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教师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2. 如何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尊敬老师的情感。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故事、图片等教学素材。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情景设置、讨论题等。
3.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所需道具、奖品等。
六、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分析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尊重、信任等。
3. 第三课时:讨论如何与老师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 第四课时:分析不尊敬老师的后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5.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尊重老师的必要性。
3. 分析实例:分析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尊重、信任等。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尊敬老师的情感。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老师沟通、交流的经验。
6. 案例分析:分析不尊敬老师的后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8. 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4篇)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4篇)当仁不让于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育文言阅读力量。
2.感受孔子光芒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结合孔子的经受,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观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观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悟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争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纳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学问链接:(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消失过很多光芒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
其中,孔子这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查找才智。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二)、结合解释,阅读本文,把握如下根底学问。
1、为以下加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2、把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毋吾以也鼓瑟希莫春者3、解释以下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循循然善迷人:如有所立卓尔:当仁:子之武城:莞尔而笑:予所否者: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且知方也:以俟君子: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4、特别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是丘也:不吾知也: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教学过程:一、经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已经有了肯定的了解。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的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尊重师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师长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培养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尊重师长的内涵,并将其付诸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采用故事导入法,讲述一个关于尊敬师长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师长?2. 讲授新课:(1)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强调尊重师长的传统美德。
(2)分析尊敬师长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待师、尊重师教、积极参与等。
3. 案例分析:(1)提供几个关于尊敬师长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尊敬师长的经历,激发情感共鸣。
(2)引导学生向尊敬师长的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1.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关于尊敬师长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一个尊敬师长的行动计划,为期一个月。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在尊敬师长方面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阐述“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展示出尊敬师长的具体行为,如礼貌待师、尊重师教等。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尊敬师长的方法与技巧。
5. 学生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坚持执行尊敬师长的行动计划,并在课堂上分享成果。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本教案所讨论的教材为人教版选修二《先秦诸子选读》。
本节课要求学生家读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和解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重要思想,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中的《劝学》一文的主要思想;2.培养学生对于文献阅读和解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联系现实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及其注释;2.教师确定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讨论问题、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0分钟)由学生自主或教师出题,通过热身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学习是为了什么?”2.“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3.“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吗?”2. 阅读材料(25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给每组课本上《荀子》中的《劝学》一文,并为每个小组提供阅读任务;2.学生在小组内主动阅读,讨论并解决了所分配的问题,并在每个问题的后面简要回答问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3.学生们根据自己随阅就提出的问题,就另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广泛探讨,并对自己同伴的回答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问。
阅读任务:•阅读材料,简要记录下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1.《劝学》中的传统文化中,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哪些不同?2.《劝学》认为学习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学习是不是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3.《劝学》认为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需要有所追求,学生们需要如何来做,以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4.《劝学》有哪些地方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的,提高自己的智慧或者成功?3. 学生展示(15分钟)1.每个组成员将所记录的学习问题分享给其余的组员。
2.学生们依据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理解,展开全组级别的讨论,并互相交流答案,互相传递知识。
4. 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所讨论的问题做重点梳理、回顾,并帮助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反思;2.学生分享最有启发的想法,并表达对于所学内容的感悟;3.教师对本次讨论的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并在学生的相应建议和意见上不断优化教学,使下一节课更具深度和实效性。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6Word版含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梳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反复、衬托等艺术手法;3、通过诵读、讨论,领会孔子师徒间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2、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新闻:“教师打骂学生9分钟音频被曝光” “教师打骂惩罚学生被全班抵制,家长赞同一种声音” “舞蹈女教师打骂学生视频热传,校方称去年已开除”“教师打骂学生,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谈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德州五中两位老师获赠锦旗” “秦皇岛好老师送学生就医,自己却遭遇车祸” “武汉教师王飞免费为学生按摩:学业身体两不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大爱暖人间,师德传天下”“山东高三女教师右臂骨折,左手写出‘最美板书’”)从这些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对于教育的讨论,最多的是老师怎样对待学生,学生怎样对待老师的问题,即师生关系问题。
面对这些新闻,作为老师、学生的我们不禁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看看两千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们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从孔圣人哪里能得到些什么启示。
一、一读文本,疏通文意1、自读文本第1.3.5.7.8.9.11.12.13贝打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小组讨论疑问点。
2、小组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疑难问题。
3、质疑点评:就展示的文言知识、大意疏通进行质疑点评,就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当仁不让于师》这篇文章。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和评价。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孝敬父母的美德。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负责任的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论语·颜渊》。
2. 教学重点:(1)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3. 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论语》的学习,对孔子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人应有的品德?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加以解释。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小组分享:让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对自己的启示。
(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文章的内容和所学到的价值观。
2.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价值观,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当仁不让于师》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 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3. 实践法:角色扮演,模拟尊敬师长的场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当仁不让于师》的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4. 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尊敬师长的感悟文章。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以及他们对尊敬师长的感悟。
3. 口语表达: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当仁不让于师》的官方文本或学生教材。
2. 词汇卡片:制作含有课文重点词汇的卡片,用于课堂复习和练习。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简单的道具,如帽子、书籍等,用于学生角色扮演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访问:安排学生参观学校或社区中的某个教育机构,如图书馆、教育纪念馆,以加深对尊敬师长的认识。
2. 举行尊敬师长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分享尊敬师长的故事或经历,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师长的敬意。
九、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理解: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古汉语表达,需要教师耐心解释和例句辅助理解。
2. 抽象价值观的传达: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内化尊敬师长的抽象概念,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2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讲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孔子和弟子的师生关系特点。
2.反观师生关系现状,认识孔子和弟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思考和启发。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孔子师生关系的和谐、平等、轻松特点。
2.难点:对照孔子师生关系,深刻思考现实师生关系的出路何在。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对比分析法学习方法:自读疏通文意归纳概括要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最美好、最和谐的人际关系,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开国领袖毛泽东对自己的老师深情地赞颂:“二十年前你是我的先生,现在你仍是我的先生,将来你还是我的先生。
”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弟子又是怎样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
二、从辱师、袭师事件看当今师生关系的现状这是中国教师最窝囊的时代?这一段时间,网上不断爆出让老师揪心事件:4月7日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班主任丁海燕老师无辜被家长扇耳光;4月17日湖南桃江教师夫妻双双被家长逼下跪;4月20日,安徽蒙城一所初中生拒交试卷群殴英语监考老师……二十天不到,三起恶性事件发生,加上去年的13起媒体报道的袭师事件,也无怪老师们在网上惊呼:教师成了高危行业。
也有很多新入职的老师表示教育太恐怖了,现实击碎了他们的梦想,师生感情的小船说翻就翻……蔡元培的威仪曾记民国11年,北大的那场讲义风波——面对几百个愤怒学生的围攻,蔡元培捋起袖口,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然后满脸青筋地步步进逼,学生旋即溃散。
这民国师者的威仪,今安在?三、目标展示孔子与弟子的关系“万世师表”的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弟子呢?孔子的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这样的师生关系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四、疏通文意,思考问题重点学习1、2、3、7、8、9、11、12、13则参考译文1鲁国大夫叔孙武毁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
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
版高二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认识孔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掌握本文重点字词、句式,进一步认识孔子形象。
二、学案导学:
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
道之斯行'道'通'导'
夫子矢之曰'矢'通'誓'
毋吾以也'以'通'已'
鼓瑟希'希'通'稀'
莫春者'莫'通'暮'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
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
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
仰之弥高:更加
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当仁:遇到,面对
子之武城:往、去
饥馑:灾荒、荒年
由也为之:治理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以俟君子:等到
舍瑟而作:站起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
为国以礼:用
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4、分析如下特殊句式。
是丘也:判断句。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三、成果展示:
1、安排两名学生趴板演练
2、组织同桌对查讨论交流
3、纠正,达成共识
四、教师讲解与点拨:
1.讲解学案检测题中存在的疑难点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文章内涵,进一步认识孔子的形象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总结: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
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
自己
(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总结: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
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
(四)回眸孔子经典神情:
归纳总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
(五)结合今天的师生关系,你如何评价孔子与弟子的
关系?
五、练案拓展:
完成下列习题
1、本文“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小结:
(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2)夫子之得
邦家者-----------------(3)仰之弥高---------------(4)天厌之----------------(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6)亡之,命矣夫-------------(7)子之武城_------------------
2、“焉”字意义与用法:
(1)割鸡焉用宰牛刀!------------(2)赡之在前,
忽焉在后------------
(3)愿为小相焉--------------
3、固定结构:
(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2)予所否者,天厌之。
---------------------- 4、特殊句式:
(1)吾无隐乎尔。
-------------(2)不吾知也!
-------------(3)当仁,不让于师----------(4)浴乎沂,风乎舞雩---------------(5)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六、整理反思:
1.梳理知识点(重点字、词、句式)
2.背诵名句
3.同桌对查堂堂清
4.抽查学生收获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