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语义演化与文化内涵

汉字的语义演化与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语义演化与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和探索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代人们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形态,但其语义却一直在不断变化和丰富。
汉字的语义演化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化。
例如,最早的象形字是通过描绘物体的形状来表示其意义,比如“人”字就是通过描绘人的形态来表示人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他们开始通过组合和变形的方式来表示更加抽象的概念。
比如,“心”字最初是描绘心脏的形状,后来逐渐演变成表示内心、情感的概念。
汉字的语义演化还受到文化传承和时代变迁的影响。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这些都反映在汉字的语义演化中。
比如,“礼”字最初是用来表示祭祀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礼貌的概念。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高度重视和崇尚。
汉字的语义演化还与汉字的构造和组合有关。
汉字的构造是通过基本的笔画和部首进行组合而成的。
部首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一类字的意义。
通过不同部首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
比如,“木”是表示树木的部首,“林”是表示树木丛生的字,而“森”则表示树木茂密、密集的意思。
这种构造和组合的方式使汉字的语义演化更加灵活和丰富。
汉字的语义演化还与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发展有关。
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道”字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代表着宇宙的规律和人生的道路。
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通过汉字的语义演化得到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表达。
汉字的语义演化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
通过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汉字的演变与文化内涵

汉字的演变与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也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演变过程,同时也积淀了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演变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含义。
一、汉字的演变1.甲骨文时期汉字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这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甲骨文是在龟甲和兽骨上所刻划的文字,通常用于祭祀、卜辞等领域。
甲骨文看上去通常比较刻板,但它们却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艺术才华,其中有些字形十分精美,如“人”字、“口”字等,令人叹为观止。
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汉字演变的重要时期,它们的形体逐渐趋于规范,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字形。
如“今”字,原为“止”字加上“木”字,表示“站在树下”,后来由于“止”字和“木”字的形体相似,就被缩短了,“木”字部分成为现在的“今”字。
此外,还有“感”字,原本是由“心”字和“聿”字组成,意味着“心中有话想要表达”,后来“聿”字部分被改为“手”字,成为了现在的字形。
3.隶书时期隶书是汉字演变的又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汉字形式更加规范,规范的程度可以用“一草一书一楷”来形容。
同时,这段时期的汉字也开始注重笔画的变化,注重“横平竖直、结构疏密、气韵生动”。
如“永”字,其隶书的字形由上至下是“丨丶⺼一一一”,其形似藤蔓上的藤条,寓意永不断裂。
二、汉字的文化内涵1.象形深含哲理汉字的象形基础是深刻的,每个字形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哲理。
如“山”字,由于它的形状酷似山峰,因此从图像上来看,它就代表了山的概念。
但从哲学上来说,“山”字也代表着世上最稳定的东西,山巅如尖顶,也代表着顶峰、高峰。
又如“水”字,它的形状表现了水流动的状态,同时也代表着“润泽万物”、“滋养人类”的意义。
2.充满历史沧桑汉字的演变历程,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缩影。
汉字记录了中华文明古代的历史,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演化过程。
如“人”字,由甲骨文演化而来,上半部份形似头,下半部份接近两条腿,代表了人的形态特征。
汉字之美与文化内涵

汉字之美与文化内涵汉字是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书写形式之一。
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文字形式使得汉字编织起了璀璨的人类文明。
汉字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使得汉字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美”的代表。
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文化中,汉字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所蕴藏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都不容忽视。
汉字起源于古代人类为了交流而发明的图画符号,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一种复杂而且抽象的语言系统。
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构造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汉字的艺术魅力汉字的美,不仅体现在它的表现力上,更在于它的独特的视觉形态。
每个汉字都像是一个简练的图案,犹如工笔画一般,集中展现了中国书法之美。
汉字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使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被公认为东方艺术之美的代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在汉字中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广泛的人文精神。
例如,“一”字代表了天地之道的单一性和统一性;“道”字表达了人类对于诸事物本质的探索与追求。
汉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远古智慧和文化思想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四、汉字的活用与传承汉字的传承与活用,是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继承和创新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汉字的应用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广泛,在新媒体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表达形式。
同时,在传承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弘扬和转化,培养和增强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让汉字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无法替代和超越的。
汉字中所蕴含的东方哲学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代表,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更多地研究和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汉字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文字,而是一种承载着中国人智慧和文化传统的符号。
本文将从汉字的形态结构、起源发展和象征意义等方面来探讨汉字的文化内涵。
一、汉字的形态结构汉字的形态结构非常独特,它是由横、竖、撇、捺以及一些特殊的偏旁部首组成。
这些笔画的组合形成了各种字形,每个字形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汉字的形态结构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将我们的思维转化为可见的图像。
二、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时期,经过演变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楷书字体。
汉字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古代文明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在历史长河中,汉字不断吸收外来文字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表象,成为了传承和表达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
三、汉字的文化内涵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们通过形状、意义以及与其相关的故事和象征意义来表达。
例如,汉字“爱”以“爪”为旁,表示掌握爱的能力;汉字“福”以“示”为旁,意味着幸福和祝福的展示。
这些字形和构造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汉字成为了一种集艺术、历史和哲学于一体的演绎。
四、汉字的象征意义汉字的象征意义是文化的精髓所在。
它们通过符号与寓意的紧密联系,使得汉字具有更多的含义和表达,超越了简单的文字交流。
例如,汉字“龙”象征着权威和力量;汉字“桃”则象征着爱情和美好。
这些象征意义使得汉字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通过字形和笔画的特点来传达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学习。
汉字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
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汉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和交流。
汉字的演变与文化内涵

汉字的演变与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
这些文字经过漫长的岁月,不断地发展与演变,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演变历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汉字形态简单,寓意直观,如有关天、地、人、日、月等的象形文字。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导致汉字逐渐演化为更为复杂的表意和表音符号。
在商朝和西周时期,汉字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演变。
当时的汉字仍以象形为主,但已开始出现一些会意和形声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表音性。
到了秦汉时期,汉字进一步发展,并通过简化和规范化的努力,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字。
这对于统一文字标准、推动社会发展和加强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后来汉字有过一些简化和繁体字的变化,但整体演变趋势相对稳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符号,既具有表面的字形和字义,也承载着深层的文化内涵。
首先,汉字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如“中”字代表中国的中央地位,“道”字代表周易哲学中的理念等。
通过学习和理解汉字,可以深入了解中华古代文明的底蕴。
其次,汉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
汉字在形态上追求简洁、对称和美观,如“美”字的优美曲线和对称性。
每一个汉字背后有着深刻的审美理念,通过汉字的书写和欣赏,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美的不懈追求。
此外,汉字还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例如,“仁”字代表了中国人重视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价值观。
“忍”字则表达了中国人崇尚忍让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这些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思想精髓。
最后,汉字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汉字中的一些符号、图案和字义与具体事物、情感和象征相联系,产生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意识。
例如,“春”字代表着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福”字寓意着好运和幸福,在中国文化中经常被用于节庆和吉祥活动。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汉字是中国古代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作为中国人民的日常表达工具,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传承着千年智慧的文化符号。
在我们探讨汉字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状与象形思维汉字的形状往往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有密切的关联,这体现了汉字的象形思维。
例如,字形“山”就像一个高耸的山峰,通过形象的表达,使人们对山的形态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而汉字“木”则是通过笔画的勾勒,将树木的形态和特征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种象形思维赋予了汉字与生俱来的图像性质,使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更为直观和深入。
二、意义与意蕴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意义,这使得汉字拥有了引人深思的哲学思想。
以汉字“道”为例,它既可表示道路,又可代表真理、伦理等,具有广泛的引申意义。
而汉字“仁”则涵盖了旨在人际关系中倡导仁爱和感恩的道德理念。
汉字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表层,更是从多个层面上反映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三、结构与组合汉字的结构和组合方式既有逻辑性,又蕴含了哲学思想。
通过结构和组合,汉字可以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和意义,使人们产生联想和思考。
例如,由“人”和“心”组成的汉字“情”,通过结构的设计,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和多变。
类似地,汉字“思”由“田”和“心”组合而成,体现了人类思考的本质和过程。
汉字的结构和组合方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是文化内涵的传达与延伸。
四、书法与艺术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汉字的书写,人们能够感受到墨香和纸张间的交融,领略到独特的审美意境。
书法艺术不仅表现了汉字的形态美,更体现了汉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在书法创作中,艺术家通过笔势的运用,传递出他们对生活、人性和宇宙的独特见解。
因此,汉字书法不仅仅是一种写字的技艺,更是一门富有哲学内涵的文化艺术。
总结汉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汉字的魅力与文化内涵我对汉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汉字的魅力与文化内涵我对汉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汉字的魅力与文化内涵:我对汉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汉字作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系统最完善的书写系统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智慧。
作为一个对汉字文化充满热爱的人,我一直致力于对汉字的研究和传承。
本文将从汉字的历史渊源、魅力所在、文化内涵以及传承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汉字的历史渊源汉字,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其发展过程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甲骨文时代,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事务。
后来,汉字经历了金文、篆文、隶书等演变阶段,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基本结构。
二、汉字的魅力所在1. 汉字的形状美:汉字以其独特的线条和笔画组成了各种形状,有的字简洁有力,有的字柔和婉转。
这些独特的形状赋予了汉字一种艺术美感,使之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元素。
2. 汉字的象形意义:汉字多以物象为基础,通过形象的刻画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其中不乏生动形象的象形字。
比如“日”,就像太阳的形状;“山”,就像三座山峰。
这种象形意义让汉字更加具有想象力和直观性。
3. 汉字的音韵美:汉字在发音上也有其魅力所在。
形声字是中国汉字中的一大特点,通过字形和字音的结合表达含义,给人以美妙的音韵感受。
举个例子,字母“心”的发音接近于“欣”,这就体现了形声字的独特之处。
三、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 历史文化:汉字本身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个字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比如“儒”,传承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和精神;“佛”,代表了佛教文化的智慧和修行。
2. 文学艺术:汉字是文学创作的基础,许多文学作品以汉字作为表达工具。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融入了丰富的汉字文化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空间。
3. 价值观念:汉字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民族认同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民族认同汉字,作为中国文字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国人的民族认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变迁,更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本文将从汉字的演变、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探讨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一、汉字的演变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等多种演变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形态逐渐定型,形成了独特的书写系统。
汉字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人类的认知方式和社会进化,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家”字的演变,从最早的房屋的图形,演变为现代汉字中的“家”字,不仅仅是对房屋的表示,更蕴含了家庭、家园、家国的含义,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二、汉字的传承与创新历史的长河中,汉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汉字赋予了人们以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汉字文化,中国人采取了各种方式和措施。
例如,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注重对汉字的教学,教导学生学习和写汉字,不仅是为了传承汉字文化,更是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中国人。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汉字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汉字有了更多的运用方式。
例如,汉字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而是扩展到了电子屏幕、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介。
这种创新方式使得汉字不仅在书写中得以传承,更在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文化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中的每一个字形,每一个字义,都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信仰。
例如,“仁”,在汉字中代表着人之为人的道德准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礼”,体现了中国人讲究礼仪的传统美德。
这些传统价值观和精神理念通过汉字的传承,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文字”?《说文解字》云:“文”, 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意思是对事物 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 解构;“大象有形”、“象形”;“文”字古文 通“纹”,意味事物的纹理、纹路,引申为万物 的规律、法则以及共同的特征。文以载道,文者, 道之显也。“字”:从宀从子。其义有:“字” 形为房屋下面一个孩子,有修习、传承之意;宀 也有空间之意,寓意要站在宇宙的空间之中,才 能真正认识“字”的内涵。字乃文之载体。 《说文解字》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 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 字乃传承文化与文明的工具。以下举些例子。
“明” “明”为日月并照之会意字。其义为:光曰明, 如日光、月光;昼曰明,日间之称;晓,天亮曰 明;大智曰明,如诸葛亮《前出师表》中“高帝 明并日月”;明了、通晓曰明,如明理、明经; 分辨、区分曰明;明白、清楚曰明;彰明,显示 曰明,如《易书》中“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 之报”。 “明”是日月生辉,光照世界。世界如果没有 日月的照耀,将陷入一片黑暗;人生如果没有智 慧的引导,也会跌入黑暗痛苦。仰望天空,日月 之光古今照耀,带给人类以光明。
能否拥有光明的未来,把持自己言行分 寸与掌握人生方向的智慧关键,就在这个 “明”字。历史一颗仁 德的道心,是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根本,谨守 万变之宗方可在变幻莫测的人世间深谙时变、 事变之理。追随宇宙真理,明辨是非善恶, 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才是明理、智慧 的人生。
“惜” “惜”字,从心、昔声,本义有为之哀痛、哀 伤之意,故从心,又以昔为已往之意,故惜从昔声。 其义有:爱,重视,爱惜,珍惜,如《世说新语》 中“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 舍不得,如惜别;感到遗憾,哀痛,如可惜,惋惜。 惜缘。有缘才能相聚,故应当惜缘。人是随缘 来到世上的,家人、亲戚、朋友、师生、熟人等等, 这都是缘。缘使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得以回报。因此 做人要懂得知恩、报恩、有善念和慈悲心,善解恩 怨。广结善缘是指劝善,慈悲心遍及一切众生,济 世救人,多帮助别人。修道之缘是人向道、向善, 证悟真理的圣洁之缘。人海茫茫,世事纷纭,多少 人真正寻觅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又有多少人错失了 最珍贵的机缘,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啊。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 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 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论语》 曰:“不学礼,无以立”、“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意即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 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提 出君子要以仁义为贵,待人以礼,修善节 文,整齐仪容,乐顺天道。
“静” “静”字,从青从争,静声。青,草木初生色, 为明审可见者,本意作“审”解,又以争本作 “引”解,为引以入己意。“静”乃详明得宜之 意。其义有:安定曰静,如《庄子》中“其动若 水,其静若镜”;缄默曰静,如诸葛亮《诫子书》 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曰静,如《礼 记》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澄清曰 静,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浮光耀金,静影 沉璧”;审,明审,如白居易《座右铭》“修外 以治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 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是万 籁寂静的夜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那是自然幽静的山林;“茅檐长扫 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那是自在恬 静的山村。静,自然的和谐之曲,使人荡 涤心灵的尘雾和纷扰,面对喧嚣的红尘, 坚守心灵的宁静,与大自然的静美及蕴含 的自在生机融为一体,进入一个妙不可言 的息息相通的世界。
我国传统儒、道、释文化都有“行道济 世”的社会功用,都遵循天道而行,修己 利人。如儒家讲的“仁者爱人”、“修己 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的博 爱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和济世 安民的社会责任感;道家讲的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指崇高的善行就象水的品性一 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佛家讲的佛法 无边,普度众生;佛光普照,礼义圆明!
“济”之水有善泽之能,“济”之齐 含有万物均等受到恩泽,益利之义。“济 人之急,救人之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视他急为己之急,有仁 爱之心,宽广的胸怀。当有人遇困窘时, 常常有善心人士周济。 常言道:“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济 人的力量,除物力、财力、人力外,还有 更高的成人之美、导人向善的智慧,《易 书》云:“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从修身做起,善化他人,共同向道向善。
惜时。“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 勉励,岁月不待人”,确实,时间稍纵即逝,然 而,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它却馈赠以无穷的智慧 和财富。古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闻道求真, 学以致道。要敬天知命,懂得安身立命,正确 分析和把握自然规律、天下大势。古语云:“莫 向光阴惰寸功”,意在劝勉人们要珍惜眼前的 时光,追求理想,把握好人生,在有限的时间做 最有意义的事情。把握好瞬间,也就是把握了未 来。
“礼(禮)” “禮”字,“豐”是古代祭祀用的器,用于事 神就叫禮,表达对神明的祭祀、敬意和尊重。 “示”字作为一个汉字部首,可以完整的表 示出阴阳之二生三而成万物,万物应当禀承此规 律,不离此法则。《说文解字》云:“禮,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示”一般都与诚敬大 道并恪守这种规律有关,例如:“祈”字是 指“向神明告求”;“福”字是指尊道贵德天道 佑护才能有福;“祝”字则是指主祭宣讲尊道贵 德的赞词。
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 顺其自然。《论语》云:“有求皆苦,无欲则 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 和,是一份怡然自得,又是一种悠远的境界,可 以获得智慧灵感,所得有所悟。所以古人常说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静思则通”,修身 要心静,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静”字,蕴含了 古人圆融通达的智慧。 古语云:“修炼之士,当须入静”,这里静 指的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心不随外境而 转,心不动即为静。心乱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 是因为身在道中。
诚如,万物有向光的本性;人们也有迎 向光明的至德。但如何才能走好自己人生 的光明大道,可见,在一切境界面前,懂 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活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实在是太重要了。在物欲横流 的社会中,在邪思杂念的污染中,在大是 大非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理 行事,心地光明磊落,切莫迷失方向,踏 上险道而不自知,因为,只要有纤毫对事 理的不明,就易踏上人生错误的第一步。
“济” “济”字,从水从齐,原本是一条河流 的名称,后引申的含义较多,“济”有时 通“齐”,作贯通解。其义有:渡处曰济, 如《诗经》中“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渡过曰济,如李白《行路难》中“直挂云 帆济沧海”;贯通、畅通曰济,如《管子》 中“自知曰稽,知人曰济”;成就、成功 曰济,如《书经》中“必有忍其乃有济, 有容德乃大”;救、救助曰济,如《易书》 中“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人众貌曰济 济,如《诗经》中“济济多士,文王以 宁”。
惜福。一个有福的人,不但懂得要积福、 造福,更知道要“惜福”,要懂得感恩, 珍惜自己生命所拥有,惜福向善,不负造 物主所赐。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 明月、清风,都是造物主恩赐的无尽的宝 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共享,是多么 美好!人是宇宙的一部份,对天地自然应 常存敬畏和感恩之心,珍爱生命,关爱他 人,爱护万物。人的日常所需,也源于许 多人的努力付出,得来不易,要懂得爱惜, 如唐太宗常教导子女“每着一衣,则悯蚕 妇;每餐一食,则念之耕夫”。
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 体,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 字之中。“字小乾坤大”,正统汉字的内涵 所反映的是古人敬天敬神的理念和对传统伦 理道德的遵守。 就汉字本身而言,它也是传统文化重要 的构成成份。因汉字是表意字,是形、音、 义的结合体,以形达意,也就是见形而知意, 所以每个字的产生,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礼”起源于祭祀,祭天、祭地、祭神。作为 古人一种祭祀礼仪,一方面是敬神祈福禳灾;但 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报本。荀子曾经讲礼有三 本:“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 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敬奉天、地、 祖先和君师,这是礼仪的三个根本。礼是天之经, 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孔子云: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作 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 恭、顺、敬、和、仁、义等等。礼还用于定亲疏, 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