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改水田建设项目
旱地改水田实施方案

旱地改水田实施方案第1篇:三合乡旱田改水田建设实施方案林三政发[2012]15号三合乡关于南岗、胜利、富饶旱田改水田建设实施方案结合三合乡实际和三合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总体布局,明确了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使粮食生产既保证数量又确保质量,变低效型为高效性,达到改造中低产田的目的。
三合乡南岗村、胜利村、富饶村部分耕地为旱田,其紧邻水田主干渠,在多雨季易受雨水的浸润形成涝灾,改造水田,解决了洪涝灾害,解决了春旱问题,也就解决了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问题。
项目的建设把10000亩旱田改为水田,可以充分利用附近主渠的水土资源,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向生产高产高效的优质水稻方向发展,达到改造中低产田(旱田改水田),致富农民的目的。
一、建设地点:林甸县三合乡胜利村、南岗村、富饶村。
二、建设规模:中低产田旱田改水田10000亩。
三、投资规模:1100万元。
四、建设内容:林甸县三合乡胜利村、南岗村开发面积10000亩。
五、建设时间:2012年10月~2017年4月。
六、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水稻亩产可达到800公斤,项目区年产优质水稻40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
七、项目建设由县东升水库为建设主体,项目实施地及乡政府予以配合,确保项目顺利落实,达到预期效果。
八、项目组织:三合乡成立旱改水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乡长担任,成员由乡水利站、农业站、农技站、农经站、财政所等相关部门组成。
配合协调施工单位与村的业务沟通,顺利实施旱田改造水田的实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合乡人民政府 2012年8月20日第2篇:农田水利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水田项目水田项目2016年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水田项目县)水田项目县建设范围、内容要求依据全省水田灌溉发展规划,近期我省水田项目县建设范围为5万亩以下灌区骨干工程。
旱田改水工程方案设计

旱田改水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
旱田改水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改善农田环境。
因此,本文将针对旱田改水工程进行方案设计。
二、项目概述项目地点:中国某省某市农村地区项目规模:1000亩项目内容:对旱田进行改水工程,包括引水渠道、排水渠道、水田、水稻品种选择、施肥配方等。
三、水资源供给情况根据地方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旱田改水工程的关键在于水源保证。
通过勘察调查,确定项目区域的水资源供给是否充足,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量等。
四、水田改造方案1.引水工程在项目区域内开挖引水渠道,引水自周边水源,并进行排水设计,以保证水田的排水畅通。
2.水田设计对项目地块进行测量勘测,确定水田的整体规划。
在水田设计中,需充分考虑灌溉的均匀性和效率性,以确保水分充足。
3.水田土壤改良对水田土壤进行改良,包括施肥、翻耕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4.水稻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以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
五、工程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首先进行引水渠道的开挖和疏浚工作,保证引水系统通畅;然后进行水田的设计和土壤改良工作,并进行排水系统的建设;最后,进行水稻的种植和管理工作。
2.施工标准根据国家规定的农田水利建设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施工周期根据项目规模和施工进度,制定合理的施工周期,尽快完成工程建设。
六、工程监理方案1.项目监理机构的选择选择具有丰富农田水利建设经验的监理机构作为项目的监理单位。
2.监理标准根据国家规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监理标准进行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监理周期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七、预期效益1.增加产量通过旱田改水工程,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率,从而增加农业产量。
2.改善环境旱田改水工程可以改善土地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
旱地改水田实施方案

旱地改水田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农业用水需求不断上升,同时,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提高农田灌溉效率,旱地改水田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发展方式。
本文将分析旱地改水田的意义,并提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意义与必要性1. 提高灌溉效率:一些旱地因地处水源匮乏地区,无法保证长期有效的灌溉,旱地改水田可以通过引入水源,提高农田灌溉效果,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2. 优化农田结构: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田结构优化是一个重要环节。
旱地改水田可以使得旱地转变为水田,进一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农作物的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追求节水效益:旱地改水田过程中,改善了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这有助于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三、实施方案在旱地改水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选址与规划:首先需要对旱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旱地改水田的地点。
在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水源供给、灌溉设施建设等因素,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2. 水源引入:旱地改水田的核心是引入水源,可以通过建设引水渠道、挖掘水库等方式实现。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水源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以确保长期的灌溉需求。
3. 灌溉设施建设:为了实现高效灌溉,需要合理布局灌溉设施,包括灌溉管道、水泵、喷灌设备等。
这些设施应具备稳定性、经济性和耐用性,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
4. 技术培训与推广:在实施旱地改水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
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了解合理的灌溉管理和农田管理方法,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质量。
四、预期成效1. 农田产量的提高:通过旱地改水田,可以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旱地改水田可以通过改善灌溉方式和管理方法,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旱地改水田施工方案

旱地改水田施工方案1.调查评估:在施工前,需要对要进行改造的旱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降雨情况以及周边水资源等因素的调查,以确定水源、排水和灌溉设施的布置方案。
2.土地改造: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土地改造。
首先进行土地平整,填平地块中的凹陷和泥沙等不平整部分。
然后进行蓄水建设,包括修筑堤坝、挖掘渠道等,以确保有足够的灌溉水源供应。
3.水源设施建设:根据评估结果和土地改造的要求,建设相应的水源设施。
这包括引水渠道、水库、水池等。
确保有稳定可靠的水源供应,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4.排水设施建设:在水田改造过程中,排水设施同样重要。
根据地理特点和土壤条件,建设排水渠、沟渠等,以防止农田内积水过多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5.灌溉设施建设:为了实现稳定的灌溉,需要修建合适的灌溉设施。
这包括水泵、喷灌设备等。
通过引水和喷灌的方式,保证水稻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
6.施肥管理:在旱地改水田的过程中,施肥管理非常重要。
根据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7.水稻播种:在施工完成后,按照水稻的生长季节和适宜播种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水稻品种进行播种。
注意良好的田间管理,包括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控等。
8.收获和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水稻进入收获期。
根据作物生长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进行收割。
同时,进行相应的收获后的管理工作,包括干燥、加工、储存等。
总结:通过以上的旱地改水田施工方案,可以实现旱地向水田的转换。
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土地平整和水源、排水、灌溉设施的建设,同时合理施肥和良好的田间管理是确保水稻生长的关键。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才能使旱地改水田的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旱改水项目施工方案

1. 项目背景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旱改水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旨在通过改善旱地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和增产的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旱改水项目的施工方案。
2. 施工目标旱改水项目的主要施工目标包括:•更新和改造旱地灌溉设施,提高其使用效率;•安装现代化的水位、压力和流量监测装置,实现精确控制和调节;•建设水库、水窖等储水设施,增加水量储备能力;•拓宽灌溉渠道,改善水流通道,减少浪费和漏水;•引进智能灌溉系统,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控制。
3. 施工步骤3.1 方案设计和审批首先,根据旱地灌溉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在项目区域进行调查和勘察。
然后,设计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一份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后,方可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3.2 施工准备在施工准备阶段,需准备完善的施工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
同时,还需要采购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进行场地准备和施工队伍的组建。
3.3 设备安装和改造根据方案设计,进行旱地灌溉设备的安装和改造。
包括但不限于: - 安装自动喷灌装置,提高灌溉效率; - 更换高效节水型喷灌头,降低水耗; - 安装现代化的水位、压力和流量监测装置; - 建设水库、水窖等储水设施。
3.4 渠道拓宽和改善对旱地灌溉渠道进行拓宽和改善,以减少浪费和漏水。
具体操作包括: - 清淤和疏浚,确保水流通畅; - 混凝土衬砌或铺设防渗膜,防止水渗漏; - 加装闸门、流量控制器等设备,实现精确控制和调节。
3.5 智能灌溉系统引入引入智能灌溉系统,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控制。
具体操作包括: - 安装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气温等指标; - 配置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自动灌溉; - 搭建远程监控平台,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
4. 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为确保施工安全,需采取以下措施:- 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制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 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手套等; - 进行高空作业和沟渠作业时,妥善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防护措施; -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及时纠正违章操作。
旱田改水田的施工方案

旱田改水田的施工方案
下面是一个旱田改水田的施工方案,不包含标题以及相同的文字:
1. 预备工作
- 评估土壤情况和排水系统,确保适合改建为水田。
- 将现有作物收获并清除。
- 检查排水渠道和水源,确保供水充足。
2. 土地处理
- 清理土地上的杂草和残留物。
- 进行必要的平整和修整,确保土地表面平坦。
- 进行土壤改良,例如添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以提高土壤
质量和肥力。
3. 排水系统建设
- 根据地形和设计要求,修建排水渠和水道。
- 清理和修复现有的排水渠道,以确保顺畅的水流。
- 安装排水系统,包括水泵和水闸,以调节水位和控制灌溉。
4. 灌溉系统建设
- 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喷灌、滴灌或渠道灌溉系统。
- 安装灌溉设备,如喷头、滴灌管道或渠道。
5. 水源供应
- 确保有可靠的水源供应,如河流、水库或井水。
- 若需要,修建引水渠道或安装水泵系统,以确保充足的灌
溉水量。
6. 执行灌溉
- 根据作物的需要和灌溉建议,进行适当的灌溉。
- 监测土壤湿度和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管理。
7. 管理和维护
- 定期检查和清理排水系统,确保通畅运作。
- 检查灌溉设备,修理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 根据季节和植物需求,调整灌溉计划。
请注意,以上是一个简要的施工方案,具体的改水田施工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详细设计。
旱地改水田实施方案

旱地改水田实施方案1. 引言旱地改水田是一种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旱地进行改造和改造,将其转变为适合水稻生长的水田,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介绍旱地改水田的实施方案。
2. 实施目标通过旱地改水田的实施,实现以下目标:•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优化农田水资源利用;•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实施步骤3.1 地形勘测在实施旱地改水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形勘测,了解旱地的地貌、地势和地下水情况。
通过测量和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制定合理的水田布局和水利设施的位置。
3.2 增设排灌设施根据旱地地形勘测结果,在旱地上增设排灌设施,包括渠道、沟渠、水坝等。
这些设施将起到引导水源、蓄水和排水的作用,确保灌溉水的供给和排水畅通。
3.3 改造土壤旱地改水田的关键是改造土壤,使其适合水稻生长。
改造土壤的方法包括:•疏松土壤:通过翻耕、犁耕等措施,将土壤疏松起来,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加有机肥料和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pH调节:根据土壤酸碱度,进行酸碱调节,使土壤的pH值适合水稻生长。
3.4 播种和管理在改造土壤后,可以进行水稻的播种和管理工作。
这包括:•播种:选取适宜的水稻品种进行播种。
•灌溉: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4. 实施要点4.1 充分利用水资源在旱地改水田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水资源。
可以采用多种灌溉方式,如渠道灌溉、滴灌等,以确保农业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4.2 定期监测和管理在实施旱地改水田之后,要定期进行监测和管理工作。
通过定期的土壤测试、水质监测和农作物生长观察,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和土壤的持续改良。
4.3 环保意识培养在旱地改水田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旱地改水田实施方案

旱地改水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农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其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旱地改水田是一种将旱地转变为水田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旱地改水田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原则在制定旱地改水田的实施方案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原则:1.水资源合理利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地形、水资源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确保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和有效利用。
2.生态环境保护:在实施旱地改水田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和农业管理措施,保护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3.农民参与:重视农民的意见和利益,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参与意识,确保实施过程的顺利推进。
三、实施步骤1. 调查评估在实施旱地改水田之前,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质地貌特征: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貌特征,包括土壤类型、地势起伏等,为后续方案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水资源状况:调查当地水资源的供应情况,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评估其可利用性和水质状况。
•植被覆盖情况:了解当地植被覆盖情况,评估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社会经济条件: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农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收入等,为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旱地改水田的实施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利工程建设:根据水资源供应情况,制定合理的引水方案和供水系统,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土壤改良措施:根据土壤类型和质量情况,采取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能力。
•农作物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作物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管理措施:建立科学的农业管理制度,包括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提高农作物的耐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3. 实施和监测在制定方案后,开始实施旱地改水田工程,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田改水田建设项目
①必要性:根据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总体要求,
明确了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加大
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粮
食生产,使粮食生产既保证数量又确保
质量,变低效型为高效性,达到改造中
低产田的目的。
大和村耕地全部为内陆旱田,其中
有大型塘坝一座,常年在多雨季受水的
浸润和涝灾,改造水田,解决了洪涝灾
害,解决了春旱问题,也就解决了阻碍
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问题。
项目的建设
把5000亩旱田改为水田,可以充分利
用附近塘坝的水土资源,先进的生产技
术,以市场为导向,向生产高产高效的
优质水稻方向发展,达到改造中低产田
(旱田改水田),致富农民的目的。
②建设地点: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大和村。
③承建单位:昌图县曙光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④投资规模:600万元。
⑤建设内容:昌图县曙光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中低产田改
造(旱田改水田)项目位于昌图县八面城镇大
和村,开发面积5000亩。
新修灌水支渠4条,
总长度5000米,排水支沟5条,总长度12800
米;灌水斗渠11条,总长度8500米;排水斗
沟11条,总长度8500米。
新修田间路23条,
总长度22000米。
新修支渠分水闸3座,支渠
跌水1座,过道渠19座,斗门11座,临时道
涵18座,购置农业机械12台套;营造农田防
护林200亩;实施测土施肥5000亩。
⑥建设时间:2012年05月~2013年15月。
⑦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水稻亩产可达到800公斤,项目
区年产优质水稻40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2000
万元。
⑧运行情况:该项目正在工程设计、科学实验阶段。
⑨立项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标准化示范项目指南。
⑩申请资金:申请省、市投资300万元,县级匹配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