个色谱电器仪器中,分别对原始样品进行分离和分离后的色谱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来检测微量的化学物质各自的活性分子结构的总体宏观成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确定和测定样品中各自的化学成分,而且可以识别组分及其构成以及相对价值,从而得到样品中具体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信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将液相色谱仪和离子化质谱仪相结合,来分析及鉴定各类样品成分。
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根据样品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把它们进行加速和减速的离子化,由检测系统加以分析,从中获得原子结构的分析数据,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检测分子中极为微量的成分,比传统的液相色谱能力更 is 。
它可以检测分子的总体特性、反应活性成分和相对价值。
此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中,质谱仪可以实现样品的细微分离及进一步检测,从而可对样品中的活性分子结构和宏观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较大限度地判断样品的复杂性、活性及特定分子键的分子结构。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物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可以更全面、准确的反映样品的总体特征,包括其成分的宏观构成和相对价值、以及分子结构的分布等因素。
另外,该技术也可以获得原子结构、反应活性成分及各类指标的定量数据,这在比较复杂的材料及生物样品中特别有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制药行业的科学研究,以及汽车、矿山、石油等工业应用。
由于它可以更准确快速地反映样品的化学组成及分布,它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气体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多个领域中,帮助人们更好更准确地分析样品成分,由此发现新物质,为新药物开发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既能够检测出样品中的微量成分,又能够检测出样品中构成其特性和反应活性成分的结构,使更复杂的物质特征分析变得更加可靠准确。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工作原理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工作原理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这听起来就很高级的家伙,到底是咋工作的呢?咱先来说说液相色谱这部分。
液相色谱就像是一个超级分拣员。
想象一下,你有一堆混合在一起的小珠子,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它们全都混在一个大盒子里。
液相色谱干的事儿呢,就是把这些混在一起的东西给分开。
它有一个流动相,这流动相就像是一条小河,那些混在一起的东西就在这条小河里流动。
而液相色谱柱就像是河道里那些弯弯曲曲的石头和障碍物。
不同颜色的珠子(其实就是不同的化合物啦)在这个河道里流动的时候,因为它们和那些石头(液相色谱柱里的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一样,所以它们在河道里走的速度就不一样。
有些珠子可能特别容易被石头挡住,走得就慢;有些珠子不怎么受石头影响,就跑得比较快。
这样,原本混在一起的珠子就慢慢被分开了,沿着小河一个一个地流出来。
那质谱这边呢?质谱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专门负责给每个从液相色谱里出来的小珠子(化合物)做身份鉴定。
当化合物从液相色谱柱出来,进入质谱仪的时候,质谱仪就开始施展它的魔法了。
它首先会给这个化合物来点“刺激”,让这个化合物带上电荷,变成离子。
这就好比是给这个小珠子贴上一个特殊的标签,这样就方便识别它了。
然后呢,这些带了电荷的离子就会被电场加速,就像一群被驱赶的小羊,跑得飞快。
接着,它们会进入一个磁场区域。
在磁场里,这些离子就像是被一阵风吹着的风筝,不同质量和电荷的离子会按照不同的轨迹飞行。
质量小、电荷多的离子可能就飞得比较弯,质量大、电荷少的离子飞得就比较直。
最后,这些离子就会打到探测器上,探测器就会记录下每个离子的信息,就像侦探记录下每个嫌疑人的特征一样。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化合物是什么了,它的分子量是多少,结构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把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起来,那可真是强强联合。
液相色谱先把混合物里的化合物一个个分开,就像把一群混在一起的小动物按照种类分开,然后质谱再对每个单独的化合物进行身份鉴定,就像给每一种小动物都取个名字,还知道它的来历和特点。
《液质联用技术》课件

2 对样品有要求
样品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适用于液质联用技术。
3 数据分析难度大
分析液质联用的数据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
《液质联用技术》PPT课 件
液质联用技术是将液相色谱与质谱相结合的高级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确 定样品中分子的种类、数量和结构信息。
液质联高化合物的分析能力和准确 性。
分子信息
通过结合液相色谱和质谱, 可以得到有关分子的种类、 数量和结构信息。
应用广泛
在生物化学、药物研发、食 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 广泛应用。
液质联用技术原理
1 液相色谱分离
利用不同成分在液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
2 质谱获取结构信息
通过对每个成分进行质谱分析,获取结构信息和质量信息。
仪器和连接器
液相色谱仪
用于将样品分离成各种成分。
质谱仪
连接器
用于从每个成分中获取结构信息。
将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连接起来, 实现液质联用。
液质联用技术操作步骤
1
液相色谱分离
2
将样品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
3
数据分析
4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有关样品 的信息。
样品制备
准备样品,使其适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 分析。
质谱检测
对每个成分进行质谱检测,获取结构信 息。
液质联用技术应用
生物化学
用于鉴定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产物。
食品安全
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添加剂。
药物研发
帮助分析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效。
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
液质联用技术优点
1 分离效率高
2 灵敏度高
能够有效地将样品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开来。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作为一种现代化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HPLC-MS/MS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二、HPLC-MS/MS技术简介HPLC-MS/MS技术是将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
HPLC用于样品的分离,质谱用于分析物质的检测和鉴定。
这种联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的优点,能够同时定量和鉴定样品中的多个化合物,而且仅需极小的样本量。
三、HPLC-MS/MS在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灵敏度低、选择性差等。
HPLC-MS/MS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该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农药残留,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定量。
通过对样品的预处理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可以实现对食品中超低水平农药残留的准确检测。
四、HPLC-MS/MS在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食品中的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保质期和风味而添加的,但过量或不合理使用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HPLC-MS/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能够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食品监管部门加强对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并保障食品安全。
五、HPLC-MS/MS在食品中毒素的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食品中存在多种毒素,如霉菌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不仅繁琐耗时,而且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HPLC-MS/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能够对食品中的各类毒素进行高效准确的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H H N CH 3 CH 3
Ephedrine, MW = 165
多电荷离子:
指带有2个或更多电荷的离子,常见于蛋白质或多肽等离子.有机质谱中,单电 荷离子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容易碎裂的基团或分子结构-如共轭体系结 构-才会形成多电荷离子.它的存在说明样品是较稳定的.采用电喷雾的离子 化技术, 可产生带很多电荷 的离子,最后经计 算机自动换算成单 质/荷比离子。
实验室现有的离子源:
ESI电喷雾电离源 APCI大气压化学电离源
通常小分子得到[M+H]+ ]+,[M+Na]+ 或[M-H]-单电荷离 电喷雾( ESI )的特点 子,生物大分子产生多电荷离子,由于质谱仪测定 质/荷比,因此质量范围只有几千质量数的质谱仪可 测定质量数十几万的生物大分子。
目前的有机质谱和生物质谱仪,除了GC-MS的EI和CI源,离子化方式有大 气压电离(API)(包括大气压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 气压光电离APPI)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前者常采用四极杆或离子阱 质量分析器,统称API-MS。后者常用飞行时间作为质量分析器,所构成的 仪器称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APIMS的特点是可以和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分离手段联用,扩展了应用 范围,包括药物代谢、临床和法医学、环境分析、食品检验、组合化学、 有机化学的应用等;MALDI-TOF-MS的特点是对盐和添加物的耐受能力高, 且测样速度快,操作简单。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质量色谱图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总离子流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准分子离子:
指与分子存在简单关系的离子,通过它可以确定分子量.液质 中最常见的准分子离子峰是[M+H]+ 或[M-H]- .
断裂程度;APCI源的探头处于高温,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就足以使其 分解. 灵敏度:通常认为电喷雾有利于分析极性大的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及 其它分子量大的化合物,而APCI更适合于分析极性较小的化合物。
多电荷:APCI源不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
专门设计的 NanoSpray 离子源特别适合于做微量的生化样品,其 NanoSpray 离子源
同位素离子
由元素的重同位素构成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 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基本上按照其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出现在质谱中,这对 于利用质谱确定化合物及碎片的元素组成有很大方便, 还可利用稳定同 位素合成标记化合物,如:氘等标记化合物,再用质谱法检出这些化合物, 在质谱图外貌上无变化,只是质量数的位移,从而说明化合物结构,反应 历程等
┗━━━━━╋━━━━━━┛
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
质谱仪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必须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 以减少本底的干扰,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离子-分子反应。所以质谱反 应属于单分子分解反应。利用这个特点,我们用液质联用的软电离 方式可以得到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从而得到分子量。
由机械真空泵(前极低真空泵),扩散泵或分子泵(高真空泵)组成真空 机组,抽取离子源和分析器部分的真空。 只有在足够高的真空下,离子才能从离子源到达接收器,真空度不 够则灵敏度低。
不同类型有机物有不同的裂解方式
相同类型有机物有相同的裂解方式,只是质量数的差异
需要经验记忆。
质谱解析的一般步骤
(适于低分辨小分子谱图,若已经是高分辨质谱图得到元素组成更好) (1)核对获得的谱图,扣除本底等因素引起的失真,考虑操作条件是否适当
(2)综合样品其他知识:例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理化性质,样品来 源,光谱,波谱数据等.
进样系统 把分析样品导入离子源的装置,包括:直接进样,GC,LC及接口,
加热进样,参考物进样等。
离子源 使被分析样品的原子或分子离化为带电粒子(离子)的装置,并对离
子进行加速使其进入分析器,根据离子化方式的不同,有机质谱 中常用的有如下几种,其中EI,ESI最常用。
EI(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电子轰击电离—硬电离。 CI(Chemical Ionization):化学电离—核心是质子转移。 FD(Field Desorption):场解吸—目前基本被FAB取代。 FAB(Fast Atom Bombardment):快原子轰击—或者铯离子 (LSIMS,液体二次离子质谱 ) 。 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电喷雾电离—属最软的电离方式。 适宜极性分子的分析,能分析小分子及大分子(如蛋白质分 子多肽等) APCI(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大气压化学电 离—同上,更适宜做弱极性小分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 原理及应用
中心实验室
简介
色谱质谱的在线联用将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结合起 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而且也简化了 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
色谱质谱联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液质联用与气质联用互为补充,分析不同性质的化合物。
流速范围可从 5nL/min到luL/min。一滴样品就可做数小时的分 析。可在最小的样品消耗量下获得最大灵敏度。灵敏度可高达 fmole。并可直接与微孔HPLC联用。
正负离子模式:
一般的商品仪器中,ESI和APCI接口都有正负离子测定模式可供选 择。
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也可两种模式同时进行
峰: 质谱图中的离子信号通常称为离子峰或简称峰.
离子丰度: 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 基峰: 在质谱图中,指定质荷比范围内强度最大的离子峰称作基峰. 总离子流图;质量色谱图;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多电荷离子;同位 素离子
总离子流图: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所有离子强度的
总和对时间或扫描次数所作的图,也称TIC
Ionic
IonSpray Analyte Polarity
APCI
GC/MS
Neutral 101 102 103 104 105
Molecular Weight
现代有机和生物质谱进展
在20世纪80及90年代,质谱法经历了两次飞跃。在此之前,质谱法通 常只能测定分子量500Da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 场解吸(FD)离子化技术,能够测定分子量高达1500~2000Da的非挥发 性化合物,但重复性差。20世纪80年代初发明了快原子质谱法(FABMS),能够分析分子量达数千的多肽。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欲分析的样品更加复杂,分子量范围也更大, 因此,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ESI-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 法(MALDI-MS)应运而生。
有机质谱的特点
优点:
(1)定分子量准确,其它技术无法比。 (2)灵敏度高,常规10-7—10-8g,单离子检测可达10-12g。 (3)快速,几分甚至几秒。
(4)便于混合物分析,LC/MS,MS/MS对于难分离的混合物特别有效, 其 它技术无法胜任。
(5)多功能,广泛适用于各类化合物。
APPI(Atmospheric Pressure PhotoSpray Ionization):大气压光喷 雾电离—同上,更适宜做非极性分子。
MALDI(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基体辅助激光解吸
其中ESI,APCI,APPI统称大气压电离(API)
高分辨质谱可以由分子量直接计算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从而推出分子式 低分辨质谱利用元素的同位素丰度,例:
(3)峰强度与结构的关系
丰度大反映离子结构稳定 在元素周期表中自上而下,从右至左,杂原子外层未成键电子越易被电 离,容纳正电荷能力越强,含支链的地方易断,这同有机化学基本一致, 总是在分子最薄弱的地方断裂。
脱/高低水溶液变化的流动相;通过调节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 裂。
电喷雾与大气压化学电离的比较
电离机理:电喷雾采用离子蒸发,而APCI电离是高压放电发生了质子 转移而生成[M+H]+或[M-H]-离子。
样品流速:APCI源可从0.2到2 ml/min;而电喷雾源允许流量相对较 小,一般为0.2-1 ml/min.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 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以检测器检 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作的条状 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谱图。
常见术语:
质荷比: 离子质量(以相对原子量单位计)与它所带电荷(以电子电量为单位 计)的比值,写作m/Z.
图.
质量色谱图
指定某一质量(或质荷比)的离子其强度对时间所作的图. 利用质量色谱图来确定特征离子,在复杂混合物分析及痕量分析时 是LC/MS测定中最有用的方式。当样品浓度很低时LC/MS的TIC上往往 看不到峰,此时,根据得到的分子量信息,输入M+1或M+23等数值, 观察提取离子的质量色谱图,检验直接进样得到的信息是否在LC/MS 上都能反映出来,确定LC条件是否合适,以后进行MRM等其他扫描 方式的测定时可作为参考。
局限性:
(1)异构体,立体化学方面区分能力差。 (2)重复性稍差,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所以不能象低场NMR, IR等自己动手,须专人操作。 (3)有离子源产生的记忆效应,污染等问题。 (4)价格稍显昂贵,操作有点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