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第6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5篇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记录下学生可能的疑惑和问题,以备课堂解答,教案的目标应该与课程大纲一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My Family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pa, grandma。
(2)掌握句型“He/She is my...”,并能够正确运用。
2. 能力目标能够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提高学生的英文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情感,懂得关爱和尊重家人。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能够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 教学难点句型“He/She is my...”的运用,以及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英文介绍家庭成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单词卡片。
2. 教具:图片、家庭成员人物头像图片、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1. Warm-up(1)通过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pa, grandma。
(2)和学生一起复习上一单元学过的单词和句型。
2. Presentation(1)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介绍每个成员,并让学生跟读,注意发音。
(2)教师示范句型:“He/She is my...”,并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3. Practice(1)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教师指导学生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4. Production(1)学生利用图片和句型进行创作,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5. Summary(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2)回顾句型和单词,并做相关拓展练习。
6. Homework(1)布置家庭作业:用英文描述自己家庭成员并写成小作文。
(2)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进行听写和口语练习。
五、教学后记这节课主要通过图片、互动对话的形式教授了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并加深了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知。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1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40某( )60某(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
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
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4.6.8 笔算除法例5(除数不接近整十数)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2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优秀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希望这份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篇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3、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4、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5、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7、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写字指导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描红(书上)(三)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 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
(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英语教案(5篇)

【导语】教学是⼀种创造性劳动。
写⼀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英语教案 教学⽬标: 1.通过学习句型:“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及答语,使学⽣掌握有关购物时询问价格的功能句,并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下使⽤。
2.掌握四会单词knife,crayon,brush,notebook,ball,toy car,schoolbag能听懂会说how much。
3.能⽤“Can I help you”询问顾客需要;并能⽤how much is it?或者It is .......yuan.谈论物品价格。
4.⿎励学⽣⾃设情景,创编、表演对话,培养学⽣综合运⽤语⾔的能⼒。
教学重点: 掌握“How much is it?的重点句型,使学⽣掌握有关购物时询问价格的功能句,并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下使⽤。
教学难点: crayon的发⾳,以及对表⽰价格的数字的掌握。
教学准备 学⽣的⽂具、单词卡⽚、教学磁带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师⽣问候 简单的交流,让学⽣进⼊英语的学习氛围中来。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设置情景,导⼊新课(假设学⽣⾛进⼀个⽂具店会看见什么?让学⽣⽤英语把会看到的说出来) 教师对学⽣说出来的物品⽤英语板书出来。
Step 2. Presentation 1、板书课⽂标题 2、导⼊新课,对学⽣未想到的单词⽼师帮助补充,对新单词进⾏教学。
3、教师通过展现学⽣的⽂具作为实物来教学单词,让学⽣能更清楚的理解单词意思。
4、通过⼀个⼩游戏来检测学⽣对单词掌握的情况。
(1)教师把之前所教的单词按不同⽅向书写,板书在⿊板上,让事先分好组的每⼀组的成员按个到⿊板上指出来。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全)

(3)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熟悉如何用英语形容别人、和对新年的祝福语。
(4)能够听懂所接触到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2)抄写四会单词tall、short并背会。
巩固性作业:用我们学过的单词和句子创编一组新对话。
延伸性作业:用本课的单词形容一下你的家人吧,还可以尝试画出来。
6.板书设计:
Unit6 I’m tall’.
Lesson 33
tall(opposite)short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2.尝试模拟日常对话情景创编对话。
延伸性作业:根据单词big、small形容一下其他小动物,并将句子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5.板书设计
Unit5 I like those shoes.
Lesson 31
— Look at the elephant.
—It has big ears and small eyes.
学生与教师互动,问候和自我介绍。
学生同小丑木偶打招呼。
Hello!Glad to meet you.
活动意图
1.通过我说你做,师生互动,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自我介绍的目标句型,为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创设情景“我们是好朋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展开本课的教学。
Step2:Presentation
2.学习本课对话。
小组合作,创编对话。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去动物园的真实场景造句,并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对话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认识进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三位数加法的计算。
2.进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进位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运用进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练习册。
3.课堂练习题。
4.小组讨论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单元学习内容,复习加法的基本知识。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两个数相加的结果超过十时,该如何处理?第二步:讲解1.介绍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进位的概念。
2.利用白板演示进位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进位的意义。
3.给学生几个练习题,让他们尝试用进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第三步:练习1.学生个人练习: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
2.小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第四步:总结1.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并让他们解释进位的运用。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进位的概念。
六、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准备小组探讨活动的问题,并在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三位数加法和进位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进位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尽量避免简单机械的计算方法。
同时,课后要及时进行作业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法和进位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核心素养教案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缤纷的童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以及懂的一些做人的道理。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描写,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的《牛和鹅》,感受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通过小朋友之间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含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通过学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深刻的表现人物。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学生活动:
一、学生分享识字方法
1.学生说构字方法。
2.“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 “谓——猥”是形近字。
3.左右结构:谓、捶、怖、掐、握、摔、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④审美创造:1、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2、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通过学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深刻的表现人物。
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8、牛和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者:镇咸才教材分析: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使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爱,体会到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去爱。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预设:1、品尝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部分内容能够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析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人间最美是真情”,这句话学生听说过,却未必深刻感受得到。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身体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读、多想、多体会,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
在每课教学的最后,可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经历过或读过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备课时间:月日课题《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上课时间:月日课时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揭题、解题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三、理解诗意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四、体会诗境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二课时《送元二使安西》上课时间:月日课时目标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导入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二、学习古诗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20 送元二使安西)(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三、练习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四、课外拓展五、总结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比比谁的反应快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教学反思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备课时间:月日课题《搭石》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上课时间:月日课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
教学难点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出示课题:21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三、出示挂图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
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四、悟情。
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