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公开课[2020年最新]
《念奴娇 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教师讲解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并讲解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明确
学生分组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师补充
教师讲解,引导
教师总结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25分钟
5、总结拓展
你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1.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在哪里?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课 程
语文
学时安排
一课时
教师
徐丽莉
年 级
一年级
所选教 材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本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3.能力目标: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4分钟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从老师的朗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感悟去初读课文。
3.教师补充注释
教师范读
学生自读
学生在书上补充注释
教师解题,提示赏析思路
3分钟
四、赏析
1.解题,提示赏析思路
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
2.赏析上片,观眼前之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喻)
②“人道是”(赤壁的黄州、嘉鱼、蒲圻三个说法)
【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句意翻译和修辞手法分析。
(2)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3)历史背景与诗词的关联。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
(2)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3)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诗词文本和注释。
(2)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和图片。
(3)教学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氛围。
(2)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诗词创作的背景。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诗词,体会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词,理解句意。
(3)学生查阅注释,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阐述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3)学生尝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优质课优秀教案-图文[优质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优质课优秀教案-图文[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4cc59ace2f0066f5332295.png)
课文解析
课后作业
1、理解整首词的含义以及其包含的思想内容 2、背诵并默写全文
谢谢!
周 向 栋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乱: 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 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 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 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 奔腾的江流中常有漩涡,形容波涛力量之浩大。 雪: 比喻急流激起的浪花。
个人爱好
这三句运用 拟人、比喻、 夸张、对偶等 修辞手法,从 声音、色彩、 姿态、气势等 方面描绘赤壁 的奇景和长江 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相关文学知识
导入
赤壁之战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现今赤壁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
词人 的最高峰
诗人
书法家
苏轼
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写作背景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新旧两党党争激烈。而 苏轼生性高洁,不欲与两党同流合污,受到排挤,屡被 贬官,更在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元丰五年,四十七岁的他在游黄州赤壁时,吊古抒 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 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扩展: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华(huá)发(fà): 花白的头发。
联想:“艰难苦恨繁霜鬓” 扩展:早年作者曾说“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老当益壮的 豪气。如今自嘲“早生华发”,说明多年的不如意终究还是磨灭了作者的雄心 壮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再。
课文解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樯(qiáng)橹(l船ǔ)的:桅杆和桨,指代曹操的水 军。一作“强虏”,也指曹军。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哲理,领会苏轼的豪放词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启发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朗读。
2. 诗中意象与哲理的理解。
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苏轼豪放词风的领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教材。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及其词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哲理,引导学生联系历史,思考人生。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诗中的难懂字词和苏轼的豪放词风。
5. 拓展延伸:介绍苏轼的其他词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哲理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课程资源:1. 苏轼词作选集。
2. 《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关注释资料。
3. 苏轼生平介绍资料。
4.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指导资料。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古战场图片,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联系历史,深入理解诗中的哲理。
3. 比较教学:组织学生比较苏轼的其他词作,突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
4.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欣赏美景,品味语言
苏轼面对什么样的景象而引发了对 英雄的思慕之情? 你认为那几句写得好?哪些字词 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 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34
婚姻
屡遭不幸
幸福美满
外貌
早生华发
英俊儒雅
际遇
功业未就
功成名就
不管欢乐与痛苦都能够欢欣鼓舞
的,才是真正的伟大。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 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 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 京。1101年北返途中在常州病逝。
发
2、多音字: 毛发(fà )
出发(fā)
纶
纶巾(guān)
涤纶
(lún)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背景介绍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 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 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苏轼,神宗才对苏轼 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 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
大赛一等奖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大赛一等奖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赤壁战场、怀古咏史的诗。
诗中通过描绘赤壁战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2.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诗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对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赤壁战场的图片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赤壁战场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读诗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
3. 解析诗文: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4. 体会诗人情感:通过讲解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然后进行背诵练习。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诗文内容,画出诗中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7.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并标注生僻字词的意思;2. 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内容,描述诗中的景象;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讲课讲稿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某大学的学生,参加了以“大学生诚信问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这几年参加的最有收获的活动之一。
在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诚信方面存在的不足。
首先,我们小组到一些企业、学校进行了调研,了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欺骗他人,存在着抄袭作业、弄虚作假的情况;一些大学生对待课程不认真,缺乏学习主动性,存在着打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的情况;还有一些大学生不尊重他人,例如占用他人物品、打扰他人休息等行为也比较普遍。
通过访谈,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实际表现,也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接着,我们小组还开展了一些宣传活动。
我们在校园内悬挂了一些反对抄袭、反对弄虚作假的条幅,发放了一些宣传材料,让同学们听到这个问题,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在其中一个企业,我们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诚信为本”的讲座,借助一些案例,向员工们展现了诚信对企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秉持诚信的态度。
最后,我们还就如何提升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通过一些案例研究和交流,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家庭教育要到位。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德,让孩子养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品质。
同时,也需要程序教育,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建立正确的诚信观。
要把诚信观纳入个人价值观之中,让诚信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早期培养形成一种以诚信为基础的处世模式,从而导致最终的化学反应。
三、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
不能仅仅只学习书本知识,更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学以致用,逐渐形成道德、诚信、创新、奋斗等方面的素养。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严重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个方面的不足。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优秀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优秀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生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