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

第一章绪论1. 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2.音强3.音长4.音色5.6.音素7.辅音8.元音9.音节10.声母11.韵母12.声调13.音位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22.儿化的规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动作。
如小车儿?小鸟儿;②有-i,-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23.“呀”2.na,写作“啊”时,读作ra24.“一”、“不”1.汉字2.六书:1.词汇2.3.4.语素的分类:a按音节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b按构词能力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c按表示的意义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5.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上)现代汉语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是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质是声音的特色。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辅音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形式。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后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调位是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语类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词根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
(包括不定位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词缀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定位不成词语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言语的物质外壳,是言语的社交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言语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统统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从音色的角度分别出来的。
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子音音素两大类。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原创:汉硕学习汉硕学习2018-08-16第一章绪论1) 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2) 现代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955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3) 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4) 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其特征是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5) 文学语言(标准语):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6)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言的基础的方言。
7) 现代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是局部区域使用的语言。
8) 语言规范化:确定并推广某一语言内部统一的标准。
9) 现代汉语规范化: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第二章语音1) 语音: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 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3) 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4) 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5)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 音素: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8)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9) 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10)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11) 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之欧侯瑞魂创作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口语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方言是局部地域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处所分支.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分歧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分歧.5.语音的三年夜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最小的语音单元.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元,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份,年夜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份.: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动.: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元,也就是案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手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动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动,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发生一些变动,这种语音的变动现象就叫做音变.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动,与单读时调值分歧,这种变动叫做变调.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暗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22.儿化的规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举措.如小车儿小鸟儿;②有-i, -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丧失,有的要改变韵腹.如:一块儿,一点儿;③ 有高元音i、ü 韵腹的,加央元音2 ,如:小鸡儿,有趣儿;④有舌尖元音[ ],[ ]酿成2 .如:瓜子儿,树枝儿;⑤有-ng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丧失,元音鼻化,有i 韵腹的要加 2 , 如:辅佐儿,花瓶儿.23.语气词“啊”的音变:1.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a, o(不包括ao, iao)e, ê, i, ü 时,读 ya,写作“啊”或“呀”2.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u (包括 ao, iao )时,读作wa, 写作“啊”或“哇” 3.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a,写作“啊”或“哪” 4.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ng 时,读作nga,写作“啊” 5.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er, -i[ ]时,读作ra,写作“啊”6.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 ]时,读作[ZA],写作“啊”24.“一”、“不”的变调:①“一”、“不”在去声前读阳平,②“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③ “一”、“不”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第三章文字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缔造出来的.2.六书: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第四章词汇1.辞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 ( 或特定范围的) 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辞汇和词分歧.辞汇是词的集合体,辞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的基本单元.4.语素的分类:a按音节几多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b按构词能力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c按暗示的意义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5.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自力运用的语言单元.由语素充任.6.词和语素的区分:最年夜的区别在于:词是造句单元,语素却不是.区别词和语素可采纳剩余法.7.词和短语的区分:最年夜的区别在于: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元,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元.识别词和短语可采纳扩展法.词根,加在词根上边暗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9.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10.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1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分类:基转义和转义.12.引申义是人们根据相关性联想规律,由原义(本义、基转义)发展引申(或再引申)而来的意义.13.比如义是人们根据相似性联想规律,由词的比如用法固定下来形成的意义.14.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没有联系的一组词.15.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元,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又称语义成份或语义特征.16.语义场就是通过分歧词之间的比较,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17.同义词的作用:①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②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③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动.④可以使语气委婉.⑤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义完整.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一个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18.反义词的类型①绝对反义词② 相对反义词19.反义词的作用:①可以形成鲜明比较,从而揭示事物的矛盾,深刻暗示事物的特点.②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③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④ 可以利用反义词所具有的鲜明比较的特征,临时仿造新词,使语言新颖而简练.20.语境对词义的作用:⑴ 根据语境解释词义(因文界说).⑵ 语境使词义单一化.打铁打伞(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写书看书4 语境使词义具体化.踢球扣球⑸ 语境暗示出词义的选择性.词语搭配是互为语境的.说“骑马”, 不说“骑床”. 21.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的特征整体性和凝固性.22.惯用语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语.也叫做习用语,习惯语.23.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份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24.基本辞汇具有三个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经常使用性.第五章语法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语言结构的规则,它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元的结构规律.2.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即自然系统.一是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即表意系统.是指有辞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任句法成份的词.是没有辞汇意义光有语法意义的、不能充任句子成份的词.可分为四种,即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5.由连谓短语充任谓语或自力成句的句子.6.由兼语短语充任谓语或自力成句的句子.第六章修辞1.比如的含义:用相似的事物打比如去描绘事物或说明事理,这种辞格叫比如.2.比如的作用(修辞效果):①使深奥的事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②使笼统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③使概括的工具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3.比力的含义:根据想象把物看成人写或把人看成物写,或把甲物看成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力.4.比力的修辞效果:正确地运用比力,可以使读者不单对所表达的事物发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5.借代的含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取代,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做“换名”.6.借代的修辞效果: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7.排比的修辞效果: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论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8.排比与对偶的区别: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并列对称.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需相等排比经常使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9.比较的含义:比较是把两种分歧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力的一种辞格,也叫对比.10.比较的修辞效果:比较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峙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11.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另外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烘托.13.烘托的修辞作用: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14.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呈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通感的修辞作用:从感觉转移中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15.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越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分歧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16.回环的修辞作用: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17.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连任,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18.顶针的作用: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②状物叙事,条理清晰.③抒情写意,格调清新.19.结构相同或基秘闻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20.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21.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22.仿词修辞效果: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发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23.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概况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24.恰本地运用双关手法,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暗示力.25.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22.儿化的规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动作..如小车儿小鸟儿;②有-i; -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有的要改变韵腹..如:一块儿;一点儿;③ 有高元音i、ü 韵腹的;加央元音2 ;如:小鸡儿;有趣儿;④有舌尖元音 ; 变成2 ..如:瓜子儿;树枝儿;⑤有-ng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元音鼻化;有 i 韵腹的要加 2 ; 如:帮忙儿;花瓶儿..23.语气词“啊”的音变:1.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a; o不包括 ao; iaoe; ê; i; ü 时;读 ya;写作“啊”或“呀”2.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u 包括ao; iao 时;读作wa; 写作“啊”或“哇” 3.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a;写作“啊”或“哪” 4.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ng 时;读作nga;写作“啊” 5.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er; -i 时;读作ra;写作“啊”6.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 时;读作ZA;写作“啊”24.“一”、“不”的变调:①“一”、“不”在去声前读阳平;②“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③ “一”、“不”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第三章文字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2.六书: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第四章词汇1.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2.词汇和词的关系:词汇和词不同..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的基本单位..4.语素的分类:a按音节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b按构词能力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c按表示的意义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5.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由语素充当..6.词和语素的区分: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是造句单位;语素却不是..区别词和语素可采用剩余法..7.词和短语的区分: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位;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识别词和短语可采用扩展法..8.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9.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10.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1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分类:基本义和转义..12.引申义是人们根据相关性联想规律;由原义本义、基本义发展引申或再引申而来的意义..13.比喻义是人们根据相似性联想规律;由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形成的意义..14.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15.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又称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16.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17.同义词的作用:① 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② 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③ 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④ 可以使语气委婉..⑤ 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义完整..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一个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18.反义词的类型①绝对反义词② 相对反义词19.反义词的作用:①可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揭示事物的矛盾;深刻表现事物的特点..②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③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④ 可以利用反义词所具有的鲜明对比的特征;临时仿造新词;使语言新颖而简练..20.语境对词义的作用:⑴ 根据语境解释词义因文定义..⑵ 语境使词义单一化..打铁打伞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写书看书4 语境使词义具体化..踢球扣球⑸ 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词语搭配是互为语境的..说“骑马”; 不说“骑床”..21.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的特征整体性和凝固性..22.惯用语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语..也叫做习用语;习惯语..23.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24.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第五章语法1.语法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语言结构的规则;它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2.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即自然系统..一是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即表意系统..3.实词是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4.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光有语法意义的、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可分为四种;即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5.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6.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第六章修辞1.比喻的含义: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这种辞格叫比喻..2.比喻的作用修辞效果:①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③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3.比拟的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4.比拟的修辞效果: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5.借代的含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做“换名”..6.借代的修辞效果: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7.排比的修辞效果: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8.排比与对偶的区别: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并列对称..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排比常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9.对比的含义: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10.对比的修辞效果: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11.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13.衬托的修辞作用: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14.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通感的修辞作用:从感觉转移中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15.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16.回环的修辞作用: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17.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18.顶针的作用: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②状物叙事;条理清晰..③抒情写意;格调清新..19.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20.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21.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22.仿词修辞效果: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23.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24.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5.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方话为甚以北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代表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一种社会现象。
识记语音具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等三种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一是从语音的系统性上看。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普通话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辅音音素两大类。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
辅元音的主要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这是最主要的区别)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般说来,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正确理解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性和例外的特殊性。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第二节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从发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方式上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第三节韵母单元音: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即由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
按照元音数量, 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按照韵腹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
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
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n的13个和带舌根鼻音ng的9个两类。
押韵:是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的情况。
韵脚指各句押韵的字。
第四节声调声调: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讲法。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调类:即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第五节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发音来说,是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肌肉的一次从紧张到松弛的过程。
(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一个音节最名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拼音:声母和韵母连读成一个音节叫拼音。
拼音应注意的问题:声母要用本音;声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要念准韵头。
了解拼音的方法有三种:声韵两拼法,声介与韵身合拼法和三拼法。
第六节音变音变:是指在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因为前后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变调:在语流中因受后一个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轻声:是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注意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并非属于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特殊音变。
注意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
儿化:“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第七节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音位”:是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辅音音位”:是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声调音位”:是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简称调位。
“音质音位”:是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又叫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指声调音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又叫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同一语音系统。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语调:说话或朗读时, 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
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
重音: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
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
句调的四种形式: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第三章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成为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包括音素文字、音节文字;表意文字包括语素文字、表词文字。
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笔画和部件。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和线叫一笔或画。
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
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按能否独立成字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部件可分为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按部件切分出的先后可分为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汉字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
象形:就是供给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笔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汉字的标准化对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第四章词汇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能够使用替代法来确定语素。
掌握语素的不同分类,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按照组合能力(成句或构词能力),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不定位粘着语素和定位粘着语素)。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由语素构成。
(词与语素的区别方法一一剩余法;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一一扩展法。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可以分为专名和熟语两类。
其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可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略语。
简称:和全称相对,是较复杂名称的简化形式。
数词略语:就是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构成。
)词根:指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
词缀:指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单纯词,多音节的单纯词主要分为联绵词、叠音词、音译外来词。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包括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的三种构词方式:a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b重叠式、c附加式(前加式和后加式)。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词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 广义的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的性质:1 .概括性: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 便须舍弃各种事物或现象的个别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2.模糊性: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它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
但是词义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是相对而言的。
3.民族性:同类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可以不同。
词义的民族性不仅表现在理性意义上,也表现在附加色彩上。
词义的构成:理性义和色彩义。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主要意义,是指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其作用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定一个范围。
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
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的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一定的关系。
(色彩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其中具有褒义感情色彩的叫做褒义词,具有贬义感情色彩的叫做贬义词,既没有褒义色彩又没有贬义色彩的叫做中性词。
)第三节词义的分解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一个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
义项的分类:1.基本义:词的基本的和常用的一个义项,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而来。
2.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的发展转化而来,转义是相对于基本义而言的,分为引申义和比喻义两种。
引申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它又分成近引申和远引申,引申的方式有线条型、放射型、混合型三种。
(如“跑” 的基本意是“两只脚或条腿迅速前进”,引申出“为某种事务而奔走” [如“跑材料”],再引申出“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如“跑油、跑走”])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