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共75页
护理伦理学第三章护理道德范畴与规范

第二节 护理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 规范 活与工作总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网络的交织中。对于个体人而言,各种社会关系首先
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它先于个体人而存在于社会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体人是被社 会关系所决定的。 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
三、实用护理道德规范
把道德规范落实在实处,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南丁格尔的《护理札记》。 护理道德规范可具体化为: 命,敬畏生命 人类生命为基本的研究和救治对象。尊重生命、救死扶伤是包括护理在内的一切医学职业都必 须首先树立的道德规范。我国传统医学道德就一直强调“医者,生人之术也。”《国际护士伦 理法典》(1973年)也指出:“护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尊重人的 权利。”《21世纪中国护士伦理准则》的第二项就是:“尊重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人类生命包括生物性和精神性两大形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其次,要打消“侥幸”心理,特别是当工作平淡而产生厌烦时,或 工作繁忙劳累时,要坚持以“慎独”精神要求自己。如在单独值班 时有些工作不做、少做或马马虎虎地做,在无菌操作方面,遇到工 作忙而对其不重视、不严格则可能会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尽管 也可能不会出问题,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其后果就是非常严重的。
后,即使没人知道他也会心安理得,相反做了违背伦理要求的事后,即使 没人指责也可能心里不安。
四、审慎
一.审慎的概念
指周密谨慎,在行为之前有周密的思考和 方案,在行为过程中细心操作。审慎既包 括思想上的小心论证、周密规划,也包括 言语和行动上的谨言慎行。
第七讲 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主要范畴

第七讲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主要范畴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善与恶、良心、正义等范畴。
教学重点和难点:善恶价值的含义;道德恶的本质和根源;马克思主义善恶观;良心的涵义及其作用;正义的涵义。
现代公正的特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特性、方面和关系等的普遍本质的基本概念。
因而它不仅标志着人们认识发展的一些小阶段,而且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列宁所说的,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列宁全集》第38卷,第90页)每一门学科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都运用着一系列相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范畴。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识和掌握道德现象,也运用着一系列特定的道德范畴。
其中最主要的范畴有:善与恶、良心、正义等。
它们是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第一节善与恶一、善恶价值1、善恶价值的含义:是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行为、事件的利害、吉凶、好坏的概括反映。
2、善恶价值的根据:善恶价值的客观基础是一定的经济关系,也就是一定的利益关系。
一定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规定着人们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规定着善恶评价的客观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的善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善恶观念,不是来自先天的“观念”,也不是从人们的自然本性中引申出来,更不是什么上帝或“神”的启示,而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的道德关系的反映。
善恶观念与人们的道德评价相联系,其内容是客观的。
它包含着各种利益相互关系的一定形式,这种利益关系形式是由客观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善恶观。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善恶观念的内容也就往往不一样。
在阶级社会,人们在不同的甚至对立的阶级地位中生活,于是形成了不同甚至对立的善恶观。
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善恶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
在阶级社会里,善恶观念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人们总是从各自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中引申出自己的善恶观念,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善恶观;一定的善恶观念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
第六章 道德基本范畴

(二)善恶是道德标准(善恶观)
善恶是判断人的道德行为价值的最一般的标准,适用于 所有对人有利害关系的行为、品质、人格,以及人或社会。
善恶由社会来进行评判。
如何确立善恶标准?
1、善恶标准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的利益 主要依据为该社会的主流善恶观。 2、善恶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不存在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统一善恶观和善恶标准。 3、利益是善恶观和善恶标准的基础 一般依据:最终有利于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以及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行为,就是善的,反之为恶。
过多种途径接受一定的善恶观念,形成良心,不易改变。
(三)良心的作用
1、良心使人们倾向于善的动机和正当的行为,形成扬善抑 恶的自我道德调控机制
2、良心指导人的道德行为,完善人的道德生活。
二、良心与德性
(一)德性 德性是指道德的品质或善的品质,是个人特定的道德
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
(二)提高能力,择善而从
经过长期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才能不 断提高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并将正确的道德选择付诸行 动。即择善而行善。
(三)恪守道德底线
个人方面,要发挥德性、良心、智慧的协同作用 社会方面,要加强道德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及奖罚舆 论机制。
第二节
良
心
何为良心?
第二节
一、良心的内涵和作用 (一)良心的内涵 1、含义
(二)善恶与正当不正当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善恶是道德的价值性质,体现行为品质是否具有道德 价值; 正当不正当是道德的规范性质,体现行为品质是否符 合道德要求。 2、范围不同 善恶的使用范围大于正当不正当。 3、意义不同 善恶更具有导向意义,正当不正当的规范意义更突出。
三、趋善避恶
护理道德范畴与规范资料

张萍扭过脸要求孙医生让这些人 出去。孙医生说,这些是见习生,没 什么;并要求她躺好,否则没法看病。 张萍只得任孙医生一边触摸着她的身 体,一边向见习生讲解各部位的名称、 早孕症状和检查程序等。
检查结束后,孙医生问:你怀孕了,小孩还要 不要?张萍气愤地回答:“检查前我已经明确告 诉过你,我是来做人工流产的,这还用问吗?”
第四节 护理伦理范畴
一、 护理伦理范畴
一、范畴的概念 范畴一词语出希腊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
士多德第一次对范畴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整 理和研究,在他的《范畴篇》中论述了事物 的所有十大基本性质,并把它们称为范畴。 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 本概念,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的高度 概括,是对事物联系和发展统一的客观环节 的表述。
3日,记者见到了正在医院接受救治的护士谭小飞, 她告诉记者:“当时,我正在给病人配药。由于怀孕 的关系,身体不太方便,患者家属说我动作慢,就打 我……后来配药时,我的手一直在抖。”
“今天民警让我看了当时病房里的监控录像, 我指认了当时殴打我们的人。但他没告诉我这个人 是什么身份,当时打人者说自己是公务人员,说要 不是自己是公务员,早就打死我了……”谭小飞说。
案例分析一
某病人为电影演员,26岁,主诉右侧乳房有包块,到 医院,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医生告之病人 及家属“要尽早切除右侧乳房,并要进行周围淋巴组 织清除术”,在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立即收此病 人入院,按预定计划进行手术,为慎重起见,医生在 手术时对左侧也进 不是癌组织,但有癌变危险,所以右侧切后又切左侧, 术后病人及病人家属认为,医生在没有经病人同意情 况下,切除左侧乳房,造成病人巨大的精神压力,要 求医院对此负责并作相应赔偿。
讨论:医生"说谎"道德吗?其父的做法对吗?从 伦理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道德基本范畴

道德基本范畴
道德是人类标准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准则。
它指引着我们如何正确
行事,如何做到善良、公正、诚实和尊重。
道德涵盖着许多基本范畴,其中最重要的包括:
1. 善良与慈善
善良是指拥有仁慈和同情心,善待他人,尤其是那些无助和弱势
的人。
慈善是指慷慨解囊,义不容辞地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
当我们做到善良和慈善时,我们将成为一名更好的人,我们的社会也
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2. 公正和平等
公正是指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地受到对待,而不受经济、社会或种
族等因素的影响。
我们应该遵循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反对歧
视和不公正的现象。
只有在公正和平等的环境下,我们才能实现和谐
共处和持久发展。
3. 诚实和诚信
诚实是指坦诚地说真话,不欺骗他人。
诚信是指信守承诺,遵守
道德和法律规范。
这两者都是道德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没有诚实和
诚信,我们的社会将充斥着欺骗和谎言,而不是信任和尊重。
4. 尊重和文化多样性
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宗教和文化差异,并以开放的心
态对待这些因素。
文化多样性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尊重其它文化,包容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信仰,
以获得更加和谐的社会。
道德基本范畴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准则之一。
只有寻找这准则,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
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道德的基本范畴论述题

道德的基本范畴论述题
道德的基本范畴是指道德的核心概念和原则,主要包括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行为的分类和评价准则等方面。
下面是对道德的基本范畴
的论述:
1.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关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包
括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平等待遇等。
道德规范在一
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之间如何相处和相互对待。
2. 行为的分类: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是道德范畴中的两个基
本分类。
道德行为是指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行为,例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热心助人等。
非道德行为是指违背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行为,例如欺骗、暴力、自私等。
3. 评价准则:道德评价准则是评价道德行为的标准。
常见的道
德评价准则包括善恶、对错、公平不公、正义与非正义等。
这些准则
用于判断特定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并据此给予赞赏或批评。
4. 道德原则:道德范畴还包括了一系列道德原则,例如实施最
大利益原则、不造成伤害原则、公正原则等。
这些原则被视为指导人
们行为的准则,也是道德行为的指引。
道德的基本范畴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原则,它们指导着人们
的行为和判断,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正义。
这些基本范畴的确立和实
践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公正、有序的社会。
道德基本范畴课件

诚实与虚伪
诚实
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隐瞒 真相,不欺骗他人。诚实是一种 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人与人之 间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虚伪
指故意掩盖真相或说谎,以欺骗 他人或获取不当利益。虚伪是违 背诚实原则的行为,会导致信任 破裂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勇敢与怯懦
勇敢
指在面对困难、危险或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不畏艰险。勇敢是一种积极的道德品质,也是个人成长和社 会进步的动力。
团队合作
在工作中应注重团队合作,互 相支持,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THANKS
感谢观看
、损害最小化。
寻求共识
03
在做出选择时,应积极寻求各方面的共识,以达成最广泛的利
益平衡。
提高道德判断力的方法
增强知识储备
通过学习伦理学、哲学等学科知识,提高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理 解。
反思与实践
经常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 高道德判断力。
听取他人意见
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完善自 己的道德判断力。
怯懦
指在面对困难、危险或挑战时,缺乏勇气和决心,逃避或退 缩。怯懦是一种消极的道德品质,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社会 的发展。
自律与他律
自律
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自律是一种积极的道德 品质,也是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保障。
他律
指受到外部力量的约束和管理,如法律、制度、舆论等。他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 平衡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最终仍需通过自律来实现持久的道德提升。
道德基本范畴课件
目录
• 道德基本范畴概述 • 道德基本范畴的内容 • 道德基本范畴的应用 • 道德基本范畴的实践 • 道德基本范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道德基本范畴的案例分析
第七章 道德的基本范畴

第二节 道德义务
二、道德义务的特征 1. 道德义务具有非权利动机性 2. 道德义务具有自律性 3. 道德义务具有弱强制性 4. 道德义务具有广泛性
第二节 道德义务
三、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1. 要正确认识义务与权利的关系 2. 要正确认识义务与自由的关系 3. 要努力培养道德义务感和荣辱感 4. 要善于处理不同道德义务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
第三节 良 心
二、良心与德性 良心与德性的联系 (1)相互依存: ---一方面,德性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素质,
从根本上规定着良心发生作用的范围、 深度和力度,规定着行为可能达到的道 德水平。 。 ---另一方面,良心作为自我道德调控机制 对人的德性具有重要的维护作用。
第三节 良 心
二、良心与德性 良心与德性的联系 (2)良心与德性具有互补的作用 (3)良心和德性又是相互促进的。
第三节 良 心
二、良心与德性 良心与德性有一定区别: ---良心的特点在于调控性,即它要求人怎样,对
人的某一具体行为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并且 通常以特有的形式针对具体行为进行调控。与 良心不同,作为心理定式的德性,其特点是意 向性,即它使人倾向于怎样,而不对人的知情 意行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 ---良心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面,包括行为本身和 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如何做事);德性则涉及 知情意行各个方面,是人格的一个基本维度 (如何做人)。
第一节 善 恶
一、善恶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行为、品质的善恶性质并不是 它们本身具有的,而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是由一定 的主体作出的价值判断。
---这里的主体通常不是指个人,而是指一定的社会,即善恶 性质是由一定社会来评判的。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行为、 品质是善的还是恶的,主要取决于它们是否符合该社会的 利益。凡是符合该社会的利益的就是善,否则就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