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文案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优秀10篇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优秀10篇写好教案是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通过教案链接这个两方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苏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_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嚼①、“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
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
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②、“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
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2、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几位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读后评议)3、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小编带来的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其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世界,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了解吗?2、我们家一同走进动物世界,阅读郭沫若的《鹭鸶》,感受鹭鸶的奇妙吧3、板书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词义精巧、悠然、铿锵(4)关于内容课文描写了鹭鸶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1-3):概括写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4-8):具体描写了鹭鸶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
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赞美鹭鸶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再读课文1、学生自读、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理解词语。
2、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朗读、欣赏1、学生自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鹭鸶?突出鹭鸶的哪些特点?(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共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共5篇)(1)连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连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连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阅读,扩高校问面,依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
,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挨次、比较细致地观看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重难点:1、朗读、默读并重,提高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会阅读,并能“依据需要搜集信息”。
不断提高同学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力气,丰富其学问积累。
2、体会词句的感情颜色和表达效果,引导同学辨析比较其感情颜色,领悟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叙述课文等,让同学接受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的写法,内化课文的语言。
3、揣摩表达挨次,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为提高同学的自学力气,引领同学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
4、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习作修改力气,“评--改--评”相结合,使同学养成了自改、互改、争辩修改、自主加工的好风气、好习惯。
5、单元练习训练点与平常教学的融合,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强化自主实践意识,有效促进同学的进展。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确把握教学目标,不任凭拔高或降低,向课堂要质量。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
课堂教学中保证同学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范文5篇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范文5篇六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范文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设计和反思的重要工具。
通过编写和使用教案,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地思考和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下面小编带来的六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篇1)单元备课:本单元以“乐趣”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两篇课外阅读。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热爱生活,就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到自然之乐。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
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
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
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
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
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
六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设计案例五篇

六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设计案例五篇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图片,如木枪、弹弓、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图片,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
玩具永远是孩子们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今天啊,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
它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小学语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灯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_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_,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_广场“”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全册教案
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全册的教学内容编写的,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一单元选拔标杆
一、教学目标
1.用标杆概念理解常见事物。
2.理解标杆的重要性,掌握技巧,筛选信息。
3.掌握运用标杆评估、比较、判断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标杆的概念和特点。
2.标杆的运用方法。
3.标杆的评估、比较和判断。
三、教学难点
标杆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法
2.案例教学法
3.小组合作学习
4.互动式教学
五、教学流程
1.引入
老师展示标尺、尺子和其他物品,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吗?”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相同之处,并引出标杆的概念。
2.讲解
老师向学生介绍标杆的概念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3.实践
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标杆,并识别物体的相对大小。
4.巩固
老师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检验学生对标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较为简单,教学难度不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标杆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但亟需注意的是,在实践环节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思考,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运用标杆评估、比较和判断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教案标题:【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 帮助学生培养语文运用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教案步骤:课时一:课文阅读与理解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课件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如展示一幅自然景色图,引导学生联想与猜测。
- 引入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预习:-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不做任何标记。
- 学生用简短的话语或关键词总结预习的内容。
3. 课文阅读:- 将课文适当分段,分配给学生朗读。
-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音。
- 学生个别朗读重点句子或段落,学习正确发音和语态。
4. 课文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教师引导他们分析和解释课文中的内容。
课时二:词汇与语法1. 复习:- 基于上节课的课文内容,学生进行一个小组或个人总结。
- 针对生词,学生可以尝试解释其意义,或写出含有该词的句子。
2. 词汇学习:- 教师介绍本课的生词,包括拼音、词义和例句。
-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朗读和造句。
3. 语法学习:- 教师讲解本课相关的语法知识,例如时态、谓语动词的变化等。
-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4. 练习与巩固:- 学生完成课本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 学生可以交流答案,并互相解答疑惑。
课时三:阅读与写作1. 阅读练习:- 学生阅读一篇能力适宜的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 学生可以先阅读题目和选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找出答案。
2. 写作指导:- 介绍写作题目,如描述一幅图片或一个人物。
- 提供写作模板,引导学生如何组织内容和用词。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3. 写作实践:- 学生独立完成所给题目的写作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水平测试卷【六年级语文命题思考】第一大题:1~4题都是基础题,考查要求掌握的字词、读音等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第5题是练习中出现的内容,考查教得是否扎实,学生能否灵活运用。
第6题中,(1)(2)两题把积累和运用结合起来,引导教师要灵活地教,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
第(3)小题通过出现课文“原句”让进一步感受拟人的表达效果,然后通过“引述”激起表达的愿望,再要求学生写句子,看学生能否掌握拟人、比喻的表达方法,落实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要求。
第(4)小题有一定难度,意在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句子含义的理解,也要关注句子的表达形式,更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会感悟,学会表达。
第二大题:积累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学生积累多了,语言就自然得到了内化。
这一题,从完全照课文填空,到理解,到归纳,到运用,到课文的互相联系来进行设计,不仅考查应知应会的内容,还引导教师教学时注意理解重点内容,注意归纳能力的培养,注意课文的内在联系,注意练习与课文的联系。
同时,也提醒学生,积累语言不应死记硬背,而应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学会运用。
第三大题:阅读(一)第1题考查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懂句子之间关系的能力。
第2题考查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落实练习中“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相关要求。
第3、4题是关于文章“表达”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要品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关注课文的结构。
阅读(二)努力使做题与学生的自然阅读过程,阅读的规律相吻合,或者说: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阅读。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媒体。
第1题是针对课题,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也是学生阅读短文的一个初步感知。
第2、3题是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是第三学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
第4题,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短文的重点,并进行归纳能力的考查。
第5题,关注语言的细节,准确理解语言,注意文章的表达。
第6题是一个综合的考查,既是主题的提炼,也是人物形象的体会。
第四大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平常的人和事,体现作文即生活的理念,体现作文是需要的理念,引导孩子真实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思。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水平测试卷2010.6小学班级姓名成绩笔试部分(分值100分;90分钟完成)一、按要求完成字词句练习。
24分1.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词语。
(2分)风卷残云()深思熟虑()2.看拼音写词语(8分)dànɡ díwúɡūzh?u yǔzhànɡài()()()() xī shēnɡ jiǎn l?u tuì sa yùn cánɡ()()()()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成语。
(2分)神清气()前()后继震耳欲()()人不倦4. 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解释该字。
(4分)悄.然无声(qiāo qiǎo)___________ 望洋兴.叹(xìnɡ xīnɡ)__________ 如痴.如醉(chī zhī)_________ 情不自禁.(jīn j ìn)_________5.在括号里填写形容“笑”的词语。
(3分)(1)受到别人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轻自己。
(2)当别人与你说话时,你应该面带(),这是一种礼貌。
(3)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表演引得大家()。
6.根据要求写句子。
(5分)(1)反映合作的谚语:(————————————————————————(1分)(2)孙陵听不进忠言劝告,你可以用“——————,——————”来奉劝他。
(1分)(3)《三亚落日》中“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这句话写得生动、有趣。
请你也发挥想象,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写月亮,或云、海、小溪、花、树,,(选择其中一个)。
(1分)4)在《山谷中的谜底》中,旅行者由雪松感悟到: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生活中,你一定也有不少感悟,请你写一句这样有哲理的话:———————————————————2分)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6分1.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长江的丰采:你用纯洁的清流,------------- ---- ;你用磅礴的力量,。
饱览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在夕阳的余晖中,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醉醺醺地。
欣赏了烟台的海独特的魅力:冬日凝重,春日,夏日,秋日高远。
(3分)2.诗人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因为“,桃花流水鳜鱼肥”;石灰“烈火焚烧、全不怕”,因为它“。
”(填诗句)(4分)3.福楼拜告诉莫泊桑才气就是;苏格拉底让学生通过摘麦穗懂得机不可失,;刘老师放飞“理想的风筝”让学生明白;孔子教育学生认识水有德行、有、有、善施教化,希望学生做个像水一样的。
(6分)4.《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古典小说《》。
这本名著中还有“三”和“”等故事。
(3分)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30分短文(一)夹竹桃(片段)(9分)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 ,是 -----------------------,是 ---------------------------- 。
(3分)2.文中的“一团模糊”的意思是------------------------------------- ;“毫不含糊”的意思是 -----------------------------------------(2分)3.“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品一品这句中“袭”的运用的妙处:---------------------------------------------- (2分)4、“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 --------------------------------------------------------(2分)短文(二)十九个孩子的妈妈(21分)七月的新疆阿勒泰草原上鲜花盛开。
阿尼帕妈妈的孩子们从草原的四面八方赶来,为老人过母亲节。
我与阿尼帕妈妈的孩子们一道,接受老人家的祝福。
老人亲吻着我的手背,用汉语说:“祝你幸福、快乐、健康!”这时候,我看到阿尼帕妈妈有着一双慈祥善良的眼睛。
来自6个民族的180多口人唱起了优美动听的哈萨克民歌:“我在很远的地方想着您,哪怕是在天涯海角,也忘不了呀我的母亲,有母亲的人永远不会老,母亲啊母亲,我们想念您……”阿尼帕妈妈在歌声中,给我讲述了她收养10个孤儿的往事。
1970年的冬天,邻居牙合甫夫妇不幸相继去世,撇下了3个未成年的孩子。
虽然这时阿尼帕妈妈自己已是6个孩子的妈妈了,全家只靠着丈夫每月45元的工资艰难生活,但她想都没想,就把他们接回了自己的家。
1977年10月,北疆的深秋寒风刺骨。
一天,阿尼帕妈妈在街边看到一个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的回族小姑娘,她心疼地把这个“野孩子”带回家,给她吃了一盘拌面,又给她洗澡,把她头上的脓血一点点地擦掉。
以后,阿尼帕妈妈每天都带着这个小姑娘去医院换药。
两个月后,小姑娘长出了浓密的黑发。
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妈妈,我终于有头发了!”就这样,阿尼帕妈妈自己有9个儿女,却先后收养了10个孤儿。
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生活虽然苦,但从没饿过肚子。
每天,阿尼帕妈妈做好饭后,总是离锅远远的,一碗稀稀的奶茶,再撒一把麦粒,就是她的一顿饭。
春天,阿尼帕妈妈去挖野菜;秋天,她去捡麦子、拾土豆,换些面粉给孩子们吃。
她还在食品厂找了一份清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
每天清晨,做好孩子们的早饭后,阿尼帕妈妈就来到河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她的双脚常年浸泡在雪山上融化的冰水里……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每个孩子都享受着家的温暖。
对于收养的孩子,阿尼帕待他们比亲生的还亲。
卡丽曼说:“有一年,妈妈买回一条淡绿色的裙子。
我是大女儿,又是亲生的,从没穿过裙子。
可妈妈却把裙子给了收养的索菲亚。
我伤心得大哭。
妈妈说,你是大姐,要让着妹妹。
”听了阿尼帕妈妈的故事,我百感交集....。
时光流过四十多年的艰辛,阿尼帕妈妈始终用一个母亲的胸怀和韧性,锻造着全家人的快乐。
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坐在老人膝下。
这个时候,是阿尼帕妈妈最幸福的时候,那张饱经沧桑....的脸笑成了一朵雏菊。
调皮的索菲亚这时会故意问:“阿妈,您对哪个孩子最好?”阿尼帕妈妈总会哈哈大笑:“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2分)阿尼帕妈妈的孩子中,-------------------- 个是亲生的,--------------------------- 个是收养的,他们来自------------ 个民族,现在这个大家庭共有 ------------ 口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分)(1)百感交集:-------------------------------------------------------(2)饱经沧桑:------------------------------------------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分)(1)时光流过四十多年的艰辛,阿尼帕妈妈始终用一个母亲的胸怀和韧性,锻造着全家人快乐------------------------------------------------------------------------------------------------------------------------------------------------------------2)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4.文中重点写了阿尼帕妈妈收养孤儿的两件往事,一件是 ------------------------------,另一件是---------------------------------------------- (4分)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