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产品包装线方案9
产品包装生产线课程设计(方案三)。

产品包装生产线课程设计(方案三)。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三)院(系):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2级机械四班班号: 1213104 设计者:刘胜男学号:121310402指导老师:杨绪剑设计时间:2014.06.30-2014.07.07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3)1.设计课题概述如下图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送第一包产品至托盘A上(托盘A上⨯200200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平面同高)后,托盘A下降00mm2,第二包产品送到后,托盘A上升00mm2,然后,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
原动机转速为2400rpm,产品输送数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 8 ,16 , 24 件小包装产品。
2.设计课题工艺分析由题目和功能简图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机构1,在A处使产品上升,下降的是执行构件2,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个工位的是执行构件3,三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图2 运动循环图图1中T1为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2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T3是执行构件3的工作周期。
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移动的,而执行构件2则有一个间歇往复运动,执行构件3作一个间歇往复运动。
三个执行构件的工作周期关系为:2T1= T2。
执行构件3的动作周期为其工作周期的1/4。
3.设计课题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
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两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4、8、12 rpm。
图3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由于电动机转速为2400rpm ,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4、8、12 rpm 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比i z 有3种分别为:2001224003008240060042400332211=========n n i n n i n n i z z z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 与变传动比i v 组成,满足以下关系式:i z1 = i c i v1 i z2=i c i v2 i z3=i c i v3三种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8-封皮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8)
一、题目要求
1、如图1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
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送第一包产品至托盘A上(托盘A上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
平面同高)后,托盘A下降200mm,第二包产品送到后,托盘A上升205mm、顺时针旋转90。
,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托盘A顺时针回转90、下降5mm原动
机转速为1430rpm,产品输送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12、
18、26件小包装产品。
图1功能简图
二、题目解答
1、机械系统工艺动作分析
(1)工艺分析
执行机构1:推动运输线1上产品运动。
执行机构2:使产品上升、转位。
执行机构3:吧托盘产品推到运输线2上。
(2)动作分析
执行机构1:连续往复移动。
执行机构2:间歇往复移动+间歇转动。
执行机构3:间歇往复移动。
T2=T3=2T1
T1
机构运动情况
构件1
进退进退
构件2停降停升停停停降停停停停转停转停
构件3
停停停停停进退停
运动循环图。
产品包装线设计(方案5)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5)院系:机电学院班级:11108107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林琳设计时间:2013.07.01-2013.07.05哈尔滨工业大学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8)1.题目要求如图1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500*200*2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把产品送至托盘A上(托盘A上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平面等高)托盘A上升5mm、顺时针回转90°后,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
然后,托盘A逆时针回转90°、下降5mm,恢复原始位置。
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产品输送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7、14、21件小包装产品。
图1功能简图2.题目解答(1)工艺方法分析由题目和功能简图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机构1,在A处使产品上升、转位的是执行构件2,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个工位的是执行构件3,三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下图中T1为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2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T3是执行构件3的工作周期。
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移动的,而执行构件2则有一个间歇往复运动和一个间歇往复转动,执行构件3作一个间歇往复运动。
三个执行构件的工作周期关系为:T1= T2= T3= T。
图2 运动循环图(2)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
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7、14、21 rpm7、14、21rpm图3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由于电动机转速为1430rpm,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7、14、21 rpm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传动比i z有3种分别为:= 204.2857i z1=14307i z2=1430= 102.142914= 68.0952i z3=143021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与变传动比i v组成,满足以下关系式:i z1 = i c*i v1i z2=i c*i v2i z3=i c*i v3三种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产品包装线(方案3)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3)1.设计课题概述如图1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送第一包产品至托盘A上(托盘A上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平面同高)后,托盘A下降200mm,第二包产品送到后,托盘A上升200mm,然后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
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产品输送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8、16、24件小包装产品。
图1功能简图2.设计课题工艺分析由题目和功能简图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机构1,在A处使产品上升,下降的是执行构件2,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个工位的是执行构件3,三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图2 运动循环图图1中T1为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2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T3是执行构件3的工作周期。
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移动的,而执行构件2则有一个间歇往复运动,执行构件3作一个间歇往复运动。
三个执行构件的工作周期关系为:2T1= T2。
执行构件3的动作周期为其工作周期的1/4。
3.设计课题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
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两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4、8、12 rpm。
4、8、12 rpm图3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由于电动机转速为1430rpm,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4、8、12 rpm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比iz有3种分别为:i z1=14304=357.5i z2=14308=178.75i z3=143012=120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c 与变传动比iv组成,满足以下关系式:i z1 = i c i v1i z2=i c i v2i z3=i c i v3三种传动比中iz1最大,iz3最小。
机械原理课包装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包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理解机械在包装工业中的应用;2. 使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不同包装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包装过程中机械操作的相关现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进行简单包装机械的设计与计算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实际包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对包装机械进行模拟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在包装工程中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包装行业的发展,认识到包装机械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机械原理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引言:介绍机械原理在包装行业中的重要性;b. 包装机械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基本概念;c. 常见包装机械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如填充机、封口机、裹包机等;d. 包装机械的设计与计算: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教授简单包装机械的设计与计算方法;e. 包装机械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分析现代包装工业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引言(1课时):让学生了解课程背景和目标;b. 包装机械基本原理(4课时):系统讲解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基本概念;c. 常见包装机械类型及工作原理(4课时):介绍各类包装机械及其工作原理,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d. 包装机械设计与计算(4课时):教授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e. 包装机械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3课时):分析现代包装工业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产品包装线设计(方案2)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2)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2)1.设计课题概述如图1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小包装产品送至A处(自由下落)达到3包时,被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
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产品输送数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下一工位分别输送12、21、30件小包装产品。
图1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2)功能简图2.设计课题工艺分析由设计题目和图1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构件1,在A处把产品推向下一工位的是执行构件2,这两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2所示。
执行构件运动情况执行构件1 进退进退进退执行构件2 退停止进退图2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2)运动循环图图2中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是执行构件2 的工作周期,是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
由图2 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运动,执行构件2是间歇运动,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的3倍,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则只有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的四分之三左右,所以,执行构件2大多数时间是在停歇状态。
3.设计课题运动功能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
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12、21、30 rpm。
12、21、30 rpm图3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由于电动机转速为1430rpm,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12、21、30rpm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传动比有3种分别为:= = 119.167= = 68.095= = 47.667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与变传动比组成,即:===三种传动比中最大,最小。
产品包装线设计

产品包装线设计方案五:自动化包装线设计一、设计目标自动化包装线的设计目标是提高包装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确保包装质量和提供高度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产品的包装需求。
二、工序划分1.材料投放:将原材料放置在指定位置,由机械臂或输送带将材料送入下一道工序。
2.包装装配:在机械装配线上完成包装组件的装配,如纸板盒、泡沫填充物等。
3.产品装填:将已装配好的包装组件放置在指定位置,并由机械臂或输送带将产品送入包装容器中。
4.封口封装:将包装容器进行封口和封装,如胶带封口、热缩包装等。
6.产品检验:对包装好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如外观、尺寸等。
8.包装封装:将已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整理和封装,如装箱、码垛等。
三、设备配置1.输送设备:采用自动输送带和机械臂组合的方式,实现材料和产品在工序之间的自动传递和送料。
2.包装机械:包括纸板箱成型机、封箱机、贴标机、打码机等,实现自动化的包装装配和封装。
3.检测设备:包括外观检测仪、尺寸检测仪等,用于对包装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和监控。
4.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监控。
四、自动化技术应用1.视觉识别技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产品的自动识别和定位,保证产品在包装线上的正确装配和放置。
2.激光测距技术: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实时监测包装产品的尺寸,保证产品尺寸的一致性。
3.气动控制技术:利用气动装置实现包装机械的升降、夹持、推动等操作,提高包装机械的效率和稳定性。
4.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采集和分析包装过程中的数据,实现对包装线运行状态的监控和分析,优化包装生产。
五、设计优势1.提高包装效率:自动化包装线能够实现连续不断的包装生产,大大提高包装效率和产能。
2.降低人工成本:自动化包装线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人工误差。
3.保证包装质量:自动化包装线通过精确的装配和检测,保证了包装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4.灵活适应性:自动化包装线具备灵活的配置和调整能力,能够适应不同产品的包装需求和变化。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8)方案8: 机械臂自动包装线方案描述:该方案设计一条机械臂自动包装生产线,用于对产品进行自动包装。
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送料系统、分拣系统、包装系统和控制系统。
1. 送料系统: 采用传送带将产品从生产线的起始位置输送到分拣系统。
传送带速度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2. 分拣系统: 在传送带上安装多个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产品的位置和方向。
根据检测到的信息,机械臂将产品抓起并放置在待包装区域。
3. 包装系统: 机械臂根据预设的包装方式和规格,将产品放置在适当的包装材料中,如纸盒、塑料袋等。
包装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更换。
4. 控制系统: 使用PLC控制器实现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编程设置参数,包括产品类型、包装方式、包装材料等。
控制系统还可以监测和记录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该方案的优点包括:- 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机械臂和传感器的配合,实现产品的自动分拣和包装,提高生产效率和包装质量。
- 灵活性强: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和包装要求进行调整,适应多样化的生产需求。
- 操作简便:控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人员只需设置参数并监控生产线运行状态即可。
不足之处:- 初始投资较高:机械臂和传感器等设备的购置和安装费用较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 维护成本较高:机械臂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需要专业技术和人员,增加了运营成本。
该方案适用于对包装要求较高且需求量大的产品,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包装质量。
但在投资和维护成本方面需要做好充分的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产品包装线方案9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9)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陈明设计时间:2013.07.01-2013.07.05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录一.题目要求 (3)二.题目解答1.工艺方法分析 (3)2.运动功能分析及图示 (4)3.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 (8)4.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13)5.运动方案执行构件的运动时序分析 (19)6.运动循环图 (21)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9)1.题目要求如图1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500*200*2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将第一包和第二包产品送至托盘A上(托盘A上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平面同高),每送一包产品至托盘A上,托盘A下降200mm。
当第三包产品送到托盘A上后,托盘A上升405mm、顺时针旋转90°,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
然后,托盘A逆时针回转90°、下降5mm恢复至原始位置。
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产品输送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6、12、18件小包装产品。
图1功能简图2.题目解答(1)工艺方法分析由题目和功能简图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机构1,在A处使产品上升、转位的是执行构件2,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个工位的是执行构件3,三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下图中T1为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2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T3是执行构件3的工作周期,T3’是执行构件3的动作周期。
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移动的,而执行构件2则有一个间歇往复运动和一个间歇转动,执行构件3作一个间歇往复运动。
三个执行构件的工作周期关系为:3T1= T2= T3。
执行构件3的动作周期为其工作周期的1/20。
图2 运动循环图(2)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
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6、12、18 rpm。
图3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由于电动机转速为1430rpm,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6、12、18 rpm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传动比i z有3种分别为:i z1== 238.33i z2== 119.17i z3== 79.44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与变传动比i v组成,满足以下关系式:i z1 = i c*i v1i z2=i c*i v2i z3=i c*i v3三种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
由于定传动比i c是常数,因此3种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
若采用滑移齿轮变速,其最大传动比最好不要大于4,即:i v1=4则有:i c== 59.58故定传动比的其他值为:== 2.00== 1.33于是,有级变速单元如图4:i = 4, 2.00, 1.33图4 有级变速运动功能单元为保证系统过载时不至于损坏,在电动机和传动系统之间加一个过载保护环节。
过载保护运动功能单元可采用带传动实现,这样,该运动功能单元不仅具有过载保护能力,还具有减速功能,如图5所示。
图5 过载保护运动功能单元整个传动系统仅靠过载保护功能单元的减速功能不能实现全部定传动比,因此,在传动系统中还要另加减速运动功能单元,减速比为i = = 23.83图6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根据上述运动功能分析,可以得到实现执行构件1运动的功能系统图,如图7所示。
1430rpm i = 2.5 i = 4, 2.00, 1.33i = 23.83执行图7 实现执行构件1运动的运动功能系统图为了使用同一原动机驱动执行构件2,应该在图7所示的运动功能系统图加上1个运动分支功能单元,使其能够驱动分支执行构件2,该运动分支功能单元如图8所示。
执行构件2有两个执行运动,一个是间歇往复移动,另一个是间歇单向转动。
执行构件3有一个执行运动,为间歇往复移动,其运动方向与执行构件1的运动方向垂直。
为了使执行构件2和执行构件3的运动和执行构件1的运动保持正确的空间关系,可以加一个运动传动方向转换功能单元,如图9所示。
图8 运动分支功能单元i=2图9 运动传动方向转换的运动功能单元经过运动传递方向转换功能单元输出的运动需要分成三个运动分支分别驱动执行构件2的2个运动和执行构件3的一个运动。
因此,需要加一个运动分支功能分支单元,如图10所示。
图10 运动分支功能单元执行构件2的一个运动是间歇往复移动,考虑采用两个运动单元,将连续转动转换成间歇单向转动,再转换成间歇往复移动。
如图11所示。
图11 连续转动转换为间歇往复移动的运动功能单元执行构件2的另一个运动是间歇单向转动,且其运动平面与第一个运动的运动平面垂直,因此,可以选用运动传递方向转换功能单元,如图12所示。
图12运动传动方向转换的运动功能单元经过运动传递方向转换功能单元后的运动,可以通过另一个运动功能单元把连续转动转换为往复摆动,如图13所示。
图13 连续转动转换为往复摆动的运动功能单元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实现执行构件1和执行构件2运动功能的运动功能系统图,如图14所示。
1430rpm i = 2.5 i = 4, 2.00, 1.33i = 23.83图14 执行构件1、2的运动功能系统图执行构件3需要进行间歇往复移动,为此,需要将连续转动转换为间歇转动。
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3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其间歇时间很长,运动时间很短,这样会导致使用的槽轮机构槽数过大。
因此,需要采用一个连续转动的放大单元,使槽轮机构的时间系数增大,如图15所示。
再采用一个运动系数执行执行为的间歇运动单元,如图15所示。
i = 1/2.5图15运动放大功能单元和间歇运动功能单元尽管执行构件3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其间歇时间很长,运动时间很短,但是当其运动时,运动则是连续的、周期的。
因此,需要把图15中的运动功能单元的输出运动转换为整周运动,于是在其后加一个运动放大功能单元,如图16所示。
然后,再把该运动功能单元输出地运动转换为往复移动,其运动功能单元如图17所示。
i =1/4图16 运动放大功能单元图17 把连续转动转换为往复移动的运动功能单元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画出整个系统的运动功能系统图,如图18所示。
1430rpm i = 2.5 i = 4, 2.00, 1.33i = 23.83图18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8)的运动功能系统图(3)系统运动方案拟定根据图18所示的运动功能系统图,选择适当的机构替代运动功能系统图中的各个运动功能单元,便可拟定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
图18中的运动功能单元1是原动机。
根据产品包装生产线的工作要求,可以选择电动机作为原动机。
如图19所示。
1430rpm1图19 电动机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 图18中的运动功能单元2是过载保护单元兼具减速功能,可以选择带传动实现,如图20所示。
2图20图18中的运动功能单元3是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可以选择滑移齿轮变速传动替代,如图21所示。
图21 滑移齿轮变速替代运动功能单元3图18中的运动功能单元4是减速功能,可以选择2级齿轮传动代替,如图22所示。
图22 2级齿轮传动替代运动功能单元4图18中的运动功能单元6将连续传动转换为往复摆动,可以选择导杆滑块机构替代,如图23所示。
图23 导杆滑块机构替代运动功能单元6图18中的运动功能单元7是运动传递方向转换功能和减速运动功能单元,可以用圆锥齿轮传动替代,如图24所示。
i = 2图24 圆锥齿轮传动替代减速运动功能单元7 图18中运动功能单元5是运动分支功能单元,可以用运动功能单元7锥齿轮传动的主动轮、运动功能单元6导杆滑块结构的曲柄与运动功能单元4的运动输出齿轮固连替代,如图25所示。
图25 2个运动功能单元的主动件固联替代运动功能单元5图18中运动功能单元9和10将连续传动转换为间歇往复移动,由于运动复杂,可以选用不完整齿和凸轮机构固联来共同完成要求。
不完全齿轮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有四次停歇和和四次转动,且四次停歇的时间不都相同。
于是,可以用不完全齿轮和凸轮机构固联来代替这两个运动功能单元。
如图26所示。
图26 不完整齿和凸轮机构固联替代功能单元9和10图18中运动功能单元11是运动传递方向转换功能,可以用圆锥齿轮传动代替,如图27所示。
i = 1图27 圆锥齿轮传动机构代替运动功能单元10 图18中运动功能单元12是把连续转动转换为间歇往复转动的运动功能单元,于是可以用凸轮机构代替该运动功能单元,如图28所示。
图28 用不完全齿轮传动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2图18中运动单元14是把往复移动转换为往复摆动,可以选择齿轮齿条传动替代。
如图29所示。
图28 用齿轮齿条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4图18中运动功能单元8是运动分支功能单元,可以用运动功能单元10、运动功能单元11锥齿轮传动的主动轮、运动功能单元13齿轮传动的主动轮与运动功能单元7的运动输出齿轮固联代替,如图30所示。
图30 3个运动功能单元的主动件固联替代运动功能单元8图18中运动功能单元13是加速功能,可以选择齿轮传动代替,传动比为1/2.5,如图30所示。
图30 用齿轮传动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3图18中运动功能单元15是把连续转动转换为间歇转动的运动功能单元,可以用槽轮机构替代。
该运动功能单元的运动系数为由槽轮机构运动系数的计算公式有:式中,Z——槽轮的径向槽数。
则,槽轮的径向槽数为:该槽轮机构如图31所示。
图31用槽轮机构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4 图18中的运动功能单元16是运动放大功能单元,把运动功能单元15中槽轮在一个工作周期中输出的1/4周的转动转换为一周的运动,用圆柱齿轮机构替代,其传动比为i=1/4。
圆柱齿轮传动如图32所示。
图32 用圆柱齿轮传动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5 图18中运动功能单元17是把连续转动转换为连续往复移动的运动功能单元,可以用曲柄滑块机构替代,如图33所示。
图33用曲柄滑块机构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7根据上述分析,按照图18各个运动单元连接顺序把个运动功能单元的替代机构一次连接便形成了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9)的运动方案简图,如绘制图所示。
(4) 系统运动方案设计1) 执行机构1的设计该执行机构是曲柄滑块机构,由曲柄15,滑块18,导杆19,连杆20和滑枕21组成。
其中大滑块的行程h=500mm,现对机构进行参数计算。
该机构具有急回特性,在导杆19与曲柄15的轨迹圆相切时候,从动件处于两个极限位置,此时导杆的末端分别位于C 1和C 2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