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选择题(第1——40回)
三国演义1——30回练习题

.《三国演义》1——30回练习题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是_________(朝代)人,共有__________回。
2.《三国演义》开篇词是“,。
,几度夕阳红。
”3.汉灵帝在位时,有十人混乱朝纲,朋比为奸,以至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此十人号为“”。
4.《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被传为佳话,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分别是、、。
5.刘备、关羽、张飞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其中,关羽的兵器重达斤。
6.《三国演义》中众多人物均有字号,如刘备字,张飞字,关羽字,曹操字,吕布字。
7.《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
8.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得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是_________,吕布的兵器是________。
9.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_________。
10.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中,命令为关羽斟酒的是_____________。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
12.《三国演义》中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叫____。
13.《三国演义》之初众诸候中违约匿玉玺的是___________,称帝的是___________ 。
14.三让徐州与刘备的是。
15.“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中的“小霸王”指的是。
16.被对方用箭射中左目,乃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吞下的大将叫做。
17. 曾经想以献宝为借口,想乘机除掉董卓。
;..话的一句吕伯奢后说曹18.操误杀恩人。
,是的手里。
19.吕布的一生是结束在了二、选择题)( 1.王允利用貂禅除掉董卓的过程中用了哪些计策?声东击西计苦肉计;C反间计;DE A美人计;B 连环计;)2.十八路大军联讨董卓时,请问当时谁是盟主?(袁绍DB袁术C孙坚A曹操)(3.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三英”指的是关,B、“三英战吕布”A、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张飞字翼德羽、张飞、赵云。
《三国演义》章回练习及答案(第1-120回)

《三国演义》章回练习及答案(第1-120
回)
练题
1. 请简要概括第1回的内容。
答案:第1回介绍了黄巾起义的背景,并引出了吕布、刘备等主要人物。
2. 请列举第10回中出现的三国主要势力。
答案:第10回中出现了魏国、蜀国和吴国,它们是三国时期的主要势力。
3. 第50回中,刘备向诸葛亮请教什么问题?
答案:在第50回中,刘备向诸葛亮请教如何打败东吴。
4. 在第80回中,谁击败了张绣和吕布联军?
答案:在第80回中,曹操击败了张绣和吕布联军。
5. 第120回中,谁最终统一了三国?
答案:在第120回中,曹操的儿子曹丕最终统一了三国。
答案
1. 第1回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刘备、吕布等人物的初次登场。
2. 第10回中出现的三国主要势力分别是魏国、蜀国和吴国。
3. 第50回中,刘备向诸葛亮请教如何打败东吴的问题。
4. 在第80回中,曹操击败了张绣和吕布联军。
5. 第120回中,曹操的儿子曹丕最终统一了三国。
以上是《三国演义》章回练及答案(第1-120回)的内容。
《三国演义》选择题(第1——40回)

《三国演义》选择题(第1——40回)1.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天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
C.《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多脍灸人口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
D.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E.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答案:B、C错。
B项开篇词是明代杨慎所写。
C项“赚城斩车胄”的是关羽。
2.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作者把刘备写得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D.《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
(完整版)三国演义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三国演义习题及答案《三国演义》1——10回(教师版)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50分)1、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三英雄”指的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字玄德;豹头环眼,声如巨雷,势如奔马的张飞字翼德;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的关羽字云长。
2、曹操字孟德,父曹嵩,本姓夏侯氏,父亲为中常侍曹藤养子,所以改姓曹,曹操年幼时喜欢打猎,有权谋多机变, 当时汝南許邵曾经说曹操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听后大喜。
3、中平六年,灵帝病死,刘辩即皇位,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
4、“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这首诗写的是后来被关羽所有的赤兔马。
5、董卓废帝后立陈留王协,即汉献帝,改元初平年,董卓任相国。
6、司徒王允怕引起董卓怀疑,借自己生日时,召集众官来商讨对付董卓办法,曹操自告奋勇接得王允的七宝刀去刺杀董卓,刺杀不成,只好驾马逃跑,路经中牟县,县令陈宫解救曹操,并一同投靠曹蒿好友吕伯奢,因曹操疑心太重误杀了吕全家九口人,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为人的残忍。
7、曹操回到陈留和父亲商量招募义兵的事,后得到孝廉卫兹的资助,乐进、袁绍、夏侯惇等纷纷加盟,袁绍因是汉朝名相之裔,被推为盟主。
8、众诸侯分屯洛阳,孙坚设帐殿基上,在殿南井中打捞出一玉玺,程普建议孙坚速回江东另图大计,袁绍知道这件事,要求孙坚交出玉玺,孙坚不肯,只好逃离洛阳。
9、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在磐河大战,公孙战败落马,还好赵云相救得以脱身,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用黄祖向刘表换回父亲尸首,葬父亲在曲阿之原,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四方豪杰纷纷投到他门下。
10、董卓到长安后更加骄横,自号尚父,自比为周武王时吕望,司徒王允看不惯董卓作为,想利用府中歌伎貂婵采用连环计刺杀董卓。
11、马超是西凉太守马腾之子,在讨杀李傕、郭汜二人中,连杀李蒙、王方二人威名大震。
30-40回《三国演义》每回题目+答案

30-40回《三国演义》每回题目+答案《三国演义》第三十回1.忠言逆耳弃暗投明兵不厌诈围魏救赵措手不及2.绍兵临发时(田丰)从狱中上书谏袁绍不能妄兴大兵。
下寨后(沮授)又谏袁绍应缓守,等彼军不战自败,被袁绍锁禁军中。
两军对峙,袁绍说自己是奉“(衣带诏)”讨贼。
第一轮厮杀(曹操)(填人名)大败,引军退至官渡。
3.曹军被袁军围困,曹操命(刘晔)造(发石车)以炮石击溃袁军弓箭手。
4.曹军得到消息去劫袁军粮,烧粮而归,袁绍欲斩送粮大将(韩猛)。
因(淳于琼)醉酒致使乌巢失陷。
5.(许攸)因袁绍言不听,计不从,转投曹操,教其破袁绍之计。
(张郃)与(高览)因郭图谗言也降曹。
沮授死不降曹,因在曹营中(盗马)被曹操所杀,厚葬。
《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1.心烦意乱踌躇未决十面埋伏尸横遍野虚张声势人困马乏落荒而走身无立锥养军蓄锐2.袁绍后悔没有听(田丰)的话,后又听人谮言派人杀之,后此人在狱中自刎。
袁绍儿子(袁熙)、(袁谭)前来助战,袁绍卷土重来,曹操采用(程昱)的“(十面埋伏)”之计,击败袁绍。
后刘备攻打(许都),曹操打败刘备,刘备狼狈而逃,依附(荆州)的(刘表)。
3.分别说说袁绍三个儿子的姓、字、守地、性格和辅佐的人。
长子:袁谭,字显思,出守青州,性刚好杀,由辛评、郭图辅佐次子:袁熙,字显奕,出守幽州,柔弱难成,无人辅佐他三子:袁尚,字显甫,留在袁绍身边,英雄之表,礼贤下士,由审配、逢纪辅佐《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1.掎角之势虚张声势土崩瓦解博古通今措手不及2.受刺激而发病。
(感冒)因听信谗言而彼此产生仇怨。
(馋隙)趋奉、献媚。
(阿谀)3.(袁绍)败病交加,吐血而亡,子(袁尚)继承大业,兄(袁谭)不满,兄弟相斗。
最后,(袁谭)支撑不住,投降(曹操),(袁尚)兵退(冀州)精明的曹操抓住机会,采用(许攸)的计策,派兵掘开(漳河水),水淹(冀州),最终攻下城池。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1.披发垢面歃血为盟道路崎岖兵贵神速鸠夺鹊巢按兵不动2.(曹丕)趁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
《三国演义》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三国演义》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A. 施耐庵B. 罗贯中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B解析:《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2. 桃园三结义中的三兄弟是()A. 刘备、关羽、张飞B. 曹操、刘备、孙权C. 诸葛亮、赵云、马超D. 周瑜、鲁肃、吕蒙答案:A解析:桃园三结义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3.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的武器是()A. 青龙偃月刀B. 丈八蛇矛C. 方天画戟D. 双股剑答案:C解析:吕布使用的武器是方天画戟。
4. 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夷陵之战D. 博望坡之战答案:D解析: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战是博望坡之战。
5.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所指的英雄是()A. 孙权B. 刘备C. 袁绍D. 袁术答案:B解析:曹操煮酒论英雄,认为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刘备。
6. 关羽在曹营时,先斩杀了哪位将领()A. 颜良B. 文丑C. 华雄D. 蔡阳答案:A解析:关羽在曹营时,先斩颜良。
7. 张飞在长坂坡吓死了()A. 夏侯杰B. 夏侯渊C. 曹仁D. 曹洪答案:A解析:张飞在长坂坡一声怒吼,吓死了夏侯杰。
8. 赵云单枪匹马在长坂坡救出了()A. 甘夫人B. 糜夫人C. 刘禅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赵云在长坂坡救出了甘夫人、糜夫人和刘禅。
9. 赤壁之战中,使用苦肉计的是()A. 黄盖B. 周瑜C. 鲁肃D. 诸葛亮答案:A解析:黄盖在赤壁之战中使用苦肉计。
10.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面对的主要对手是()A. 张昭B. 鲁肃C. 周瑜D. 诸葛瑾答案:A解析: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张昭是主要对手之一。
11. 庞统献连环计时,伪装的身份是()A. 渔夫B. 樵夫C. 商人D. 隐士答案:C解析:庞统献连环计时伪装成商人。
12.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不包括以下哪位将领()A. 孔秀B. 韩福C. 孟坦D. 蔡瑁答案:D解析:蔡瑁不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斩将领之列。
《三国演义》1-50回练习和答案

三国演义1-10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D )A.《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浅易文言小说,是以晋朝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
B.《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张宝领导的黄巾起义开始,在镇压起义中,群雄崛起,董卓进京,曹操迎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C.《三国演义》有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三国志》是“拥曹反刘”,而《三国演义》则是“拥刘反曹”,把蜀汉作为正统,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有着严重的天命思想。
D.“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多少年来脍炙人口。
E.小说开篇就写“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全书定下了历史循环基调,以三国故事宣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天命观。
2.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D )A.《三国演义》是板块式结构的开山之作,也是板块式结构的典范之作。
大致可分为“群雄逐鹿”“三足鼎立”“赤壁鏖战”“南征北战”“三国归一”五大板块。
B.“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对《三国演义》语言最好的概括,小说语言与史传相比,明显通俗了许多;但又不是一味的通俗,而是有文思而不深奥,有敷衍而不过俗。
C.《三国演义》共写了1200多个人物,是古代小说中描写人物最多的巨著。
小说善于通过不同情节反复渲染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
D.《三国演义》的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的个性,关羽的高傲、曹操的大度、孔明的机智、周瑜的狭隘都在各自的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
E.《三国演义》计谋描写共四百多处,可以说就是一部写计谋的书。
小说一般围绕军事斗争写计谋,而且通过计谋的描写表现了不同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3. 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C D )A.《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书中通过尊刘(备)抑曹(操)等描写,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这主要是由于作者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造成的。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带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带答案)
一. 选择题:
1.周瑜是属于哪个国家的将领?
A. 魏
B. 蜀
C. 周
D. 吴
答案:D
2.曹操与谁在白马坡决战?
A. 关羽
B. 刘备
C. 张飞
D. 周瑜
答案:A
3.诸葛亮借着东风消灭了谁的军队?
A. 刘备
B. 关羽
C. 曹操
D. 孙权
答案:C
4.夷陵之战,蜀国的大将是?
A. 刘备
B. 关羽
C. 张飞
D. 赵云
答案:D
5.谁是三国演义里最后一位死去的人物?
A. 孙权
B. 诸葛亮
C. 司马懿
D. 鲁肃
答案:C
二.填空题:
1.三国中的魏国有两位著名的将领分别是___和许___。
答案:曹操、懈
2.三国中有一个人物是称号是武圣,他是蜀国的___。
答案:关羽
3.著名的夷陵之战中,刘备派出___为先锋,结果士兵的小石子打了后面的司马懿。
答案:赵云
4.三国时期,蜀汉创造了"无间道",它的设计者是___。
答案:诸葛亮
5.三国中,孙权有个著名的文人朋友___。
答案:曹植
三.简答题:
1.谈谈你心目中三国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谁?
答案:应考生个人观点回答。
2.你心目中三国演义的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
答案:应考生个人观点回答。
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历史事件和真实人物出现在小说中?
答案:诸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玄德破曹、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借东风等事件,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真实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选择题(第1——40回)1.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天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
C.《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多脍灸人口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
D.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E.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2.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作者把刘备写得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D.《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灵帝即位,宦官曹节弄权。
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设计诛灭曹节。
谁知策划不周,窦陈二人反被曹节所害。
从此,宦官在朝廷内愈发专横。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刘备、关羽、张飞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的。
B.刘备字玄德,年二十八岁,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他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但是,因为父亲早逝,他和母亲靠编织麻鞋和席子维持生活,家境贫寒。
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C.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
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厉声说话的那个人就是张飞。
D.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因杀了倚势凌人的势豪,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闻刘焉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E.刘备持双股剑,关羽操青龙偃月刀,张飞执丈八点钢矛,一道去投了刘焉。
刘关张从军后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们一败黄巾于涿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不久,又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白身,并不答谢。
张飞大怒,要鞭打董卓,被刘备劝住。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汉灵帝驾崩,袁绍、曹操等人辅佐何进立太子辩为帝。
何太后与董太后争权,何进鸠杀董后,袁绍劝何进诛杀所有宦官,何太后不同意。
袁绍向何进建议调外地的兵马进京诛灭宦官,曹操也以为这样做很好。
B.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
后用假中风之计,使其父不信其叔之言,遂得以恣意放荡。
C.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
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顒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
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
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D.何进采纳袁绍意见,招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袁绍与曹操见情势危急,便带人进宫诛杀宦官。
E.董卓欲除丁原,但惧怕丁原的义子吕布,便亲自带着赤兔马和重金去劝说吕布,吕布见利忘义,就杀了丁原归顺了董卓。
吕布归顺,董卓更加飞扬跋扈,自行废掉少帝,另立九岁的陈留王为帝,并改元初平,自任相国,专权朝野,捏造罪名杀死废帝。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孙坚私藏玉玺离开,袁绍大怒,派人送信给荆州刺史刘表,让他半路上截击孙坚。
刘表派兵截击孙坚,孙坚在众将保护下,杀出重围,回到江东,从此孙坚与刘表结怨。
后来孙坚起兵攻打荆州,结果中计,死于刘表军士乱石、飞箭之下,年止三十七岁。
B. 公孙瓒被袁绍部将文丑追杀,被赵云所救。
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于是弃袁绍而投了公孙瓒,但在公孙瓒手下也没有发挥他的才能,后来见到刘备,二人相见恨晚,赵云便马上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
C.为了除掉董卓,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歌伎貂蝉而发生冲突:他把歌伎貂蝉纳为义女,将董卓请到家中,把貂蝉作为歌伎献给董卓;几天后,他请吕布到家,把貂蝉许给吕布为妾。
之后,他就把貂蝉送到董卓府中。
D.董卓怀疑吕布貂蝉二人在凤仪亭幽会,便急急赶入后园,正见吕布和貂蝉在凤仪亭下共语,画戟倚在一边。
董卓愤怒,大喝一声。
吕布看见董卓来到,大惊,回身便跑。
董卓抢了画戟,挺着赶来。
吕布走得快,董卓肥胖赶不上,掷戟刺吕布。
吕布打戟落地。
董卓拾戟再赶,吕布已经跑远。
E. 李傕、郭汜等人赶走吕布,杀了王允之后,下令追寻董卓尸首,选择吉日,迁葬郿坞。
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数尺,霹雳震开其棺,尸首提出棺外。
李傕候晴再葬,是夜又复如是。
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在军阀混战中,青州黄巾又起,曹操前往收降了三十余万人,择精壮者编为“青州军”,朝廷封曹操为镇东将军,屯驻兖州。
又得到了荀攸、郭嘉等谋士和于禁、典韦等猛将,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
B.徐州太守陶谦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
孔融与陶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
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北海城四面围住。
孔融只好派太史慈向刘备求助。
刘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兵解了北海之围。
C. 刘玄德离北海来见公孙瓒,具说欲救徐州之事。
瓒曰:“曹操与君无仇,何苦替人出力?”玄德曰:“备已许人,不敢失信。
”瓒曰:“我借与君马步军二千。
”玄德曰:“更望借赵子龙一行。
”瓒许之。
曹操知道刘备前来帮助陶谦,害怕前后受敌,便带兵离开徐州。
D. 曹操杀进濮阳城被包围,遇上吕布。
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而过。
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途遇典韦,杀条血路,回到曹营。
E.吕布被曹操打败后投靠刘备,张飞不容他,吕布只好领兵住在徐州附近的小沛。
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于是封刘备为徐州牧,下密诏让他杀掉吕布。
刘备不忍,操又下诏让刘备讨伐袁术。
刘备带领关羽领兵出发,留张飞守徐州。
张飞酒后使性,鞭打吕布。
吕布发怒,勾结他的岳父曹豹乘夜袭取了徐州。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 典韦追袭何仪到葛陂,壮士引军迎住。
典韦要他献出黄巾士卒。
壮士曰:“你若赢得手中宝刀,我便献出!”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
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
不一时,二人又战,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
此人就是许褚,后来投靠曹操,屡立战功。
B. 曹操护献帝移驾许都,杨奉、韩暹领兵拦路。
徐晃当先,大叫:“曹操欲劫驾何住!”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
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曹操非常爱惜徐晃,派大军包围徐晃,逼他投降,并封他为校尉。
C.汉献帝回到洛阳,重建宫殿,改元建安。
曹操应诏到洛阳辅佐王室,不久汉献帝听从了董昭的建议,要曹操迁都许都,是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此,朝廷大权被曹操一人包揽。
所有大事,都得先奏明曹操,再告诉天子。
D. 孙坚死后,孙策寄居袁术篱下,在朱治等人的建议下,向袁术借兵去夺江东。
在进兵江东的过程中,孙策酣斗太史慈,大战严白虎,冲锋陷阵,勇冠三军,获得了“小霸王”的绰号。
同时,他得到了周瑜等著名将领和张昭等重要谋士。
从此,孙氏家族雄踞江东。
E. 曹操联合刘备进兵徐州,攻打吕布。
不料刘备的使者被陈宫捉住,吕布遂起兵进攻曹操。
曹操派夏侯惇引兵救援,与吕布的部将高顺遭遇。
在激战中,夏侯惇射伤了敌将曹性的眼睛,就拔矢啖睛,杀死曹性。
后来陈珪、陈登父子暗通曹操,吕布中计,曹操占领徐州。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曹操率兵回到许都。
次日,曹操表彰刘备武功,引刘备见汉献帝。
一排世谱,刘备是汉献帝之叔。
献帝大喜,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自此,刘备被称为刘皇叔。
B.曹操大权在握,行为日渐专横。
为了探视百官之心,在许田打围时,曹操故意做出欺君之举。
汉献帝不甘受辱,与伏皇后商议,赐给董承藏有密诏的锦袍,让他谋划除去曹操。
董承就与王子服、马腾等人计议,准备再联合刘备共同行动。
C.刘备惧怕曹操势重,便向袁绍求救。
袁绍出兵时,先令书记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
陈琳的檄文历数曹家几代人的罪名,痛快淋漓,把曹操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后来曹操打败袁绍,便把陈琳杀了。
D.曹操派孔融去招降刘表,孔融临行时向曹操推荐祢衡。
祢衡为人狂傲,曹操为侮辱他就给了他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借机击鼓骂曹。
曹操大怒,怀恨在心,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于杀掉祢衡。
刘表没有看破曹操的心思,无法忍受祢衡的讥讽,便杀了祢衡,曹操非常高兴。
E.董承谋划利用曹操患偏头痛的机会,与太医吉平商议用毒药毒死曹操,不料被家奴告发,曹操大怒,将董承等人杀了。
曹操杀了董承等人犹不解恨,想废帝另立新君,被手下谋士劝止。
曹操又下令勒死了董承的妹妹、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并派三千心腹充当御林军。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 刘备担心久在曹操身边生变,便借口截击袁术领兵离开了许都。
刘备刚走,曹操马上意识到自己放虎归山了,急忙派人去迫。
刘备摆阵迎接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坚决不肯回去。
袁术兵败身死,刘备乘机占领了徐州。
B.曹操大兵压境,刘备迎敌。
张飞设计劫寨,反而中了曹军埋伏,张飞败逃芒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