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语文教案-《丰碑》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海拔2023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
(教师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
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四)自学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五)研究问题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快快拿去用吧!《丰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录象激_情感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
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状况发生?5、老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2、小组争辩。
3、全班沟通。
(接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1)将*A、将*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难过。
(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生气。
(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难过——崇敬。
(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重的*礼)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的情感变化。
(2)*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需处长的精神。
(一尊塑像倚着单薄)B、想象*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2、老师小结:*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终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终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3、看录象,共享红*成功时的喜悦。
2023年《丰碑》教案范文 (精选3篇)

2023年《丰碑》教案范文(精选3篇)《丰碑》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上课时间:1999/12/30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二、学生自学课文: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3、齐读第一段。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碑》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内容: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第十册第8课《丰碑》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他们过着幸福优越的生活,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将在本节课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背景引入,介绍长征:同学们,在七十多年前,为了反动派作斗争,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1、文字投影片二框2、音乐一段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板书课题丰碑(bei)“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教流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4、介绍时代背景《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
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一(1—2)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12—14)二、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
什么叫艰难?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丰碑》教案7篇

《丰碑》教案《丰碑》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丰碑》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丰碑》教案篇1一、平江区校长示范课1、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2、授课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3、授课地点:平江实验学校电教室二、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2、小卡片,字幅。
五、教学过程:(一)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丰碑。
《丰碑》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2、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军需处长的:“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大家轻轻读这句话,想一想,提出一个问题。
4、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1、打开课本,我们先看课文开头。
2、同学们注意,开头一段话中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之外,突出交代了什么情况,用了哪些词语?(三)课文开头具体描写了天气恶劣的情况,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因此在读书的时候,描写天气恶劣的词语要注意。
1、行军途中,红军不光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还会遇到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看下一段课文是怎样写的?2、这段话中连用了哪一个词语把它圈出来。
3、“可能”一词连用了四次说明了什么?4、面临重重困难,作为部队的首长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能不能”一词表达了什么?(四)1、接着下文写队伍中发生的一件事,请一个同学当警卫员和吕老师一起读下面的几句话。
《丰碑》教案八篇

《丰碑》教案八篇第一课时一、初读感受1、自己读课文,读精确,读通顺。
2、谁情愿挺身而出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楚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静、安详?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④将军为什么庄重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⑤为什么"成功肯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2、全班沟通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争论问题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争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爱好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一、重点学习争论㈠人冻死时是非常痛楚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静、安详"?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争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静呢?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挺身而出展示。
3、老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1、为什么被雪掩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2、为什么成功肯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3、背诵你喜爱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丰碑》教案篇7《丰碑》教案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技能目标: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按思想感情进展改变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改变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改变;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掩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预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丰碑》教案合集6篇

《丰碑》教案合集6篇《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__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22、丰碑军舍需己处为长人严峻考验?沉着坚定《丰碑》教案篇2《丰碑》教案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深刻领悟__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
历经艰难险阻。
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丰碑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是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开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说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思考·练习”3,让学生重点反复朗读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文字,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文字集中体现在第7自然段。
重点要让学生领会从军需处长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刚强,把生命
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处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描写将军神态的文字,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地找出来。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思想感情。
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情感。
有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有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
当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将军内心的巨大震动。
又体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一是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
将军的不同神态及所表现的感情变化,要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仔细揣摩体会。
教师加强启发引导,不要一股脑和盘托出,要提倡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3.作者为了表现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采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的表现手法。
将军开始责备军需处长为什么不给冻僵的战士发棉衣,我们似乎觉得军需处长没有很好尽职尽责。
及至读到下文,原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我们不能不为军需处长的忘我精神所
感动。
课文的主人公虽然是军需处长,但文中对军需处长的直接描写,落墨不多,然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出来。
这样写,恐怕会比更多地直接描写军需处长产生更加感人的力量和留给人们更多的回味余地。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感悟这些表现手法。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理解这样写法的好处:假如警卫员一开始就告诉将军说,军需处长被冻死了。
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在学生回答是军需处长后,再问既是主人公,作者只用了几句话写他,你是怎样体会到军需处长是文章的主人公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第7自然段,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
语速较慢,句调平直。
朗读第8—12自然段,要注意把描写将军不同神态的词句读得重一些,要从不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出将军感情的变化。
第8—10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的口吻。
读第12自然段要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得深沉、庄重。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
冰坨就是冰堆。
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是一座冰山,极言气候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意思是严厉、严格。
经常和“考验”“形势”“态度”“神色”等词搭配。
比如文中“严峻”一词出现了两次:一是与“考验”搭配,“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里“严峻”含严格意,“严峻考验”指重大的、不寻常的考验,这种考验应该说是很严格的。
一是与“脸色”搭配“将军脸色顿时严峻起来”。
这里“严峻”指将军神情很严肃。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碑,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
课文中的“丰碑”是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
文中写道:“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
军需处长是负责军队所需给养的,但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的破旧衣服,以至冻死在雪地里。
军需处长的形象是我军战士无私忘我精神的活的体现,从军需处长的形象中我们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建立了怎样的丰功伟绩。
所以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晶莹:光亮而透明。
文中写到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晶莹”在这里有两个含义。
一方面是说雪冻结后,本身光亮而透明。
另一方面,它又喻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6.课外开展为“丰碑”写碑文的活动,各人按自己想法写好后,在班上朗读、交流。
这一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