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共21张PPT素材)

长江的治理(各河段 )
治理与保护:长江各河段存在哪些生态问题 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问题 上游 水土流 失严重
原因 地处半干旱区,畜牧业为 主,草地破坏严重
措施
保护 营造
中游 (关键:防洪)
降水量大,集中多暴雨、 泥沙淤积、洪涝灾 支流多;生产生活用水污 染大 害、水污染
打坝 兴建 水利 放
第三节
河 流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一、识长江
发源地:唐古 拉山(青藏高原 )
河段划分
宜昌
上游
湖口
中游
长江干流流经省区
青海
唐古拉山
西
藏 四川 云南
安 重庆 湖北 徽
上海
湖 江 南 西
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
主要支流及湖泊
嘉 陵 江
雅 砻 江
岷 江
最 长 支 流 ︱ 汉 江
洞庭
乌 江
湘
赣
江
江 鄱
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1.长度最长
6300千米
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2.流域面积最广
180多万平方千米
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3.水量最大(汛期长,支流多)
长江三峡
长江上游:
落差大,水能资源
有“水能宝库”之
长江上游
长江中下游:
江阔水深,适于
有“黄金水道” 誉
长江中、
黄金水道
京
杭
京 运 京 广 京沪 河 线 九线 通航里程长 线
四季通航
其他方面:
水资源(饮用水、灌溉水源) 旅游资源(三峡风光) 渔业资源(天然捕捞,养殖)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课件

古代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水利工程的兴建
古代人们利用长江水资源,兴建 了众多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灵
渠等,用于农业灌溉和航运。
农业经济的发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古代 人们在此开垦农田,种植水稻等 农作物,形成了繁荣的农业经济。
商业与文化的交流
长江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促进 了古代商业和文化的交流。沿江 地区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繁荣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用水紧张局面。
03
防洪减灾压力
长江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
进程的加速,防洪减灾压力不断增大。
03
长江的治理策略与措施
防洪减灾策略与措施
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 洪工程体系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防洪非工程措施
长江的旅游资源与开发潜力
自然景观
长江流域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三峡、黄山、庐山等著名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人文景观
长江流域的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样,如古镇古村、历史名城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长江文化的机 会。
旅游开发潜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的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 质和服务水平,推动长江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近现代长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沿江地区出现了 众多大城市和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
当代长江的开发与挑战
01
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水土
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02
2.3.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2.3.2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在图中找到并描画出长江的轮廓,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和交汇城市,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水利枢纽。
2.阅读图文资料,分河段说出长江的开发利用价值。
3.阅读图文资料,分河段说出长江的生态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4.提高识图绘图能力,图文资料分析能力,在探究和学习地理事物中获得乐趣,陶冶情操,提高保护江河湖泊等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
难点:长江的开发价值、生态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播放《长江之歌》视频,教师演唱,学生边看视频边观察视频中长江流域的地貌。
介绍: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流域有峡谷有山川,同时也看到了三峡水利枢纽,以及四川乐山大佛,重庆朝天门,湖北武当山,这说明四川,重庆,湖北都是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设问:视频中长江流域的地貌是什么样子的?其中介绍了哪些水利枢纽?显示了哪些省级行政区?刚才歌词里唱到的“你从雪山走来”其中“雪山”是指?新课讲授:同学们先预习课本44—45页,小组讨论一下,找出黑板上的几个问题的答案,三分钟之后,老师请小组代表给大家分享。
(请小组代表回答,并依次在ppt中展示。
同时在黑板上画出长江的干流图,画出主要支流及交汇城市,学生在课本上描出来。
)【老师】长江之最也就是长江的水文特征,所以长江整体的水文特征是: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接下来,我们来分河段分析一下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这三张图片分别体现了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比如第一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水流比较急,第二张图片河道非常的弯曲,第三张图片江面宽阔,水流平缓。
我们下面来依次总结连线一下。
【老师】:我们分析完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特点来做什么呢?都说长江是一个宝藏,它都有哪些宝藏呢?我们来逐一分析,先看上游,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我们可以开发什么资源?【学生】:开发水能。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地理《长江的开发和治理》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地理《长江的开发和治理》说课稿一、说教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发挥着重要的航运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学习长江对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及开发河流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既是气候学习的延伸,也为下面学习水资源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掌握长江的干流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等过程,学会绘制长江简化图,并标出重要城市;了解长江是一座水能宝库,也是一条黄金水道,并分析其原因3.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措施,树立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识。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与作用及教材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长江的水系特征,掌握长江的干流的水文特征;绘制长江简化图,并标出重要城市。
难点为分析长江上游河段水能丰富以及人们把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能够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措施,树立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说学情本阶段学生正处于积极思考的年龄,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同时,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这决定了学生一旦投入学习,就能够运用主观意志高效学习。
因此,需要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法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世界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利用生成性教学,师生共同成长。
四、说学法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会越俎代庖,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模型制作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结合课本45页图2.34背诵)
4.开发:
7.川江河段:四川宜宾——湖北宜昌,滩多流急,建立三峡工程进行治理。
8.荆江:湖北岐城——湖南城陵矶,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
措施:建立荆江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裁弯取直。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结合课本45页图2.34背诵)
4.开发:
7.川江河段:四川宜宾——湖北宜昌,滩多流急,建立三峡工程进行治理。
8.荆江:湖北岐城——湖南城陵矶,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
措施:建立荆江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裁弯取直。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结合课本45页图2.34背诵)
4.开发:
7.川江河段:四川宜宾——湖北宜昌,滩多流急,建立三峡工程进行治理。
8.荆江:湖北岐城——湖南城陵矶,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
措施:建立荆江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裁弯取直。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结合课本45页图2.34背诵)
4.开发:
7.川江河段:四川宜宾——湖北宜昌,滩多流急,建立三峡工程进行治理。
8.荆江:湖北岐城——湖南城陵矶,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
措施:建立荆江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裁弯取直。
以外流河为主以外流河为主。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课件

02
长江的开发历程与现状
古代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水利工程建设
古代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以灌溉和防洪为主,如都江堰、灵渠等 著名水利工程。
航运发展
长江作为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交流和 发展。
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
古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以水稻种植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和土地利用方式。
04
长江开发的机遇与前景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 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 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现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01
02
03
工业化进程
近现代以来,长江流域成 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区 域,沿江地区布局了大量 工业企业。
水利枢纽建设
三峡工程等水利枢纽的建 设,在防洪、发电、航运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 速发展,长江流域生态环 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水土 流失、水污染等。
当代长江的开发战略与规划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旨在 推动沿江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在长江开发与治理中,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 修复。
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
构建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长 江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和运输效率。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长江开发与治理的建议和措施
加强水资源保护
地理课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优质课件

下游
科学开发
宜昌
下游
湖
上游
中游
口
结合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 在哪个河段?哪个河段航运价值更大?
长江干流纵剖面图
三峡
东 海
葛洲坝
水电站的分布
长江航运——“黄金通水航道里”程长
四季通航
京
京杭
广 线
京 九 线
京 沪 线
运
河
治理川江
三峡的 综合效益
发电 航运 防洪 灌溉 供水 养殖 环保
八年级地理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新课导入
找出长江干流,观察长江干流 的形状。
长江流域水系图
新课讲授
一、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 长江发源地、山脉及注入的海洋。 • 长江干流流经省区。 • 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 •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界线 • 长江主要支流和湖泊
2.合理利用长江各河段优势发展经济的是 ( D ) A.河段①②发展淡水养殖业 B.河段②③发展水电业 C.河段①③发展内河航运业 D.河段①②③沿线发展旅游业
洞庭湖
湘 江
鄱阳湖
长江水系图
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长
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 冬季结冰
秦岭
0℃
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 冬季不结冰
长江的流域面积
唐古拉山
东 海
长江流域水系图
探 长江水量为什么是全国第一? 究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上游:多峡谷急流,富 水能
中游:多曲流,多 支流,多湖泊
根据各河段景观和水文特征,判断是哪一河段?
长江发源地、注入海洋
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1.源流概况(1)发源: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源头叫沱沱河。
(2)注入:东海(3)干流流经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4)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5)长度: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
(6)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7)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8)主要支流:支流众多,南北对称分布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等,最大支流是汉江。
(9)上中下游分界:宜昌(湖北)、湖口(江西)(10)流经干湿区:主要流经湿润区。
(11)长江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夏汛、无结冰、含沙量较小2.长江的开发(1)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干支流上相继建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
(2)航运,“黄金水道”,东西运输的大动脉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
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
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万吨级船队从长江入海口可直达重庆。
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从下游到上游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3)供水3.长江的治理(1)洪涝原因:自然原因:(1)流域内降水丰富,且集中夏季;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
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平原地区围湖造田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水库;中下游建分洪、蓄洪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加高堤防;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重点治理河段:A川江:滩多流急,影响航运措施:建长江三峡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B荆江:“九曲回肠”、地上河,洪涝,长江险在荆江原因:河道弯曲,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加上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综合治理:裁弯取直、建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气河流(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是八上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一条很有代表性的河流,自古以来就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通过对长江的学习知道怎样去掌握认识一条河流,是第一课时河流的延伸,又是对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做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读图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积极性性和主动性有点欠缺,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数据,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图分析长江的两个美称“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是世界着名的大河及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
2、难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
四、教法
1.情景创设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法,4.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5.合作讨论法,6 .探究式法等教学法。
五、学法
1、自主学习、
2、讨论法、
3、合作学习、
4、、探究学习等等。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