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监测的类型

合集下载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C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 159-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3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4芳和梁禄。

5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工作场所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的检测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检测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

以下是常用的工作场所检测方法:
1. 空气质量检测: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的空气污染物、细颗粒物、气味、微生物等来评估空气质量状况。

2. 噪声检测:可以通过测量噪声的声级、频率、时间分布等参数来评估工作场所的噪声状况。

3. 照度检测:可以通过测量照度值来评估工作场所的照明状况。

4. 温度、湿度检测:可以通过测量温度、湿度来评估工作场所的舒适度和防护状况。

5. 辐射检测:可以通过测量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辐射量来评估工作场所的辐射状况。

6. 化学物质检测:可以通过监测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的浓度来评估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

7. 人体工效学检测:可以通过对人体姿势、运动、视觉等因素的观察和测量来
评估工作场所的人体工效学状况。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T159-2004的采样规范规定,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应采用以下采样方法:
一、滤纸采样
1.采样器:采用空气采样器,其结构应能满足采样和滤纸安装的要求。

2.采样时间:采样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但不超过24小时。

3.采样位置:采样位置应位于有害物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如工作场所的人员工作处、机器操作处以及有害物质排放口。

4.采样量:采样量应在1升以上,但不超过2升。

二、活性炭采样
1.采样器:采用活性炭采样器,其结构应能满足采样和活性炭安装的要求。

2.采样时间:采样时间应不少于4小时,但不超过24小时。

3.采样位置:采样位置应位于有害物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如工作场所的人员工作处、机器操作处以及有害物质排放口。

4.采样量:采样量应在1升以上,但不超过2升。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

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第一次修订。

出。

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和梁禄。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触限值仪器的技术规范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

指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和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器具,如大注射器、采气袋、各类气体吸收管及吸收液、固体吸附剂管、无泵型采样器、滤料及采以一定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通常由抽气动力和流量调节装置等组成。

er)指利用有毒物质分子扩散、渗透作用为原理设计制作的、不需要抽气动力的空气采样器。

)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指选定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个体采样的劳动者。

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指在一个监测周期(如工作日、周或年)中,选定的采样时刻。

n)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

mpling)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

pling)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

指在采集空气样品时,每分钟通过空气收集器的空气体积。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公共安全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公共安全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公共安全C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 for hazardous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 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 159-2004 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 (GBZ 1—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0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0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29.解吸效率
• 是指被解吸下来的待测物量占固体吸附剂上吸附的待测物总量的百 分数。
30.精密度
• 是指一定条件下检测方法对均匀样品多次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它不 考虑所获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大小,而只表示数值的离散程度。
第一部分
31.采样点
名词术语
• 指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 品采集的工作地点。
4.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低剂量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性 化学物质。
第一部分
5.生产性毒物
名词术语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中的各类毒物。
6.噪声
一切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其他危害的声音。
7.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按噪声的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 声级波动<3dB(A) 的噪声为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非稳 态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 的噪声脉冲噪声。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
第一部分
名词术语
16.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
17.最高容许浓度
MAC
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任何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 过的浓度。
第一部分
18.超限倍数(漂移限值 EL )
第二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 样规范(GBZ 159-2004)
第二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 样规范(GBZ 159-2004)
第二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 样规范(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工作场所空气质量一直备受关注,其中臭氧是一个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质。

臭氧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对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一、臭氧的来源和危害臭氧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印刷油墨和消毒剂等。

当臭氧浓度超过一定限值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表现为呼吸道不适、眼睛刺激、喉咙痛等症状。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臭氧环境中,还可能引发哮喘、肺部疾病等严重后果。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1. 传感器法传感器是一种常用于快速检测臭氧浓度的方法。

通过将传感器放置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可以实时监测臭氧的浓度。

传感器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但精准度相对较低。

2.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臭氧测定方法。

通过取样工作场所空气,利用化学试剂反应得到臭氧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收集样本、实验室分析等步骤,相对繁琐,但结果可靠。

3.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臭氧测定方法。

通过光谱仪器对工作场所空气进行扫描,可以准确测定臭氧的吸收光谱,进而计算出臭氧的浓度。

这种方法精准度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的选择在选择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准确性:不同的测定方法准确性有所差异,应根据需要选择精度较高的方法。

2. 快速性:有些工作场所需要实时监测臭氧浓度,因此测定方法的响应速度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3. 可操作性:一些测定方法需要专业设备或实验条件,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的工作场所,因此可操作性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4. 经济性:不同的测定方法耗材、设备等成本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合适的方法。

综上所述,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准确性、快速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等因素,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从源头上减少臭氧对劳动者的危害,为建设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助力。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 159-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 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 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
(Pe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 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存在状态:
气体或蒸气 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逸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
按照气溶胶形成的方式不同,可以将气溶胶分为: 固态分散性气溶胶 固态凝集性气溶胶 液态分散性气溶胶 液态凝集性气溶胶
A
A A
B B
A
B
C
A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A
B
A
B
C
A B CD E
FG
HI
1
2
3
4
5
6
78
空气样本采集方法 : (一)主动采集法(有泵采样法) 主动采集法将空气样品通过收集器中的吸收 介质,使空气中污染物浓缩在吸收介质中, 以达到浓缩采样的目的。 根据样品吸收原理(或介质)不同,分为:
溶液吸收法 填充柱阻留法 低温冷凝法。
监 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 应选定具有代表性 代表性的采样点
督 人单位进行监督时浓度 的工作日和采样点 工作班内浓度最高时

监测。
进行采样


事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监测至空气中有
故 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 害物质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

容许浓度为止。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Permissible
劳动者数 3~5
6~10
>10
采样对象数 2
3
4
• (5)不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
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
部选为采样对象
• 劳动者数 6 7 ~ 9 10 ~ 14 15~26 27~50 50~
• 采样对象数 5 6 7
8 9 11
定点区域采样法设点:
设在有代表性地点,采集头应在呼吸带
定点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工作场所 某一区域、劳动者的呼吸带由检测人员定时定点 采集样本。
个体采样设点:
(1) 采样对象的确定
(2)样本具有代表性
(3)随机地选择采样对象
(4)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
长的劳动者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
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按气溶胶存在的形式又可分为: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 尘: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固体微粒, 直径:0.1 μm~lOμm
表2 气溶胶分类与特征
类别
名称
粒径 (μm)
成因
分散性气 溶胶
凝集性气 溶胶
固态分散性气 溶胶
液态分散性气 溶胶
固态凝集性气 溶胶
常见的固体吸附剂: (1)颗粒状吸附剂 :硅胶(silica gel)
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
测定法基础 --工作场所空气中
有害物质的检测
一、工作场所空气监测的类型
• 评价监测 • 日常监测 • 监督检测 • 事故性监测
表1 工作场所空气监测类型及其评价限值


适用范围


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
时间加权 平均容许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或最高容许浓度
评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 代表性的采样点
代表性的采样点
吸收液用量, 采样流量,
ml
L/min
适用范围
大型气泡吸收管
5-10
0.5-2.0 气态和蒸气态
小型气泡吸收管 多孔玻板吸收管 冲击式采样器
2 5-10 5-10
0.1-1.0 气态和蒸气态
0.1-1.0
气态和蒸气态、 雾态气溶胶
0.5-2(3.0)
气态和蒸气态 (气溶胶)
吸收液时选择原则:
1)吸收液应对被采集的空气污染物有较大溶解度或 与其化学反应速度快。
1.溶液吸收法又称浓缩采样法
用一个气体吸收管,内装吸收液,后接 有抽气装置,以一定的气体流量,通过 吸收管抽入空气样品。当空气通过吸收 液时,被测组分的分子被吸收在溶液中。 取样结束后分析吸收液中被测物的含量, 根据采样体积和含量,计算大气中污染 物的浓度。
表3 吸收管的使用要求和适用范围
吸收管
车间内有l~3台同类生产设备,设1个监测点 4~10台设2个点 10台以上至少设3个点。 仪表控制室和作业者休息室内一般设1个点。
一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至60min。 最短不应小于5min,一次采样时间不足5min 时,可在15min内采样3次,每次采集所需空 气样品体积的三分之一。
(四)采样时段的选择 (五)采样点的选择 (六)采样时间和频率
价 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 连续采样 3 工作日 工作日内浓度最高时
监 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 应包括浓度最高日 段连续采样 3 工作日 测 评价和现状评价等。
日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 代表性的采样点
代表性的采样点
常 物质浓度进行日常定期 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工作班内浓度最高时

监测。
采样1个工作班。


2)采集的污染物在吸收液中应有足够长的稳定时间。
3)所用吸收液组分对分析测定结果应无干扰效应。
4)选用的吸收剂价廉、易得,并尽量选用无毒无害 的吸收剂。
2.固体吸附剂采样法
是在空气通过固体吸附剂时,利用吸附 剂的吸附作用或阻留作用将空气中有害物 质浓缩并阻留下来达到采样目的。主要用 于气态和蒸气态物质的采样。
气体 气态 液体 蒸汽态
直接采样法 有泵型采样法 无泵型采样法
注射器、采样袋 液体吸收法 固体吸附法
冷冻浓缩法
固体
气溶胶(雾、烟、尘) 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蒸汽态和气溶胶共存 串联采样法 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采样前的准备:
(一)现场调查 (二)采样仪器的准备 (三)采样方式选择
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 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内收集样 本。
液态凝集性气 溶胶
粉尘 雾 烟 雾
0.1~ 10 ≥10
≤ 0.1
≤10
固态物质破碎而产 生
喷雾或液态物沸腾 溅
冶炼、熔融固体物 产生
液态物加热蒸发迅 速冷却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特征 : (1)有害物质种类多 (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变化大 (3)气象因素对空气样品的影响大
二、测定方法
毒物的存在状态不同,采样方法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