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一文字则宗分析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1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东方,有一个与我们关系甚深的民族——大和民族。
没错,这是一个被称作日本的岛国。
千年以前,他们受古代中国的影响十分深刻,以至于到今天,大和民族的文化无法与中国文化分隔;七十年前,他们带着“军国主义”入侵中国,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图谋侵占整个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今天,新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他们又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产生纷争。
每一位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日本情结,不管我们是爱它,还是恨它,看来我们有必要正视它,从理性的角度看待这个民族。
《菊与刀》的作者是本尼迪克特,一位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
1944年,二战临近结束,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研究日本,便于为美国制定对敌对国日本的政策和判断对日本的整个局势的发展。
她认为,美国人,特别是军人在当时必须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情感的习惯,以及这些习惯所形成的模式。
还必须弄清这些行动、意志背后的制约力,必须把美国人采取行动的那些前提暂且抛在一边。
弄清楚日本人会怎样做,美国人应该要怎样做。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一个日本人将如何醉心于栽培菊花,就会如何竭尽全力解释说明这个民族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
这是当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的评价,她利用自己受到的专业知识教育,把战时生活或拘禁在美国的日本战俘作为研究原形,阅读大量关于日本的文献和日*学和电影,最终做出了日本将会投降的结论。
据事实我们可以知道,她的结论是正确的。
“菊花与刀剑”的矛盾,并不像平时被人所理解的“日本人对内部很和谐,而对外部十分残酷”这种矛盾这么简单。
但这也不难解释,在我看来,菊花就好比日本人心中的精神力量的****,是美好的;而刀剑就好比奉行这种精神或原则的方式,很难突破。
没错,日本人在当时十分重视精神,他们相信精神终将战胜物质:“以吾等之训练对抗帝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
加贺清光和菊一文字则宗的使用方法

加贺清光和菊一文字则宗的使用方法1.引言在日本刀剑文化中,加贺清光和菊一文字则宗都是备受赞誉的名刀。
它们都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独特的外观,深受刀剑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这两把刀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它们。
2.加贺清光的使用方法加贺清光是一把有着樱花图案的日本刀,非常适合进行柔和而优雅的剑术。
下面是一些使用加贺清光的要点:-姿势正确:使用加贺清光时,姿势十分重要。
保持身体一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上半身放松且稳定。
右手紧握刀柄,左手轻触刀鞘,以保持平衡。
-手腕灵活:加贺清光的使用依赖于手腕的灵活性。
在挥舞刀剑时,手腕应该保持轻松自如的状态,以保证剑法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动作流畅:加贺清光的特点是优雅而柔和的动作。
在使用时,要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以展现出加贺清光独特的韵味。
3.菊一文字则宗的使用方法菊一文字则宗是一把结构紧凑且刀刃锐利的日本刀,适合进行剧烈且迅猛的剑术。
下面是一些使用菊一文字则宗的要点:-稳定身体:由于菊一文字则宗需要较大的力量来挥舞,使用者需要保持稳定的身体姿势。
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上半身保持挺直。
-紧握刀柄:使用菊一文字则宗时,应该紧握刀柄,以确保对刀的控制力度。
但同时要注意手腕的灵活性,避免手腕僵硬而限制了剑法的发挥。
-快速、有力的攻击:菊一文字则宗擅长进行快速而有力的攻击。
在使用时,应注重攻击的准确性和速度,以迅猛的动作达到最佳效果。
4.注意事项无论是使用加贺清光还是菊一文字则宗,都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定期保养:刀剑需要定期保养,以确保它的刀刃保持锋利且不生锈。
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和油脂润滑,存放时也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安全使用:刀剑是锋利的武器,使用时务必注意安全。
切勿将刀剑用于非法目的或危险的动作,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结论加贺清光和菊一文字则宗是两把在日本刀剑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名刀。
本文介绍了它们的使用方法,希望读者可以根据这些要点合理运用这两把刀,并且注重安全和保养。
刀刃

大快刀二十一工
(这就是以前流传的十大名刀加补充,这些名称来自游戏,介绍东抄西抄,你加他加,变成大杂烩!)
1.菊一文字则宗:太刀,刃长78.48CM,锋刃极长,刀身细且薄,刀柄上刻有16瓣菊花。16瓣菊花是皇室的象征。后鸟羽院时期备前国刀匠则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号称一文字派的第一名刀,因为刀柄上的菊花,被命名为“菊一文字”。传说后来为新撰组剑士冲田总司所有。 刀铭:菊一文字则宗
6.肥前国忠吉:刀,刃长67.3CM。江户刀匠肥前忠吉所作,后来为冈田以藏所有。刀铭:肥前国忠吉
7.长船:太刀,刃长73.63CM。又称名物大般若长光,名刀匠备前长船长光的作品。长船派视光忠为鼻祖,在长船一带很兴盛,南北朝、室町时代最为繁荣。此刀在室町时代即价值六百贯,因为大般若经刚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长光。本为室町末期将军足利义辉所有,后来经由三好长庆、织田信长而到了德川家康手中。长筱合战后,家康将之赐予奥平信昌 刀铭:长船 (有这样的铭么。。。)
苗刀自东汉以来,有了新的发展和演变,汉、唐时期,外国人来华朝觐,皇帝们就经常把长刀(苗刀)作为回赠的礼品、赏赐给外国使节,从东汉灵帝、三国曹魏以及魏明帝都向日遣使赠送过中国长刀。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镇守边江,对苗刀技法进行了研究和创新,大大提高了戚家军的战斗力,逐渐平息了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的倭寇之乱。并于1560年著成《辛酋刀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第二种苗刀就是现在大家常到谈的苗刀也是日本刀的原形。据我朋友讲当你看到苗刀刀法后就会明白日本剑道并未完全发挥此种刀形的威力。
评定:又是轩辕剑……唉,没什么话好说了。值得一提的倒是,数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轩辕剑击碎之后,长年封印,日后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气的“青天三铡刀”,真可谓物极必反。
新撰组

永仓新八
• (1840~1915代理永仓勘次的次男。弘化3年(1846年)8歳进入冈田十松 (第三代掌门人)的神道无念流剣术道场「撃剣馆」门下修习剑术, 4年后为师死亡由继任第四代掌门人冈田助右卫门教导并授与切纸 认可。安政3年(1856年)18歳升格为目录级等,成年后改名为新八。 1857年获得「神道无念流免许皆传」认可后,次年为了精进剑术 径行诸国武者修行之旅而脱藩,途中路经江戸牛込的天然理心流 试卫馆道场,受武州多摩地方门人与近藤勇邀请成为试卫馆食客。
永仓新八
永仓新八武器
冲田总司
• 冲田总司(1842/1844 ~ 1868)是江户时代后期, 幕末的新选组队士、局长 助勤、一番队组长、剑术 指导。生于江户(东京旧 称)白河藩宅(东京都港区), 庆应4年5月30日 (1868/7/19)卒于江户。本 名冲田宗次郎藤原春政、 后改为冲田总司藤原房良。
组织明细
历任局长 芹泽鸭 新见锦 近藤勇 历代副长 新见锦 山南敬助 土方岁三 安富才助
组长(1865年) 一番队组长:冲田总司 二番队组长:永仓新八 三番队组长:斋藤一 四番队组长:松原忠司 五番队组长:武田观柳斋 六番队组长:井上源三郎 七番队组长:谷三十郎 八番队组长:藤堂平助 九番队组长:铃木三树三郎 十番队组长:原田左之助
现在一般认为冲田实际持有的刀是“加 贺清光”。又或者,也有人推是则宗以 外的人打造的纹有“菊间一”的几把刀 之中的一把。
池田屋事件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池田屋事件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使 明治维新推迟了一年。 明治维新推迟了一年。”
什么是“新撰组”
• 解散 • 新政府和幕府之间展开戊辰战争,新选组 站在幕府一方参与1868年初的鸟羽伏见之 战,被新政府军击败。
菊一文字则宗

一把叫“菊一文字”的菜刀文/库索<<新周刊>>第448期在这家刀店的职人观里,菜刀的保质期甚于钻石,希望客人“一生使用”。
店里代代相传一个不变的规矩:终生免费提供磨刀和保养服务。
京都的菊一文字是一家有700年历史的刀店。
我专程来到这里,因为自从保温杯、陶瓷刀、马桶盖和电饭煲“四大神器”在国人中大火后,我便成为母亲的御用代购,频频要满足各种道听途说的物质文明需求。
这一次,我接收到的指示是:“听说日本的菜刀很好?”尽管知道菊一文字在日本刀界拥有江湖霸主一般的地位,当看到上千种造型各异的刀具齐刷刷摆放在一起时,还是会立刻晕菜。
这是不少知名料理人常来光顾的店,刀具种类细分到了极致:刺身专用的“柳刃包丁”,蔬菜专用的“薄刃包丁”,拆鱼骨和鸡骨专用的“出刃包丁”,烤牛肉专用的“筋引”……店主给我推荐的是一把标价15120日元(约合人民币750元)的“三德包丁”,这是日本最常见的家用菜刀。
和传统日式单刃菜刀不同,它的双刃设计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蔬菜、红肉、鱼肉均可处理——适合非专业人士。
如何鉴定一把菜刀的好坏?第九代店主说:“唯一决定要素是刀锋的持久性。
一把锋利度好、不易生锈、能够长时间使用的菜刀,必须由职人全手工制作。
”锋利度不是一个效率问题,而是工具和食材之间的沟通渠道:“不会破坏食材本身的纤维,切完之后仍能保持蔬菜和鱼肉的原味。
”在菊一文字的职人观里,菜刀的专一更甚于钻石,一旦卖给客人,便希望他们能够“一生使用”。
因此,店里代代相传一个始终不变的规矩:终生免费提供磨刀和保养服务。
“如果和泉兼定是战场上杀气腾腾的野武士,菊一文字就是匿遁山林的隐士。
”店名“菊一文字”其实最早指的是一把刀,完整名字叫“菊一文字则宗”,早在扬名于菜刀界之前,就已经是武士界的传说之刀。
作为日本“五十名刀”之一,它刃长78.48cm,刀身细且薄,被认定为国宝级的太刀。
因为刃身刻有代表皇室象征的十六瓣菊花家徽,其下又雕有横一字纹,故称为“菊一文字”。
日本武士道精神

冈田以藏
在江户三大道场之
一的桃井道场,苦学 “镜
心明智流 ”。接受尊王思
想 ,进入京都后,开始狙
击并斩杀佐幕派人士,即
实施“天诛”,因而被称
为“刽子手以藏”(人斩
以藏),仅有案可察的就
有近二十人。后由于被镇
压,冈田以藏被逮捕并处
以斩刑 。遗言:为你竭尽
一生,却如水泡一样,消
失在晴朗的天空中 。
土方岁三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
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
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
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
,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
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
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
武士的盔甲
武士的佩刀
展発
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 本意是好的,只是到 了后来被人用到了歧路上去,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 生了强烈的反感。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需要用武 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 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 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 “为天皇尽忠”等思想。 武士道本来就是武士争雄天下 ,崇尚杀戮的非人道伦理观,把军刀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 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这种思维方式 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把非人性和反人道 发挥到极端,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 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 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士的自 杀是源于其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 判断,是一种满足,是对樱花凋谢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日本剑术流派

一、天然理心流与幕末四大剑派(排名不分先后)1、天然理心流:天然理心流创始人为远州(远江)人近藤内藏助裕长。
据说近藤内藏助本是古流武术——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的传人,后来将此流派武术加以自己的理解,于宽政元年(1789年)创立了天然理心流。
所以也有说法把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当作是天然理心流的远祖。
香取神道流是战国时代的武术,由下总国香取郡出身的饭筱长威斋家直创立。
香取神道流是综合古流武术,是包括剑术(太刀、小太刀、二刀流)、居合术、棒术、长刀(剃刀)术、枪术、手里剑术、柔术、气合术等等多种类的武术。
该流派在现代日本仍有传人(不知道飞天御剑流有没有……)。
天然理心流的极意在于一首和歌之中:荒海の水につれそう浮岛の冲の岚に心动かず取意为以天然自然之理调和,临机应变,对敌人的动作采取自然而然的反应,所以名为天然理心流。
2、神道无念流:长州的实战剑术,源祖为福井嘉平,但真正名场天下是到斋藤弥九郎(1798~1871)的时代。
弥九郎在江户开设练兵馆,号称江户剑术第一,门下弟子多达三千人。
无念流虽为格斗剑术,但同时也相当注重修身养性,讲究“自戒、自律”,道德色彩非常浓厚。
以桂小五郎为首的长州藩土们,大多习练无念流,但当斋藤弥九郎在江户开馆后,流中水户藩士却日益增多,如芹泽鸭等。
附带提一句,正因为如此,弥九郎深受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赏识,戊辰战争中请他出任上野彰义队队长。
弥九郎深知天时人和,没有答应,战后出仕新政府。
3、北辰一刀流:典型的现代意义上剑术流派,亦即艺术类剑派。
又名北辰梦想流,因源出一刀流,故名北辰一刀流。
元祖为小野派一刀流的千叶周作(1794~1855)。
他开设“玄武馆”,改良竹剑与护具,制定对战规则,对现代日本剑道影响极大,因此受到水户藩的赏识,成为藩校弘道馆的教师。
其弟定吉(荣次郎)及定吉之子千叶重太郎(1824~1855)对北辰流的贡献更大。
定吉在江户桶町开设练兵馆,在江户的各藩志士、各地浪人,入道场学习的极多。
池田屋事件

池田屋事件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时代)的著名事件1864年(元治元年)6月在京都池田屋发生的新撰组袭击尊攘派志士的事件。
文久3年8月18日政变后,京都的公武合体派扩展势力,尊攘派受到压迫。
尊攘派为恢复势力,制定暗杀中川宫、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等的计划。
但因三条木屋町的兵器商人桀屋喜右卫门即古高俊太郎被捕而泄露。
八* 一八”政变后,随着长州兵退京都,尊攘派的势力被彻底赶出了近畿地区,但单个志士的活动仍有增无减。
他们利用地下据点,不时发动一些过激行动。
元治元年(1864年)夏,又一场大规模行动在暗中策划了。
背景介绍1864年旧历6月上旬,新选组接到密报:“四条小桥的古道具商人,一个叫俞屋喜右卫门的家伙,行为非常可疑。
”俞屋那简陋得只应由下等町民居住的屋子最近却有大量客人出入,新选组在此之前已对这一点感到奇怪,而这次京都所司代送来的情报正好与原来的怀疑相符。
新选组立刻在俞屋家附近各路口部下了密探,不久便证实了所报情况。
兵贵神速,6月5日天一亮,俞屋喜右卫门便被一队新选组队士抓到了壬生屯所、前川正治郎邸内的一个泥砌仓库内,由土方亲自审问。
原来,他的真实身份是江州浪士古高俊太郎。
更重要的是,不日京阪一带过激浪士将在京都三条的旅馆池田屋聚会,策划一次重大行动,包括在京都放火和劫持天皇。
近藤一面派出使者去找京都守护职会津藩和所司代桑名藩要援兵,一面令队士们三五成群悄悄出动,集合地是八坂神社后面,四条街左手的炻园会所。
当暮色悄悄降临八坂神社的石阶时,集结总算顺利完成了。
十点了,援军还没到。
近藤勇等不及了,下令立刻出发。
队伍到了三条小桥,兵分两路:近藤和冲田总司等五个人直奔池田屋,土方岁三带领本队二十多人杀向四国屋。
这次著名的战斗就这么乱七八糟地开始了。
情况并不那么理想:楼上楼下有浪士二三十人,且多数身手不凡。
浪士们从一开始的混乱中镇定下来后,立刻拔刀反击,反而使新选组陷入了困境。
本来早有情报说长州奇才桂小五郎也在池田屋,原来的行动计划是全员突击二楼,先杀桂小五郎,“擒贼先擒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把叫“菊一文字”的菜刀文/库索<<新周刊>>第448期在这家刀店的职人观里,菜刀的保质期甚于钻石,希望客人“一生使用”。
店里代代相传一个不变的规矩:终生免费提供磨刀和保养服务。
京都的菊一文字是一家有700年历史的刀店。
我专程来到这里,因为自从保温杯、陶瓷刀、马桶盖和电饭煲“四大神器”在国人中大火后,我便成为母亲的御用代购,频频要满足各种道听途说的物质文明需求。
这一次,我接收到的指示是:“听说日本的菜刀很好?”尽管知道菊一文字在日本刀界拥有江湖霸主一般的地位,当看到上千种造型各异的刀具齐刷刷摆放在一起时,还是会立刻晕菜。
这是不少知名料理人常来光顾的店,刀具种类细分到了极致:刺身专用的“柳刃包丁”,蔬菜专用的“薄刃包丁”,拆鱼骨和鸡骨专用的“出刃包丁”,烤牛肉专用的“筋引”……店主给我推荐的是一把标价15120日元(约合人民币750元)的“三德包丁”,这是日本最常见的家用菜刀。
和传统日式单刃菜刀不同,它的双刃设计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蔬菜、红肉、鱼肉均可处理——适合非专业人士。
如何鉴定一把菜刀的好坏?第九代店主说:“唯一决定要素是刀锋的持久性。
一把锋利度好、不易生锈、能够长时间使用的菜刀,必须由职人全手工制作。
”锋利度不是一个效率问题,而是工具和食材之间的沟通渠道:“不会破坏食材本身的纤维,切完之后仍能保持蔬菜和鱼肉的原味。
”在菊一文字的职人观里,菜刀的专一更甚于钻石,一旦卖给客人,便希望他们能够“一生使用”。
因此,店里代代相传一个始终不变的规矩:终生免费提供磨刀和保养服务。
“如果和泉兼定是战场上杀气腾腾的野武士,菊一文字就是匿遁山林的隐士。
”店名“菊一文字”其实最早指的是一把刀,完整名字叫“菊一文字则宗”,早在扬名于菜刀界之前,就已经是武士界的传说之刀。
作为日本“五十名刀”之一,它刃长78.48cm,刀身细且薄,被认定为国宝级的太刀。
因为刃身刻有代表皇室象征的十六瓣菊花家徽,其下又雕有横一字纹,故称为“菊一文字”。
“则宗”则是福冈一文字流派第一代制刀匠的名号:镰仓时期,则宗被钦点为御用刀匠,沿袭了平安时代刀工的基础,将刀身压细拉长更显优雅:刃纹上的烧制更是独树一帜。
如今你能在一些高级的菊一文字菜刀上看到这种“世界上最华美”的纹样:以直纹为基调,交错以丁字刃纹,在专业领域看来,堪称“后无来者之作”。
能把皇室象征的菊花刻在刀身,可见菊一文字的身份。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写过一本《菊与刀》,用象征日本皇室的“菊”和象征武士道精神的“刀”为题,剖析了日本民族特性两个对立共存的侧面。
从这层意味来看,说菊一文字是日本精神化身也不为过。
对于这把有着700年历史的刀,日本史爱好者最执念于它在幕末时期被赋予的传奇色彩。
相传它是新选组组长冲田总司的爱刀,司马辽太郎在小说《新选组血风录》中,便借总司之口表达了后世对这把早已失传名刀的想象:“如果和泉兼定是战场上杀气腾腾的野武士,菊一文字就是匿遁山林的隐士。
如果再把虎撤拿来,三把刀一比,菊一文字一定显得更加逸秀拔群。
”据说冲田总司逝世时,菊一文字就摆在他的枕边,他人生最后的愿望是:希望菊一文字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菊一文字历经了700年的蹉跎岁月。
就700年间一把宝刀毫发无伤这个事实,确实是近乎奇迹了,菊一文字参加了多少战斗,谁也没计算过。
但它既没有折断,也没有损伤刀刃分毫,更没有失踪在历史的烟尘中,而是依然锋利无比,存在人世,除了认同这是奇迹之外,实在无法解释。
”制作生活刀具的手艺,也必须沿用700年来打造武士刀的精神。
经历了动荡和战乱,菊一文字得以幸存,派系却颇为混乱:不止京都一家,长崎、伊势、奈良和东京,都能找到以它命名的刀具店。
稍微熟悉刀剑的人都知道,以上皆不是日本刀发源地,现代日本刀产地的代表,最出名的几个分别是:关(岐阜县)、越前(福井县)、堺(大阪府)和土佐(高知县)。
大阪府堺市的锻冶职人,被视作是全日本刀技顶峰的存在。
菊一文字便诞生在这里。
菊一文字的刀匠世世代代生活在住吉大社的沿海道上,一直延续到决定第14代继承人时——古代职人向来“一子相传”,只有一个人能继承家业。
菊一文字由此便分裂成两派,一个弟子继承家业留在大阪(后因大阪遭遇空袭,搬到长崎),另一个弟子则辗转搬往京都开店,也就是今天这家“菊一文字本店”。
两家店均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风格逐渐变化。
明治九年(1876),日本政府颁布废刀令,规定除穿大礼服者(主要是皇室成员)、军人和警察外,其他人禁止带刀。
受此影响,许多传统刀铺相继消失,传统锻刀技的继承人越来越少,渐渐失传。
随着武士道没落,菊一文字也遭遇了命运转向。
它顺应了时代的变迁,决定结束武士刀的锻造,转为以料理刀、工匠刀和园艺刀为主的刀具制作。
但对刀匠来说,刀技就是生命线,因此必须有一点不变:制作生活刀具的手艺,必须要沿用700年来打造武士刀那一套。
多亏了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菊一文字才得以留存至今天。
今天,在菊一文字,从专业菜刀到家用菜刀,从指甲刀到鼻毛刀甚至刮胡刀,你能找到一切在生活中所需的刀具。
店主力荐的那把“三德包丁”很有趣,它也是日本“洋为我用”的绝佳案例。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开始大量食用红肉,一时间外国流入的西洋牛刀大为流行。
日式包丁和西式牛刀差异很大,前者是单刃,后者是双刃。
单刃刀需要从食物内侧着手,例如在分解鱼时,需要沿着鱼骨一点点往下切割;处理蔬菜时,单刃刀特有的刀弧度,能够不破坏食材的纤维,完美地切出和风料理所要求的视觉效果。
反之,双刃刀没有那么多讲究,由于其设计的对称性,处理食物时更简单粗暴,不需要太多技术,普通人就能利落上手。
菊一文字的三德包丁便是在这般机缘下而生的。
所谓“三德”,象征三个用途:肉、鱼、蔬菜均可。
对于生活中“和食”和“洋食”已同等重要的日本人来说,它是融合了两方特性的新型刀具,又被称为“文化包丁”、“万能包丁”。
/newsview.php?id=7195延伸一:器物精神翰墨里的器物精神笔墨纸砚,长条案桌,这是中国经典的书房设置,但书法物件集合里远远不只这些,若一字排开,阵容可能不逊于梁山108位好汉:毛毡、腕枕、墨碟、笔床、笔洗、笔帚、笔架、笔挂、笔山、砚滴、水丞、书拨、镇纸、印盒、印章、香筒、檀香、小盆景…琳琅满目,洋洋大观。
可以说,文房是东方精致化生活的缩影。
这些器物不是凭空制造的,而是在书法历史长河里,经历长期的摸索改良后成型于我们案前,是一种传承,中国文人的哲思和雅趣都蕴藏在里面,且每件用具都有它的逻辑和内涵,每件单品都是一门学问,成龙配套使用更是一门文化艺术,所以中国的文人都是器物控,各种把玩都能精准控制,玩得有模有样,不得不感叹书法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活来的。
我们走进文房,拿几件器物来聊聊里头的文章吧,看能不能悟出个道道来。
笔,书写的工具,书写就是笔和纸的交流,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所谓“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然每个人的笔法,性格,修养不一,所用的毛笔自然也各异,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各有千秋,各有主人,羊毫质软,写的字圆润秀美;狼毫质硬,写的字苍劲有力;紫毫笔,写的字犀利方正,白居易更有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
”兼毫软硬适度,适合初学者使用。
什么人执什么笔,区区一支笔,不觉间已透露了主人的性情。
墨,收集万物中的无形,古人把柴木燃烧薰起来的烟汇集成墨,墨既是烟的结晶,也是智慧的结晶,当书写者执笔蘸墨,在墨香中散怀写意,确实是一种精神享受。
同时,墨还是一味良药,清道光丙申年间,有一翰林—江绍仪,奋发读书,但由于过分苛求自己,用功过深,染上了劳倦咳血之疾,久治不愈,后来,江翰林竟因误食墨汁,治愈了顽疾,真是无巧不成书;此方也被后人效用,客家更有“血见黑则止”的俗语,因此墨于文于药都是有禆益的“墨宝”。
笔山,蕴意学者要虚怀若谷,怀抱山川;“笔架山”下更是古今众多学院址定的风水宝地。
镇纸,不单有压住桌面纸、绢、书页之途,还有一种警醒作用:不许外人乱动主人的私物!印章,中国人称印为信,书法印章寓意着心心相印,以我心印证你心,因此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必须铃印,以示郑重,尊重。
书写完毕,洁物净器寓意着文人要洁身自好。
所以说,器物是一座从文学到哲学,从物质到精神的桥梁,通过感悟器物里的人文内涵,领悟艺术表达,从而获得心灵修行;历代的文人骚客正是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形成了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气质。
书法、茶道、武术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也正是由于它约定俗成的礼仪和井井有条的步骤。
身入此门,心入此门。
练习者务必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和一种器物精神,虽无须熏香沐浴,但必须要有稳定的器物装备及规范的操作流程,譬如,墨盒不要今天用蘸酱油的碟子,明天拿烟灰缸,后天用辣椒罐;纸张,不要一天用报纸,一天用纸皮。
《朱子治家格言》有一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鉴于此,我们书写也要如吃饭,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的,凡事都要讲究和追求,书写水平就是从讲究追求开始的,我们可以没条件,但要去争取,可以不懂,但要学,可以单薄,但不能浅薄;要知道,水平是训练出来的,优雅是培养出来的,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而要享受整个书写的过程,这样才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乐趣,正如苏子美所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耳。
”学到细水长流处,自有水到渠成时,当你的书写水平,艺术修养达到层次,便会有人来阅读欣赏,揣摩你的作品沾了多少次墨,用什么笔,布什么局,习了哪些名家,临了哪些碑帖…书写是内心的物化形态,你的态度和修养会流露于笔管锥尖,当你熬至滴水成珠,人们便能从水滴里看到你内心的那湖水,一切是可逆的。
所以王羲之的字被临摹了几千年,苏东坡的诗作人品被历代传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和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就显得那么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墨有浓淡,功有深浅,艺有高低,人有雅俗。
让我们重拾笔管,重拾志趣,重拾遗落在岁月里的器物精神专心学书,静心做事。
/p/DaaQ4m.html中国人弄丢了器物精神文/流沙杭州的菊英面馆开在中河南路,靠近雄镇楼,未上《舌尖上的中国》之前,在那吃碗面需排队半小时,现在有人在朋友圈里吐槽,说现在吃面需要排队一小时了。
菊英面馆我经过几次,但都不是饭点时刻,这家面馆最吸引我的倒不是那里“片儿川”,而是每年7月至9月,会放两个月的暑假,这在整个杭州也是绝无仅有的。
老板说,钱是赚不完的,让员工也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应该是老板的态度。
菊英面馆的老板真的是有“态度”的,一般面馆的卫生,抹抹桌子拖拖地就可以了,而在这家面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连吊扇上的灰尘每天也抹一把。
我认为这是久违的“器物精神”。
什么是“器物精神”呢,是对物件的钟爱,也可延伸于对从事的工作注入情操和人生态度,再说得大一点,那就是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